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陆相断陷盆地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油气资源,阐明这类盆地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层序地层构型和砂体发育分布特征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基础。在综述层序地层学发展现状和陆相断陷湖盆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依据断陷盆地构造演化的4个阶段,表征层序构型及砂体成因分布特征:① 盆地初始断陷期,边界断裂开始活动,准层序垂向加积叠置,发育近源粗粒的冲积扇、分支河流和扇三角洲等沉积体系;② 盆地强烈断陷期,断层活动强烈,在不同构造带和体系域中,准层序发育多种叠置样式,沉积体系主要为河流、三角洲以及重力流;③ 盆地断-拗转换期,断层活动减弱,准层序进积、加积垂向叠置,发育长轴向河流和三角洲沉积体系;④ 盆地拗陷沉降期,断裂活动趋于停止,盆地沉积充填整体处于过补偿状态,以河流-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为特征。结合上述分析,指出了陆相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学研究热点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小型箕状断陷湖盆中发育陡坡坡折带和多级缓坡坡折带,它们对沉积、储层的展布和岩性油气藏的成藏具有控制作用。本文以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应用“坡折带”概念,识别出乌里雅斯太断陷南洼缓坡带由三级坡折带组成,分析了各级坡折带的成藏特点,认为二级坡折带为最有利的岩性油气藏发育带。  相似文献   

3.
二连盆地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及砂体分布垂向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连盆地是在海西期地槽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早白垩世断陷湖泊群,具有潮盆潮侵规模较小、气候条件干燥、湖水咸化、沉积旋回单一、多物源、近物源和粗碎屑等沉积特征,以及发育岩性地层油气藏为主的油气分布特点。本文通过对巴音教兰、乌里雅斯太、吉尔嘎朗图和赛汉塔拉等凹陷层序地层分析,建立了二连盆地下白垩统层序地层综合剖面,并总结了三级层序框架内砂体分布的垂向序列。主要的结论为:其一,受三期幕式话动影响,断陷形成了3个大的沉积旋回和3个区域不整合面,构成了下白垩统3个二级层序;其二,受断陷内翘倾和块断等构造活动的控制,以及三级气候旋回和物源供给因素的影响,下白垩统划分出6个三缓层序;其三,在单断断陷湖盆中,湖泊阶段的早、晚期由于凹陷边界断层活动较弱,断面较缓,陡坡可以发育扇三角洲,在湖泊阶段的中期主要为水下扇砂砾岩体,并在洼槽区发育浊积扇。在整个湖泊阶段,缓坡的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砂体交替出现。  相似文献   

4.
二连盆地岩性地层油藏形成条件与油气分布规律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二连盆地具有形成岩性、地层油藏的良好条件。通过对油气成藏条件的综合分析认为,岩性、地层油藏主要沿地层不整合面、最大湖泛面和断面分布;岩性、地层油藏既可以分布在低位体系域,也可以分布在高位体系域;既可以分布在高势区,也可以分布在低势区;在有利的沉积与储集相带内,可以形成富集油藏。因此在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程度很低的二连盆地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5.
高晓辉  方杰  张静  赵霞 《石油学报》2008,29(5):663-668
根据地震、测井及钻井信息和层序地层学理论,对二连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类型进行的深入研究表明,影响二连盆地下白垩统岩性地层油藏的主要因素有断陷结构的类型、坡折带控砂模式和断裂调节带类型。根据构造样式,将二连盆地断陷结构进一步细分为单断断超式、单断断槽式及复合式3种类型;将坡折带控砂模式细分为陡坡断崖型与近岸水下扇、陡坡断坡型与近岸水下扇—浊积扇、陡坡断阶型与扇三角洲—浊积扇、缓坡斜坡型与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缓坡挠曲型与扇三角洲—浊积扇、缓坡断阶型与辫状河三角洲或扇三角洲—浊积扇6种类型;将断裂调节带划分为断层断弯型、断层断接型、断层交叉型和断沟型4种类型。对不同类型构造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为二连盆地岩性地层油藏的研究和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二连盆地已发现隐蔽油藏的深入研究,认为“3型”(即断陷类型、坡折带类型和断裂调节构造类型)是影响砂体形成与分布的主要因素。将二连断陷盆地群分为单断式箕状凹陷、双断式地堑状凹陷与中央构造带有关的凹陷。将坡折带控砂模式细分为缓坡断裂型坡折带与辫状河三角洲、湖底扇;缓坡沉积坡折带与扇三角洲;缓坡侵蚀坡折带与湖底扇;缓坡断阶坡折带与扇三角洲一湖底扇;陡坡断裂坡折带与扇三角洲、水下扇5种模式。将断裂调节构造类型划分为单斜断弯型、同向转换型。  相似文献   

7.
二连盆地中生代裂谷型断陷油气勘探目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洪  陈庆 《勘探家》1998,3(4):26-31
本文总结了二连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系统地研究其成藏模式与油气富集规律。并借鉴成功的勘探经验,提出了勘探目标和选择盆的标准,以便有效的评估油气前景,提高勘效益。  相似文献   

