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当代台湾地区农村土地制度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世界大战结束后,台湾先后对土地制度进行了三次重大变革,建立了农地农有制度、农地充分利用制度和农地综合建设制度。这些制度不仅促使台湾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使台湾地区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村阶层关系的变化与新政策出台、制度变革等密切相关,其中土地制度的变迁对农村阶层关系具有重要影响.“三块地”改革作为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农村阶层的向上流动,实现了部分农民向市民的转化;另一方面也使农村阶层内部的贫富差距扩大,从而导致部分农民陷入了再贫困的困境.政府在“三块地”改革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并采取措施积极化解矛盾,引导农村阶层合理分化,促进农村阶层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土地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三农”问题的重点。在梳理新中国建立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轨迹的基础上,分析了三次主要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动因,即为什么会发生从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到建国初的农民土地私有制,到人民公社时期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再到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变迁,并从制度变迁的政治效率和经济效率角度来评价每次变迁的绩效。每次变迁后的初期都因政治效率和经济效率基本实现了一致性而保持相对稳定的均衡,但变迁后一段时期又会因政治效率与经济效率的不一致而走向制度失衡,从而产生新的一次变迁。  相似文献   

4.
农用土地制度是我国农村经济制度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人力资本的合理流动是解决我国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的有效途径,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互动关系。农用土地制度既影响农村人力资本的效益,又制约着农村人力资本的流动;而农村人力资本的流动,也要求农用土地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我国农村现行土地制度的缺陷和在农村实行土地股份制的意义。根据改革必须适合国情的原则,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出发,认为实行土地股份制是农村土地制度安排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回顾分析我国农村改革开放30年的路径与成效,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卓越努力与实践,是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泉,土地制度变革成为农村改革发展的焦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农村土地改革的新措施,确立了农民基本的财产权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大的政策动力,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阶段,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收是一个必然趋势。现行土地征收制度在调整国家、集体、用地单位、农民四者之间的利益矛盾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这种制度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缺陷。在发达国家中,土地征收制度已经形成了规范的体系和传统。本文通过阐述我国目前的土地征收制度,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征地制度,进而探讨我国的征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期对完善我国土地征收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农民市民化的制度约束及其消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呈现出明显的非同步性,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农业部门的富余劳动力及相关人口却没有相应转移,大量滞留在农业内部和农村,使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十分突出,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论述了制度因素是我国城市化滞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变革相关制度,消除制度约束,促进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加速农民市民化进程,是解决现阶段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9.
土地规模经营对于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十分重要.搞好土地合理流转则是搞好土地规模经营的重中之重.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错误理解了土地流转和社会保障的关系,以及现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使得土地流转不够合理和规范;应把握好土地流转和社会保障的关系,建立合理高效的农村社保制度,从而促进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历经了千年的演进之后,在上个世纪得到了迅速发展,主要经历了破解"城市病"、"农村变城市"、"区域网络化"三大变革。对我国而言,城镇化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正确地认识工业化国家城镇化的三次变革规律和演变中的进步性,是正确把握我国都市城区发展路径所必需的,特别有助于郊区新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制度的设计关系到农民的利益和农业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和农业生产力的进步,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现行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制度需要完善。文中通过历史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我国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迁变历程,又通过现实分析的方法,指出了现阶段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局限和滞后。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制度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赋予承包经营权完整的物权属性,保护土地的集中化趋势,逐步分解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等。  相似文献   

12.
创新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与加快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关系出发,结合当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体系的基本特征,通过实证调查分析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在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这一政策改革有利于我国农业分散的经营模式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增加对农业的资本与技术投入,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帕累托改进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在改革过程中,政府应该从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高度来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借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并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当前我国农村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并且在此基础上,理清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思路;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社会保障水平的确立要立足于当前和未来的需求,以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基本社会保障为突破口实现城乡接轨。  相似文献   

15.
从现行立法与司法实践判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具有债权性质的不纯粹物权。用益物权的制度性优势、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我国农村在土地使用中的矛盾,都显示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鉴于我国在土地权利的建设方面重管理、轻权利,以债权代替物权等现状,应加强宪法对私权的保护、理顺目前土地使用制度中各种权利的关系,适时建立我国的土地用益物权制度,并注重配套法律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以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作为物权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较强的强制性,当事人的自主意愿受到极大的制约,但是它却能够给经营权人提供较为充分的法律救济。利用物权制度独具的优势对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制度改革,对于保护承包经营权人的利益、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扣调整农村土地利用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为了弥补家庭承包责任制的缺陷的一次新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其动因源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非农就业机会增加所引起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以及经济利益的激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既具有政治效率,又具有经济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新农村建设和土地整治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土地整治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新农村建设也为土地整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二者的互动更加有利于农村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乡资源配置中仍然表现出明显的城乡资源流动不平衡的特征,而现存的土地制度又是城乡资源流动不平衡的重大体制原因,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国家对农村土地的征用制度改革是我国突破城乡资源不平衡流动格局的着力点。农村土地改革既不能私有化,也不能国有化,应在土地集体所有体制框架内进行,寻求有效的土地集体所有组织形式,赋予农民完全自由的土地使用权的处分权。用征购土地的制度替代国家征用集体土地的制度,形成市场对土地资源的配置机制,通过土地增殖收益的合理分配,建立农村以土地换取社会保障的机制,从而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和工农之间的等价交换和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