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分析县域无线通信网的通信业务需求,结合McWiLL无线宽带技术的优点,阐述了县域无线电力通信网的架构与建设方案。本文提出了基于McWiLL的无线宽带电力通信专网基站系统、接地及防雷、基础设施、通信设备安装等的建设方案,并根据某县域无线通信网的实际应用情况验证了该套无线宽带专网的使用,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为县域供电公司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提供了高效可靠的通信保障和支撑。  相似文献   

2.
2G/3G/LTE/WiMax等通信制式将很长时间内在全球范围并存,这种多模、多频段、多功能给无线基站和终端的研发、测试带来巨大挑战,软件无线电技术使得通信测试仪器变为一个模块化、开放性、便于灵活扩展和重复利用的可编程硬件平台,这有助于提高测试效率并降低成本.全面详细介绍了软件无线电的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传统超外差频谱分析仪、全数字中频频谱仪分析仪等的工作原理,分析“软件无线电”测试仪器的不同实现方案、关键细节及特点,同时介绍了一种实用的软件无线电测试平台.最后分析了软件无线电技术在移动通信测试领域发展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针对农用植保型无人机作业面积小、滞空时间短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DSP控制的基站式农用无人机无线充电系统.该系统采用LCC补偿网络,利用磁共振功率传输技术,通过ZigBee模块进行PC机与主控电路的信息交互,实现了农用无人机与基站之间安全、稳定的无线电能传输,输出功率可达到212 W,最大充电效率达到84%.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智能家居系统控制的可靠性和简便性,以物联网架构为基础,综合采用 ZigBee 技术、WiFi 技术、传感器技术、Internet 和移动通信技术,设计了基于感知控制层、网络通信层和应用服务层等三层体系架构的智能家居系统。该系统通过 Android 平台手机实现对智能家居系统的近程或远程控制。通过采用不同的无线传输方案解决了系统的功耗和可靠性等问题。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智能家居系统操作简便灵活,可靠性高,成本低,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异构网络架构,考虑基于三层计算的电力物联网移动边缘计算架构,构建了各层计算的能量消耗模型和延迟模型,实现智能移动设备的任务从本地计算卸载到小基站的边缘服务器和宏基站边缘云服务器进行计算。针对电力物联网计算卸载的能耗最小化问题,采用变量替换分解问题,并利用目标函数单调性进行理论推导,得到优化的参数解。仿真结果表明,通过与其他方案相比,所提优化方案可以在较小的延迟条件下,实现优化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6.
介绍配电通信接入网现状,对几种常见的配电通信接入技术进行比较,提出了基于EPON技术的配电通信接入网方案,通过分析配电通信接入网网络架构和设计原则,认为该方案可以满足配电侧的接入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前,基于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是一种快速发展的技术,因其对比磁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更具经济性、可靠性与安全性,从而在多金属环境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利用高频电场传输电能,所以在耦合极板上存在非常高的高频电压,同时也会在诸如电动汽车表面等金属上感应出高电压,这将导致严重的安全问题。为解决上述安全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电场耦合式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优化方法来减小无线充电时车壳上的电压,并通过CLL补偿结构优化系统谐振。最后,设计并实现了车壳电压仅为3.88V,输出功率1.3kW,系统整体效率为87.7%的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验证了优化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除EPON光纤通信外,配电自动化通信接入网缺乏有效的通信手段,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基带光纤拉远的LTE230 MHz无线通信方案,构建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该方案的核心是将传统基站拆分为基站单元与射频单元,利用光缆资源实现分布式覆盖。分析了方案适用于电力系统需要采用的关键技术,研究了方案的组网结构与特点,设计了方案应用于配电自动化通信的整体架构。基于基带拉远技术的LTE230 MHz无线通信以其频段与组网的优势,将全面解决配电自动化"最后一公里"接入难题。  相似文献   

9.
软件无线电由于其硬件结构通用、功能灵活、软件改进和升级方便等优点,成为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PCI总线的软件无线电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硬件实验平台的设计方案,讨论了硬件实验平台各部分的组成,具体器件的选型以及各部分硬件电路的设计.平台上使用了TI公司的TMS320C6713B浮点DSP和ALTERA公司的Cyclone系列FPGA,能够实现高速的数据处理和软件的可重配置.主机与平台之间通过PCI总线实现高速的通信.实验表明,该平台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和灵活性,可以直接应用于软件无线电系统,市场前景较为广阔.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物联网化的输电线路在线监测通信网络的技术和工程实现问题,提出组建基于无线Mesh与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tical fiber composite overhead ground wire,OPGW)光传输耦合组网设计方案。方案建立了远距离无线Mesh通信网络的理论模型,计算了单跳传输距离、发射功率与接收灵敏度参数,并融合天线增益、远距离接入控制、无线Mesh拓扑技术,从网络设计实现角度支撑了IPSec网络安全架构的设备选型、参数优化和工程实现。工程实践结果表明:无线Mesh通信网络在4跳内可以提供18.2 Mbit/s的通信带宽和低于100 ms的通信时延。该方案所设计的Wi Fi与OPGW耦合的技术方案满足输电线路设备物联网通信网络带宽、时延、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11.
With rapid growth in demand for broadband wireless and wired connectivity, a unified communication backbone network that seamlessly integrates the backhaul network of wireless broadband access networks with existing optical access network infrastructure can offer significant benefits to network operators through consolidation of network infrastructure. Direct transmission of microwave signals at radio frequencies over optical fiber (radio-over-fiber) has long been considered as a method for simplifying base-station architecture in antenna remoting applications where antenna base stations are located far away from a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1], [2]. In such applications, multiple antenna base stations are normally connected via a backhaul or feeder network to a central office that performs key network functions such as switching and routing.  相似文献   

