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塔北油田停井正越来越多,有杆泵是机械采油方法之一。本文在介绍塔北油田有杆泵采油生产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泵效和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解决机抽井存在问题的方法及思路。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包PSAT中应用分岔理论分析电压稳定性的方法。应用该软件中的分岔理论方法,对塔北油田电力系统进行电压稳定性仿真计算,给出利用PSAT中分岔理论进行电压稳定性仿真计算的方法步骤。仿真结果表明,油田电网中确实存在分岔现象,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验证了该软件的实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克拉通盆地油气勘探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塔里木克拉通盆地包括整个盆地“三隆四坳”^[1]中的塔北隆起、北部坳陷、塔中隆起、巴楚隆起等主要构造单元(见图1)。经多年勘探,目前已探明和发现了众多油气田(藏):塔北隆起上的轮南、塔河、东河塘等油田,塔中隆起上的塔中4、塔中16油田,巴楚隆起上的和田河气田、巴什托甫油田,北部坳陷中的哈得逊油田等。这些海相成因的油气主要富集在奥陶系碳酸盐岩与石炭系、三叠系、侏罗系砂岩储集层中,来源于寒武系和中上奥陶统两套烃源岩。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油气层低阻成因实验研究(I)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志强,龚富华,刘昌玉等.塔里木盆地油气层低阻成因实验研究(I).测井技术,1999,23(4):243~245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低阻油气层的测井解释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从粘土矿物附加导电作用出发,通过岩石物理实验研究这一问题的物理机制,进而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给出了4种温度条件下,饱和不同矿化度(7种)盐溶液的7块岩样的电阻率实验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含水岩石粘土附加电导主要受岩石阳离子交换量、溶液矿化度和温度3个因素控制;粘土附加导电是塔里木盆地塔北吉拉克和解放渠(T)等油田油气层低电阻率的主要原因。这一重要认识是对含高矿化度地层水储层粘土附加导电性可以忽略的传统片面认识的一次重大突破。该项研究成果给塔里木盆地低阻油气层的识别、评价提供了坚实的实验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无功功率补偿在供配电系统中具有提高电网功率因数的作用,是节能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的措施。合理规划补偿容量,可以减少电网损失,提高电网质量。目前,杏北油田采用配电线路集中补偿、用电设备分散补偿等四种补偿方式,通过对配电线路集中补偿和用电设备分散补偿进行研究分析,根据补偿效果,得出功率因数的最佳补偿上限为0.9;根据理论计算,杏北油田线路的无功补偿上限为77 169 kvar,提出了6 kV电力线路补偿工作的重心应在单井低压补偿设备的投运上。  相似文献   

6.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是电力系统的辅助系统,搞好电力调度自动化将对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就杏北油田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现状及几年来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该系统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维护简便、运行可靠,提高了杏北油田电网的运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西达里亚油田位于新疆省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目前,油田的综合含水率已经达到86%,积累了丰富的动态资料,利用产量递减法,水驱曲线法和预测模型法,预测了油田的可采储量,原始地质储量和可动油储量,并且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塔北隆起和塔中低凸起是塔里木盆地十分重要的油气战略区带,研究和对比二者之间的地层系统、断裂特征和地质结构差异,对下一步的石油勘探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为了揭示两个古隆起的地质结构和成因机制,选取了一条过塔里木盆地中部的南北向区域构造地质剖面,结合最新的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利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对其进行了精细解析和刻画。研究结果表明:塔北隆起和塔中低凸起是受控于基底大型断层转折褶皱的古生代古隆起,由南向北的挤压应力所产生的地层位移,被塔中低凸起吸收后继续经满加尔凹陷向塔北地区传递,最终被塔北隆起吸收,加里东中晚期—海西早期是两个古隆起形成的主要时期。塔北隆起后期因南天山褶皱带的冲断作用而遭受破坏,古生界和中生界遭受大范围剥蚀,新生界自北向南加厚,断层转折褶皱前翼难以识别,塔中低凸起古生界构造运动强烈,中新生界未发生大规模断裂活动,古隆起形态稳定。  相似文献   

9.
塔北侏罗-三叠系成岩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塔北隆起侏罗-三叠系连续埋藏砂泥岩体系成岩反应主要受温阶控制,在90~135℃温度范围内油田水中有机酸浓度达到高值,导致铝硅酸盐及碳酸盐类矿物的溶解。斜长石的广泛溶解是本区富含自生高岭石、次生孔隙发育的主要原因。孔隙的改善程度与控制矿物溶解后离子迁移能力的原始岩石物性等因素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一、新疆三大盆地原油产量突破1000万吨大关;二、在塔里木盆地塔中4号构造探明超亿吨级油田,探明储量名列全国榜首;三、准噶尔盆地突破腹部,控制了石西、玛北亿吨级油田,控制储量名列全国第一;四、新疆第四个盆地——三塘湖盆地喷油,揭开了新疆中小盆地勘探序幕;五、塔  相似文献   

