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官勇奇 《电子世界》2014,(13):187-188
间接空冷机组在寒冷地区应用中普遍存在散热器冻结问题,为使该问题得到解决,提高间接空冷机组冬季运行的安全性,本文通过对扇区充水、扇区运行、扇区泄水3个方面的防冻措施进行了总结和优化,补充和完善了间接空冷机组散热器翅片管束在高寒地区的防冻措施,对间接空冷机组在高寒地区冬季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更全面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电厂空冷系统的定义,电厂采用空冷系统的优点,空冷风机的变频控制组成,变频柜的构成及其变频器参数、选型要求,空冷风机群的控捌逻辑及转速级配置表。  相似文献   

3.
吴君达 《变频器世界》2012,(2):97-100,76
本文介绍了电厂空冷系统的定义,电厂采用空冷系统的优点,空冷风机的变频控制组成,变频柜的构成及其变频器参数、选型要求,空冷风机群的控制逻辑及转速级配置表。  相似文献   

4.
详细介绍自备电厂、余热发电等小型电厂空冷系统的工艺流程和空冷系统的设备构成,重点对参与控制的仪表选型、数量及安装位置等做出说明,还对空冷控制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功能和控制目的做出要求。  相似文献   

5.
所有电源系统,都是发热装置。我们在设计制作使用电源时,少不了要解决电源系统的散热问题。不然,散热体的"热积累"将毁坏零部件,毁坏电源系统。本文主要介绍热的基本性质和基本对策,从散热体的热阻抗及温度计算,到散热器的设计与选择;从电源IC标准组件的散热方法,到空冷散热器的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了火电厂直接空冷系统的工艺过程和功能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基于DCS控制的300MW机组直接空冷控制系统的组成、测点布置及控制功能,并对系统的启动准备、启动运行、正常运行、低负荷运行、关闭运行、非正常运行、紧急运行等工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实际运行结果表明直接空冷冬季防冻措施灵活可靠,直接空冷可通过改变风机转速或停运风机或使风机反转来调节空冷凝汽器的进风量或直至吸热风来防止空冷凝汽器冻结,调节相对灵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北方某电厂2台660MW超临界机组配套的冷端系统为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系统采用温度较低的循环冷却水作为中间介质完成汽轮机排汽与空气的热交换:循环冷却水在表面式凝汽器中将汽轮机排汽热量带出,通过空冷散热器将热量最终排往大气。循环冷却水采用自然冷却塔的冷却方式,空冷散热器以垂直环形布置在自然冷却塔底部的进风口,暴露在大气环境中。由于冷却塔的进风为自然进风状态,当热负荷确定的条件下,其冷却能力直接取决于环境空气干球温度。在冬季低温状态下,散热器翅片管内的循环冷却水过冷度增大。若气温继续下降,散热器翅片管内的循环水产生较大过冷,由于自然冷却塔进口的庞大面积冷却器暴露在大气中,即使采用了进风口百叶窗控制进风量,在自然冷却塔自身热动力抬升作用下,也难以抵御极端气候条件下犀利的寒风侵入,最终可能会使翅片管管束内部被冰块堵塞,使散热器翅片管变形或冻裂,造成永久性损害。  相似文献   

8.
针对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在数据中心应用时的补冷方式、补冷比例、压缩机补冷失效时的机房温升进行分析,同时对冷冻水补冷与压缩机补冷2种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在数据中心应用时的CLF和WUE以及2种补冷方式的应用场景进行分析。为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在数据中心补冷方式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全球首个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空冷发电机组项目——华电国际宁夏灵武二期工程,于2010年12月28日投产发电。作为我国百万千瓦机组空冷技术装备自主国产化示范项目,机组节水率高达80%,彻底改变我国空冷机组技术、设备依赖进口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韦思贺 《变频器世界》2013,(5):77-80,90
本文介绍空水冷散热方式在高压变频器散热改造的设计理论与实际依据,使用户及工程人员掌握空水冷的知识点、关键点,促使该方法得到广泛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普及率逐年提高其能耗也在不断增长,空调余热量的回收显得格外重要。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了将热管热泵低温热能回收机组应用于空调新风机组,充分利用建筑物的排风预热新风,从而提高新风机组入口的新风温度,并从经济性、节能性及健康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了热管热泵低温热能回收机组运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普及率逐年提高其能耗也在不断增长,解决此问题,提出了将热管热泵低温热能回收机组应用于空调新风机组,充分利用建筑物的排风预热新风,从而提高新风机组入口的新风温度,并在其初投资和成本回收、节能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了热管热泵低温热能回收机组运行的经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万忠民  刘伟  张亮  明廷臻   《电子器件》2007,30(6):2197-2200
提出了微小型平板LHP来实现高热流密度电子器件的散热,分析了LHP的工作原理以及运用于电子器件散热的优点.建立了蒸发器多孔芯,金属壁面以及工质汽、液空间区域的耦合数学模型,并运用SIMPLE算法进行求解.数值结果表明,微小型平板LHP蒸发器具有较高热流的散热能力,加热表面的温度水平较低,均温性较好,有利于电子器件的散热.提出微小型平板LHP存在侧壁效应传热极限,由于该极限的存在,系统传热能力在17.5×104 W·m-2左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研究了在空调系统中采用热管热泵低温热能回收装置的经济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全热交换器作为一种无需开窗通风的主要通风方式已经慢慢地被人们所接受.全热交换器的芯体具有能量交换功能,可以降低空调的使用效能,作为一种节能产品被更广泛使用.对平行式芯体的全热交换器和导轨式芯体的全热交换器进行流体仿真,结果表明:在全热交换器相同外形尺寸、风机安装尺寸的前提下,平行式芯体的全热交换器换热效果在温度换热效率以及空气流动方面优于导轨式芯体的全热交换器,其原因在于平行式换热芯体的相对空气流动时间更长,以及其整体布置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6.
17.
主要介绍了热管换热器在机房机柜散热中的应用及工作原理,进行简单计算并比较了热管换热器与空调系统的能耗情况。  相似文献   

18.
LED筒灯复合结构热管散热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磊  张红  许辉 《半导体光电》2011,32(2):224-227
为解决LED筒灯使用单纯自然对流散热扩散热阻过大、温度分布不均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平板热管和热虹吸管的复合结构热管散热器,并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热功率、翅片高度、翅片数目、辐射换热对该散热器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应用于LED筒灯的复合结构热管散热器的热阻随着热功率的增加而减小,翅片高度和翅片数目存在一个最优值,使得散热器温度和热阻最小,自然对流情况下不可忽视辐射换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To ensure safe operating temperatures of the ever smaller heat generating electronic devices, drastic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Heat spreaders are used to increase surface area, by spreading the heat without necessarily transferring it to the ambient in the first place. The heat flow pattern is investigated in heat spreaders and the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regarding how heat conducts in different materials is addressed. Isotropic materials are compared with anisotropic ones having a specifically higher in-plane thermal conductivity than through plane direction. Thermal resistance models are proposed for anisotropic and isotropic heat spreaders in compliance with the order of magnitude of dimensions used in electronics packaging. After establishing thermal resistance models for both the isotropic and anisotropic cases, numerical results are used to find a correlation for predicting thermal resistance in anisotropic heat spreaders with high anisotropy ratios.  相似文献   

20.
采用热阻网络法,得出热管散热模组的数学模型.通过龙格-库塔(R-K)法,计算和模拟散热模组各点温度的瞬态响应.根据系统的温度响应特性,分析了热管散热模组的散热性能,以及散热器材料和风量变化对热管散热模组动态性能的影响,为改进散热器参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