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2021,30(8)
针对王庄煤业3508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煤层自燃防治,通过对3号煤层进行程序升温热解实验,得出将CO为标志性气体,C_2H_4可作为辅助性指标来判断煤层自燃情况。同现场束管监测和数值模拟采空区氧气浓度变化,确定了3508工作面采空区三带影响最广范围散热带:0~80 m;自燃带:80~140 m;窒息带:大于140 m; 3508工作面安全推进度为1.2 m/d。  相似文献   

2.
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煤炭自燃“三带”的划分及实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凯  袁树杰 《煤矿安全》2012,43(5):141-142,146
介绍了矿井煤自然发火的基本规律及采空区"三带"的划分方法。利用采空区的O2浓度与温度相结合的方法来合理的划分"三带"的范围,从而确定采空区的危险区域。  相似文献   

3.
《煤炭技术》2016,(3):168-170
采用FLUENT软件对2341(3)工作面采空区漏风进行数值模拟,找出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的影响因素及规律。现场测定氧浓度,得出2341(3)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宽度:进风侧氧化带范围24.7~45.8 m,回风侧氧化带范围10.8~32 m。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煤自燃“三带”分布范围,以大梁湾煤矿30103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布置束管、人工监测的方式收集采空区不同深度气体组分数据。采用数值模拟软件进一步分析采空区的氧气浓度,与现场实测数据相互辅证,确定30103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分布范围为散热带(进风侧<104 m,回风侧<43 m)、氧化升温带(进风侧104~310 m,回风侧43~235 m)、窒息带(进风侧> 310 m,回风侧> 235 m)。结合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得到工作面安全推进速度为4.84 m/d,研究成果对该工作面采空区煤自燃预防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曹乃夫 《煤矿安全》2019,(6):192-196
为对三道沟煤矿5-2上煤层进行自燃"三带"划分及研究其采空区漏风规律,基于三道沟煤矿35106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运输巷,回风巷随着工作面推进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准确划分采空区自然"三带"范围,进而推算出工作面安全推进速度。与此同时,用六氟化硫气体释放、收集、检测、分析对井上下进行漏风测定从而计算漏风风速。以便根据其煤矿实际条件,采取有效封堵漏风措施,从而减少采空区遗煤自燃的危险隐患。  相似文献   

6.
付立志 《中州煤炭》2012,(3):88-89,92
针对福城煤矿1902N综采工作面采高大、开采条件困难、自然发火隐患较为严重的实际情况,采用在采空区埋设气体采集装置,通过束管传输,利用真空抽气泵取气,色谱仪分析的方式进行了采空区自燃“三带”的观测.通过分析,确定以氧气浓度作为自燃“三带”的划分依据.采空区氧化带范围为29~50 m,氧化带宽度最大处在采空区进风侧.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某矿综采工作面的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情况,采用fluent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综采工作面的采空区自燃三带进行研究。在确定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划分标准之后,确定了Z2304综采工作面的三带分布特征和范围。最终结合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得到了采空区抽采条件下自燃三带的分布规律,表明采空区正常推进不采取措施的情况下,存在遗煤自燃的危险,需采取防灭火措施。  相似文献   

8.
《煤炭技术》2015,(8):143-145
基于采空区O2浓度的分布规律,研究了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判定依据,并通过束管监测了采空区一定范围内O2浓度的变化,其浓度变化规律与测点到工作面距离之间具有三次多项式的变化关系。综合现场束管监测结果,将所得三带结果取平均值可得试验工作面采空区的三带范围分别为:散热带为0~40.8 m,可能自燃带为40.8~218.4 m,窒息带为>218.4 m。基于三带的判定结果,得到工作面回采速率必须>1.6 m/d,否则容易导致采空区自燃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采空区自燃"三带"(散热带、氧化升温带、窒息带)和综采工作面采空区漏风状况变化规律,对I0104103综采工作面采空区各种气体变化的情况在现场进行观测,为判定和预测自燃危险区域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从而指导综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对煤层自燃的预防和防治。  相似文献   

