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为加强各地内涝治理措施对区域气候特点、地形水系等自然条件的针对性,【方法】将我国城市根据自然条件差异分为北方少雨城市、平原河网城市、山地丘陵城市、滨海临江(河)城市4种类型,并筛选银川、苏州、宜昌、深圳4个城市分别作为案例,结合近年来内涝发生情况、风险评估及治理情况,梳理和剖析案例城市内涝主要原因、采取的治理措施和成效、面临的主要问题等;对照“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进一步细化延伸,研究提出不同类型城市的内涝治理模式。【结果】由于内涝成因差异,不同类型城市在管网建设、蓝绿空间保护、洪涝统筹、应急调度等方面工作的侧重点应各有差异。北方少雨城市应以补齐管网系统短板和保护修复蓝绿空间为主;平原河网城市应以保护水网格局、优化水系调度、增加强排能力为主;山地丘陵城市重点则是做好应对山洪的工作,强化排涝通道建设;滨海临江(河)城市需统筹洪涝潮关系,探索弹性空间建设,提高防汛应急和灾害响应处置能力。【结论】为应对气候变化条件下愈加频发的极端降雨,各地应结合自身自然条件,补齐内涝治理工作短板,持续提高城市的空间韧性。研究结果对于各地优化内涝治理工作思路具...  相似文献   

2.
城市洪涝灾害主要指城市周边洪水以及城区内涝等,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必须充分考虑城市周边水利工程布局以及城区范围内河流、湖泊水体环境特点。从城市洪涝现状、灾害产生原因、城市防洪排涝对策3个方面入手,从构建生态城市、海绵城市角度分析,探讨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新思维、新方法及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支撑珠江流域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和广东水网建设规划,文章基于高精度DEM构建韶关城区HEC-RAS洪涝二维模型,对浈江、武江、北江干流洪水和城区涝水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干流洪水漫溢和内涝淹没情况,计算成果表明与外江洪水观测数据、城市涝水调查数据、洪涝遥感影像等相互验证较好,数据较为吻合,可为防洪风险图的编制提供便利的解决方案,也能为韶关市及流域内类似城市防洪减灾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洪涝治理经历了从工程措施到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举,从洪涝分治到洪涝统筹,从城市局部治理到流域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特别是海绵城市和韧性城市理念的引入,显著提升了城市洪涝治理水平,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我国在技术应用、政策管理、公众与社会参与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城市洪涝模拟与风险评估取得重要成果,监测感知系统日趋完善,预报预警技术取得突破,应用场景更加广泛;跨部门协作与联动机制、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提出,高效信息传播机制和公众参与程度的加强,均显著增强了城市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为防洪减灾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借助北斗卫星、激光雷达、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我国持续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国家水网与区域水网建设,为洪涝治理和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今后,城市洪涝治理将继续朝着系统化、智能化、生态化方向发展,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应结合海绵城市与韧性城市建设,坚持系统治理、坚守底线思维、坚持创新发展,通过全局性谋划和整体性推动,不断提升水旱灾害防御水平和水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宿迁市近年来城市内涝灾害情况,总结宿迁城市内涝灾害成因,针对城市防涝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城市内涝治理思路,从防洪体系建设层面、管理规划层面等,提出提高城市防洪排涝管理水平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城市发展和气候变化导致城市洪涝灾害频发。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的目的是完善城市防洪排涝减灾体系,通过规划方案比选最优治理方案,确定城市河道岸线、洪涝水位、滞蓄洪区面积和防洪排涝设施规模,核心是规划方案。该文从石狮市防洪排涝规划方案拟定步骤、比选和选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综合考虑水文水利计算、工程占地及拆迁、工程实施对周边影响、工程施工、工程运行管理、工程投资等技术经济因素,推荐抽排结合滞洪区和河道拓宽方案作为石狮市防洪排涝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7.
