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型平房仓“三温”年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计算机测温系统测出的新型平房仓一年当中气温,仓温和粮温的变化数据,计算分析了气温,仓温,全仓平均粮温以及各层平均粮温,各区域平均粮温和各方向平均粮温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一年当中最高气温和仓温出现在7-8月份,平均最高粮温出现在9月份;最低气温和仓温出现在1月份,平均最低粮温出现在2月低;即平均粮温比气温变化大约滞后1个月。上层粮温受气温影响最大,一年中平均温度范围为5-24.2℃,波动幅度19.2℃,中上层平均温度范围为9.6-17℃,波动幅度7.4℃,中下层平均温度范围为9.4-15℃,波动幅度5.6℃,下层平均温度范围为10.3-16.4℃,波动幅度6.1℃,四周粮温受气温影响大小依次为南边>西边=北边>东边。  相似文献   

2.
钢筋混凝土圆形地下粮仓温度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钢筋混凝土圆形地下粮仓,研究其在储粮期间仓内温度场的变化情况,进而研究分析仓内粮情变化,为地下粮仓仓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地下仓仓外与仓内埋设的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气温、地温、仓温、粮温等数据,通过跟踪记录地下粮仓一年内气温、地温、仓温、粮温等数据,分析研究钢筋混凝土圆形地下粮仓温度场在宏观及纵向的温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圆形地下粮仓仓内粮温全年稳定在20℃以下,符合准低温仓的特点。试验仓仓内粮温在纵向存在明显分层现象,上部(1层、2层)粮温(埋地深度4 m以上)波动幅度高于下部粮温。上部(1层、2层)粮温夏季温度在22℃左右,冬季温度在15℃左右,年温度变化幅度约7℃,波动幅度较大;随着季节变化,气温影响地温、仓温及粮温;仓内粮堆内部随着周围温度的变化也不停地进行着热质交换;地温变化与气温变化呈现一致性及滞后性,仓温及粮温滞后为2个月。研究得出了地温、仓温、粮温随气温、时间、空间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控制上层粮温受气温影响大的应对措施,为以后地下粮仓的温度场控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大平房仓静态储粮在整个储粮周期内占主要地位,环境温度变化对仓内粮堆温度影响较大,通过在仓内架设吊顶隔热材料使得粮堆在高温环境时处于适宜的存储温度。利用COMSOL软件模拟高大平房仓架设隔热材料前后一年内仓内粮堆温度变化发现:仓内粮堆温度随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明显,并都表现出随季节变化的趋势,在秋冬季节变化时,在距粮仓壁面1~3 m处会形成高温聚集区;架设吊顶比不架设吊顶仓内粮堆整体平均温度平均下降2~3℃,仓内上层平均粮温平均下降3~4℃。模拟结果表明:采用隔热材料对仓房吊顶后,能有效降低仓内粮温。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仓顶采用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隔热保温层。高温热机大米夏季入仓采用梯度降温法,经87年、88年二个夏季7、8、9三月高温度夏检测,最高粮温始终保持在20℃以下(平均粮温18℃左右),仓湿稳定在65~70%之间。水分约降0.3%,未发现发热、霉变、结露,无害虫和螨类。品质指标明显优于对照仓。  相似文献   

5.
夏季高温季节征购入库的小麦,直接贮存到设有通风装置的地下仓,小麦水分控制在9~10%范围内。贮藏5个月后,在冬季气温、粮温的温差10~15℃的情况下,采用机械方法进行通风,可以把贮粮冷却到15℃以下,低温效应良好。小型试验采用自然通风也可以达到低温效应。贮藏一年以后,小麦发芽率保持在90%以上,脂肪酸值在安全指标范围以内,没有发生结露现象。说明地下仓热入冷藏小麦,进行深层通风,是一个较好的保管途径。  相似文献   

6.
针对粮库偏高水分粮"储藏难"与长期储粮"失水多"的管理难点,依据生态体系的储粮原理,提出应用储粮通风、补冷控温等技术集成的"表干内湿、控温保水"储粮新工艺。选择中储粮铜川库15号仓为试验仓、16号仓为对照仓:15号仓按照储粮新工艺要求,运用降低表层粮堆水分、控制粮堆低温等技术,使度夏期间平均粮温不超过17.5℃,对7月下旬的少量蛾类害虫采取2次防护作业,实现了准低温安全储藏;16号仓开展安全水分玉米的常规储粮,度夏期间平均粮温较高,局部超过30℃,6月份开始生虫,其间采取2次防护作业、1次熏蒸作业。对郑州某粮库进行验证试验:2019年3月间按"表干内湿"工艺要求,对9号仓偏高水分玉米实施80 h的吸出式通风,再利用空调控仓温、内环流控粮温等措施,到8月下旬玉米仓温为23℃,整个粮堆松散、粮情稳定,避免了出现反复发热、处理不及的局面。两地试验结果表明:"表干内湿、控温保水"储粮新工艺较好解决了粮库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偏高水分玉米安全储藏的目的。同时讨论了偏高水分粮储存模式研究的必要性,分析了储粮新工艺保管偏高水分粮的应用效果、经济效益。储粮新工艺简化了偏高水分粮保管环节,提高了粮库的储粮稳定性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竖直光管及环隙流道内沸腾换热启动时的壁温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压下竖直光管和环隙流道内沸腾换热启动阶段的壁温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光管壁温变化可分为跃升和平稳上升两个阶段,环隙流道温变化经历跃升,各截面平均温度不变和快速上升三个阶段,而且壁温和流动均产生强烈波动,影响壁温波动规律的主要因素有:初始温度,热负荷,环隙宽度及壁面吸附的不凝性气体等。  相似文献   

