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时期。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短促的发展,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进一步分化。“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被窃取,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求新的救亡之路。而“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形成思潮,并迅速与工人运动相结合起来。通过对“五四”时期的国内主要社会思潮进行分析,来思索当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在 90年代进入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同时,大众文化也进入了繁荣时期.在这种语境中,知识分子也从 80年代的社会精英走向了大众与民间,实现了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的角色转化.他们在出世与入世被消解的时代里,面对着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为精神理念的大众文化时代,以文化研究的模式在重新表述着这个社会,从而实现着新的社会角色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是社会中上阶层,经济收入远过于普通民众,尽管也有失业之虞和拮据艰窘之时,大多数人维持温饱不成问题,因而比普通人更多精神追求。清末民初以后,随政治制度变化,人们的观念变化很快。新时尚取代旧时尚先在知识分子中体现出来。年轻一代崇尚自由解放,成为时代主角,老一代接受新事物有个过程,多深沉保守,新旧之间显出差距。本文不拟分析差距,只想以一些片断,展现当时的一般景观,以了解90年前知识分子的生活与追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五四"时期的伟大作家鲁远的开山之作<狂人日记>,是新文学第一部白话小说,最突出的成就在于鲁迅塑造了一位彻底的不妥协的反讨建斗士一"狂人的形象.小说从思想和表现手法上都说明了"狂人"因何而"狂","狂"的结果是什么."狂人"形象丰富复杂、蕴含深厚,小说的启蒙思想和启示意义及作用毋庸置疑.作者通过"狂人"揭露封建主义"吃人"的凶残,等同兽类的残酷.韩国现代作家李光洙的作品<无情>,写于"三一运动"时期.作为一部饱含民族热情和民族独立思想的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社会转型时期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李光洙个人的精神自传和心灵史记.<无情>也是一部启蒙主义作品,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象征着先知先觉的精神领路人,在向蒙昧的民族传达新思想新观念的信号,号召他们摆脱落后的民族观念,向现代文明迈出勇敢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90年代进入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同时,大众文化也进入了繁荣时期。在这种语境中,知识分子也从80年代的社会精英走向了大众与民间,实现了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的角色转化。他们在出世与入世被消解的时代里,面对着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为精神理念的大众文化时代,以文化研究的模式在重新表述着这个社会,从而实现着新的社会角色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从晚清到五四,中国知识分子对英国诗人拜伦及其诗作《哀希腊》的译介不断。梁启超和马君武等从民族国家、自由独立的角度来阐释拜伦,在他们笔下拜伦是革命和英雄的代称;苏曼殊所推崇的是作为现代个人的拜伦,在他眼里拜伦成为其自身志向和情感的投射;而鲁迅对拜伦的译介除了凸显其英雄气概,还着意发掘其叛逆和孤独的精神气质。这些拜伦形象虽然和真实的拜伦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却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拜伦的主流想象。它们和中国知识分子的英雄梦一起书写了历史紧要关头中国知识分子的真实心态和精神品貌。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众多知识分子致力于对国民性的改造,探究民族历史中的劣根性。鲁迅对疲惫衰竭的国民性作出前所未有的深刻内省,他敏锐地感受到旧有的历史文化中深藏的痼疾,指出旧道德中存在的吃人这一历史事实。在呼唤国人改过自新的同时,他背负起民族之"罪",以自身为"祭物",来对国民"赎罪"。  相似文献   

8.
论五四时期的青年社团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青年社团空前繁荣 ,它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青年社团组织责无旁贷地在五四运动中担负起宣传、组织、领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时代,作为文化有机构成的科学技术、教育、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综合国力构成诸要素中具有先导性作用,教育为提升综合国力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民族精神的强大社会凝聚功能是提升综合国力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宗璞从"文化救国"的独特角度继承了"五四"的启蒙传统,并指出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源头——传统士大夫文化仍有积极的道德指向。但主观化的叙事方式、理性自省精神的缺乏,以及对人物和历史的简单处理,使得对知识分子的正面书写流于脸谱化。  相似文献   