受全球气候变暖和城镇化进程的影响,近年广州市极端暴雨发生概率增加,强度愈来愈大,暴雨内涝灾害已成为影响广州城市水安全的突出问题。结合历史资料分析和"5·22"特大暴雨灾害调查,从降雨强度、城市建设、城市排水排涝系统和潮汐影响角度分析了广州城市洪涝的原因,并从规划开展、法制建设、防汛应急决策、涝点治理和规范化管理等方面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的主要洪涝风险为流域性大洪水、城市内涝以及局部山洪地质灾害。总结近年来武汉市防洪排涝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建立、配套法规完善、预案体系建设、应急水源管理、监测预警机制建立、物资队伍保障等方面经验,并针对目前城市防洪防灾减灾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加强和改进水务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提升城市内涝防治能力,广州市于2021年3月印发了《城市开发建设项目洪涝安全评估技术指引》,在全国率先开展洪涝安全评估工作。洪涝安全评估通过在城市规划阶段评估项目选址、提出防治措施、落实工程用地,从源头落实洪涝安全管控,是维持下垫面天然调蓄能力和产汇流格局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对规划内涝防治标准落地和提高城市洪涝防御韧性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广州市洪涝安全评估工作的开展经验,从评估范围确定、分析方法选择、计算工况设置3个方面展开探讨,为其他城市开展洪涝安全评估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加强城市排涝通道建设,对增强城市排水系统韧性,降低城区内涝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确定排涝通道定位、标准及建设时序是规划设计中的核心环节。文章以宿迁市十支沟为例,根据“高水高排”的理念,基于不同情景下所承担流量的分析,结合上下游所衔接河道的现状及规划情况,明确了河道标准及建设时序。最终结合城市安全格局构建、城区近远期发展等综合因素考虑,提出明确的排涝通道整体建设建议,对宿迁市乃至类似城市内涝标准的系统提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变化环境下洪涝风险演变特征与城市韧性提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晓陶  刘昌军  李昌志  俞茜  李娜 《水利学报》2022,53(7):757-768,778
在全球气候变暖与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极端暴雨洪涝发生的可能性与不确定性在增大,同时洪涝威胁对象、致灾机理、成灾模式、损失构成与风险特性均在发生显著变化。本文基于郑州“7.20”特大暴雨水灾的实地调研与典型案例的剖析,阐述当代社会洪涝风险连锁性、突变性、传递性的演变机理与趋向,结合国际社会与水共存、韧性提升的理念与实践,探讨变化环境下与新时代基本国情相适宜的洪涝灾害防治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应对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极端暴雨洪涝灾害,需以流域为单元做好综合治水的统筹规划;韧性城市只有建成不怕淹的城市,才有利于实现人水和谐的目标;在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现实条件下,完善与健全洪涝灾害风险管理与应急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不仅在于保障安全,而且要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快速平稳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2.
高密度城市洪涝高标准设防与用地高度紧张矛盾突出。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洪涝治理模式特点及其应用于高密度城市的局限性,从目标、内涵、方法等三个层次,构建了高密度城市暴雨洪涝治理理论框架,破解了传统洪涝分治模式难以实现洪涝防治标准大幅提升和系统达标的难题。将上述理论框架应用于深圳市深圳河流域,开展了实证研究,其结果表明,运用本理论框架进行洪涝治理工程规划设计,既满足高密度城市化地区经济性和约束性原则,又能实现洪涝共治、系统达标,可为我国城市洪涝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英国的洪水风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减少洪水造成的破坏和损失,近年来世界各国的洪水管理已从单一的防洪工程向洪水风险管理转变。除了能进行有效的洪水防御外,洪水风险管理还被认为是维持生物多样性、河流及海岸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回顾了英国的洪水风险管理及其组成体系,并分析讨论了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及社会经济发展,洪水发生的频率及其影响正在增加。因此,如何全面综合考虑降雨、径流、河流、洪泛区以及人类活动、社会经济规划、发展和管理等诸多因素是实施洪水风险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城市排水管网、沟渠、河湖水系是承纳、转输、调蓄暴雨径流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应对城市暴雨内涝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排水防涝基础设施受设计标准、运行维护水平、城市下垫面环境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自身应对暴雨的能力差异较大。科学量化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应对能力对城市洪涝预报、预警和应急调度十分必要。本文提出了城市排水防涝基础设施应对能力的三个阈值,即:雨水管渠排水能力阈值、内涝防治系统应对能力阈值和应急设施防御上限阈值。这三个阈值通俗讲就是“不积水”阈值、“不内涝”阈值和“不失防”阈值。基于郑州2021年“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调研结果,对三个阈值的表征指标和确定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结合文献调研,对北京、东京、深圳等城市对应阈值进行了分析量化,对暴雨量级超过不同阈值标准后的防控策略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城市排水防涝阈值协同提升途径,可为城市极端暴雨的防控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暴雨内涝对城市的压力日趋严峻.