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讨论了1-(2-叔丁基过氧异丙基)-3-异丙烯基苯(D120)与丙烯酸甲酯的共聚行为。D120与丙烯酸甲酯能进行自由基共聚,且过氧键被保留在共聚的分子中,凝胶色变分析表明,随D120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分子量降低,分子量分布变窄。由DSC分析发现共聚物中的过氧键的分析温度随D120含量的增加而下降,但仍比单体D120的分解温度高,对两者的竞聚率进行了计算,rD120=0.72,rMA=0.40.  相似文献   

2.
以连苯三酚为原料,经烯丙基化、Claisen重排和甲基化反应等步骤,制备得到了5-(2-丙烯基).1,2,3-三甲氧基苯.该合成方法操作简便,反应易于控制,容易合成.中间体和产物经红外光谱和氢核磁共振谱分析证实了结构,产物总收率达25.6%.生物活性实验表明,产物对杂拟谷盗成虫的毒杀作用低于从香薷挥发油中得到的天然产物的杀虫效果.其LD50为0.06532μL/头。  相似文献   

3.
以3-噻吩乙酸为单体,通过化学氧化法制备了聚(3-噻吩乙酸甲酯),将其水解后得到聚(3-噻吩乙酸),聚(3-噻吩乙酸)在强极性溶剂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谱(1H NMR)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证实所得聚合物的结构以HT-HT键接方式为主;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得聚(3-噻吩乙酸)数均分子量为1.2万,分子量分布指数1.5;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表明该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玻璃化化转变温度(Tg)为164℃;紫外-可见光谱(UV-Vis)分析得出聚(3-噻吩乙酸)吸收光谱范围是200~550nm,光学能隙为2.43eV.  相似文献   

4.
在微波辐射下,以多聚磷酸为催化剂,水为溶剂,邻苯二胺和间苯二甲酸为原料,合成得到1,3-双(2'-苯并咪唑基)苯.运用正交实验优化了合成反应条件,最优化工艺条件是n(问苯二甲酸)舰(邻苯二胺)=1:2.3,多聚磷酸用量为12g,微波辐射时间为25min,微波功率为539W.产率达87.32%,合成产物经熔点测试、IR和。HNMR表征得到确认.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一种新的三齿含氮手性化合物(R)or(S)-1-(2-吡啶基)-N-(2-吡啶甲基)乙胺((R)or(S)-PEPM),并通过NMR、MS、CD谱和光学纯度e.e值测定对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以水杨醛、氨水和丙烯腈为主要原料经3步反应合成了3-(二(2-羟基苄基)氨基)丙腈,其中水杨醛与氨水以物质的量比1∶4在冰浴条件下反应6 h合成2-[((2-羟基苄基)亚胺)甲基]苯酚,产率达98.2%;2-[((2-羟基苄基)亚胺)甲基]苯酚与KBH4以物质的量比1∶4在30℃条件下反应12 h合成2,2′-(二甲基胺)二苯酚,产率可达到84.2%;2,2′-(二甲基胺)二苯酚与丙烯腈以物质的量比1∶6在80℃条件下回流法反应72 h合成3-(二(2-羟基苄基)氨基)丙腈,产率可达到88%。并用红外、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研究1-苯基吡唑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EcMetAP酶活抑制活性。以查尔酮衍生物与苯肼为原料合成啉类化合物。利用IR、1H NMR和MS对它们进行表征。利用分光光度法测试化合物的EcMetAP酶活性抑制作用,利用生物分子结构分析软件Field Templater和FieldAlign计算化合物和已知的EcMetAP酶抑制剂的空间作用力场的相似性。共合成了6个1-苯基-3-(2-羟基苯基-5-芳基)-2-吡唑啉类化合物,但只有化合物5对EcMetAP酶活性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31.62%,空间作用力场的相似度为0.615。说明化合物5可作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得到优良的EcMetAP酶抑制活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在常温下用吡嗪-2,3-二羧酸(C4N2H2(COOH)2,简称Pyzdc与金属镍反应制得新颖的吡嗪-2-3-二羧酸镍(Ⅱ)的配合物Ni[Pyzdc(COO)COOH]:·2H2O单晶,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对化合物进行表征,应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测定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2个吡嗪-2,3-二羧酸配体以氮原子和氧原子与镍(Ⅱ)离子反式螯合配位,2个H2O分子则以氧原子与镍(Ⅱ)离子轴向配位,形成八面体配合物,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氢键的弱相互作用构筑成一维、二维的空间结构,与此同时,应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初步研究配合物与核酸的作用方式,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主要以插入作用方式为主,进一步通过凝胶电泳法测定配合物对pBR322质粒DNA的断裂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α-四氢萘酮为原料,经溴化、肟化反应制得目标产物,总收率87%。还探索了pH值、投料比、肟化反应时间及肟化后加水反应时间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确定了较佳合成条件,缩短了反应周期。  相似文献   