11.
鲁迅小说《在酒楼上》对吕纬甫“敷敷衍衍”、“模模糊糊”、“格外迂缓”等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鲁迅先生为何有这样的描述,其背景和缘由是什么?为此,本文将吕纬甫“敷敷衍衍”、“模模糊糊”、“格外迂缓”等精神与行动表征的描述置于宏观的社会文化语境之中,以布迪厄文化社会学作为理论支撑,从场域、惯习及资本三个核心层面进行分析。认为:尚武精神渐失是以吕纬甫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当时社会价值的突出表象,这种表象是五四后期社会剧烈变革所造成知识分子精神实体在场域、资本及惯习的深刻影响下,发生质变的中心问题,体现在与场域(社会空间)、惯习(主观行为)、资本(客观行为)深层的社会关系。这种深层社会关系直接影响“尚武精神的聚合”,导致以吕纬甫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敷敷衍衍”、“模模糊糊”的精神状态及“格外迂缓”的行动表征,并最终影响了知识分子改革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俞颂华毕生以启蒙为志业,一直从事新闻工作,这是与他对进化论及自由主义理念坚定的信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五四时期的俞颂华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声援学生的斗争,在他的文章中不仅体现出一个青年的爱国热情,同时也展现了他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他为祖国的落后挨打而痛苦、为五四青年的抗争而振奋,但他更深刻地认识到青年的奋起仅仅是开始,必须有国民素质的根本改变,才能彻底摆脱封建专制的束缚和西方的侵略,争得个性自由进而谋求民族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13.
素以民主精神著称的世纪伟人周恩来从伟大的“五四”运动开始,一以贯之的倡导并实践伟大的民主精神,青年时期,吸收了中国传统和日本、欧美国家的自由与民主精华,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国内外各项国务活动中,都是身体力行的发扬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文学在"五四"时期的转型,可以说就是话语主体由"国家"到"个人"的转变.以尊重个体意志进而尊重全人类意志的日本白桦派思想,对此有推动作用.中国作家在白桦派的个我至上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现实,对人文主义进行了全新的诠释.白桦派抽象的人类意志、人类爱,被中国五四作家改造成了一种具体现实意义的人道主义情怀,一种对个体"他者"的同情与尊重.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上一般把知识分子看作社会的良心、文化意义的守护者、民众的启蒙者和精神导师,具有至高的话语权.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大众教育和知识专业化分工的发展,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开始发生转向,逐渐从自由漂浮走向了落地生根;从普遍型走向了特殊型;从立法者走向了阐释者.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知识分子自身应该在此基础上对自身的社会角色和功能有一个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叙事文体的中国报告文学在其发展演化的过程q-受到了包括传统、时代以及域外资源的多重影响。史传与诗骚、经世致用思想以及传统纪游笔法孕育着报告文学的最初品格与形式。转型激荡时代的文化选择、报纸等现代传媒的繁荣以及知识分子的文化担当导引了报告文学在近现代转型时期的社会辐射。而域外新风借取尤其是左联时期大量的理论译介则促发了报告文学的现代化转进。  相似文献   

17.
婚恋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的特有形式,每个时期的婚恋观都是当时社会政治与文化一个缩影.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受到西方文化、网络、传媒、中国传统道德的综合作用影响,我国青年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婚恋观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理念,使他们在面对婚恋过程中的矛盾冲突的时候,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对于个人、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文化互动、族际文化互动与多元文化互动概念进行了界定和梳理,分析了族际文化互动与多元文化互动的关系,构建了文化适应模型.认为民族多元文化互动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文化适应促进民族和谐与社会发展.指出民族文化互动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长期发展过程,在某一个特定时期总会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所要追求的目标,即民族的和谐相处、社会的稳定繁荣、文化的开明昌盛.  相似文献   

19.
建筑不论在西方还是东方,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根据当地的经济、技术、政治、社会文化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建筑承载和传递了当时、当地的社会文化和经济技术水平.每一个历史时期建筑设计及其学科的发展和建筑师成长都有时代的特征和烙印.学校培养职业建筑师的历史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而逐渐成熟,建筑设计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是一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在文学中的某种渗透与言说。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在社会与文化思潮的变迁中,所塑造出的知识分子的形象经历了由狂人型、战士型、改造型、精英型到平民型的流变,并由此展现了深刻的社会审美意义及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