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荣彬  张波 《南方建筑》2020,(6):111-117
住区公共中心是城市住区公共服务供给的核心。规划实施中存在住区公共服务供给分散失序、公共中心不易成形的现象。通过辨析宜居住区规划设计理念及其公共中心“诱导”机制,基于设施集中配置的社会学意义,提出须重视环境与行为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围绕集约优化住区公共中心的场地和环境布局,弹性整合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因势利导多样化的建设条件,因地制宜践行高品质供给的理想范式。在江门滨江新区的实践中,为确保城市新区住区公共服务适时适当和可持续供给,采用“两级集中、三级协同”的层级调适策略,形成“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学校和公园绿地”的住区公共中心规划设计特色模式,在地探索了兼顾便利性和舒适性的住区服务设施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2.
受到升学、就业等社会压力影响,教育辅导类服务设施逐渐成为住区公共服务的必要配套设施。现有的居住区规划规范中并没有对社区教育配套设施提出明确的指引。苏州工业园区最先将新加坡邻里模式理念应用于居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实践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为了完善居住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提高住区规划与设计的合理性,该研究基于居民满意度的深度调研,结合现有规范,从供需匹配的视角对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的教育辅导设施规划配置进行研究。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社区教育辅导类规划配置建议,为优化社区人居环境品质提供基础性支撑。  相似文献   

3.
研究城市生活公共服务设施的便利性,对改善城市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唐山市路北区现辖街道为研究对象,以生活圈理念为指导,利用POI数据,并运用核密度分析及网络分析方法,比较分析街道范围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特征及其与小区布局的相关性;并通过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及住区达标率等指标,评价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水平。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设施在空间布局上存在较大差异,且相应的服务半径范围内覆盖率存在较大差异;公共服务设施的达标率在空间分布上亦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提出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优化建议,以期为城市更新工作和城市设施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公租房解决了中低收入人群和新就业人员等“夹心层”的住房问题,但公租房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缺乏针对性,供应滞后.本文即以重庆公租房住区“民心佳园”为实地调研基础,分析居民的群体特征及其对不同类型公共服务设施的特殊需求,以及设施的发展规律,以满意度评价了解现阶段各类设施配置的可接受程度.从居民需求视角构建公租房社区发展过程中生存型、参与型及发展型三个设施的需求层级,归纳居民对设施“差异化”、“便捷性”和品质提升的需求,并针对这些特点提出跟踪规划实效满足差异化的需求,倡导区域统筹与公交导向相结合,住区发展确定建设时序实现分类规划指导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5.
选取“村镇分离”与“村镇合体”两种不同村镇格局的乡村社区为样本,通过田野调查、地图描点和问卷调查的实地考察方法,围绕生活服务和产业服务两类公共服务设施,从设施类型、功能聚集特征、服务内容、建设方式、建设运营主体和使用状态六方面,考察并比较设施功能配置异同,挖掘供需特征,发现两种乡村社区的生活服务类设施存在配置层级差异,产业服务类设施配置根据产业定位各有侧重;进而提出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应一概而论,两种村镇格局下的乡村社区应有不同发展导向:“村镇分离”型社区应继续巩固夯实支柱产业的服务设施,着力促进生活服务类设施体系建构,依据居民需求增添品质提升类设施,解决供给不足的问题,对设施闲置考虑功能的转换或分时段切换;“村镇合体”型社区应以“局部补全”为导向逐步对标城市生活服务类设施建设,同时兼顾城镇化产业发展与对周边乡村地区产业服务辐射引领,灵活多元配置产业服务类设施,最终形成导控结合的配置思路,为未来不同村镇格局的乡村社区设施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选取“村镇分离”与“村镇合体”两种不同村镇格局的乡村社区为样本,通过田野调查、地图描点和问卷调查的实地考察方法,围绕生活服务和产业服务两类公共服务设施,从设施类型、功能聚集特征、服务内容、建设方式、建设运营主体和使用状态六方面,考察并比较设施功能配置异同,挖掘供需特征,发现两种乡村社区的生活服务类设施存在配置层级差异,产业服务类设施配置根据产业定位各有侧重;进而提出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应一概而论,两种村镇格局下的乡村社区应有不同发展导向:“村镇分离”型社区应继续巩固夯实支柱产业的服务设施,着力促进生活服务类设施体系建构,依据居民需求增添品质提升类设施,解决供给不足的问题,对设施闲置考虑功能的转换或分时段切换;“村镇合体”型社区应以“局部补全”为导向逐步对标城市生活服务类设施建设,同时兼顾城镇化产业发展与对周边乡村地区产业服务辐射引领,灵活多元配置产业服务类设施,最终形成导控结合的配置思路,为未来不同村镇格局的乡村社区设施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城市社会学的视角切入,对武汉市城市社区的分类、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状况进行了大量调查分析,在把握中国城市社区发展总体规律的基础上,借鉴了国内外典型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研究和规划经验,研究提出了武汉市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项目构成、配置标准,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同公共服务设施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加深。伴随着我国住区体制的转型,住区的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当今的生活居住模式。本文从体制变革背景下的住区组成、千人指标和住区人群组成等角度浅析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的方法,进而提出相应可持续的设施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社区--成都市新都区蜀都新城概念规划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近年各地出现的城市综合新区开发热潮,结合蜀都新城概念规划方案,提出建设“城市化社区”的意义所在,并探讨“城市化社区”的 一些实现方式:运用“街区递变”这一基本城市发展规律,住区采用街坊式单元格局,以街道为载体达到居住、商业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的适度混合。  相似文献   