8.
断陷盆地岩性地层油藏分布特征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易士威 《石油学报》2005,26(1):38-41
近几年对二连盆地、冀中坳陷岩性及地层油藏的勘探研究结果表明,与构造油藏相比,由于圈闭形成机制的不同和成藏控制因素的差异,岩性、地层油藏主要沿"湖泛面、不整合面、断面"分布;既可分布于低势区,也可分布于高势区;既可发育于低位域,也可发育于高位域.岩性油藏的分布主要受控于沉积体系,地层油藏的分布主要受控于削截带和超覆带,其富集程度主要受沉积储集相带的控制.因此,在对岩性及地层油藏的勘探中,一定要以沉积体系、地层超覆、地层剥蚀为主控因素重新划分勘探单元;注重对"湖泛面、不整合面、断面"控藏和沉积相、储集相的研究;要拓展勘探领域,即由环洼向洼槽,由正向构造区向负向构造区,由构造带的高部位向构造带的翼部,由构造带向岩相带、超覆带、剥蚀带延伸.  相似文献   

9.
陆相湖盆洼陷带浊积砂体岩性油藏地震描述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传虎 《石油物探》2000,39(4):64-74
陆相湖盆洼陷带因其特殊的地貌、地形特征,极易发育浊积砂体岩性油藏。渤海湾盆地南部的济阳坳陷内各主要沉积洼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浊积砂体发育,砂体类型有近岸浊积扇、远岸浊积扇和滑塌浊砂体等。文章主要论述了浊积砂体类型与沉积特征、浊积砂体分布规律、浊积砂体油藏类型,利用物源分析、地震相模式识别、多井约束地震反演及浊积砂体形态描述等技术,较系统地研究了浊积砂体岩性油藏地震描述技术,并总结了浊积砂体岩性油  相似文献   

10.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是潮湿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大型断陷湖盆,二连盆地则是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小型断陷湖盆群。二者尽管构造演化特点相似,但湖盆规模、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差异很大,导致成藏条件和油气分布、富集规律不同。对比冀中坳陷和二连盆地近几年发现的岩性-地层油气藏,总结归纳出5方面油气藏分布与富集特征:①断陷湖盆大小决定凹陷油气资源及岩性-地层油气藏的规模。②成熟烃源岩厚度控制岩性-地层油气藏纵向分布范围。③主洼槽(生油中心)控制岩性-地层油气藏平面分布形态,例如,冀中坳陷岩性油气藏沿主洼槽带周缘呈“槽缘多环型”分布形态,二连盆地岩性油气藏在主洼槽内呈“槽内半环型”分布形态。④断陷湖盆地质结构决定油气运移主方向及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格局。⑤断陷湖盆成藏组合控制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富集程度。图5参11  相似文献   

11.
乌石凹陷是北部湾盆地主要生烃凹陷之一,然而始新统优质储层主控因素和展布范围不清是制约研究区有效开发的主要地质问题.为此,本文采用从微观到宏观、从特征到成因、从定性到定量的研究思路,从沉积方面、成岩方面和构造活动的特殊性上探讨始新统不同类型储层的主控因素.分析认为埋藏深度、优势沉积相带、次生孔隙发育带是影响研究区储层发育...  相似文献   

12.
白北凹陷是二连盆地西缘川井坳陷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勘探程度低,勘探效果不理想。综合分析其油源、储集层、盖层、圈闭等成藏条件,结果表明:下白垩统各层均有湖相泥岩烃源岩发育,烃源岩有机质含量和有机质类型均较好,但成熟度普遍较低,有效烃源岩只分布在阿尔善组,平面上分布在东、西2个洼槽中心带;下白垩统储集层主要为扇三角洲、冲积扇、水下扇和深湖相浊积扇发育的砂体;盖层条件整体较好,靠近洼漕中心更为优越;圈闭较为发育,主要有构造圈闭、岩性圈闭、地层圈闭及复合型圈闭。油气显示指示阿尔善组为白北凹陷主要目的层,有利区带主要分布在东、西2个洼漕的北部陡坡带,叠合面积为13.05 km2。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断陷盆地缓坡区的控砂控藏机制,以高品质的800km~2三维地震和91口钻井资料为基础,层序地层和沉积演化分析表明,受控于断块掀斜和差异沉降作用,歧口凹陷歧北斜坡南侧在古近纪表现为具挠曲坡折的缓坡带。该带层序界面标志清晰,包括削截、顶超和上超等反射终止类型,由此将古近系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和11个三级层序。三级层序的结构样式类似于具陆架坡折的被动大陆边缘,其低位体系域和湖扩体系域普遍发育不同类型的岩性圈闭。其中,沙河街组三段—沙河街组二段沉积期,研究区断陷作用强烈,挠曲坡折带的坡度较大,层序的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大型低位扇;随后,拗陷作用增强,挠曲坡折带的坡度逐渐减小,至东营组沉积期转变为以低位三角洲沉积为主。湖扩体系域的岩性圈闭发育在沙河街组二段—沙河街组一段和东营组,发育湖相碳酸盐岩滩坝和碎屑岩滩坝。研究区挠曲坡折带明显控制了地层-岩性圈闭的发育和分布,成为缓坡带油气勘探的有利场所。通过勘探实践,新增三级储量近4×10~8t,探井成功率达80%,展示了挠曲缓坡带地层-岩性油气藏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近年在中央坳陷边缘斜坡区二叠系上乌尔禾组、三叠系百口泉组连续获得重大油气发现,但盆地中部凹陷区针对该领域的钻探仅2口井获低产而多口井目的层未见油气显示,因此亟需深化该地区的油气成藏认识,明确其主控因素。通过对中部凹陷区成藏条件的分析,结合已钻井成藏分析,明确凹陷区失利井未获油气发现的直接原因为局部“通源断裂”不发育和储层物性差。基于此,建立了凹陷区二叠系—三叠系油气藏“通源断裂”、“优质砂体”二元控藏的下生上储成藏模式。根据“通源断裂”与砂体的配置关系,明确地层超覆背景下的上乌尔禾组、百口泉组低位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岩性油气藏是下步风险勘探的首选领域,有利区面积约3 600 km2;中—下二叠统烃源岩层系内的非常规油气和源外多层系常规油气综合勘探是未来主要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鄂尔多斯南部中国石化各探区的烃源岩分布、构造格局、砂体展布、成藏组合、断-缝疏导系统等分析研究,得出大面积岩性油藏形成的控制因素为广泛发育的烃源岩和储集砂体、平缓的构造格局、有效的断-缝疏导系统以及有利的成藏组合。结合中国石化在鄂尔多斯南部各区块的勘探程度对18个勘探区带提出战略展开、战略突破、战略准备三个层次的分类。  相似文献   

