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2009—2012年上海市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2009-2012年期间上海市副溶血性弧菌临床菌株和水产品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方法 采用血清玻片凝集试验对622株临床菌株和176株水产品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结果 622株副溶血性弧菌临床菌株可分为27个血清型,其中以O3∶ K6型为主,约占61.7%.176株副溶血性弧菌水产品分离株可分为9个O群,其中O1、O2、O3、O4和O5群为主要血清型,约占72.2%.水产品分离株与临床菌株的血清型差异较大,但在水产品中检测到2株临床菌株的优势血清型O3∶ K6.结论 2009-2012年期间上海市副溶血性孤菌临床菌株和水产品分离株的血清型均呈现高度多样性,O3∶ K6型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优势血清型,而水产品分离株未见优势血清型.临床菌株优势血清型O3∶K6在水产品中的出现,提示上海市水产品存在潜在的致病危险,需要加强监控,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枣庄市2019—2020年副溶血性弧菌(VP)病人分离株的耐药性、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和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参照GB4789.7—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进行VP菌株的分离和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VP分离株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VP分离株的毒力基因(tlh、tdh、trh),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检测,并进行聚类分析。采用χ2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78份病人粪便标本中VP的检出率为4.57%,31株VP分离株对头孢唑啉耐药率为58.06%,多重耐药率为12.90%,其毒力基因tlh、tdh、trh的携带率分别为100%、96.78%、3.22%。31株VP分为17个带型,2个带型簇,优势带型簇涵盖了93.55%的菌株。结论 枣庄市VP病人分离株对头孢唑啉有较高耐药率,出现了多重耐药株。携带的主要毒力基因为tdh和tlh。PFGE带型集中、同源性高,提示应加强该地区VP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辽宁省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布规律及流行趋势,为辽宁省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溯源和预警提供基础。方法 对2019年辽宁省151株VP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PFGE、REP-PCR和ERIC-PCR分子分型和聚类分析,评价3种方法间的关联性,同时探讨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结果 124株分离株可共分为18个血清型,27株分离株未能分型,血清群以O3群、O1群和O2群为主。PFGE的分辨力(DI)为0.97,REP-PCR的DI为0.95,ERIC-PCR的DI为0.93。血清型O3群菌株与O1群菌株分子型相似度高。结论 2019年辽宁省临床VP分离株流行血清型仍为O3:K6,食品VP分离株流行血清群仍为O2。PFGE、REP-PCR和ERIC-PCR 3种分型方法结果一致,且PFGE分型方法的分辨力和再现性均优于其他两种方法,研究结果可以为副溶血性弧菌所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溯源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不同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定性定量分析及毒素基因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受污染海产品、海产品养殖水及食物中毒临床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的生化特性、种特异性基因片段检测方法的应用和毒素基因携带情况。方法66株副溶血性弧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MPN值定量、氯化物含量(离子色谱法)、R72H基因片段和tdh、trh毒素基因PCR检测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定性定量分析方面,98.5%的菌株不发酵阿拉伯糖;牡蛎样本MPN值均为≥24000/100g,并检出2株携带trh毒素基因;23/30份养殖水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其中海丰监测点6份阳性水样的氯化物含量均值仅为3160mg/L,显著低于实验室培养的30g/L的含量。基因检测方面,VITEK鉴定R72H基因片段结果与检测相符;13株食物中毒临床分离株均携带tdh毒素基因;6.7%的海产品分离株、15.4%食物中毒临床来源株同时携带两种毒素基因。结论通过从海产品和养殖水的检出情况以及分离株的生化特性、毒素基因资料,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溯源提供重要的数据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近年来无锡市不同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基因携带情况、血清型和耐药性。方法对于分别来源于食源性疾病事件、哨点医院监测标本、外环境监测样品的92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采用PCR进行毒力基因鉴定,玻片凝集试验进行血清分群,纸片法进行耐药试验。结果 92株副溶血性弧菌中,食源性疾病事件、哨点医院、外环境监测这三种来源的分离株中携带tdh基因的菌株分别占85.7%(12/14)、88.6%(39/44)和14.7%(5/34);食源性疾病事件分离株和哨点医院分离株血清群以O3为主,分别占比85.7%(12/14)和65.9%(29/44),外环境监测分离株无优势血清群;食源性疾病事件、哨点医院、外环境监测这三种来源的分离株中耐氨苄西林的菌株分别占35.7%(5/14)、65.9%(29/44)和11.8%(4/34)。不同来源的菌株对氯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亚胺硫霉素都表现为100.0%敏感。结论 2012—2014年无锡市从食源性疾病事件、哨点医院监测标本和外环境监测样品分离出的副溶血性弧菌在毒力基因、血清群、耐药情况上均有较大差异。建议结合耐药试验结果,在无锡市临床治疗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病例时,抗生素使用首选氯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亚胺硫霉素。 相似文献
6.
