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现场勘察、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能谱分析等手段对不锈钢制高温高压染色机壳体破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壳体破裂的原因是304不锈钢制染色机壳体在含有高浓度氯离子的染液环境中,并在操作应力及焊接残余应力的联合作用下,发生了应力腐蚀开裂。  相似文献   

2.
采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以及光谱仪等手段对某油田S135钻杆的刺穿失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因氯离子在钻杆表面形成点蚀,在应力作用下引发腐蚀疲劳开裂形成刺穿造成钻杆失效,提出了相关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染色工艺中最常用的设备——J型高温高速染色机的常见缺陷类型、各类缺陷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其进行检验检测时需注意的要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并给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及建议。重点阐述了在J型高温高速染色机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应力腐蚀裂纹和疲劳裂纹等危险性缺陷,并指出产生这些缺陷的主要原因是柒液中存在氯离子、染色机存在应力集中、振动及频繁启动等因素;检验时应采用金相检验、无损探伤等方法措施,以便能够及早发现此类危险性缺陷,消除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4.
通过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试验、腐蚀试验、断口分析、能谱分析以及金相检验等手段对某项目6号机组3号高压加热器热交换器换热管发生泄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热交换器不锈钢管发生泄漏失效主要是因为介质中存在氯和氧元素(启停机凝结水),在遮热板钻孔内壁和失效管外壁之间产生点蚀和缝隙腐蚀,破坏了换热管表面的钝化膜并形成点蚀坑(孔),在热应力、冲击应力和振动应力作用下逐渐萌生微裂纹,最终发生应力腐蚀开裂和振动疲劳开裂,并导致泄漏。  相似文献   

5.
某医院矩形脉动真空灭菌器内腔发生开裂事故,通过宏观分析、金相检验和光谱分析等方法,结合工作介质,对内腔开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灭菌器内腔与加强筋不连续焊接处存在焊接残余应力,且靠近内腔弯折处存在局部应力集中现象;灭菌器内腔的工作介质中含有氯离子,而氯离子水溶液是300系列不锈钢发生应力腐蚀开裂的敏感介质。灭菌器内腔在焊接残余应力、含氯离子介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生起始于靠近内腔弯折的焊接起始处的应力腐蚀开裂。  相似文献   

6.
某纺织公司染缸热交换器在检修过程中发现焊缝及筒体附近母材出现裂纹。通过宏观分析、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金相检验和氯离子检测等方法对热交换器焊缝开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热交换器焊缝及筒体附近母材的开裂模式为应力腐蚀开裂。由于蒸汽冷凝水中氯离子质量浓度过高,在焊接残余应力和工作应力的共同作用下,焊缝发生应力腐蚀开裂。  相似文献   

7.
对固溶态与冷作态的Incoloy800H、Inconel625、B 315、FN 2和3165种波纹管材料的试样在H2SXO4(连多硫酸)及H2SXO4+15%NaCl溶液中进行了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在H2SXO4中,只有Incoloy800H材料的试样发生了应力腐蚀开裂,且固溶态试样发生开裂的时间较冷作态长,其它材料试样均未发生应力腐蚀开裂。除Incoloy800H外的材料在15%NaCl+H2SXO4溶液中继续浸泡一定时间,试样仍未发生应力腐蚀开裂,但有点蚀现象产生,且同种材料冷作态的抗点蚀的能力优于固溶态的,不同材料的抗点蚀能力,依次为Inconel625、B 315、FN 2和316,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奥氏体不锈钢外压轴向型波纹管膨胀节在使用较短时间后发生了开裂。采用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和断口分析等方法对开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波纹管膨胀节的工作介质过热蒸汽中含有腐蚀性氯离子,在服役环境下受到拉伸应力的作用,导致其发生了应力腐蚀开裂。  相似文献   

9.
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宏观及微观检验、力学性能测试、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对列车车轮辐板断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车轮辐板内侧面存在明显的点腐蚀,在辐板表面交变应力的作用下发生疲劳开裂,当疲劳裂纹扩展到一定长度时车轮发生断裂。点腐蚀不仅破坏了辐板表面喷丸加工所形成的高硬度残余压应力层,并在点蚀坑内部造成应力集中,形成疲劳裂纹源。因此车轮在运输、存放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防护,避免腐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316L不锈钢表面纳米化后腐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表面纳米化和未经表面纳米化处理的316L不锈钢的样品分别进行点蚀实验和应力腐蚀对比实验,在3.5%(质量分数)NaCl水溶液中分别测出它们的极化曲线.结果表明,316L不锈钢表面纳米化后抗点蚀性能下降,抗应力腐蚀性能提高.对应力腐蚀断口的SEM 分析发现,316L不锈钢应力腐蚀断口有明显分区现象,断裂形式为韧性断裂,开裂通道既有穿晶型也有沿晶型.  相似文献   