广州市已将暴雨内涝应急管理作为防汛部门的重要任务.分析了城市防汛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将广州市防汛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分析了各阶段的特点;提出了构建市、区、街、社区四级联动的暴雨内涝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建议,为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洪涝问题日趋严峻。本文梳理了大湾区典型城市洪涝事件,归纳了洪涝特征并分析了洪涝问题的主要驱动要素。结果表明,近100多年,大湾区年降雨量、降雨日平均雨量、暴雨日数及暴雨日降雨量占全年比例都波动增加,而降雨日数波动减少,降雨呈现增多且趋于集中的态势。大湾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近10年广州、东莞、惠州汛期降雨量占全年雨量的81%,广州龙舟水期间降雨量占全年约22%。虽然大湾区城市群呈现热岛效应,气温与城镇化率呈正相关,且100多年来各城市温度上升并与降雨量呈正相关;但受地理位置影响,各城市降雨量与其城镇化率的关系并不明显,而更下游的沿海城市面临更多的锋面雨和台风雨影响。近10年给大湾区带来暴雨以上降雨的台风有47场,发生在6—10月,其中恰逢天文大潮的有21场、有26场在大湾区以西登陆。近40年珠江口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3.5 mm/a,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海平面的持续上升将使大湾区面临严重洪涝风险。对强降雨、台风暴潮、海平面变化等要素开展分析可为大湾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国外有关洪水保险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辉君 《中国水利》2005,(19):49-51
洪水保险是一项重要的非工程防洪措施,是行之有效的洪灾风险管理手段,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美国是最早以立法形式将洪水保险作为洪水风险管理系统,制定并实施全国性洪水保险计划的国家,经过艰难曲折的探索,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英国是成功地采用市场化洪水保险模式的国家之一.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洪水保险尝试,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分析英、美两国不同的洪水保险制度,可以为我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多尺度海绵城市系统雨洪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水的开放性与流动性使城市洪涝灾害的产生具有多尺度特征,海绵城市系统中也存在多种规划建设层级与尺度,且各层级尺度下的规划建设内涵与雨洪控制目标各不相同。本文基于SWMM模型,以位于广州市的三个不同空间尺度区域(局域集水单元、城市汇水区、城区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现状解析、海绵改造方案设计与模拟的方式,对不同尺度海绵系统雨洪控制措施的合理设置,以及实现城市排水治涝与海绵城市建设的综合控制目标进行系统性实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尺度海绵系统中应通过微观控制措施实现系统径流、出流要素控制,在中、大尺度海绵系统中应通过兼顾绿色与灰色基础设施、管渠与调蓄设施、源头与终端结合的控制措施,分别实现流量峰值的控制与积水情况的缓解。研究可为海绵城市的统筹规划建设及不同单一尺度区域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与研究提供明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孔锋 《水利水电技术》2019,50(10):42-52
城市暴雨内涝已成为当前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是"大城市病"的综合体现。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国城市暴雨内涝灾害严峻的形势特征,然后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维角度,综合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暴雨增多、城市规划和快速城镇化、排水管网与设防标准、城市应急预案、城市发展与管理制度等八个方面的问题,分析了中国城市暴雨内涝频现的深层次原因;再次总结分析国内外应对城市内涝的策略,提出当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并展望其发展方向。最后从提高设防标准、鼓励社会参与、推广海绵城市建设、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强化城市科学规划、加强大都市巨灾应对能力和跨区域应对统筹、提升决策者意识、加强全民全域全时风险防范意识等八个方面给出应对城市暴雨内涝的政策建议。研究成果对全面科学理解中国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具有参考意义,对未来安全城市的长远规划和高质量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  相似文献   

20.
梅锦山 《中国水利》2010,(20):17-19,25
受特有的地理、气候条件影响,水旱灾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加强了现代防洪体系建设,经过60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工程体系、管理模式、法律法规以及防洪规划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在总结以往防洪规划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防洪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