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8 毫秒
1.
FY-2B是自旋稳定卫星,红外通道无法进行在轨星上绝对定标,FY-2B发射前的地面实验室定标方案参照了FY-2A在轨环境温度的变化情况,定标结果十分理想,在轨电子学定标数据修正红外通道的量化关系,得到的在轨定标结果与利用青海湖进行的同步场地辐射定标结果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2.
曹宇  韩邢健 《电子质量》2023,(5):105-109
卫星在轨遥测数据信息量巨大,且表征卫星在轨道上的运行状态和故障趋势[1]。首先,介绍了大数据在卫星故障分析方面的研究现状;其次,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地运用大数据技术,解决卫星遥测大数据采集、存储过程中的问题;然后,结合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卫星在轨遥测数据与故障状态的关系,并提出基于大数据的卫星遥测数据故障征兆分析方法;最后,分析了此方法的优势和应用场景,具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轨卫星遥测数据的趋势变化能够直接体现卫星的状态和变化,根据遥测数据的变化可以对在轨卫星关键器件的性能和趋势进行预测。首先根据遥测数据特征采用基于X-11的数据分解算法,对选取变量进行分解,再利用多项式拟合、非参数回归、ARMA模型、BP神经网络等方法对分解后的数据进行预测分析,并且对方法的流程和精度进行分析,最后评估衰减因子。针对某在轨卫星温度参数的预测实验,结果证明,提出的预测方法平均相对误差小于8%,能有效地对在轨卫星遥测数据的性能趋势进行预测,为在轨卫星状态监控、健康管理与故障分析等应用服务提供技术保证,具有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极轨气象卫星FY-3C载荷可见光扫描辐射计(VIRR)在轨红外定标时存在温度反演不一致的现象展开分析,提出了一种全链路自动化仿真分析方法,将仪器结构与卫星轨道参数和卫星平台环境相结合,通过对光机模型的高精度光线追迹来得到杂散光影响的定量化结果。仿真模拟了在轨红外定标和太阳光入射两种情况,确定了太阳杂散光的入射路径,解释了温度反演不一致的原因。将仿真结果与卫星在轨数据进行比对,验证了仿真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用于同类型载荷的在轨杂散光分析仿真工作,同时也为历史数据的再定标修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空间目标红外成像仿真尽量反应实际在轨工作状态,文中综合考虑目标自发辐射、太阳光辐射、地球辐射和地球反照的影响,结合空间目标在轨单点经纬度姿态数据、材料数据、探测器数据等先验信息,提出了一种空间目标在轨红外成像仿真技术。首先,阐述了空间目标红外成像仿真的理论模型。然后,以某简单立方体卫星为例,进行了在轨红外成像建模与仿真。所提出的空间目标红外成像仿真方法对空间目标探测、识别与跟踪算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青海湖水文自动观测浮标系统测得的水表温度和NCEP再分析资料的探空数据对HY-1/COCTS热红外通道进行在轨绝对辐射定标.该方法定标结果与常规场地试验定标结果一致,可以实现对卫星热红外通道的在轨连续场地绝对辐射定标.  相似文献   

7.
《卫星与网络》2008,(8):66-66
7月24日,风云三号A星在轨测试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宣布,风云三号A星自6月30日在轨测试以来,在轨测试数传信道测试组已完成全部测试内容:数传和卫星平台组已完成数据收集。正在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有效载荷组的测试工作也正在加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卫星信道工作正常,星地信息获取接口匹配良好。  相似文献   

8.
星敏感器是当前广泛应用于航天器姿态测量的高精度光学姿态敏感器。介绍了一种新型分体式星敏感器的总体设计、应用及验证情况,其已成功应用于科学试验、通讯及地球观测等多种卫星平台,共有21套产品在轨验证。根据在轨遥测数据分析,全面验证了其主要技术指标:探测灵敏度5.7Mv、数据更新率8Hz、测量精度2.6、阳光抑制角28、动态性能1()/s等。新型分体式星敏感器是国际上首个在轨飞行验证并引入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的APS星敏感器,根据地面测试验证结果和20余套产品长达两年在轨数据的全面分析,其在轨性能与地面测试性能一致,在轨测试结果证明产品的测量精度、鲁棒性、可用性和可靠性等主要性能满足卫星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检测分析HJ-1A/B星CCD相机在轨辐射探测性能及其辐射定标的有效性,提出了基于多种光学特性地面目标的在轨检测方法。首先,介绍了HJ-1A/B星CCD相机在轨辐射性能检测方法,并基于2013年HJ-1A/B卫星地面同步观测试验数据,获取了HJ-1A/B星过境时刻的卫星入瞳处等效辐亮度。然后以该等效辐亮度为基准,对HJ-1A/B星CCD相机历次在轨辐射定标结果进行检验,分析HJ-1A/B星CCD相机的在轨运行期间辐射探测性能变化趋势。结果表明:HJ-1A/B星在轨运行过程中,辐射性能在不断发生变化;在轨运行5年多时间里,HJ-1A/B星的CCD相机各波段的辐射性能平均衰变量最低为3.7%,最大为39.6%;为保证遥感数据的定量化精度,定期的在轨绝对辐射定标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从空间实验室雷达测高仪开始的30年间,以卫星为基础的测高学,为地球和其他行星测绘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为全面利用轨道测高仪,不仅在发射前,而且在测高仪位于轨道上后,必须标定某些参数,经过多年,巳研究出雷达测高仪在轨标定技术。利用地球轨道卫星的激光测高学,开始于1996年使用航天飞机激光测高仪。虽然激光测高学提供了难得的机会,现在仍需要在轨标定技术。这些技术仍在革新,包括利用海洋上空按计划指定的演习和波形分析多轨数据型的集成。本文描述了对几种任务的在轨标定技术,包括至今巳发射的和不久将发射的激光测高仪任务。  相似文献   