16.
随着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油田群的发现并投入开发,发现大量高含泥质的海相砂坝储层,储层特征及开发特征与常规海相砂岩差异较大。为研究其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以恩平凹陷A油田高泥质储层为例,对比其储层特征、开发特征和B油田常规海相砂岩储层的差异,研究表明:与常规海相砂岩储层相比,高泥质储层黏土矿物含量更高、孔喉更小、粒度更细、物性更差,开发过程中具有低阻产水、易出泥砂、能量不足的特点,明确了高泥质储层宏观上受控于弱水动力的沉积环境,细粒沉积物及黏土矿物的胶结作用是储层渗透率降低的主要因素,并对油田开发造成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构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通过选取多条地震剖面进行二维构造—地层解释和平衡恢复,揭示了赛汉塔拉凹陷的发育过程,了解了二连盆地的总体结构特征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赛汉塔拉凹陷表现为下部断陷、中部不均衡隆起和拗陷并存、上部超覆拗陷的基本特征;严格受正断层活动控制的沉降主要发生于阿尔善组和腾格尔组一段沉积时期,在腾格尔组二段沉积时期,盆地发生不均衡隆起和拗陷,部分地域的沉降仍受到断裂活动的控制;在赛汉塔拉沉积期主体表现为区域性拗陷沉降和超覆不整合发育,盆地接近消亡;全盆地大体可划分为三个亚构造层序或盆地相,即下部裂陷盆地相(阿尔善组和腾格尔组一段)、中部拆离盆地相(腾格尔组二段和赛汉塔拉组)和上部热衰减或构造反转盆地相,它们分别受控于不同的构造作用过程。研究结果对二连盆地西南部具有相同成因类型和构造样式的其他凹陷的油气勘探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综合运用地质、测井、生产动态以及测试分析等多方面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定北区块盒1气藏高产主控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盒1气藏高产的主要因素为气井大量产水,气水分布主要受烃源岩、储层物性、断裂与气水层间隔层厚度三大因素控制;在一定的生烃强度下,物性较好的储层天然气含气饱和度高;气层、气水层主要分布在距离烃源岩垂向距离较近的储层,而含气水层、水层主要分布在距烃源岩垂向距离较远的储层;气水层间隔层厚度较小或气层靠近断层容易在储层改造过程中沟通上部水层,造成水淹,影响产能。  相似文献   

19.
根据研究区单井沉积微相、单砂层的厚度、砂地比等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其沉积微相空间展布规律。古龙南凹陷葡萄花油层储层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前三角洲泥和浅湖泥沉积微相,物源主要来自于北部和西部。研究区河口坝发育较少,前缘席状砂分布宽阔,为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沉积。从下向上,湖平面下降,各砂层砂岩的厚度、粒度均有增加的趋势,形成了进积式地层序列。且从下向上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分布范围扩大,席状砂体形状由下部的东西向条带状向上转化为大面积席状,判定其物源早期以北部物源为主,晚期以西部物源为主。凹陷中心早期条带状砂层及晚期片状大型透镜体砂层为有利砂体。  相似文献   

20.
王集地区主要油藏类型为断层+岩性和断鼻断块油藏,油藏的形成和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不同区块或同一区块不同部位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继承性鼻状构造背景是油气汇集的有利场所;断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输导通道,控制着油气的运移和聚集;砂体与烃源岩的配置控制着油气的富集;叠合连片的储集相带为油气的富集提供了有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