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研究膜醭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aefaciens)对杨梅果实绿霉病的抑制及其对抗病性的诱导作用,将杨梅果实先接种15μL浓度为1×109cfu/mL的膜醭毕赤酵母菌悬液,风干1h后再接种15μL的1×105cfu/mL的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孢子悬浮液,然后转入(1±1)℃下贮藏8d,每隔2d测定果实腐烂率、病斑直径、抗病相关酶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以及总酚含量;同时分析了离体条件下P.membranaefaciens对P.citrinum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影响。结果显示,P.membranaefaciens可显著抑制果实贮藏期间绿霉病的发生,并可诱导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PAL、POD和PPO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升高;同时P.membranaefaciens在离体条件下也明显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因此,P.membranaefaciens抑制杨梅果实采后腐烂与直接抑制病原菌生长以及间接诱导抗病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冯吉睿  周雅涵  曾凯芳 《食品科学》2015,36(12):249-254
探究膜醭毕赤酵母与低剂量杀菌剂(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结合使用对柑橘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通过筛选能与膜醭毕赤酵母结合使用的杀菌剂,考察柑橘常见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继而在果实上验证结合处理对柑橘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离体实验的结果表明,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对酵母生长无抑制作用;柑橘青霉菌、绿霉菌和炭疽菌对两种杀菌剂敏感性不同,但半数抑制浓度(EC50值)均小于建议剂量的1%。果实活体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膜醭毕赤酵母结合低剂量的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对柑橘果实青霉病、绿霉病的防治效果均好于膜醭毕赤酵母和低剂量杀菌剂单独处理;但膜醭毕赤酵母结合低剂量的甲基硫菌灵对夏橙果实接种炭疽病的防治效果不佳。同时,膜醭毕赤酵母结合低剂量的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对夏橙果实自然发病率的控制呈增效作用,对锦橙果实自然发病率的控制呈叠加作用,两种结合处理均能保证夏橙和锦橙的好果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热空气复合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 MeJA)处理对杨梅果实采后腐烂和品质的影响。方法 将“乌种”杨梅在48 °C下进行10 μmol/L MeJA的熏蒸处理, 随后在20 °C下贮藏3 d或者1 °C下贮藏5、10 d、15 d后再20 °C贮藏1 d以模拟货架条件, 贮藏期间或结束后测定果实发病率以及硬度、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 TA)、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 TSS)、维生素C和总酚等品质指标。同时, 采用芽管离体培养法测定该复合处理对Verticicladiella abietina(杨梅轮帚霉)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 10 μmol/L MeJA处理对V. abietina孢子萌发无明显抑制作用, 但可显著抑制病原菌菌丝的生长; 48 °C热空气处理则可显著抑制病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单一热空气或茉莉酸甲酯处理均可抑制杨梅果实采后贮藏期间绿霉病发病率, 但两者复合处理较单一处理更为显著的抑制了杨梅果实病害发生, 且经复合处理的杨梅果实其硬度、TA、TSS、维生素C和总酚含量均显著高于单一处理果实。结论 热空气复合茉莉酸甲酯处理可通过抑制V. abietina的生长从而控制杨梅果实采后腐烂并同时延缓果实品质下降, 从而为该复合处理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热处理、过氧化氢处理以及在酵母培养基中添加氯化钠、氯化钙等预处理方式提高膜醭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ifaciens)对逆境的耐受力,以此提高真空干燥后膜醭毕赤酵母的活性。对膜醭毕赤酵母进行40 ℃、40 min热处理后,膜醭毕赤酵母细胞内海藻糖含量升高,真空干燥后,经热处理后的膜醭毕赤酵母较对照组活性更高。5 mmol/L过氧化氢对膜醭毕赤酵母处理40 min后,膜醭毕赤酵母细胞内海藻糖含量升高,真空干燥后,经过氧化氢处理后的膜醭毕赤酵母较对照组活性更高。在培养基中添加0.1~0.9 mol/L氯化钠,1~10 mmol/L氯化钙均能诱导膜醭毕赤酵母细胞内海藻糖含量的显著提高,其中添加0.7 mol/L氯化钠后诱导的膜醭毕赤酵母细胞内海藻糖产生量最高,添加0.9 mol/L次之,添加5 mmol/L氯化钙后诱导的膜醭毕赤酵母细胞内海藻糖产生量最高;不添加任何保护剂时,添加0.7 mol/L和0.9 mol/L氯化钠培养后的膜醭毕赤酵母经真空干燥后活性较未添加氯化钠的对照组高;添加5 mmol/L氯化钙培养后的膜醭毕赤酵母经真空干燥后较未添加氯化钙的对照组活性高。