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3处用于无菌药品生产的无菌室进行了实测。通过调整房间换气次数及系统运行状态,测试分析了换气次数与洁净度和自净时间等的关系,并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实测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当接近。当不考虑A级区贡献时,40h-1的换气次数即可保证B级区对于自净时间的要求。若考察7级至5级的自净时间,则所需的最小换气次数可降至约30h-1。当A级区占房间面积比例较大时,仅靠A级区的循环净化就可以保证B级区对于洁净度和自净时间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海南某低温低湿洁净厂房采用的温度、湿度和洁净度3个参数独立控制的设计方案,采用了平面分区、竖向分层、分层高度可调的气流组织形式,热回收冷冻除湿方案、夹墙分散空调方案和空调冷凝水回收等技术措施,并根据测试研究结果减小了净化换气次数和新风换气次数。这些优化措施的综合作用使空调净化系统的投资、能耗、运行费用和机房面积均大幅度减少。该洁净厂房的空调净化系统已经通过了冬夏季工况的调试考核,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其设计研究的探索实践对高大洁净厂房的工程设计和相关设计规范的修编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某总装总测高大洁净厂房的净化除湿空调系统的设计实例,对设计中一些重要的设计参数的取值。如送风温差、换气次数和相对湿度,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整个空调系统也做了较为详细的叙述。通过分析,总结出了一些关于高大洁净厂房空调设计的特点与方法。对相关工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新建的卫星测试装配厂房的空调洁净设计和调试测定结果。该厂房目前是亚洲最高大的空调洁净厂房。在世界上也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具有如此高大的厂房。该厂房空调洁净设计与国外同类厂房相比,大大降低了换气次数,因而节省了大量的建设和运行费用。该空调洁净厂房在国内首次设计、调试成功,为今后设计、建设高大空调洁净厂房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某航天试验厂房工程具有大跨度、高大空间和较高洁净度要求的特点,对空调专业洁净系统设计提出了较高要求和新的挑战。以分层净化CFD(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模拟研究为出发点,探讨洁净空调系统的空间高度分层净化技术。  相似文献   

6.
提前开启通风或空调系统可保证室内空气品质或温度在人员进入室内时达到可接受的水平。基于污染源可及性和数值模拟,分别研究了等温和非等温通风条件下污染物浓度分布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与提前开启时间。结果显示:在等温通风条件下,当换气次数为1h-1时,8种典型通风方式下污染源可及性达到稳定的时间为6~16h;在非等温通风条件下,空调系统提前开启时间可由污染物浓度分布达到稳定的时间来决定;而在较高的换气次数(≥4h-1)下,空调环境室内平均温度和呼吸区挥发性有机物(VOC)平均浓度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接近,为1~3h,为控制污染物浓度分布设计的空调通风系统提前开启时间仍可根据为加热或冷却房间空气温度设计的提前开启时间来确定。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非单向流洁净室内含尘浓度分布的影响因素,在送风口尺寸分别为350 mm×260 mm、750 mm×400 mm、1 200 mm×600 mm和换气次数分别为16次/h、20次/h、30次/h、40次/h的条件下,对室内含尘浓度分布特性展开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在相同换气次数下,送风口尺寸越大,送风口边缘与墙面水平距离越近,室内含尘浓度变化幅度越大,室内空气洁净度越低;(2)送风口尺寸和换气次数共同影响室内含尘浓度,将室内含尘浓度平均值以送风口面积、换气次数为变量进行二次曲线拟合,得到室内含尘浓度平均值拟合计算式,其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比,相对误差最大为5.72%,最小为0.15%;(3)送风速度对室内含尘浓度分布的均匀性有较大的影响,在同一换气次数下,随送风口尺寸的增大,送风速度减小,室内含尘浓度均匀性减弱;在同一送风口尺寸下,随换气次数的增加,送风速度增大,室内含尘浓度均匀性变差;(4)区域不均匀因子与不均匀系数概念类似,但可以较好地反映室内不同区域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高大洁净厂房的发尘特点和应采取的气流组织方式,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洁净分层空调的设计方法,指出这种方法不仅能够达到万级洁净度的净化效果,而且能够节约初投资和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9.
非单向流洁净室设计时,由于事先无法准确获得室内发尘量资料,一般按洁净度要求利用相关设计规范确定换气次数取值范围,但所选用的换气次数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实际使用时是否能满足洁净度要求,是否会过大而造成能耗浪费。以一典型顶送侧回的ISO 6级非单向流洁净室为研究对象,利用正交实验方法,获得对室内洁净度影响较大的4个因素影响程度排序:室内发尘量、换气次数、送风口尺寸、尘源高度。在此基础上,在送风结构与房间污染源位置固定的洁净室内,进行不同换气次数下室内发尘量对室内浓度变化的特性实验。通过实验结果获得不同换气次数、发尘量时的颗粒物浓度计算拟合式,以此确定了ISO 6级下选用换气次数的室内最大允许发尘量,即按规范选用50~60次/h换气次数时室内最大允许发尘量为7.4×104~8.9×104 pc/(m3·min)。同样,还可确定在不同发尘量时需要的最小换气次数,比如室内发尘量为4.0×104 pc/(m3·min)时,此时ISO 6级洁净室只需nmin=27次/h...  相似文献   

10.
我国标准将洁净技术室分为四级,其中前三级要求在手术台上方集中布置送风口,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关键区域,符合我国早就提出的局部净化和主流区理论。按主流区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这样布置送风口,将在同样换气次数下使手术台区洁净度提高一个级别,使主流区细菌浓度和周边区细菌浓度之比降到0.5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