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宏伟  孙艳 《山西建筑》2007,33(23):123-124
结合柳林隧道工程实例,建立了模拟隧道现场施工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对计算结果和现场量测数据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采用有限元模拟和现场监控量测结合是隧道安全迅速修建的技术依托,可供同类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王文静 《四川建材》2019,(8):191-192
首先分析了公路隧道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现状;其次,概述了公路隧道现场施工质量管理的特点;最后,提出了落实公路隧道现场施工与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为相关的公路隧道现场施工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西藏扎墨(扎木-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所处建设环境极为特殊,地形、地质、地震、气象条件与其他高原寒区隧道项目相比,极具代表性。隧道的勘察设计将卫星遥感、现场勘测、室内试验、现场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实时监测等方法有机融合,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绿色发展的理念出发,提出高海拔、高烈度地震区隧道工程冻害机制与防寒保温技术和高烈度地震区隧道工程震害及其抗震技术。所提出的现代冰川地区公路特长隧道勘察、高原寒区地层防冻及高烈度震区隧道抗震设计研究成果,对青藏高原等寒区隧道的修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寒区老旧隧道病害特征及治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沈丹线运营期老旧隧道为例,结合现场工程实际开展渗漏水病害调查,通过病害情况素描和地质雷达扫描等方法,从隧道腐蚀开裂、衬砌渗漏水及冻害、衬砌围岩空洞及洞口仰坡坍方落石、附属设施损坏等方面,详细分析运营期寒区老旧隧道的病害特征,并从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两方面对劣化机制做简要描述。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资料和寒区铁路隧道运营特点,给出老旧隧道的维修体系流程,并针对主要病害类型分别给出相应的治理方法,最后结合分水岭隧道维修工程进行现场应用。为运营期寒区老旧隧道典型病害的治理方案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对老旧隧道渗漏水病害综合治理及指导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双连拱隧道支护体系现场监测试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0,他引:19  
隧道支护结构的应力、变形状况是其安全性的直接表现,针对金竹林双连拱隧道设计了完整的现场监测方案,进行了详细的隧道支护体系应力和拱顶沉降监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双连拱隧道的设计、施工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连拱隧道的设计理论与动态施工力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随着山区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不少连拱隧道已经或正在修建,但由于该种隧道结构的复杂性,其设计施工往往采用经验类比方法,并结合应用有限元进行动态施工力学分析,再通过现场施工的监控量测成果修改设计,指导施工。文章分别对我国公路连拱隧道的设计理论、实施现场施工量测情况、隧道动态施工力学分析研究作了一些综合概述。最后针对目前连拱隧道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作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7.
王慧  张志刚 《岩土工程界》2004,7(1):75-77,80
从隧道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技术的特点出发,论述了现场监测的必要性,综合考虑了定性与定量的监测信息,在对各种信息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去粗取精,提出了围压、硐周收敛变形与现场工程地质描述几种切合工程实际的监测方法。应用计算机Visual Basic:6.0语言、Access数据库、Excel电子表格等知识编制了隧道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技术监测系统,并在吉林省几处公路隧道现场施工中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8.
隧道洞身开挖作为隧道施工的第一道工序,其开挖直接影响着隧道后序施工的优劣,尤其对隧道的初期支护、防水板布设、二次衬砌的施工有很大作用。同时超欠挖也对隧道施工的工程质量、隧道施工成本和安全进度有着重要影响,而且最终会影响工程的经济效益。针对超欠挖产生的原因,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控制隧道的超欠挖所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偏压隧道施工动态监测与有限元仿真模拟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对崇遵高速公路龙井隧道进口段施工过程现场监测数据以及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了在偏压作用下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位移的变化规律。阐述了现场动态监控量测与有限元仿真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实现隧道信息化施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李登 《四川建材》2018,(2):57-58
地表沉降是判断隧道整体稳定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整个铁路隧道施工中具有重要作用。以蒙华铁路青化砭隧道地表沉降观测项目为例,阐述了测标点的布设、现场观测方法、数据获取与处理,并对数据做出合理判断分析,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