分析食品中分离获得的副溶血性弧菌主要毒力基因的分布特征、血清型及分子分型特点,为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暴发的早期预警和疫情溯源提供实验室数据。提取40株副溶血性弧菌基因组,分别用PCR检测VcrD1、Vp1680、VopP和VcrD2基因,荧光PCR检测tdh、trh和tlh基因。对40株菌株进行血清型分型并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其进行分子分型。利用BioNumerics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建立PFGE分子分型数据库。40株菌株均未检测到tdh、trh、Vop P和VcrD2基因,tlh、VcrD1和Vp1680基因阳性检测率为100%。40株菌株中含有16种血清型,其中9株未分型,主要血清型为O2∶K28和O5∶K17,血清型分布呈多样性。40株菌株共获得39个不同的PFGE带型,PFGE呈现遗传多样性,无优势带型。本实验食品环境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未发现毒力因子,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呈分散趋势且菌株之间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2006-2008年广东地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和水产品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方法采用血清玻片凝集试验对2006-2008年我中心收集的279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这些菌株均由广东省食品污染物监测网和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分离获得,分离地区覆盖广东的粤西、粤北、粤东和珠三角地区,其中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176株,水产品分离株103株。结果2006-2008年收集的279株副溶血性弧菌中,在176株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中完全分型168株,分型率为95.45%,共分出15个血清型,以O3:K6为主,占73.30%(129/176);在103株水产品分离株中完全分型57株,分型率为55.34%,其血清型别分布较分散,未见优势菌型,共分出40个血清型,主要集中在O1,O2,O3,O4,O5,O10,O11等7个菌群。结论2006-2008年广东各地区上送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以O3:K6为主,血清型地区差异不明显;水产品分离株血清型呈多样性,且与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的血清型不一致。 相似文献
8.
了解宁波口岸进口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方法 将分离自宁波口岸进口水产品中的129株副溶血性弧菌作为研究对象,利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细菌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使用PCR方法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4个毒力基因(tdh、tlh、trh、toxR)。结果 菌株对氨苄西林、羧苄西林、头孢拉定的耐药率分别为90.70%、98.45%和51.17%;对卡那霉素、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分别为1.55%、13.18%、2.33%、20.16%,中敏感率分别为33.33%、52.71%、46.51%、40.31%;其他8种抗生素(四环素、强力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哌酮、氧氟沙星、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则比较敏感;毒力基因trh,tdh,tlh和toxR的携带率分别为0%、0.78%、100%和100%。结论 强力霉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是治疗由进口水产品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首选抗生素;进口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主要致病毒力基因携带率比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江苏及周边地区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0年江苏及周边地区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的、经API生化鉴定的63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毒力基因(tdh、trh)测定、血清学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 tdh阳性率79.4%(50/63),trh阳性率1.6%(1/63);病人株血清型以O3∶K6为主(26/57),食品株以O1∶KUT为主(4/6);PFGE分型显示A-E群间相似度大于60%。结论江苏及周边地区中不同地区的副溶血性弧菌具有高度同源性,该地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可能具有相同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6—2021年无锡市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基因、耐药性和分子分型结果。方法 采用多重荧光PCR、微量肉汤稀释法、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别对204株分离自无锡市各类监测样本中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tlh/tdh/trh毒力基因检测、耐药试验和分子分型。