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街路空间设计引导是城市空间愿景实现与城市实施管理之间的纽带,是设计理念转化为建设实践过程的核心。论文从现阶段街路设计导则编制及应用存在的问题出发,以沈阳市街路全要素总体设计为例,探究其在实现建设目标以及与规划管理衔接等方面的指导意义,并以此总结提出街路更新改造与规划管理有效衔接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
1 夜景观城市形象定位设计加强“汽车城”、“电影城”、“园林城”(公园、绿地等)、“科技城”(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等)的灯光设计,从夜景观上进一步体现城市特征(CI)及发展方向、形象定位,使长春市更具特色,增强知名度、美誉度。2 主要街路的照明设计街路照明是体现城市脉络的最佳手段,长春市以人民广场为中心的放射和棋盘相结合的道路系统,构成了城市的基本骨架,结构清晰,方向性强,但在夜间人的判断力下降,应增加体现方向性的标志设计,尤其是沿广场四周的街路更应加以区别。街路照明应体现街路的特色,如新民大街中心是街心花园,两侧…  相似文献   

3.
如何通过精细化的城市设计管控提升城市品质,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下半场”建设面临的普遍问题。本文从城市设计的形态指引、审核准则、管控规程三个方面对国内外典型城市进行比较研究,提出通过《城市设计通则指引》引导城市空间形态设计,通过《城市设计标准与准则》规范城市设计内容审核,通过《城市设计管控规程》协调开发管理利害关系,这种整体、统筹、持续的精细化城市设计管控体系,使得城市设计更具由大到小、由控到建的穿透性,从而保障城市设计场景的还原度。同时结合我国现行规划体系构建理想的管控模式,对《指引》《准则》《规程》的技术路线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洁 《华中建筑》2006,24(8):144-147
该文为了综合地、定量地分析和解读街路景观,提出了“表层”的概念。从“表层”的形态要素的抽出和统计,构筑定量地解读街路景观的方法。本文以《清明上河图》为分析对象,首先通过把描绘的三维内容还原为二维的意向平面图,根据意向平面图决定“表层”的编号;然后通过统计“表层”的形态要素,建立“表层”的数据库;最后通过对形态要素的量化分析,解读《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街路景观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一个城市的街路品质直接关系到城市的运转效率和市民的生活质量,因此提升街路环境不仅是提升城市品质的需要,更是重要的民生工程.2021年,沈阳市扎实推进城市街路更新和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工程,按照"两优先、两分离、两贯通"的理念,以打造"洁化、序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城市环境为目标,通过规划引领、"一路一策",对街路的沿街路面、墙面和立面进行基础改造,并结合街巷文化特色、历史痕迹等特点,打造具有人文景观和风貌特色的精品街路,让城市的"面子"更加亮丽,"里子"更具韵味,城市颜值大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6.
论城市设计行为准则及方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余柏椿 《城市规划》2003,27(9):45-48
论述了城市设计的重要行为准则 ,即“同为”、“为”和“不为”、“导控”、“大众为本”等准则 ;提出了城市设计的主要行为方式 ,即开展城市设计研究 ,编制城市设计指引 ,聚炼城市设计思想 ,实施城市设计参与 ,落实城市计管理 ,普及城市设计教育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现代化城市中,随着城市生活的丰富多样以及人们在城市休闲活动的日益增多,改善街路环境质量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人行步道是最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街路空间,其铺装景观的设计代表着城市街路的一种表情,是改善街路空间环境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何韶锋 《福建建筑》2014,(11):16-18
城市活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富有活力的城市,应在设计中体现其生态和谐的街路景观;展现如画的城市风光。在城市建设中,用丰富的创造力表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并以此提升地区影响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然而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摩天大楼拔地而起,绿地系统以及自然缓和的交流空间正在被悄悄吞噬。具有活力的城市街路设计应该以人为本、以科技为先导、以质量为命脉、以环保为主线。本文在城市活力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例探讨以营造城市活力为导向的城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杨勇 《规划师》2023,(4):153-160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滨水地区更应把握生态优势,滨水地区的城市设计应以生态建设为基底优化发展格局,充分释放发展动能。基于此,上海虹桥前湾地区依据生态特征及区位优势开展了“城水交融”的生态城市设计,以“五分水景五分城”的设计意向为指引,塑造因水成形的生态城市、向水而居的健康城市、因水而兴的多元城市,并通过构筑空间格局、强化风貌要素管控、营造健康宜居的魅力特色空间、打造创新多元的空间单元等手段,给出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态城市设计前湾“答卷”。  相似文献   

