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换热装置控制浓香型白酒窖池的发酵温度,通过对正常发酵与控温发酵窖池糟醅中的水分、酸度、总糖、总酯及香味成分等理化因子进行跟踪监测,探讨发酵温度对窖池糟醅理化因子的影响和对浓香型白酒品质的作用。结果表明,控温措施作用明显,控温条件下进行发酵对突出浓香型白酒的特色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换热装置控制浓香型白酒窖池发酵温度;在维持中后期窖池顶温的措施下,通过对正常发酵与控温发酵窖池酵母数量变化监测,探讨发酵温度对窖池微生物区系结构组成的影响和对白酒固态厌氧发酵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控温措施作用明显;温度变化对酵母数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浓香型白酒控温发酵下糟醅典型微生物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用换热方式实现对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温度进行控制的条件下,通过对控温发酵与传统发酵方法进行对照试验,用平板涂布计数法检测不同发酵期糟醅中典型微生物的变化趋势,探讨温度对好氧细菌、兼性厌氧细菌、酵母菌、霉菌数量的影响。表明在发酵前期控制窖内温度上升,利于酵母菌数形成生长优势;在发酵后期控制窖内温度缓落,利于兼性厌氧细菌的繁殖代谢;"前缓、中挺、后缓落"的发酵温度变化趋势更利于酯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将高温堆积发酵工艺应用在浓香型白酒生产中,对堆积过程中糟醅的温度、理化指标、微生物生长规律及风味物质变化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高温堆积发酵工艺有利于增加白酒中的香味成分,起到提高酒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张崇军 《食品工业》2013,(1):147-150
对不同酒度的浓香型白酒贮酒期内的主要酯、酸等香味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浓香型白酒在贮酒过程中总酯含量降低,总酸含量增加,主要酯类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主要酸类己酸、乙酸、乳酸、丁酸成分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试验结果对于确定浓香型白酒贮酒工艺,保证产品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生物反应器进行浓香型白酒的发酵,同时采取不同的控温措施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窖泥控制温度的效果最好,出酒率和酒质均最佳。  相似文献   

7.
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各因子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跟踪取样分析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糟醅的微生物、温度、水分、淀粉、糖分、酸度、酒精含量及主要香气成分的变化。初步揭示了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糟醅内的微生物与各理化因子在演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浓香型白酒的发酵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采用索氏提取法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对浓香型白酒堆积发酵酒醅的微量成分进行初步定性分析研究,共检出82种化合物,其中酯类化合物45种、酸类12种,占挥发性成分总数的69.51%,它们是浓香型白酒主要的香气成分。此外,愈创木酚类(5种)、呋喃类(3种)、芳香族类(8种)以及吡嗪类化合物(2种)也为浓香型白酒的复合香气作出了重要贡献。实验结果表明,浓香型白酒采用堆积发酵工艺,有利于增加白酒中的香味成分,使香气更加芳香浓郁、丰满协调。  相似文献   

9.
高温堆积发酵在多粮浓香型酒厂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高温堆积发酵工艺运用于多粮浓香型白酒生产中,结果表明,可明显地改善白酒的风格特征,优化原酒酒体的香味成分,进一步提高多粮浓香型白酒产品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0.
采用LC-MS/MS方法对浓香型白酒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其中普遍存在氨基甲酸乙酯。浓香型白酒发酵蒸馏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与大曲品温、发酵温度、发酵周期、馏酒温度等因素有关。在保证浓香型白酒整体风味的前提下,大曲品温较高产生氨基甲酸乙酯较少;发酵温度降低、发酵周期延长,可减少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对于不同馏酒温度,在25℃下产生氨基甲酸乙酯含量最低;浓香型白酒原酒储存过程中,酒头中氨基甲酸乙酯增长幅度最大,适宜温度可使酒头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大量增长。研究对浓香型白酒生产储存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得到大曲在发酵过程中曲房环境参数的变化规律,解析大曲在发酵不同时期间温湿度差异性,同一时期内曲房各层及各点间温湿度差异性。应用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以发酵曲房为研究对象,通过profile导入发酵过程中大曲的实时发酵温度,借助多孔介质模型、组分输运模型,建立曲房内部三维紊流模型,采用非稳态计算方法,模拟研究了不同发酵阶段下曲房内部环境的温湿度分布特性,同时对相对应测点的温湿度变化情况进行检测与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温度最大误差为7.74%,相对湿度最大误差为8.42%,均小于10%的误差允许范围,证明了曲房环境的对流换热及传质计算有足够精度;曲房内环境热湿传递具有耦合性,相对湿度在温度较高的中层呈现相对较低的情况,在温度较低的上层相对湿度较高;同时通过解析不同发酵阶段曲房环境温湿度分布规律及差异性,获得曲房内其他未检测区域的温湿度数据,为后续曲房风控策略提供模型参考,能够为下一步温湿度传感器位置的优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The main objective of on-line quality control in fermentation is to perform the production processes as reproducible as possible. Since temperature is the main control parameter in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of beer breweries, it is of primary interest to keep it close to the predefined set point. Here, we report on a model-supported temperature controller for large production-scale beer fermenters.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temperature in the tank on temperature changes in the cooling elements has been modeled by means of a difference equation. The heat production within the tank is taken into account by means of a model for the substrate degradation. Any optimization requires a model to predict the consequences of actions. Instead of using a conventional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fermentation kinetics,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pproach has been used. The set point profiles for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have been dynamically optimized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production cost while meeting the constraints posed by the product quality requirements.  相似文献   

