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无铅无镉化学镀镍复合添加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萍  李宁  毕四富  张冬 《电镀与涂饰》2008,27(3):19-21,24
在前期确定的基本化学镀镍配方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一组无铅无镉复合添加剂:20mg/L硫酸铜、3mg/L硝酸银、4mg/L碘酸钾、10mg/L硫酸铈和4mg/L唑类添加剂M。研究了该无铅无镉复合添加剂对化学镀镍液的稳定性、镀速、镀层孔隙率及外观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添加剂使镀液的稳定性由23s升高至10h,v=15μm/h,孔隙率=0,w(镀层中磷)=10.1%;所得镀层外观光亮、细致。与某公司商品含铅镉添加剂相比,该复合添加剂对镀液、镀层性能的改善作用更为优异。  相似文献   

2.
开发了一种由含钼化合物、碘化钾以及邻苯二甲酸酐衍生物组成的复合添加剂BH,讨论了它对化学镀镍液稳定性、镀速以及镀层磷含量、硬度、孔隙率和微观形貌的影响。对测试化学镀镍液稳定性的PdCl2试验标准进行了改进:温度由80°C提高到90°C,PdCl2的浓度由0.1g/L增加到1.0g/L。研究结果显示,新标准检验的镀液稳定性差异能较好地反映实际生产中的镀液稳定性差异;当复合添加剂BH的添加量为2.0mL/L时,化学镀镍层微观形貌得到较大的改善。经过新的PdCl2试验标准检验,该镀液可达到900s不发生浑浊,镀速为24μm/h,镀层孔隙率0.57个/cm2,磷含量7.3%,硬度520HV。  相似文献   

3.
以氨基磺酸盐镀镍液在黄铜基体上进行镍-金刚石复合电镀,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了金刚石添加量以及FC-001全氟环氧烷基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D1221)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这三种添加剂的配比对镀层结合强度与孔隙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优镀液配方为:Ni(NH_2SO_3)_2·7H_2O 500~550 g/L,NiCl_2·6H_2O 10~12g/L,H_3BO_3 35~40g/L,金刚石80 g/L,FC-001 0.15 g/L,D1221 0.2 g/L, EDTA 1.5 g/L。所得镀层结合强度为17.305 MPa,孔隙率0.062。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金刚石在镀层中分布较均匀,其复合量为47_(-7)~(+20)个/cm~2。该工艺适用于制备金刚石线锯。  相似文献   

4.
电镀镍添加剂的技术进步和新一代镀镍光亮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回顾了电镀镍添加剂的技术进步过程,是市场需要推动了这种进步。对新一代镀镍光亮剂的特点做了介绍,对产生这些特点的机理做了探讨。是否有较大的极化不能做为评价光亮剂的指标,多种中间体的协同效应和影响结晶过程特别是低电流区的电子供给是新一代光亮剂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陶瓷的科研、生产工作中,经常要遇到寻求新材质、新配方,改进原有的材质配方等等问题,一般而言,在试验过程中,研究者往往应用陶瓷科学理论进行指导,依靠本身的实践经验,通过一定的试验来寻求  相似文献   

6.
以色白度、光亮度、结晶紧密度等8个试验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蜂蜡的精制工艺及脱色因子进行优选。优化工艺路线为:粗蜂蜡→吸附→EDTA二钠洗→水洗→冷却→成型→产品。最佳工艺条件为:白土用量4%,脱色温度85℃,脱色时间25min。  相似文献   

7.
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以沸石和石灰石生产复合水泥的原料选择及最佳掺量,借助XRD和SEM等测试手段,对水泥水化产物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正交试验法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复合水泥配方的制定,为水泥企业生产不同称号的复合水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1 前言由于聚氨酯泡沫塑料有优良的绝热性能,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冰箱、冰柜都用它作绝热材料。然而若生产工艺控制不当泡沫可能产生空洞、收缩等缺陷,大、中型冰箱更易发生这些问题。更棘手的是国产的聚氨酯原料(特别是多元醇组份)很不稳定,生产过程中PU泡沫的配方很难掌握。本文介绍以正交试验法优选配方的方法,可以较简便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循环伏安溶出法研究镀镍添加剂的整平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旋转圆盘电极上的循环伏安溶出法研究光亮镀镍液添加剂的整平能力.电流效率随电极转速的增加而降低是添加剂具有整平性能的一个显著标志.本法测得的整平能力包括了添加剂对金属离子析出的阴极极化和对阴极电流效率的影响,因而反映了添加剂的实际效能.电极的转速对整平能力的测定结果影响很大.实际测定时电极转速宜控制在2000到3000rpm之间.电位扫描速度也对整平能力的测定结果有影响.实际测定宜用较小的电位扫描速度,例如20mv/s以下.  相似文献   