8.
在中、小型地下仓小麦热入冷藏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型地下仓小麦热入冷藏的试验.1981年夏季征购的小麦,入库时最高粮温41℃,粮食水分为9.5~11.0%.冬季经96小时的通风降温后,全仓平均粮温为12℃,低温效应良好.贮藏一年半后检查,无虫无霉,未发生结露现象,贮粮品质优于同期高温入库的房式仓贮粮和未进行通风降温的地下仓贮粮,符合长期安全贮粮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
引地道风冷藏大米,是把深达15米以下地道中的冷风,在高温季节引入贮藏大米的仓房,使大米在较低的温度下安全过夏。 根据试验,在夏季引地道冷风入仓后的仓温最高为26℃,而相应的常温对照仓的仓温却高达34~36℃,比试验仓高出8~10℃;平均最高粮温为24.87℃,对照仓平均最高粮温为28.75℃,比试验仓高3.88℃;同时,试验仓的相对湿度可以控制在77%以内。 经过高温季节试验,水分为13%的早稻米,过夏有可能不发热、不霉变,对抑制害虫有一定的作用。本方法投资少、设奋简单、操作方便,可因地制宜地采用。在机械制冷粮库,结合采用本法,可以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10.
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是电动汽车重要的能源传输和转换元件.但IGBT长期在变化工况下工作,导致热负荷较高,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通过建立IGBT结温估计模型进行实时结温观测,定性分析IGBT结温与开关频率、母线电压之间的关系.为降低IGBT在循环工况下的热负荷,提出一种IGBT结温区域控制策略,以控制最高结温和结温波动为目标,将控制区域进行划分,分别采用模糊控制和PI控制对开关频率和母线电压进行控制.结果表明,在NEDC工况下最高结温平均降低5.1℃,IGBT结温波动平均降低2.6℃,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提高了IGBT的可靠性和运行寿命.  相似文献   

11.
三江平原水田"三低"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三江平原存在的“气温、地温及水温低”等影响和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分析了影响机理,提出了“增温、壮根、节水”等水稻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燃烧室流动条件下,对席壁冷却火焰筒的壁温分布及壁面热流等进行了预测,并用实验加以验证.结果表明,相对于原型火焰筒的分段气膜冷却,席壁冷却具有冷却均匀、壁温低、轴向壁温梯度小等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13.
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地处内陆深处,冬季气候恶劣,其中渡槽结构中水体可能会结冰,为给渡槽结构是否采取保温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建立了渡槽中水体温度计算模型,计算了处于停滞状态时渡槽水体的结冰时间,分析了处于流动状态下的水温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渡槽中的水深和水体温度影响水体结冰时间,其中水深影响大;为防止冬季水体结冰,引水沿线应保持较高流量。  相似文献   

14.
根据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城市热岛效应”4a的观测资料,用气温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大武口区“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弱、季节、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武口区热岛效应明显,尤其是冬季呈强热岛级别,秋季次之,夏季和春季较弱;一天中热岛效应最大时刻在夜间,其次在傍晚,午后不明显.提出了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3)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从有轴载谱及交通参数的调查方法、路面和路基材料设计参数、路面设计指标、路基湿度和术语5个方面与原规范作比较,并对其修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规范相比于原规范具有更高的质量,更强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在专用机床上安装“双显装置”,即数字显示切削力和切削温度装置的设计方法。操作者观察“显示表”使切削加工在允许的切削力和温度范围内进行,有利于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率的提高。同时,通过微机,单片机的处理系统和专用机床连机使用,工厂技术管理部门还可以在中央监测室随时通过微机显示和打印机打印出各专用机床加工时的切削力和切削温度数值,便于指挥生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常温“四合一”钢铁表面漆前处理剂的配制方法、技术性能、应用情况和作用机理,并对这种处理剂的主要创造点和经济价值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8.
优化配置水资源、合理开发"旱、稻、草"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三江平原地区农、牧业综合治理新模式——开发“早、稻、草”模式。旱田采用“耕、松、洞”措施,可增产750kg/hm^2;水田采用“井、池、渠”节水增温措施,节水采用“浅、湿问歇灌溉”方法,可增产1500kg/hm^2;开发草原,改善草质,发展畜牧业,综合治理效果显。  相似文献   

19.
对“混合结构温度裂缝的力学分析”一从建模、算例、结论三个方面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希望与有兴趣的同志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20.
"石"与"木"     
徐雯 《饰》2006,(4):7-9
本文围绕“永恒”这一中心,就欧洲的“石艺术”和中国的“木艺术”进行了比较.作了随想式的阐发,并对“石艺术”,“木艺术”的产生原由和文化蕴涵提出点滴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