10.
孙海峰 《煤》2020,29(2):44-46
为搞清辛置煤矿2-208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分布范围,通过在工作面的进、回风巷预埋两组束管,进行现场监测采空区氧浓度场的分布规律,并结合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得出辛置矿2-208工作面采空区“三带”分布规律:0~28 m为散热带,28~52 m为氧化带,距工作面大于52 m为窒息带。由此提出了采空区防灭火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祁南煤矿3410工作面采空区沿走向布置测温传感器和取样束管,对采空区内温度和气样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根据氧气浓度划分自燃三带的标准,确定了3410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的范围,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该工作面的最低推进速度63.75 m/月。  相似文献   

12.
《煤矿安全》2017,(10):128-131
提出联合氧浓度法和温度法对连续注氮条件下采空区"三带"范围进行划分,采用Fluent软件模拟未注氮条件下采空区"三带"范围,在此基础上得出能够抑制采空区自然发火的最小安全推进速度。结果表明:明确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分布范围能够减少防灭火工作的盲目性;依据数值模拟划分的采空区自燃"三带"范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评价采空区注氮防灭火效果;加快自燃带前移速度并缩小其宽度是防止煤自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福达煤业15#煤层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的范围,通过现场取样分析,利用氧气浓度指标对采空区自燃"三带"进行划分。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采空区氧气浓度分布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在走向方向上,随着采空区深部的增加氧气浓度逐渐减小;在倾向方向上,氧气浓度出现了低—高—低的变化趋势,且进风巷侧要比回风巷侧氧气浓度高。模拟结果和现场测定的自燃"三带"范围基本一致,为制定采空区防灭火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某煤矿35106综采工作面煤样自然发火实验的测试确定了其过程中与火灾相关参数的各项指标。采用在工作面两顺槽定点预先埋设取气束管和温度传感器,根据随着工作面不断推进后采空区内各观测点气体浓度及温度变化情况,结合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确定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宽度,计算出工作面最小安全推进速度。并结合矿井实际生产情况,采取注浆等采空区防灭火技术措施,确保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官地煤矿28412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范围,布置了遗煤自燃参数测试系统,对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等参数进行了实测.同时,利用流体力学计算软件FLUENT数值模拟验证,得到该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的自燃“三带”范围以及具体进入窒息带的时间,可以有效防止采空区遗煤自燃.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辛置煤矿2-109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范围,采用采空区埋管的方式对工作面正常推采期间采空区内温度和O2浓度的变化规律进行监测,得到了采空区进风侧、中部(靠进风侧)、中部(靠回风侧)、回风侧的范围,为矿井制定采空区防火措施做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空区遗煤自燃属于煤矿重要灾害。为探究其自燃“三带”分布规律,以高家窑煤矿5203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测定煤相关自然发火特性参数,现场布置运输巷与回风巷两侧的温度与气体采集系统,Fluent模拟采空区风流速度等方法,对5203综放工作面“三带”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以温度为划分标准的“三带”范围与氧气浓度划分的范围相近,以氧气浓度划分的散热带宽度为17.0~21.2 m,自燃带宽度为66.7~74.6 m,窒息带宽度大于83.7~95.8 m。Fluent模拟的散热带宽度为18~22 m,自燃带宽度为64~73 m,模拟结果与实测自燃“三带”范围相近。并结合5#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计算出工作面最低推进速度,研究结果可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双指标划分采空区自燃“三带”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准确快速的划分采空区自燃"三带"可以为煤自燃防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通过建立针对性的采空区流场数学物理模型和对"三带"的划分指标进行分析,运用双指标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快速的划分采空区自燃"三带"。通过与现场实测数据的对比验证,数据结果吻合较好,可以在工作面推进前期就准确地划分出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分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自燃"三带"的理论依据,认为对于自燃"三带"的划分,应考虑"三带"之间的本质区别,并结合漏风风速法、氧气浓度法和温升速度法3种传统"三带"划分方法及指标,提出了包括最小遗煤厚度、极限漏风风速、临界氧气浓度为主指标,辅助以温升速度指标的自燃"三带"划分方法,给出了指标值及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沙吉海煤矿B1003W01工作面采空区进行了实际自燃"三带"测定及划分,划分结果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的重要性,结合氧气浓度和风速指标对划分方案进行了优化。针对试验工作面浅埋藏煤层的地质特点和高产高效的生产条件,确定了详细的监测方案并予以实施。综合现场实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确定了该工作面采空区的自燃"三带"范围。考察了工作面风量对煤自燃"三带"的影响,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模拟了工作面采用不同通风量时的煤自燃"三带"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