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选取东北地区的14个高铁站点作为样本探究高铁站区空间发展特征及问题。通过判读卫星地图与百度热力图综合分析高铁站区空间发展特征,研究发现高铁站区开发规模差距较大,站区用地呈现出空心化的结构特征,居住和工业功能比重过高;高铁站点多位于城市边缘区,公共交通连接性不足;站区人群活力分布与用地结构相似,居住和公共服务用地的人群热力值最高,工业用地最低。在此基础上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站点选址区位的角度探究影响高铁站区发展的主要因素,并结合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的现状背景,对开发成熟型、半开发型、开发起步型的高铁站区提出精细化、差异化、弹性化的高质量发展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3.
4.
城市空间的立体化、高层建筑的垂直城市化,是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高铁站区作为交通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及城市环境中的活动场所,其城市空间面临立体化、高层化的发展需求,是垂直城市的重要表征区域.本文以高铁站区的高层建筑为出发点,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解析了该地区复合立体化设计的发展特征与问题,并结合相关项目实践探索出了"多元功能复合、高效交通组织、公共空间营造"的规划框架与设计方法,为在高铁站区相关规划实践中创造生态可持续的立体城市环境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同时,高速铁路与站区的建设大力展开,城市与站区各方面的发展需求显得日益迫切。TOD模式作为协调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有效途径,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高铁站区发展模式。通过典型高铁站区的实地调研与问卷访谈,分析总结经验,结合TOD理念,并针对传统TOD局限,批判性提出高铁站区TOD规划策略,前瞻性探究高铁站区TOD典型规划模式与设计方法,阐述相关设计内容,对现阶段我国高铁站区规划建设具有良好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容积率(Floor Area Ratio, FAR)是反映土地开发强度的核心指标,可作为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的测度指标,其空间特征分析对城市相关因素影响机理研究、评价城市规划成效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多以居住区FAR为研究对象,难以全面分析整个城市建筑,本研究将高德地图的建筑矢量数据与测绘数据结合计算FAR,结合土地利用信息在不同尺度上对其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包括空间总体特征、空间集聚特征和空间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建筑主要功能为居住功能和生产功能,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强度仍有提升空间;街道尺度的FAR空间集聚特征为单中心结构;地块尺度的FAR空间集聚特征为多中心结构;利用圈层结构模型计算各地类圈层FAR,不同地类表现出不同规律,城市扩张态势明显,而公共服务等配套建设不足;利用核密度法根据地块FAR识别出沈阳城市中心13个,当前的多中心结构尚不能满足居民生活和城市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7.
张彦 《城市勘测》2022,(3):29-34
根据2019年实施的重庆市旅游资源普查成果,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重庆市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并对重庆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重庆市旅游资源聚集性分布特别明显,不同的区域旅游资源特色鲜明,旅游资源的分布受地形地貌和水系影响较大等结论,从而提出针对重庆市旅游资源分布特点的开发保护建议,为后续重庆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高铁建设全面铺开的大背景下,以京沪高铁沿线23个站点为研究样本,通过实地调研获取站点地区空间开发的一手资料,总结了高铁站点地区的基本空间特征,并与高铁站点地区相关规划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认为,高铁的开通极大地带动了沿线站点地区的开发,在规划的引导下,各类高铁片区的开发在短期内已初具规模.但限于开发阶段不同,各个站点地区的开发进度差异较大,且出现了站点地区空间布局“空心化”与“偏心化”、城市形态的均质化以及空间开发时序不尽合理等情况.这些现象是所在城市规模、站点区位、功能定位等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高铁站点地区的开发既在结构层面体现出了与规划的一致性,又在其他层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且目前站点地区的规划也存在目标定位模糊、开发时序的设置不完善等问题,研究建议在高铁站点地区的规划与开发中,应对站点地区规划理性定位,对站点周边空间精细化开发.同时应对已开发的粗放空间逐步消化并适度紧缩,并以空间开发价值为依据,合理划定空间开发分区和开发建设时序.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铁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高铁新城建设也迎来了一次次热潮,并对城市和区域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京沪线16个高铁新城为研究对象,对站点周边3km半径范围展开研究,基于用地开发量、用地类型、用地结构等空间演变相关指标,从纵向时间序列视角分析研判2009—2019年间高铁新城空间演变的特征变化,将演变历程划分为启动期、缓慢增长期和提质发展期3个阶段,探讨了发展阶段整体呈现出分级、分类、分段的概率性特征等规律,最后提出加强多方规划协同、建设实施动态监控的相关建议,以此为推进京沪线乃至我国其他高铁新城的空间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思考,为其未来空间规划及建设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何溢 《城市建筑》2022,(1):113-115
商业运营模式和消费服务方式的改变以及新冠疫情对餐饮行业的冲击,促使餐饮业在空间上呈现新的分布特征,研究其发展规律对于城市餐饮业的选址、优化乃至城市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选取武汉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其餐饮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现汉口区域呈现团块状分布,武昌区域呈现点轴分布,汉阳区域呈现点状分布...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5):63-70
为了更好地促进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选取云南省有代表性的10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样本,运用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区位熵等方法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丰富,可划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等9种类型;(2)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空间分布为集聚型,在空间上呈现出以市(州)行政中心为核心密集区向周边市县圈层状递减的规律特征;(3)九大类型中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及传统医药类布局集中程度较高,其余类型空间布局较为均衡;(4)河流、经济与人口、民族分布以及政府对"非遗"的传承管理等因素是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从普速车站到高铁车站,从单一的交通站点到铁路综合交通枢纽……铁路车站伴随城市发展的每一次转变都会以空间形态呈现,车站的空间形态密切关联城市。文章从梳理分析铁路车站空间形态发展历程入手,结合国内外的实践案例,从城市动态发展、城市场所、绿色生态三个层面阐释从城市出发的高铁车站空间形态设计思考。  相似文献   

13.