10.
刘进 《城建监察》2006,(7):34-34
日前,安徽省安庆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四大队在城区主要街路推行长效化管理新模式,城市管理由城管跳“独脚舞”变成了全社会参与的“大合唱”。  相似文献   

11.
《规划师》2004,(12)
2010年亚运会的规划建设围绕“祥和亚运、绿色亚运、文明亚运”的目标,以“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体育配套设施,以及充分考虑赛后利用”为原则,坚持场馆建设与地区发展相结合,坚持场馆布局与地区生活需求相协调,形成“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地区发展”的联动建设开发模式,保证建设国际一流的体育比赛场所,以促进广州国际现代化大都市整体形象的形成与提升。申亚规划的总体设计思路包括:①依照《亚运会申办城市手册》和《亚运村指南》的要求制定规划;②在“建设面向亚运会的现代化、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目标的指引下,遵循广州…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建设》2011,(10):15-15
望奎县白四村投资1500多万元,对中心村166户农房进行标准化改造,街路全部硬化,新建给排水设施、文化广场,实施村屯绿化,农民实现了“住农村房屋,过城市生活”的愿望。  相似文献   

13.
《城市亮化》2004,(2):16-19
长春市路灯管理处结合“把长春建成国际化大都市”的总体目标和市民日益增长的品位要求,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使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充分结合,突出文化区、商业区、科技开发区、休闲区、住宅区等区域特点,使路灯达到照明、装饰、提升档次等多重功效。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街路亮化以光效高,造型美观、大方庄重为主,重点突出街路两侧的商业、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主要要素——建筑形态、色彩和空间肌理进行比较,总结出中国城市建设亟待改进的几方面控制方法,对现代城市中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建设也在不断地探索新体制、新机制,用“大、远、精、活、稳”“五要素”来经营城市,就是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理念。 经营思路上要确立一个“大”字。政府拥有最大的资产就是城市,城市的繁荣,是  相似文献   

16.
<正>河北省唐山市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切关怀、寄予厚望的英雄城市,当前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唐山新篇章。近年来,唐山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规划引领、系统谋划、因地制宜、统筹实施,将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生态修复、排水防涝、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等有机融合,发挥“唐山优势”,探索“唐山做法”,  相似文献   

17.
健康步道是城市住区人居环境内涵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健康社区”在高质量城市建设中的细胞工程。健康步道因其自身的复杂性、模糊性和差异性等属性,在城市住区整体化和系统性研究中缺乏足够关注。本文以“健康社区”理念为导向,阐述住区健康步道的发展机遇,通过对我国住区步道建设现状及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在“住区生活圈”概念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住区—邻里”慢行生活圈网络的构建和四点设计策略,以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在住区建设层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休闲时代”悄然来临,越来越多的城市正结合自身特色,努力建设成为高品质“休闲之都”。本文分析梳理高品质城市休闲要素体系包括文化要素、景观要素、空间要素、产业要素和公服要素。并以潍坊为例,探讨构建高品质城市休闲要素体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梁雪君  陈诺  朱秋妮 《规划师》2022,(S1):49-55+60
街道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城市的交通、活动、生态等多重功能,其品质提升和精细化设计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越来越重要。文章通过梳理总结国内外城市街道设计导则编制的相关经验,借鉴其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及分类分区进行空间管控的方法,以刚性控制和弹性引导为手段,详细阐述了品质提升视角下南宁街道设计导则的编制背景与前期研究、编制目标、精细化设计指引、分类设计指引和共建、共享、共治的实施策略,以期为街道一体化设计、街道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城市设计导则可控体系的理性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设计导则是城市设计体系中针对如何实现空间环境设计的具体指引和控制框架,是一种由设计性语言转译而来的管理性语言。随着现代城市发展内容的不断深入和复杂化,在城市设计体系不够完善,其地位、作用尚不明朗的前提下,导则设计更应超越可变性内容的限定,转而提供一种“理性”的控制框架,限定出城市建设及其管理的可变性范围,为后续的设计与建设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本文以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导则、佛山市中心组团新城区城市设计导则为例研究,尝试建构一种理性的可控框架,提出将城市设计导则体系中的可控因素进行针对项目的重要性排序、明确导控类型、并形成引导城市建设的有效管理工具和综合作用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