10.
《重庆建筑》2009,(6):12-12
重庆市建委结合《“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和《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发布了重庆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该标准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了分级,确定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原则与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背景下,标准化配置的社区养老设施往往忽略了供需的精准匹配。立足于供需视角,聚焦不同人群特征对需求进行差异化探讨,运用安德森模型和Kano模型展开调研,判断被测群体需求层次和需求程度,通过需求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和基于需求层次的聚类分析划分人群特征,提取典型群体,分析需求情况。结果表明,人群特征差异和功能空间差异均对需求有显著影响。基于此,分别建立了整体人群和典型人群功能空间配置模型,提出功能独立型社区养老设施配置模式,给出了一套可精准识别需求并合理配置功能空间的方法,为未来社区养老设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老旧社区同时也面临居民日益多样化的生活需求与僵化的公共服务设施现状之间的失配问题。因此,本文从居民需求视角出发,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老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的评价方法,从而评估现状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分析现状问题与不足,为老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嘉欣  朱玮 《城市规划》2022,(12):75-86
在包容性城市的理念下,城乡规划须兼顾孤独症人群的公共服务设施需求,促进其融入社会。基于孤独症家庭调查及专家机构访谈,认识孤独症人群使用公共服务设施的行为和需求特征,制定设施配置指标,并应用于上海某区。研究发现:孤独症人群必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干预训练、家长培训和心理咨询、日间照料/喘息服务、亲子活动、就业过渡、全日养护,但大部分目前仍十分稀缺;孤独症人群友好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宜与现状设施结合,从既有公共设施指标中,调配约5%的设施面积开放给孤独症人群可大大改善现状,设施布局模式亦能与区县—街镇—社区三级配置有较好的契合;在适当的管理调整下,利用城市存量公共设施可满足大部分孤独症人群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高明明  王竹  裘知  王思成  华懿 《室内设计》2023,38(2):129-135
我国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在内外 合力作用下经历了由“增量”到“提质”的转变, 相关研究也从过往规划统筹的导向逐步转向以 人为本,进入百家争鸣的新时期,但其建设仍表 现出闲置和类型不全等问题。以动态发展的视 角梳理我国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的发展 历程,从配置原则、配置方法、配置结果三方面 对其进行分析,发现研究总体上对标城市社区 公共服务设施的营建逻辑,配置原则体现出效 率与公平的角力伴随以人为本的转变,配置方 法由空间因子分析转变为融合非空间因子的综 合建模,配置结果则反映出层级化配置体系逐步优化的特征。目前借鉴城市社区配置理路的研究及案例研究无法应对乡村的多样化特征和村 民需求,提出在乡村特性数据库的基础上构建“基本项+特色项”的菜单式设施功能类型框架和 在已成型的乡村内为设施科学“选址”的方向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近郊村镇作为城市与乡村功能交界区域,成为受城镇空间蔓延影响最强烈的地区,同时也是城乡统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重要建设区域。近郊村镇在城市资源辐射下,在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享有多重选择,同时乡村振兴推进的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导致城市近郊村镇出现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不合理、配置过饱和等问题,设施配给的错位导致村镇产生不同层面的“借用”现象,成为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因素。分析重庆市永川区板桥镇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配置现状,剖析评价村镇的“双向借用”“跨功能借用”和“越级借用”机制;为城市近郊村镇的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与布局提供针对性的策略,构建差异化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16.
保障性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州市为例,从城市和居住区两个空间层面,实证性地解析了保障性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特征:城市层面,市级社会性公共设施之于保障性住区空间不可达;居住区层面,公共设施在配建和移交、供应环节均存在显著的供应易质、供应时滞、供应不足的问题。建议城市政府在保障性住区建设中要特别关注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应该以降低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为原则,体现公益性。  相似文献   

17.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的重要手段,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则是公共服务设施中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基础设施。研究结合常州新北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状况,通过对基于供给方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和公平性评价以及基于需求方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整体满意度评价的分析,提出在规划中应改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编制方式,创新基于居民需求导向的、可实施的规划编制工作方法,以期为其他城市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经济体制综合转型以来,市场机制逐步取代行政指令成为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主体方式,其空间分布形态也与转型前截然不同。本文以广州为例,基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调查、城市居民交通出行数据及问卷调查数据,对城市社区资源的空间配置进行社会生态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转型期广州城市社区资源配置呈明显向高收入地区聚集的特征传统条件下的空间均衡分布模式被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收入地区指向的集中布局模式所取代;但受地理区位、开发时序及功能定位影响,社区地位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并非完全一致;不同阶层社会群体聚集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及其可达性差异明显,社区资源配置的社会分异特征显著。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城市住区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广义的可持续理论与城市可居性研究,以及城市住区实践模式的考察,论文提出了可持续城市住区的理论框架,并试图在紧凑与混合住区、聚居与交通模式、住区与公共空间体系、生态与多样的住区建筑形态四个方面深化可持续城市住区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城市社会地理学的“社会剥夺”和“空间正义”理念及原理为工具,以可持续性住区和绿色建筑的理论为背景,分析了高密度居住条件下社区休憩空间研究的进展,认为社区休憩空间的“体系配置”是提高珠三角住区生活空间质量的根本途径。论文从宏观尺度与政策层面、中观尺度与操作层面、实质空间生产的微观实施层面做分析,提出了珠三角高密度社区休憩空间的可持续布局模式。从建筑学视角分析了研究实质空间的方法与内容,倡导运用“整体思维”建立完整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