10.
以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氮唑(HMPB)为配体,采用溶液析出法,合成了二(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氮唑)合锌,利用元素分析、IR光谱、MS等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配体通过氮原子和氧原子与Zn2+以二齿形式配位,配合物具有强烈的紫外吸收能力,其最大吸收峰位于340 nm.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工艺中主要指标控制分析,不难发现通过对酸回收塔C-2010塔顶出料丙烯酸含量进行控制,最终将产品中的酸含量控制在合格范围;通过对萃取塔C-2030塔顶水含量、醇拔除塔C-2050塔底水含量控制,最终将产品中的水含量控制在合格范围内;通过对C-2060塔顶出料中的阻聚剂和酯含量进行控制,最终将产品中的丙烯酸甲酯及阻聚剂含量控制在合格范围。  相似文献   

12.
超声波辐照下苯乙烯与丙烯酸乙酯共聚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超声波辐照下苯乙烯与丙烯酸乙酯的共聚合反应。共聚产率随超声波强度,反应时间、反应环境温度和表面活性剂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超声波强度为600W,共聚单体浓度为10%,于18℃下辐照1h,共聚产率可达27.50%。  相似文献   

13.
丙烯酸(酯)/苯乙烯微乳液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乳液聚合方法,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10)为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KPS),制备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苯乙烯(St)三元共聚物纳米粒子.讨论乳化剂用量及复合乳化剂配比,KPS的用量及反应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乳液透射电镜、乳液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共聚物的粒径多在10~89 nm之间;增加乳化剂用量,共聚物的粒径减小;提高St/BA中St的用量,共聚物的粒径增大,乳液成膜性不好;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反应进行,但温度太高有凝聚物出现.因此,St/BA为5/5~4/6,SDS/OP-10为1/1~3/2,反应温度65~80℃,引发剂用量0.4 %(占单体总量),丙烯酸用量3 %(占单体总量),所得共聚物的粒径在纳米范围内,乳液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丙烯酸酯共聚物(ACR)合成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如调节剂、引发剂、乳化剂等对共聚物的特性粘度,转化率以及共聚物流变性能的影响。同时也测试了ACR的流变剪切速率,力学性能,流变温度,玻璃化温度等性能及粒子结构  相似文献   

15.
以硝酸铈铵盐为引发剂,水为反应介质,制得了玉米淀粉与丙烯酸丁酯的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反应工艺条件(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及反应温度)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与丙烯酸酯共聚制备外墙涂料用乳液.研究了丙烯酸酯单体、有机硅单体、功能性单体、乳化剂和引发剂的含量、反应时间、聚合温度以及pH值对乳液玻璃化温度、疏水性、耐沾污性和稳定性能的影响.实验确定了最适宜反应物配方和最适宜聚合条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有机硅氧烷单体与丙烯酸酯都参与了自由基聚合反应,且聚合物中没有发生水解.改性乳液的胶膜接触角为93,°明显大于未加有机硅时的纯丙烯酸酯乳液,可制备出涂层接触角为140°左右的具有优良的仿生拒水自洁性能的成品外墙涂料.  相似文献   

17.
应用BPO—DMA氧化还原体系,合成了不饱和聚醚橡胶接枝丙烯酸甲酯粘合剂,讨论了几种因素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并探讨了该接枝体系在化学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应用XPS研究不饱和聚醚橡胶—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不饱和聚醚橡胶接枝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合成方法,应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接枝物的表征,通过对光电子能谱图分析,指出了丙烯酸甲酯在主链上的接枝位置。  相似文献   

19.
KPS-SHS 引发丝胶与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过硫酸钾(KPS)-亚硫酸氢钠(SHS)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水介质中,引发丝胶(SS)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接枝聚合,借助FTIR对接枝共聚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MA被成功接枝到SS大分子链上.此外,考察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在保持丝胶质量浓度为10g/L不变的情况下,得到接枝聚合反应的最佳聚合条件如下:[MMA]=0.4mol/L;[KPS]=[NaHSO3]=6.25×10-4mol/L;t=70℃;t=60min,并提出了可能的接枝聚合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