11.
某福建沿海地区用于电流互感器的铝合金法兰发生多处开裂,采用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金相分析、扫描电镜以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对该法兰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法兰开裂均起始于螺栓孔处,为在腐蚀介质和应力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应力腐蚀开裂;法兰螺栓扭紧力高、服役环境氯离子含量高以及法兰所用铝合金材料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高等是造成该法兰开裂的主要原因。最后针对法兰开裂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某电厂汽轮机二级抽汽疏水管在运行过程中于焊缝处发生开裂。采用宏观分析、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对疏水管焊缝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该疏水管直管和弯管对接焊后未进行去应力焊后热处理,焊缝处残余应力较高;在焊接残余应力、工作应力及氯离子的共同作用下,疏水管焊缝内壁萌生裂纹,裂纹由管内壁向外壁不断扩展,最终导致疏水管发生应力腐蚀开裂。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宏观分析、金相检验、断口宏观及微观分析以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对某炼油厂裂化车间4台热交换器不锈钢管束先后发生大面积断裂的性质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热交换器管束断裂是由在交变载荷和腐蚀介质作用下发生的由外向内的腐蚀疲劳开裂引起的;腐蚀疲劳裂纹起始于管外壁的点蚀坑等应力集中处,促进腐蚀疲劳裂纹扩展的管束外部介质主要是Cl-和H2S;裂纹先以腐蚀疲劳开裂方式扩展,而后又呈典型的应力腐蚀开裂方式继续扩展,当应力腐蚀裂纹扩展达到管束断裂强度时便发生断裂。最后提出了预防管束断裂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某旋转真空过滤机滤网支撑板,在使用5a(年)后开始出现零星开裂失效,局部更换后又使用了约2a出现大面积开裂失效。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分析、能谱分析等方法,对该支撑板开裂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支撑板材料中钼、镍元素含量低,使得滤网支撑板的耐腐蚀性能较低,在冷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形变马氏体进一步影响了材料的耐腐蚀性能;过滤物中含有Br-造成了滤网支撑板的点蚀,在点蚀坑位置处产生应力集中,最终导致滤网支撑板发生了应力腐蚀开裂。  相似文献   

15.
采用化学成分分析、拉伸试验和断口分析等方法对304不锈钢裂解气压缩机出口法兰密封垫片的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裂纹起源于螺栓槽处,氯离子的应力腐蚀开裂是造成垫片开裂的主要原因。含氯离子的沿海潮湿大气是导致垫片产生应力腐蚀的介质因素,装配不当造成螺栓槽处垫片过大的应力和应变是导致垫片出现应力腐蚀开裂的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为查找某不锈钢供水管的泄漏原因,对泄漏的304不锈钢管进行了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晶间腐蚀试验、金相分析、断口及能谱分析.结果 表明:不锈钢管内表面存在的氧化现象造成了钝化膜的局部污损,在输送自来水中氯离子的作用下,在其氧化色区域内发生点腐蚀,蚀孔穿透后导致泄漏.对不锈钢管内流体介质中的氯离子、氧浓度进行适当控制,并控制好不锈钢管的生产工艺,或改变材质,可减少点腐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某管板式换热器运行不到2个月,换热管进口端即发生开裂。通过宏观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水质分析、金相分析、断口以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对换热管开裂属性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换热管开裂为应力腐蚀开裂;循环冷却水中较高含量的氯离子以及换热管进口端处于应力腐蚀敏感温度区导致了应力腐蚀的快速发展。最后,给出了进行焊后热处理和加强循环冷却水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宏观及微观断口分析、金相检验与化学成分检测等方法,对某铬一镍奥氏体不锈钢波纹管补偿器的腐蚀开裂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该铬一镍奥氏体不锈钢波纹管在氯离子含量超标的环境中服役,并承受来自于波纹管自身加工变形过程中形成的残余应力、工作应力以及装配应力,最终导致波纹管补偿器发生了由表及里的应力腐蚀开裂。  相似文献   

19.
某核电机组阀门引漏管发生开裂,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维氏硬度测试、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引漏管的开裂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引漏管开裂的原因为应力腐蚀,腐蚀介质为氯离子,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镍基合金718是一种高酸性油气井中常用的金属材料,但对其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进行应力腐蚀开裂模拟试验,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温度对718镍基合金在高含H_2S/CO_2环境下应力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O_2分压3.5 MPa、H_2S分压3.5 MPa、Cl~-含量150 000 mg/L的模拟环境下,镍基合金718在150,175,205℃下均未发现点蚀和裂纹,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较低;但随温度升高,镍基合金718的C环应力腐蚀试样表面的钝化膜出现明显的硫化和颗粒状的腐蚀产物,并逐步团聚形成点蚀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