10.
采用正交设计法,以镀镍碳纤维镀层电阻率为考察目标,对碳纤维表面连续电镀镍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采用L9(33)正交试验对碳纤维表面进行电镀镍处理,电镀温度、电流密度、电镀时间作为3个因素。采用冷热循环法测试镀镍碳纤维镀层和碳纤维的结合力,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研究镀镍碳纤维镀层的元素组成及化学状态,采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镀镍碳纤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最优的碳纤维表面镀镍处理条件是:电镀温度50℃,电流密度0.5 A/dm2,电镀时间6min。镀镍碳纤维镀层和碳纤维是通过Ni—C—O键实现紧密结合的,部分表层金属镍被氧化生成了NiO。由于镀层的存在,使得镀镍碳纤维和树脂间的界面结合力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镀镍碳纤维的力学性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1.
银-纳米SiO2脉冲复合电镀工艺条件的优化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正交试验,以镀层显微硬度为评价标准,得到银-纳米SiO2脉冲复合电镀的最佳工艺条件为:6 mg/L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00mg/L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5g/L的纳米SiO2,脉宽0.5ms,占空比40%,脉冲平均电流密度0.8~1.1A/dm2.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纳米SiO2含量对镀层的影响较大.该镀液分散能力(采用远近阴极法测定)为61%,覆盖能力近似为100%,镀层硬度为246.5HV,钎焊性较好。经研究发现,空气搅拌较机械搅拌更有利于纳米微粒在镀层中的分散.XRD测试得出,复合镀层在(111)面上的择优取向得到显著加强,进一步证实该镀层结晶致密,耐蚀性较纯银镀层好。  相似文献   

12.
珍珠镍外观典雅,色泽柔和,具有绸缎般光泽的表面,正在逐步取代具有耀眼光泽的装饰性镀层,用于汽车、摩托车、家用电器等的零部件和装饰件。介绍了珍珠镍的3种制备方法,包括机械法、复合镀法、乳化剂法,以及后2种方法的电镀工艺。探讨了添加剂在形成缎面镀层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对珍珠镍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国内珍珠镍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以对环境友好的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对镀镍铜板进行退镍处理,代替传统的硝酸溶液.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过氧化氢、六次甲基四胺、柠檬酸钠和过氧化氢稳定剂(由质量比1:1的硅酸钠和氯化镁组成)的质量浓度对退镍速率的影响,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退镍后铜板的表面状态.结果表明,在55°C、pH为4的条件下,在含60 g/L过氧化氢、12 ...  相似文献   

14.
以75 g/L CuSO4·5H2O、230 g/L硫酸和0.1 g/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组成的溶液作为基础镀液,并以Cl-、聚乙二醇(PEG-10000)、聚二硫二丙烷磺酸钠(SPS)及2,2′-二硫代二吡啶(2-PDS)作为添加剂,在温度(23±2)℃、电流密度1.8 A/dm2和空气搅拌的条件下对印制电路板(PCB)上深径比为10∶1的通孔电镀铜。以深镀能力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添加剂用量进行优化,得到较优的组合为:SPS 5 mg/L,PEG 250 mg/L,Cl- 60 mg/L,2-PDS 2 mg/L。采用该组合添加剂电镀通孔时,深镀能力高达112.9%,镀层均匀、细致、平整,抗热冲击性能良好,符合PCB生产对可靠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型锌基合金电镀添加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了一种锌基合金电镀添加剂EA-2。采用FTIR分析了EA-2的结构,亲对其分散能力,覆盖能力,光亮整平能力等性能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结果表明:EA-2能明显提高镀液的稳定性,所得镀层具有平整,光亮,致密,结合力强等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16.
二合一锌酸盐镀锌添加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传统锌酸盐镀锌工艺以有机胺和环氧氯丙烷的缩合物为添加剂 ,配合使用辅助光亮剂以提高镀层光亮度。本工艺在此基础上改进双组分添加剂为单组分 ,合成一种烷基化的芳香醛缩合物的混合物为添加剂 ,工艺维护简便。通过实验对比了单组分添加剂镀锌工艺与传统工艺的性能 ,本工艺所得镀层光亮度更好。  相似文献   

17.
单玉梅  陈冬石 《电镀与涂饰》2001,20(3):42-43,50
提出了电刷镀镍技术在修复大型发电机组不锈钢转子轴颈尺寸超差上的应用。该工艺操作方便,成本低,所得镀层内应力低,与不锈钢基体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18.
电镀废液中微量镍的催化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还原型若丹明B(RRhB)与KClO3的显色反应,对含Ni2+电镀废液中痕量Ni2+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pH为5.3HAc-NaAc缓冲溶液中具有高灵敏的显色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55nm,方法的检出限为4.3×10-8g L,催化程度与Ni2+量在0~0.060mg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加标回收率为96.5%~104%(n=6)。本法结合萃取分离,满意地测定了电镀废液中的微量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