11.
塔北侏罗-三叠系成岩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北隆起侏罗-三叠系连续埋藏砂泥岩体系成岩反应主要受温阶控制,在90~135℃温度范围内油田水中有机酸浓度达到高值,导致铝硅酸盐及碳酸盐类矿物的溶解。斜长石的广泛溶解是本区富含自生高岭石、次生孔隙发育的主要原因。孔隙的改善程度与控制矿物溶解后离子迁移能力的原始岩石物性等因素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缩短钻井周期、节约钻井成本,塔里木油田塔北项目部(简称塔北项目部)实施了以标准井及标准工艺流程的构建为核心的"五标"管理建设。以塔北项目部轮古区块为例,分析了轮古区块已完钻井的地质构造与建井参数,构建了标准井的井身结构、固井参数、测井参数、录井参数及完井方式,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相应标准井的标准钻进、固井、测井、录井、完井等工艺流程。标准井及标准井标准工艺流程的构建和管理,有助于油田企业制定原材料采购标准,合理确定各项材料及费用消耗定额,缩短工期,节约成本,保护环境,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3.
塔北前陆盆地与南天山造山带的耦合关系及油气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作基 《中国石油勘探》2006,11(4):16-20,60
南天山造山带和塔北前陆盆地是一对共轭的、正负相依的构造地貌单元,它们自北而南分为6个构造单元:拉尔墩基底卷入厚皮冲断带、哈尔克山褶皱冲断带、库勒前缘叠瓦冲断带、拜城—阳霞前渊坳陷带、塔北前陆斜坡带和塔中前缘隆起带。南天山造山带和塔北前陆盆地的发育演化共同控制了塔北前陆盆地的沉积特征、变形特征和构造样式。塔北前陆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成藏条件优越;油气分布主要受含油气系统和区域盖层控制,克拉苏构造带、依奇克里克构造带、秋立塔格构造带和塔北轮台断隆带等4个构造带是油气最富集的构造带;已发现克拉2特大型气田等多个油气田,预计仍能发现更多的大油气田。  相似文献   

14.
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的远距离构造效应,打破了塔里木盆地古近纪末的构造平衡。经古构造恢复,推断出塔里木盆地古近纪以来各区域的变化特征:塔西南麦盖提斜坡向北迁移且南北宽度增加;巴楚隆起南部变为斜坡区且宽度缩小;塔北隆起整体向南迁移;塔东满加尔凹陷北部萎缩,南部和东南边界向外扩展;塔中隆起范围明显缩小;塔东南隆起构造规模逐渐缩小但幅度增加。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不同区域的油气表现为不同的晚期成藏模式,塔西南巴什托普油田以群5井区为支点地层翘倾,同一构造单元内不同圈闭此消彼长,形成“消长式汇合型”成藏模式;塔北哈得逊油田石炭系整体反转,构造高点向南迁移,正常温压下油水界面倾斜,形成“驿站式输送型”成藏模式;塔中4油田表现为老断层阶段式复活,多个油气水界面共存,形成“渗漏式残存型”成藏模式。油气聚集表现为阶段式平衡或阶段式调整的非稳态特征。研究油气在新构造运动期调整特点,对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埕北油田为中日合作开发的我国海上第一个稠油油田。该油田生产 15年来没有进行过大的调整 ,在未打一口调整井的情况下 ,油田的开发效果达到海上和陆上一类油田开发标准 ,与国内稠油油田相比达到较好的开发效果。文中重点介绍了该油田的开发特点、开发规律及开发效果 ,并全面总结了油田的开发经验 ,以期为油田后期开发调整以及海上其它稠油油田开发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6.
以塔里木油田塔北勘探开发项目经理部试油完井生产为基础,结合油田信息化成果运用及系统集成,实现生产管理的信息化,推动了试油管理水平提升,对试油完井综合业务的优化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奥陶系储层烃包裹体成熟度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蒋静  张鼐  潘文龙  房启飞  赵欣  余小庆 《石油学报》2016,37(5):644-652,679
利用生物标志化合物的构型异构特征,通过色谱-质谱分析技术(GC-MS)研究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烃包裹体的甾烷和藿烷参数特征来分析区内烃包裹体的成熟度。塔北和塔中地区海相碳酸盐岩烃包裹体主要为中-高成熟度,不同地区及期次可能有细微差异:塔北地区晚海西期烃包裹体成熟度在各地区相差较大,牙哈-金跃-热普地区烃包裹体均达到高成熟而其他地区为成熟;塔中地区晚海西期和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烃包裹体成熟度整体上比塔北地区高,认为相同期次油气充注时间比塔北地区相对较晚。塔中地区储集层原油成熟度整体比塔北地区低,说明塔北地区受后期改造作用较强。塔北地区油气以晚海西期和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两期油气为主要贡献,塔中地区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油气贡献度更大。  相似文献   

18.
缝洞型碳酸盐岩是塔北地区哈拉哈塘油田主要储集层,油藏的储渗空间主要为规模不同的洞穴、溶蚀孔隙以及各级裂缝。缝洞连通性是油田勘探开发实践中高效井优选的重要依据,油田勘探开发实践证实,油藏呈现为由洞穴、孔洞和裂缝组成的相互连通的大型缝洞集合体的特征,且紧邻缝洞集合体的油藏开发情况差异非常大,油藏压力、日产量与累积产油量等都不同,给油田的开发带来困难。研究中针对缝洞型储层的强非均质性,提出裂缝强度量化描述、裂缝方向量化描述与动态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与技术方法,通过三维油藏建模技术研究缝洞的连通性以及确定大型缝洞集合体的边界,结合实际生产情况,指导油藏高效开发井组部署。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小井眼技术的一种应用特例,即大井眼、小套管技术在坪北油田的应用情况。主要从在坪北油田应用的技术特点、相关配套技术情况、工艺的适用性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简要介绍了小套管技术在坪北油田应用情况和取得的经验效益。同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该项技术的部分意见。希望对今后的技术推广和改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坪北油田地层的非均质性严重,地层裂缝发育,渗透率低导致油井压裂才有产能,压裂后导致油层吸水不均,注入水沿高渗透孔道(天然裂缝和压裂缝)窜流进油井,导致油井采出程度相对较低,油藏中仍有可采储量未被动用波及,所以进行调剖堵水在坪北油田就显得有为重要。坪北油田立项调研,多年实践验证,研究出适合坪北油田的聚凝胶复合型调剖技术,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随着油田不断的注水开发,地下情况越来越复杂,目前的调剖堵水技术就需要不断地再研究改进,用以指导注采调整和井网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