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4株菌tlh基因携带率为100%(204/204),tdh基因携带率为82.35%(168/204),trh基因携带率为2.45%(5/204),食品及环境分离株与病患分离株tdh基因携带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菌株对头孢唑啉耐药率最高达96.08%(196/204),对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2.94%(6/204),食品及环境分离株与病患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四环素、磺胺甲??唑/甲氧苄啶、环丙沙星耐药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04株副溶血性弧菌经过聚类分析,分为123个PFGE带型,相似度49.1%~100.0%,按85%的相似度聚类可分为18个带型簇。结论 无锡市副溶血性弧菌病患分离株大部分携带tdh基因;菌株对头孢唑啉耐药率最高;PFGE型别呈多态性,优势带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12—2018年广州市海珠区沙门菌食品污染物监测分离株、食物中毒分离株、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分离株的血清学分型及生化分析。方法 2012—2018年分离416株沙门菌,包括28株食物中毒菌株、5株食品污染物监测菌株、383株体检人群菌株,对其进行血清学分型、生化鉴定。结果 416株沙门菌鉴定出40个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菌56株(13.5%),肠炎沙门菌46株(11.1%),德尔卑沙门菌41株(9.9%),其他血清型273株(65.6%)。沙门菌以A~F群血清型为主,同时检出多例罕见血清型。结论 广州市海珠区人群中沙门菌的血清型众多且分布广,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为海珠区优势沙门菌血清型;开展沙门菌血清型监测,对该菌引发的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Vongxay K Wang S Zhang X Wu B Hu H Pan Z Chen S Fang 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2008,126(1-2):71-75
A total of 216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isolates from seafood and clinical samples in eastern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ir hemolytic and urea-producing phenotypes, presence of putative virulence genes tdh and trh. Twenty-one clinical isolates (84%, 21/25) and 3 seafood isolates (1.57%, 3/191) were tdh-positive while only 3 clinical isolates (12%) and 7 seafood isolates (3.66%) were positive for trh gene. We further examined the pathogenicity of selected V. parahaemolyticus isolates in in vitro and in vivo systems. The clinical isolates were apparently more enteropathogenic (74.26 per thousand vs 62.07 per thousand expressed as intestine/body weight ratio, P<0.01) and more virulent than their seafood counterparts to mice (log LD(50) 6.86 vs 7.40 via orogastric route, P<0.05). They were also more adherent to in vitro cultured cells and of higher cytotoxicity as measured by LDH release of the HeLa cells although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The tdh-positive V. parahaemolyticus isolates were of higher enteropathogenicity (P<0.05, 74.24 per thousand vs 60.55 per thousand) and more virulent (log LD(50) 6.55 vs 7.21 via intraperitoneal route, P<0.05) than tdh-negative isolates. The tdh-positive isolates were generally more cytotoxic and adhesive to the cultured cell lines as well. From the in vitro and in vivo pathogenicity profiles, trh-positive isolates seemed to line between tdh-positive isolates and those without tdh and trh. There were two isolates H8 and H10 from clinical cases having moderate enteropathogenicity and virulence to mice, but were tdh-negative yet trh-positive. These results seem to suggest that hemolysins TDH and/or TRH may not be necessarily the only virulence factors of pathogenic V. parahaemolyticus isolates. 相似文献
13.
