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介绍了铸铁中气体的计量单位、产生气孔缺陷的内在条件和外部条件、可能存在于铸铁中的氢、氮和氧3种气体元素、气体的来源、在铁液中的存在形态以及使铸件产生气孔缺陷的规律,为铸铁件气孔缺陷的防止提供依据,并列举了国外在这3种气体对铸铁件质量的影响方面所进行的试验研究工作,最后指出:氢、氮、氧这3种气体元素对铁液特性、铸件质量的...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铸铁中气体的计量单位、产生气孔缺陷的内在条件和外部条件、可能存在于铸铁中的氢、氮和氧3种气体元素、气体的来源、在铁液中的存在形态以及使铸件产生气孔缺陷的规律,为铸铁件气孔缺陷的防止提供依据,并列举了国外在这3种气体对铸铁件质量的影响方面所进行的试验研究工作,最后指出:氢、氮、氧这3种气体元素对铁液特性、铸件质量的... 相似文献
3.
4.
5.
6.
7.
为了了解氢渗透阻挡层的阻氢机理,在氢化锆表面电镀Cr-C后,再对镀层进行热处理(400℃),最后把试样在700℃的真空中保温10h.用EDS法对没有进行热处理的镀层的成分进行分析,再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氢渗透阻挡层不同深度处的化学态,并对阻挡层原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未热处理的镀层主要含有C和Cr,阻挡层中含有C、O、Cr和Zr,进行氢渗透试验(700℃保温)后的阻挡层中C-H和O-H含量都增加,前者更明显.由此可说明H因破坏C、O原来的成键方式而被C、O捕捉,C对氢渗透阻挡层的作用大于O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硬质合金》2017,(6):429-435
使用美国力可公司ONH836分析仪对钽丝、钽条、钽锭中氧氮氢量的测定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对样品中氧氮氢的释放功率、称样量等进行试验。确定测定钽丝、钽条、钽锭中氧、氮、氢量的最佳分析条件:分析功率4.8 kW;氧氮氢分析积分时间分别为40、70、50 s;称样量在0.10~0.15 g之间。在优化的条件下建立氧、氮、氢校正曲线,线性好,相关系数γ均大于0.999 0;测定钛标、钢标中氧、氮、氢标准物质,其测定值与认证值相吻合;测定氧、氮、氢质量分数分别为0.016%、0.002 6%、0.000 5%的样品其相对标准偏差RSD(n=11)分别为5.8%、8.0%、18.4%;并计算了测定的重复限性;确定氧、氮、氢的测定下限(5LOD)分别为0.001 0%、0.000 5%、0.000 5%。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好。 相似文献
9.
10.
金属氧(硫、碳、氮)化物单位体积标准生成自由能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文献中的热力学数据及相关的密度数据,计算了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的单位体积标准生成自由能变化,并绘制了相应的ΔGV—T图。由于单位体积生成自由能变化是生成氧化物(包括硫化物、碳化物、氮化物)新相的唯一过程驱动力,在判断合金选择氧化(硫化、碳化、氮化)的可能性时,单位体积标准生成自由能变化将提供一项重要的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11.
液态铸铁中的溶解氧,从铸铁熔化至凝固始终与液态金属发生作用;笔者探讨了氧对铸铁凝固和组织的影响,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铝各分公司基本都用酸碱中和滴定法分析氢氧化铝中的可容钠,酸碱滴定容易引起终点误差.本文重点研究了用火焰光度法测定氢氧化铝中可容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14.
介绍氮在灰铸铁中的作用及含氮灰铸铁材料。其中包括氮在灰铸铁中溶解的热力学和动力学问题,氮对灰铸铁相变温度的影响,氮在灰铸铁中的分布,氮对灰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以及含氮高强度灰铸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15.
16.
17.
应用Leco公司TCH600氧氮氢仪,脉冲加热-惰气熔融法对钽铌中氧、氮、氢量同时测定的分析条件进行试验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氧、氮、氢同时测定时的分析功率为4.6 k W;分析积分时间分别为40、70、45 sec;比较器水平分别为1.0%、1.0%、3.0%。在优化的条件下建立的氧、氮、氢校正曲线,线性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0;测定钛标、钢标、原冶金部行业铌粉中氧、氮、氢标准物质,其测定值与认证值相吻合;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1.3%~105.0%之间;测定氧、氮、氢含量分别为0.004 8%、0.001 1%、0.000 5%的样品其相对标准偏差(RSD,n=5)分别为2.8%、10.4%、10.0%;氧、氮、氢的测定下限(5LOD)分别为0.001 0%、0.000 5%、0.000 5%。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