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1世纪是强调"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的世纪,人的发展需要学习型组织。人性发展化管理是适合"人性"发展的动态、多元、区别、互动、实效性管理,是学习型企业的根本追求,是我国企业走向学习型、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解决的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人性发展化的管理是上升企业的管理趋势;探求人性发展化管理的途径是企业学习的必由之路。因此,将功利目标与人文目标整合起来,实行适合"人性"发展的管理,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2.
汪曾祺以“自然人性观”关照生命,刻画了一批自然率真、舒展自由的人物形象。这种“自然人性观”崇尚自然、自由、率真、无拘无束、依性而为等存在形式,尊重并肯定世俗生活,以及人对自身欲求的满足,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然、自由的生存理想。  相似文献   

3.
人是在承认和被承认中活着。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被肯定、被承认的诉求,这正是人生存的内在规定性,是人提升自我、把握人生意义的一个必要环节。构建承认关系,要求人与人之间进行相互理解。自爱是对自我作为一种具体实在的承认。良知理念表这了对人性趋善的那份自信以及时人性合理性的最基本的认可。良知为人与人之间的承认提供一种“应然”的根据。自由使人性得以舒展,为承认提供了可能性空间。人与人之间的承认又升华人的自由。从而促成一种承认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汪曾祺以"自然人性观"关照生命,刻画了一批自然率真、舒展自由的人物形象.这种"自然人性观"崇尚自然、自由、率真、无拘无束、依性而为等存在形式,尊重并肯定世俗生活,以及人对自身欲求的满足,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然、自由的生存理想.  相似文献   

5.
对人性真理的思考是贯穿波特所有作品的一个主题,多层次多角度揭示波特作品中的人性阴暗面是本文的核心。选取波特几部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作品中无知的人对邪恶的推动,模糊的父母之爱等人性的阴暗面,从而挖掘出波特对人类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思考,也为现代人正确理解人性弱点从而改善人性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徐志摩康桥时期的创作是其诗歌生涯的浪漫的起始,在这诗歌创作的初"爆发期",徐志摩的诗情明显受到来自于华兹华斯的影响。从对神性自然的神往,到对复归人性的渴望,及至到对拯救现实的期待,徐志摩在华兹华斯的引领下,在诗歌创作中彰显出了比后期创作更为纯粹与浪漫的精神气象,更为激烈而奔放的精神内核,因此关注徐志摩康桥时期的创作对于完整了解徐志摩的精神世界无疑有着重要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7.
弗罗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他站在人本主义立场上 ,寻找总体人的主体性解放道路。他综合弗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批判和斯宾诺莎的伦理学的理论资源 ,建构“普遍的伦理学” ,为人类解放确立“普遍的人”、“完整的人”的人性根基和“爱”的道德实践的伦理规范。弗罗姆相信人的本质是生产性的 ,人是以自身为目的的主体性存在 ,人类解放的道路和人类解放的目的地是同一的 ,那就是 :在爱中存在。  相似文献   

8.
人性问题一直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论题。本文浅析了当今社会物质丰富的条件下,人们的基本道德却在逐渐滑坡的一个社会现象。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文中从当今社会一些负面的现象分析了人性逐渐缺失的原因,并且基于建设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上,对于当今社会人性的缺失作出了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的作品基本上围绕着人终究是臣服于“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而展开的,对人的本性,人的生存困境以及人类的命运这一主题进行思考,其作品的真正价值在于对人性真相的揭示与还原。张爱玲在她的作品中所揭示的人性真相是:人跳不出饮食男女的圈子,摆脱不了情欲的支配,由于情欲的盲目性而必须忍受永恒的悲剧。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中国社会文化也在此时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文艺思想的解放、人性诸问题的讨论以及西方思潮的涌入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人的本质问题关涉到了人之为人的根本,但它又与技术紧密相关,或者说,人们因对技术所持态度不同而对人的本质是什么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文章以人与技术的关系为切入点,从技术的维度对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概述。  相似文献   

12.
人是自觉自为的存在,人的本质的确证和人的解放的求索是马克思一生魂牵梦萦的事业。本文通过梳理哲学史中对于人的本质的概念的发展,以文献解读的方法来说明马克思人的本质观颠覆了传统本体论思维方式下对人的本质的“实体”化认知,把人理解为实践性的存在,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只有扬弃异化了的人的本质才能真实地实现人的解放。马克思人的本质观不仅实现了从实体逻辑到实践逻辑的思维革命,也内在地蕴含着人的解放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3.
早在《诗经》中,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就有了十分全面的表现和流露。随着生产力和人类文明的不断前行,《诗经》中,自然界的多姿多彩、丰富美好渐渐走进了人类的生活,不仅为人们提供物质资料,也满足了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另外,《诗经》和谐为美的审美观念还表现在自然界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上。  相似文献   

14.
幸福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对它的理解也是莫衷一是。作者认为,只有把"幸福问题"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问题"结合起来才能给予幸福正确的解释。而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真正体现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和人的劳动在马克思那里是同一的。人真正的幸福在于人能够自觉自愿的劳动,唯有劳动具有普遍性的意义,才能把幸福的感受和幸福的创造有机结合起来,真正使人感到幸福的丰富性、深刻性、充分性和持久性。但是马克思认为劳动被异化了,因此只有消灭异化的劳动,人才能真正得到幸福。社会主义社会为人的幸福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共产主义社会则是人的幸福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5.
和合炼世是人的本质。和合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又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即人类社会关系。炼世是实践的源泉和动力,也是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和实质。人的创造能力来自和合炼世。精神生活是和合炼世的结晶。和合炼世是人的自然、社会、精神属性的有机综合。创建和谐社会是人的本质的诉求。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人与自然的本来关系应该是和谐共生,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扭曲了这种关系,是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反思生态问题,我们要尊重自然,发挥科技的积极作用来应对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异化理沦的核心是关于人的学说,异化劳动是贯穿在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基本概念。马克思运用生产劳动的概念去解释人的本质,把劳动看成是人的本质的基础,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2条线索分析探究了人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从而建立了他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相似文献   

18.
人性散论     
人性是人类认识自我的永恒问题。本文试从"人性是什么?"、"人性为什么?"以及"人性怎么样?"三个方面,辨析人性观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