在添加保护剂时,添加不同浓度氯化钠处理和添加不同浓度氯化钙处理后的膜醭毕赤酵母干燥后活性与对照组基本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添加氯化钠或氯化钙培养后的膜醭毕赤酵母在真空干燥过程中,保护剂对其活性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以‘锦橙447’为试材,研究了膜醭毕赤酵母和壳聚糖复合处理对柑橘果实采后炭疽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在接种炭疽菌的情况下诱导柑橘果实抗病性的机制。结果表明:1×108 cells/mL的膜醭毕赤酵母和0.1 g/L的壳聚糖单独处理均能够有效抑制柑橘果实炭疽病的发病率,而复合处理的防治效果更好。膜醭毕赤酵母和壳聚糖复合处理能够增加NO、水杨酸、H2O2等信号物质的含量;提高苯丙烷代谢中间产物阿魏酸、对香豆酸、绿原酸的含量,相关防御酶如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酸-4-羟基化酶、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活力;以及病程相关蛋白如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力。该研究结果表明,膜醭毕赤酵母与壳聚糖复合处理可通过增强柑橘的抗病性来提高柑橘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桃果实为试材,研究了采后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Me JA)处理对损伤接种桃果实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病斑扩展的影响,并分析了最佳浓度Me JA处理后桃果实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变化。同时研究离体条件下Me JA对P.expansum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00μmol/L Me JA对桃果实P.expansum的病斑抑制效果最好,并且显著(p≤0.05)抑制了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100μmol/L Me JA处理明显抑制了桃果实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ME)、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由此表明,Me JA抑制桃果实青霉病的发生与延缓果实软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茉莉酸甲酯诱导采后番茄果实抗病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安全无毒的采后保鲜防病途径,探讨茉莉酸甲酯(MeJA)在采后番茄果实诱导抗病性中的作用和机制。以绿熟期“丽春”番茄为材料,接种灰霉菌,并观察该菌对诱导抗病性的作用,研究MeJA对采后抗病的反应及其诱导作用,并对不同处理中番茄果实抵抗病原菌侵染能力、茉莉酸类物质含量、植物抗菌物质含量的诱导差异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外源MeJA处理能够有效抑制番茄果实采后病害的发生,提高果实对琏格孢霉(Alternaria solani)、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病原菌侵染的广谱抗性,并通过诱导包括病程相关蛋白、酚类、番茄红素在内的抗菌物质积累,达到诱导抗病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膜醭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aefaciens)对采后灰葡萄孢菌的抑菌机制,该研究对其挥发性物质进行了抑菌活性与抑菌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灰葡萄孢菌被挥发性物质熏蒸48 h时,菌丝长势明显受阻,抑制率高达72.41%,其产孢量始终低于空白组(P<0.05)。经熏蒸后72 h,菌丝体细胞膜内核酸、蛋白质的大量外泄(P<0.05)改变了细胞膜的通透性,同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处理过的菌丝表面出现干瘪、皱缩甚至部分菌丝胞内的内容物渗漏。有伤接种实验证明熏蒸处理的番茄果实病斑直径仅为(1.47±0.16) cm,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HS-SPME-GC-MS)分离鉴定到20种挥发性物质,主要组分为醇类(39.26%)、酮类(24.72%)和有机酸类物质(8.51%)。上述结果为研究酵母菌防控采后果蔬腐烂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生防菌的安全防腐策略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汪开拓  郑永华 《食品科技》2012,(8):42-47,51
分析了外源10μmol/L茉莉酸甲酯(M ethyl jasm on ate,MeJA)熏蒸处理对"巨峰"葡萄果穗在1℃贮藏期间离区膜脂过氧化及果实落粒的影响。结果表明,10μmol/LMeJA处理可显著降低葡萄果实冷藏期间落粒率、腐烂率和褐变指数,维持果实感官品质,同时显著诱导贮藏期间葡萄果穗离区组织中活性氧代谢酶(SOD、CAT、APX和POD)活性的上升并抑制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生成量的增加。经MeJA处理的离区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水平,而饱和脂肪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却显著低于对照水平。这些结果说明,MeJA处理可通过提高葡萄离区组织中活性氧代谢酶活性来减慢离区膜脂过氧化进程并维持离区细胞结构,从而降低了贮藏期间葡萄果实落粒率,改善了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0.
