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其支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岩巷道的变形破坏是困扰煤矿生产的一大技术难题。由于软岩巷道的变形机制复杂,造成变形破坏的影响因素非常多,如果没有有效的控制技术,对煤矿安全开采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研究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其支护对策对煤炭行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深部软岩巷道大变形的问题,以母杜柴登煤矿3-1煤西翼运输大巷为工程实例,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将直墙半圆拱形断面巷道简化为圆形断面,得出了巷道在不同原岩应力、支护阻力条件下塑性区半径和位移的解析解,进而提出了“锚网喷+网壳”的联合支护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工业试验对该联合支护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锚网喷索初期支护技后,由于巷道变形能的大量释放,导致初期变形量较大,网壳支架+喷射混凝土永久支护后,巷道顶板、两帮、底板变形量分别增加了50、130、30 mm,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保证了深部软岩巷道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3.
针对破碎带软岩巷道岩体变形大、支护难的特点,通过对岳南煤矿破碎带软岩巷道围岩变形机理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提出了一次锚网索喷临时支护,然后进行二次U29超高强度型钢支架支护,并且在架间架后进行注浆稳固,同时采用钢筋加混凝土进行巷道铺底的联合支护方案。经现场工业性试验测试,该套支护方案满足该软岩巷道的支护要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泉店煤矿地质条件,对东翼采区辅助轨道上山巷道变形失稳进行了现场调查,对巷道变形破坏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采用U型钢+锚索+壁后注浆的联合支护技术对破碎软岩巷道围岩进行控制。通过现场工业性试验验证,该支护技术能够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满足高效安全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基于泉店煤矿地质条件,对东翼采区辅助轨道上山巷道变形失稳进行了现场调查,对巷道变形破坏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采用U型钢+锚索+壁后注浆的联合支护技术对破碎软岩巷道围岩进行控制。通过现场工业性试验验证,该支护技术能够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满足高效安全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7.
为了探讨松软破碎围岩巷道合理的控制方法,以山西鑫鼎泰煤矿2#松软破碎煤层轨道大巷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方法,探讨了破碎软岩条件下巷道破坏的原因、过程及耦合支护参数,通过数值模拟及工业性试验对该支护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巷道顶底板易成为破坏失稳的关键部位,使两帮承受更大载荷而发生片帮破坏,进一步削弱对顶板的支撑作用,形成破坏的恶性循环过程。基于支护体和围岩在强度和刚度不耦合使得支护异常困难,确定采用锚网索及U型钢棚的联合支护形式。研究结果在鑫鼎泰煤矿2#松软破碎煤层轨道大巷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通过对林南仓矿-650 m水平轨道石门变形破坏机理的研究,发现巷道变形破坏主要是由于围岩岩性弱化,使支护区域发生结构性失稳,巷道变形严重。基于此,设计出了壁后充填的巷道支护方式,通过FLAC3D模拟计算,该支护方式能很好地控制帮顶破碎区,将巷道围岩的应力场和位移场趋于均匀化,控制了围岩的破碎大变形。 相似文献
14.
高应力松散破碎围岩巷道支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儿庄煤矿是50年代末建成的年产0.8Mt的中型矿井,矿井各类巷道目前主要采用料石砌碹及锚喷支护。矿井进入三水平开拓以来,由于深部高地应力及构造应的作用,巷道产生了严重的变形破坏。通过对该矿三水平深部高应力松散破碎围岩巷道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各类高应力巷道合理的支护技术方案,并经工程试验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测试了柳湾矿区软岩巷道几种支护的变形情况,分析了在不同支护形式下,不同岩层状况下巷道的变形特征,比较了各种支护形式的效果,得出了在该矿区应该采用的支护形式。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林南仓矿开采深度的增大,巷道所处应力水平不断增大,巷道矿压显现剧烈,围岩变形严重,尤其是高应力条件下的泥质软岩巷道支护变得越来越困难。通过对林南仓矿高应力下深部软岩巷道破坏机理,巷道围岩矿物成分和主要围岩物理力学性质的分析,提出了采用拱顶锚杆前期临时后期永久支护、金属拱形支架、壁后混凝土充填、墙体补强锚索和注浆锚杆耦合协调支护,对巷道变形进行有效控制。通过FLAC3D数值模拟,确定了林南仓矿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特征,并验证支护设计的可行性和优化支护参数。通过巷道变形监测,表明新型支护体系有效地控制了深部软岩巷道围岩的大变形和底臌,维持了巷道的长期稳定,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9.
煤矿软岩巷道支护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析了煤矿中不同类型软岩的力学特性及其支护对策,阐述了与软岩类型相匹配的支护形式,即:高应力软岩宜采用高预应力强力锚杆组合支护系统;极破碎软岩宜采用锚注一体化支护系统;低强度高膨胀性软岩宜采用锚喷支护与混凝土整体碹复合支护系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