高铁作为中国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其建设和运营 不可避免会对沿线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解析高铁对沿线 生境的干扰特征,是实现沿线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途径。基于 京广高铁武汉乌龙泉段乡野样本地的长期红外相机监测结果, 分析高铁对沿线野生动物空间分布的影响特征,并筛选出当地 陆地野生动物代表物种小麂,提取其分布点数据,利用最大熵 (MaxEnt)模型预测小麂生境适宜区分布,分析气候、地形、 人类干扰和水源4类环境变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高 铁对狗獾和黄鼬造成空间阻隔效应显著;2)小麂、白鹇、黄 鼬、狗獾和貉均对高铁产生回避效应;3)代表物种小麂的适 宜生境主要分布于核心区的中部,距离高铁的远近是影响小麂 生境适宜性的主要因素,且高铁对小麂生境的最大影响距离约 为1 500m。根据野生动物生境区因高铁建设而受到干扰的情 况,通过增加水源点、营造适宜动物生存的植被空间等措施促 进其受损生境修复。研究结果可为高铁沿线受损生境的空间识 别和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金塔县乡村聚落斑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DEM数据和2010年、2020年金塔县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特征进行研究,为未来金塔县乡村聚落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参考;同时,探寻乡村演变的影响因素,探寻乡村演变的影响因素,找寻适宜受限制区域发展的规律和路径,如受土地性质约束、自然环境限制等,并为类似受到较强限制条件的地区的未来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向,为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与乡村聚落保护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2020年金塔县乡村聚落斑块数量较2010年增加,其规模减小;产业规模化发展,形成集聚点;(2)乡村聚落密度分布整体呈现出非均衡性,在县域空间格局上呈现出“大集聚,小散居”的特征,由“单核心”逐渐转向“多核心”发展;(3)乡村聚落演变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地理因素是乡村聚落演变的重要基础,经济因素是其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5.
信阳地区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淮河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资源丰富。通过分析信阳地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结构特征,以期为制定信阳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和游客在信阳的旅游出行提供参考。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分别建立缓冲半径不等的点缓冲区和线缓冲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信阳地区旅游资源整体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局部集聚;沿主要交通干线呈带状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软件,应用GIS的区域分割法、缓冲分析和空间统计分析等详细分析了南宁市所建地区的建筑密度.扇形分区分析显示,该地区西部、北部、西部和西南部的建筑密度很高,相反东部的密度普遍低;缓冲分析表明:南宁市建成区中心部位建筑密度高,离中心距离越远,密度逐渐降低;离邕江2000 m的中心位置,建筑密度高,离邕江水域距离越远,密度降低.南宁市建筑区建筑密度的空间分布受到地形、运输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本研究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南宁市建筑区建筑密度的空间特点,希望能为城市规划、土地密集使用管理和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城市休闲空间是市民日常生活娱乐和休闲放松的重要空间载体,文章通过对青岛市东岸城区市民休闲服务设施的POI数据进行收集和梳理,再利用Are GIS对POI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六类休闲功能权重,最终进行叠加分析,对东岸城区城市休闲功能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收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0—2020年584起坍塌事故案例,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平均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和解释结构模型,研究2000—2020年坍塌事故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引致因素。结果表明:(1)时间维度上,2000—2012年坍塌事故量少,2013—2020年事故频数明显上升,2017年为峰值,每年8月为事故高峰期,2月为事故低谷期,16—17时为事故多发时段;(2)空间维度上,我国建筑坍塌事故呈聚集性分布,高发区为胡焕庸线东侧,集中在华东区域,广东、江苏省为事故多发的高密度区,空间格局存在一定的演化特征,由西向东的集聚效应日益增强,分布中心不会发生较大偏移;(3)人员、环境、物和管理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坍塌事故,行政监管力度是致使坍塌事故发生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9.
路旭  李古月 《华中建筑》2020,38(8):95-99
在既定的由城市规划影响所生成的城市用地布局基础上,商业服务设施的分布由于居民日常出行范围而呈现出内在的发展规律。该文以沈阳浑南片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核密度法分析商业兴趣点数据的分布形态,同时利用空间句法分析城市的空间网络格局,在二者相关性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城市空间网络格局对城市商业服务设施分布的内生性影响机制,为科学规划和引导城市商业服务设施布局提供基础性参考依据。研究表明:城市商业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受到城市空间网络格局的显著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指标是空间构成效率,在全局效率较高的区位易于形成零售类、餐饮类的业态集聚,而局部效率较高的地段则有利于其他类型商业服务设施的分布。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2,(2):92-97
分析涉农龙头企业的空间分布对考量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以山西省省级涉农龙头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核密度估计、局部热点分析等地理学分析方法对其空间分布与聚集特征进行研究,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判断哪些因素会影响涉农龙头企业的布局。研究发现,山西省涉农龙头企业呈现出向晋中地区聚集的特征,并在太原市、晋中市、吕梁市三市交界地带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热点区域,而冷点区域则零散分布在太原市西北与忻州市中部。在影响因素方面,公路总里程、农业机械总动力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涉农龙头企业的布局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城镇化率则与涉农龙头企业布局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并据此提出了发挥热点区企业辐射效应、完善省域交通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打造地区知名品牌、解决农村人口流失问题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