12.
为保证光通信网络承载的业务在线路遇到自然灾害和突发灾害破坏情况下不中断,利用MDS数字电台组建无线应急系统是目前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文章描述了MDS数字电台的关键技术,详细讨论数字电台的各组成部分和原理。同时结合南安电力管辖地区的地形情况和无线传输情况,构建无线应急通信网,支持数据传输、话音、图像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张海龙  陈磊  唐悦  谭满红 《中国电力》2018,51(6):113-120
目前除有线方式(光纤、PLC)外,多种新型无线通信技术(LTE、WiMax等)也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大量应用。这类通信系统采用基站对区域内大量采集终端进行信息采集和管理,一旦出现故障,会引起大范围电力用户信息无法获取,影响整个电力输配系统的正常运行。设计了一种利用无人机搭建低空无线通信平台的应急方案,并对该场景下的空中无线信道进行了分析和建模,以此为根据,设计了基于宽带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的远距离上行信道传输方案,并分析了该方案的通信性能和系统容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满足10 km范围内的远程应急补站。  相似文献   

14.
电力光通信网为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供了重要的通信保障。如何在光缆未到位的情况下实现新建变电站通信系统的临时接入,在应急情况下使电力光通信网络能拓展延伸至紧急救援地点,以满足电网安全生产的需求,一直是电力通信部门亟待解决的难题。文章介绍了目前比较成熟的几种宽带无线传输技术,提出了建设以无线技术为基础的移动通信站作为既有光纤通信网的扩展延伸的方案,详细讨论了系统构架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电力传输网络转网和技术演进策略研究,提出全业务电力传输网络架构摸型,满足智能电网新型业务大带宽、高实时性和高安全性等承载需求。通过对电力传送网络承载业务的流向及带宽需求分析,将全业务电力传送网络划分为干线承载网和本地承载网。通过对OTN、MSTP、PTN和IP RAN等技术的详细论证分析,确定干线承载网采用OTN+MSTP技术模式,本地承载网采用PTN技术模式来建设网络全面覆盖、业务贯通、网络扁平化、网络层次功能明确的全业务电力信息通信网络。  相似文献   

16.
范武广 《电力系统通信》2006,27(4):73-74,80
W iMAX技术是一项基于IEEE 802.16标准的宽带无线接入城域网(BWAMAN)技术,具有50 km覆盖范围和高达75 M带宽,在解决城域网络数据接入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将其应用于电力行业,适当与PLC等技术配合,即可建立由电力通信部门独立运营的W iMAX网络,辅助已有的光纤网络,可以有效解决配网自动化、负荷控制、自动抄表等数据网络急需业务,并且还可以介入宽带接入市场。文章论述了W iMAX技术概要,然后以一个典型的W iMAX与PLC等技术相结合进行配网和小区数据通信的应用模型为例,介绍了网络组织架构,讨论分析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  相似文献   

17.
把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并设计了一个基于GPRS网络的变电站远程抄表系统。论述了该系统中GPRS无线网络通信的实现过程,其中包括组建GPRS专用网络和抄表服务器;详细介绍相应的V isual C 的MFC和Socket网络编程(以实现数据传输),并且提供了部分Socket应用代码和系统整体运行过程。现场运行结果证明,该系统传输速率快、可靠性高、实时性好、经济实用,能够满足电力系统变电站抄表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胡倩倩  赵宏昊  杜春潮  胡阳  陈泽 《中国电力》2016,49(12):121-126
为解决不同应用场景的配网通信系统统一规划设计问题。基于配电业务模型分析了不同网络规模和典型应用场景下的网络通信流量,结合目前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主要通信组网技术,基于流量分析方法,从网络可用性和资源利用率角度比较了不同通信方式对于配电网络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在A+、A、B类供电区域承载配电自动化业务,光纤通信技术和无线专网技术适应性较好,在光缆无法铺设区域,无线专网技术应为首选技术。  相似文献   

19.
周瑞丽 《电力学报》2012,27(6):607-610
电力通信技术是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之一,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远程通信系统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一种先进的McWILL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网络架构和体系结构,介绍和分析了McWill无线宽带接入应用的一个实际案例,应用先进的McWILL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可实现各种通信技术的统一接入与管理.  相似文献   

20.
针对无线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小、稳定性差、带宽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模自适应无线通信技术的移动应急指挥系统设计方法.方法采用WiFi、多模3G以及卫星通信三模自适应通信技术,可同时接入CDMA2000、WCDMA和TD-SCDMA三种3G网络,利用多路同传、负载均衡策略实现多种异构无线通信网络的融合.采用此技术对移动应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