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 MeJ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植物激素,参与植物的许多代谢过程包括生长、发育、成熟、衰老、抵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等。由病原真菌侵染引起的果蔬采后病害是导致果蔬贮藏和运输过程中品质劣变和腐烂的原因之一,不仅对生产者和消费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还会在组织体内产生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次生代谢产物。因此,开发绿色安全的果蔬采后病害控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采前和采后MeJA单独或与其他物理、生物方法复合处理对果蔬采后主要真菌性病害的控制作用,并从活性氧代谢、病程相关蛋白的积累、苯丙烷代谢、多胺代谢、能量代谢、细胞壁物质代谢、转录调控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其诱导抗性机制,以期为MeJA广泛用于控制果蔬采后病害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黄晓杰  李婧  柴媛  韩媛媛  高嘉悦 《食品科学》2016,37(22):307-312
以“埃利奥特”蓝莓果实为实验材料,研究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处理对蓝莓果实灰霉病、活性氧代谢酶、防御相关酶活性和总酚、总花色苷含量的影响。50 μmol/L MeJA处理蓝莓果实后刺孔接种Botrytis cinerea孢子悬浮液,于(1±1) ℃贮藏16 d。结果表明,MeJA处理有效抑制果实发病率和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促进贮藏初期果实H2O2的迅速积累,提高果实防御相关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促进酚类、木质素等植保素类物质的合成。表明MeJA处理可提高蓝莓果实抗病性,从而有效抑制了果实灰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本实验以10、50、100μmol/L MeJA处理‘储良’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果实,研究其对(20±1)℃、85%相对湿度贮藏条件下的龙眼果皮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MeJA处理可有效降低‘储良’龙眼采后果皮褐变指数、果皮细胞膜透性和果肉自溶指数,而且MeJA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与对照组相比,100μmol/L MeJA处理龙眼果实能够保持较高的果皮总酚和类黄酮含量,降低果皮多酚氧化酶活力,有效提高果皮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力;另一方面,MeJA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以及H2O2含量,有效增强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力以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提高果皮抗氧化能力。综上,100μmol/L MeJA处理可抑制龙眼果实采后部分酚类物质代谢,增强其抗氧化能力,从而延缓龙眼采后果皮褐变的发生,延长贮藏保鲜期。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外源茉莉酸甲酯(Me J)对冬枣(Zizyphus Jujuba Mill.)果实冷藏过程中抗氧化系统及褐变的影响,试验采用50、100和200μmol/L Me J熏蒸处理冬枣果实24 h,以空气处理为对照,测定在2±0.5℃贮藏过程中果实硬度、腐烂率、呼吸速率、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_2O_2)、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As 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多酚氧化酶(PPO)和总酚变化。结果表明,冷藏过程中Me J处理显著延缓果实硬度下降,抑制呼吸速率和腐烂率,减少O_2~-?、H_2O_2和MDA积累,维持较高的SOD、CAT和POD活性及As A和GSH含量,降低PPO活性,增加总酚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腐烂率、O_2~-?、H_2O_2、MDA和PPO是评价Me J作用效果的主要因素,且100μmol/L Me J处理对维持冷藏冬枣品质、提高果实抗氧化能力和抑制褐变的作用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6.
圆椒营养丰富但质地脆嫩,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振动引起的机械损伤。本实验探究了20 μmol/L的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对模拟运输振动后的圆椒在常温条件(20±1) ℃下贮藏的保鲜效果,对圆椒在贮藏期间的感官评分、硬度、呼吸强度、失重率以及圆椒可溶性固形物(SS)、维生素C(VC)和叶绿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振动损伤会加速圆椒贮藏期间品质的下降;20 μmol/L的MeJA能较好的维持振动后圆椒的感官品质,抑制圆椒硬度的下降及失重率的上升,保持较低的呼吸强度,延缓圆椒SS、VC及叶绿素含量的下降,有效保持了振动后圆椒的外观品质和营养价值,减少圆椒的逆境胁迫损伤,延长其货架期。  相似文献   

17.
以‘贵长’猕猴桃为试材,探究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对猕猴桃软腐病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作用机制及采前MeJA处理猕猴桃果实对其软腐病的防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MeJA浓度(0~0.80 mmol/L)升高,其对猕猴桃软腐病菌葡萄座腔菌抑制作用增强,菌丝相对电导率、蛋白质与核酸相对泄漏度逐渐升高;0.80 mmol/L MeJA处理可引起菌丝细胞壁溶解、线粒体增多且形状不规则、空腔明显增加,细胞壁β-1,3-葡聚糖酶活力增强。田间实验结果显示:采前一个月用0.50 mmol/L MeJA浸果处理对猕猴桃软腐病防控效果可达77.70%,且可有效改善果实外观品质,提高果实VC、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还可抑制猕猴桃贮藏过程中硬度下降,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质量分数的上升和VC的损失,从而提高其贮藏性能。综上,MeJA可影响葡萄座腔菌细胞壁结构完整性,具有抑菌活性,应用于田间防治猕猴桃果实软腐病效果理想,且能改善果实外形与品质、延长贮藏期。  相似文献   

18.
研究基于乙醇含量的杨梅果实腐烂指数预测模型,以期预测杨梅物流过程中果实腐烂状况。将杨梅果实贮藏于不同温度(0、5、10、15℃和20℃)下,测定其腐烂指数和乙醇含量变化。基于描述微生物生长的Gompertz方程和Arrhenius动力学方程建立杨梅果实腐烂指数变化动力学模型;根据果实腐烂指数和乙醇含量变化的关系,建立基于乙醇含量的果实腐烂指数模型。通过以上两模型建立杨梅果实腐烂指数的预测模型。杨梅果实腐烂指数变化动力学模型和基于乙醇含量的果实腐烂指数模型预测的相对误差分别为2.69%和0.74%,预测精度较高,以此为基础建立的基于果实乙醇含量的腐烂指数预测模型可以较好的预测在0~20℃贮藏杨梅果实的腐烂状况,为实现杨梅果实的无损检测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杨梅果实采后热空气处理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不同温度-时间组合的热空气处理对"乌种"杨梅果实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并对热空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温度为48.5℃,处理时间为173 min时,有最优贮藏保鲜效果:杨梅果实于1℃下贮藏7 d再转移至20℃下模拟货架期放置1 d后的腐烂指数为18.81%、硬度为3.31 N、Vc含量为5.25 mg/kg(鲜重)、固酸比为16.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