养殖海水贝类中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及 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从山东和辽宁沿海地区养殖海水贝类中分离到的84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致病性及耐药性分析。方法通过PCR扩增及测序法检测毒力基因,通过神奈川试验测定溶血能力,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 84株菌均含有tlh基因,均不含trh基因,有1株菌含tdh基因。tdh基因阳性菌株的神奈川试验呈阳性,其余菌株均呈阴性。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91.7%、6.0%和1.2%。所有菌株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萘啶酸、氯霉素、氟苯尼考和呋喃妥因高度敏感。结论海水贝类中含有少量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菌株存在一定程度的耐药性,提示应加强对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及耐药性的监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2018年从产地和市售贝类样品中分离的140株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基因和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法检测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采用药敏纸片法测试菌株的耐药性。结果 140株副溶血性弧菌均不含有tdh基因,1株菌含有trh基因;所有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部分菌株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钠、链霉素、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和氟苯尼考耐药,所有菌株对头孢吡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氧氟沙星和强力霉素敏感,6株菌呈现耐受2类及以上抗菌药的多重耐药性;耐链霉素菌株检出耐药基因strA、strB,耐四环素菌株检出耐药基因tetA,耐复方新诺明菌株检出耐药基因sul2,耐氟苯尼考菌株检出耐药基因floR。结论 大多数副溶血性弧菌不含有毒力基因,菌株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少量菌株含有多个耐药基因,表现出多重耐药性,提示应继续加强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北京进出口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VP)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2008~2017年间北京进出口水产品中分离出的320株副溶血性弧菌应用药敏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21种常用抗生素药敏测试。结果 89.1%的实验菌株同时对氨苄西林耐药, 而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多粘菌素B、亚胺培南全部敏感; 分别有高达94.7%和82.1%的菌株对红霉素和链霉素表现为中介。结论 实验菌株存在大量中介耐药和异质性耐药的情况, 应进一步加强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性的监测工作, 以期指导临床和水产养殖中抗生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部分市售双壳贝类中副溶血性弧菌及诺如病毒的污染情况,为相关感染性腹泻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7~10月采集顺义区市场的双壳贝类,取适量样品分离其消化腺,进行样品前处理,提取病毒RNA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诺如病毒。剩余样品按照GB4789.7—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鉴定。对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毒力基因(tlh,tdh,trh)检测、耐药性分析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 50份双壳贝类样品中有18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8株),检出率为36.0%;有8份样品携带诺如病毒。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17株为tlh+tdh-trh-型,1株为tlh-tdh-trh-型;所有副溶血性弧菌均对氨苄西林耐药,对其他抗生素均敏感;PFGE图谱聚类后呈现多态性,存在多个克隆群。诺如病毒只在10月份检出,分布于牡蛎、蛏子和扇贝中,均为GⅡ型核酸阳性。结论顺义区市售双壳贝类中存在副溶血性弧菌和GⅡ型诺如病毒,需警惕感染风险。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呈现多态性,但毒力基因携带率较低,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特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广州市副溶血性孤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为中毒诊断及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1997-2007年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故报告登记表和中毒样品的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VP食物中毒有逐年上升趋势;共发生97起,中毒人数2 201人,无死亡病例,VP中毒起数和人数分别占同期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35.66%和35.51%,罹患率为18.40%;高发时间是第二、三季度(5-10月份);中毒原因主要是食品生熟交叉污染;熟肉制品、水产品为主要中毒食物;潜伏期为7 ~23 h(平均15h),腹部阵发性绞痛为首发症状,继发腹泻、呕吐,小部分中毒者有轻中度发热;菌株血清分型以O3:K6为主(占66.67%).结论 VP是广州市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因素,有必要完善食源性疾病及其致病菌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州市市售动物性淡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污染状况。方法2006~2019年,根据国家、省、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方案,共采集966份动物性淡水产品,开展VP检测。结果VP总体检出率为21.84%(211/966)。不同季节、不同采样地点、不同种类、不同加工售卖方式淡水产品VP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第3季度VP检出率最高,为27.40%;超市VP检出率最高,为32.73%;甲壳类中淡水蟹VP检出率最高,为53.33%;生鲜类VP检出率最高,为27.23%。结论广州市市售动物性淡水产品不同程度受到VP污染,应加强整个产业链综合监管,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及食品安全风险预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