13.
啤酒发酵过程温度控制策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杜锋  雷鸣 《酿酒》2002,29(6):50-52
啤酒发酵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化放热反应,其温度控制对象具有严重的非线性,时变性,结构参数变化的不确定性。全面,详细地分析了控制对象特点,控制要点及难点;深入探讨了应用于啤酒发酵过程温度的Smith预估补偿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仿人智能等先进控制策略。展望了啤酒发酵过程温度控制策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发酵温度对浓香型白酒生产中杂醇油生成量的影响,该研究利用可实现夹套控温的固态发酵罐为发酵容器,分别进行两轮“控温发酵”实验,对控温发酵罐、未控温发酵罐(对照)和窖池发酵过程中糟醅中及基酒中的杂醇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固态发酵罐夹层水温可有效实现对发酵糟醅温度的控制,且第一轮控温后与对照罐(32.4 ℃)相比,控温后顶温(35 ℃)更高,中挺时间更长(13 d);第二轮控温后发酵罐糟醅形成了2 ℃以上的温差,温度较高的发酵罐中挺时间较长(15 d);经气相色谱分析检测发酵温度较高的发酵罐,其糟醅中正丙醇、异丁醇、正丁醇、异戊醇、正己醇等杂醇油含量增加了118.6%、21.2%、29.7%、21.7%、77.3%,其二段基酒中正丙醇、正丁醇、异戊醇、正己醇等杂醇油含量也较发酵温度较低的发酵罐高22.3%、0.6%、2.0%、25.4%。  相似文献   

15.
了解白酒发酵系统的热过程特征与机理对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及发酵系统的机械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比较不同季节汾酒发酵过程中酒醅及地缸周边土壤的温度分布,确认了汾酒地缸系统发酵过程生物热产生及扩散传递的方式,确定了地缸中酒醅温度的变化特征及发酵传热的主要机理(热传导),并且探讨了气温对发酵热过程的重要影响。根据研究结果认为发酵过程酒醅温度的变化模式符合白酒发酵的基本特征和要求,白酒的生产和研究应满足之。  相似文献   

16.
崔艳  吕文  刘涛 《酿酒科技》2010,(1):41-43
论述了红葡萄酒原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对酵母、酚类物质、挥发性物质的作用与影响,结合实际生产操作情况介绍了针对不同产区原料、不同葡萄品种发酵过程控制发酵温度的方法,红葡萄酒苹果酸乳酸发酵温度的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7.
于慧  刘海梅  王静  伊东  赵芹  李海燕 《食品科学》2017,38(18):17-21
为探究温度和食盐含量对低盐虾酱发酵过程中品质动力学变化的影响,研究不同发酵温度(5、15、25℃)和不同食盐腌渍条件(12%、16%、20%)下虾酱中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游离氨基态氮(free amino nitrogen,FAN)和感官品质的变化,建立虾酱发酵过程中的品质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食盐含量越低,虾酱发酵速率越快,成熟期越短,成熟时的TVB-N值越高;不同食盐含量条件下,FAN值与发酵时间呈指数关系,TVB-N值与发酵时间在发酵初期呈线性关系,但发酵后期呈指数关系;温度越高,虾酱发酵成熟时间越短,5、15、25℃条件下成熟时间分别为49、38、28 d,FAN值与发酵时间呈线性关系,TVB-N值与发酵时间呈线性关系。所得方程均能准确模拟发酵过程中虾酱的品质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8.
针对啤酒发酵温控系统非线性、大时滞的特点,提出将靶向控温思想与模糊PID控制算法相结合,设计了基于靶向控温点实现控温的模糊PID控制器,以提高啤酒发酵温度控制的精确性。以西门子S7-400PLC和Braumat软件平台为控制核心,设计啤酒发酵温度控制系统软硬件结构,实现对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与监测。现场实际应用表明:啤酒发酵温度控制误差为±0.3℃,控温效果好,满足实际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啤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温度控制具有大时滞、非线性和分阶段性等特点,这些特点造成发酵罐内发酵液的温度波动频繁,偏差较大。为了更好地对啤酒发酵温度进行控制,在常规PID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mith预估补偿的非线性PID控制策略。在对啤酒发酵温度控制系统的辨识模型进行Matlab仿真分析的基础之上,将该控制策略用于实际生产。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改善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20.
汾酒发酵的最高品温是影响汾酒质量的重要因素。应用回归分析法对汾酒的大Cha发酵最高品温作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发酵缸地温是关键因素,其次是入缸品温。控制了地温和入温,就控制了最高品温,也就控制了酒醅的酸度,即可保证大、二Cha酒的产量和质量。在夏季,利用人工控温发酵,可提高出酒率7.2%,优质酒率可达15.87%。(陶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