11.
利用互联网公开的TLE格式星历数据,可以分析计算全球大部分在轨卫星的在轨状态、历史轨位变化等情况,为卫星网络国际协调、"纸卫星"排查、干扰分析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调制传递函数(MTF)是光学卫星传感器像质评价的重要参数,在轨MTF检测关系到高分辨卫星遥感数据的应用和未来卫星遥感器的发展。目前主要有刃边法、脉冲法、点源法、周期靶标法等多种在轨MTF检测方法,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均取得一定的在轨检测成效。通过对常用的在轨MTF检测方法的论述,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参照目标布设、数据处理及应用效果等,以期提高不同空间分辨率的光学卫星传感器在轨MTF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13.
《卫星与网络》2012,(8):50-50
7月30日,在国防科工局举行的在轨交付仪式上,资源三号卫星由研制单位航天科技集团正式交付主用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等用户也将利用资源三号卫星数据,服务国民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4.
海外星空     
《卫星与网络》2009,(7):72-73
俄将在轨运行格洛纳斯卫星数量增至17颗 6月3日,俄罗斯联邦航天局表示(Glonass)”卫星数量增至17颗。根据Glonass信息中心数据显示.发射入轨的。俄罗斯将在轨运行的“格洛纳斯此外还有3颗卫星处于停滞状态。  相似文献   

15.
赵朴凡  马跃  伍煜  余诗哲  李松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0,49(11):20200214-1-20200214-9
在轨标定技术是影响星载激光雷达光斑定位精度的核心技术之一。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星载激光雷达的在轨标定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各类在轨标定技术的特点。针对新型的光子计数模式星载激光雷达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然地表的星载光子计数激光雷达在轨标定新方法,使用仿真点云对标定算法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并分别使用南极麦克莫多干谷和中国连云港地区的地表数据和美国ICESat-2卫星数据进行了交叉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算法标定后的点云相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提供的官方点云坐标平面偏移在3 m左右,高程偏移在厘米量级。文中还利用地面人工建筑等特征点对比了算法标定后的点云与官方点云之间的差异,最后对基于自然地表的在轨标定方法的精度以及标定场地形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据新科学家网站1月17日报道,2006年,共有8个物体在轨破裂,使在轨太空碎片的总数达到9949个。  相似文献   

17.
要闻     
《中国无线电》2012,(11):77-80
全球在轨卫星数量突破1000颗大关近日,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8月,全球在轨卫星突破1000颗大关,达到1016颗,包括静止轨道卫星424颗、非静止轨道卫星592颗。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刘海洋表示,卫星已在  相似文献   

18.
《无线电工程》2020,(3):210-213
光学遥感卫星的辐射定标是卫星数据定量化应用的前提条件,针对静止轨道大面阵光学载荷成像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分时-分视场成像的在轨相对辐射定标方法。选取合适的亮、暗均匀场地,通过卫星姿态机动完成整个视场的定标,得到所有探元在轨相对辐射定标系数,可有效解决现有场地难以覆盖卫星视场而带来的在轨相对辐射定标难题。  相似文献   

19.
杨震  杨汝良 《雷达学报》2014,3(3):314-319
HJ-1-C 卫星是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星座中的一颗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目前已在轨运行。其SAR 系统采用网状反射面天线和集中式功率放大器,且具有星上在轨内定标的功能。该文详细介绍了HJ-1-C 卫星SAR 系统的内定标模式和算法,给出内定标器的设计和实现原理,并对SAR 系统在轨工作内定标数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轨面阵红外地球敏感器在轨温度交变引起的系统非均匀性变化现象,提出一种在轨非均匀性校正的光机设计方案。小型化、轻量化、长寿命的光机系统包括标定黑体组件和光学成像系统。在分析系统非均匀性校正机理和影响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标定黑体组件和光学系统选型及设计之间的关系,并在地面验证了系统非均匀性校正效果。利用在轨地球成像数据对系统的非均匀性进行了效果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满足在轨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