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喷气涡流纱作为原料,开发了一种新型缝纫线,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喷气涡流纺缝纫线单线强力好,符合国家标准GB/T 6836-2007优等品要求;喷气涡流纺缝纫线纱疵少,降低了缝纫过程中的断针率和纱线断头率;喷气涡流纺缝纫线毛羽指数低,减小了毛羽对缝纫产生的危害;喷气涡流纺缝纫线断裂伸长率较大,降低了缝纫线的断头率。实验结果显示,喷气涡流纺缝纫线符合缝纫线的内在质量要求,属于质量较优的缝纫线品种。  相似文献   

2.
PET(POY)加工ATY缝纫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PET长丝通过空气变形加工缝纫线,为了提高缝纫线的强力和降低其热收缩率,对拉伸倍数,空气变形超喂率,热定型区温度和超喂率以及稳定区拉伸倍数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并分析了以上工艺参数对缝纫线的强力的热收缩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研究喷气涡流纺缝纫线强力变化情况,本文基于喷气涡流纺原理,给出了喷气涡流纱纱线结构,并对喷气涡流纺及环锭纺的单纱到缝纫线的结构进行分析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环锭纱具有内外均匀的螺旋结构,合股加捻时内外变化一致,纱线整体强力先减小后增加;而喷气涡流纱具有双重结构,合股加捻后,外层纤维变化与环锭纱相似,而芯层纤维捻度由0逐渐变大,纱线的整体强力一直处于增加趋势,说明喷气涡流纺缝纫线的强力增加百分比高于环锭纺缝纫线。借助于灰色近优综合判定的方法对纱线成纱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对喷气涡流纺缝纫线合股加捻捻度进行定量优化选择。该研究能很好地满足市场上对缝纫线的强力要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尼龙66高强力缝纫线筒纱染色工艺.对纱线进行预缩处理、选择合适的松式络筒工艺、控制好染液升温速率及染液流速,有效地改善了尼龙66高强力缝纫线筒纱的染色均匀性,提高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5.
以100%棉卡其面料、100%棉灯芯绒面料、100%聚酯纤维涤纶面料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缝合方式、线迹密度、缝线细度和缝针号数对转移裤拉手拉伸断裂强力的影响.运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转移裤拉手的破坏形式主要是面料破损型和缝纫线断裂型,而面料破损与缝纫线断裂混合型出现的情况较少,其中卡其和灯芯绒面料的转移裤拉手的破坏形式主要为面料破损型,涤纶面料的转移裤拉手的破坏形式主要为缝纫线断裂型;而且转移裤拉手的破坏形式为缝纫线断裂型时,缝合方式、线迹密度、缝线细度对转移裤拉手的断裂强力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尼龙66高强力缝纫线筒纱染色工艺。对纱线进行预缩处理、选择合适的松式络筒工艺、控制好染液升温速率及染液流速,有效地改善了尼龙66高强力缝纫线筒纱的染色均匀性,提高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充分验证聚乳酸纤维优良的可降解性,本文测试分析了聚乳酸纤维在常温干态和湿态下的力学性能,并对比分析了经过酸碱处理以及湿热处理后聚乳酸纤维力学性能的改变。实验选用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溶液对纤维进行酸碱处理,并使用水浴加热法对纤维进行湿热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聚乳酸纤维在经过碱性溶液或酸性溶液处理后,其力学性能发生明显衰减;经过湿热处理后,聚乳酸纤维的断裂强力显著下降,断裂伸长率明显增加,说明聚乳酸纤维具有优良的可降解性,是符合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纤维。  相似文献   

8.
酸碱条件对聚苯硫醚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酸和碱对聚苯硫醚纤维性能的影响.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单纤强力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酸、碱处理前后PPS纤维的表面形貌、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aOH和H2SO4对PPS纤维的性能影响较小;而HCl、HNO3对PPS纤维各种性能的影响较大.经HCl、HNO3处理后PPS纤维表面出现凹槽和裂痕,其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随HCl、HNO3浓度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经酸碱处理后的PPS纤维的热焓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经HNO3处理后其热焓值降幅最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长绒棉与Nomex450混纺开发阻燃织物,并对混比为20/80的长绒棉/Nomex450混纺织物进行阻燃处理.经测试发现,该织物极限氧指数达28.8%,完全达到难燃织物的极限氧指数要求,并且在水洗12次后极限氧指数仅降低0.35%;这种织物与Nomex450纯纺阻燃织物相比,成本可降低20%左右,且纱线的可纺性和织物的服用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用0.5mol/L的HCL与0.5mol/L的Na OH溶液分别处理柞蚕茧壳试样,观察处理后的现象,测试柞蚕茧的质量、强力损失率,最后通过红外光谱表征处理前后柞蚕内部的变化。实验表明:柞蚕茧壳条状试样在两种溶液中都出现了卷曲,在碱溶液还能清晰地看见许多蚕丝无规律地漂浮于溶液中;柞蚕茧壳的质量损失率差异不大,HCL溶液中为4.2%,在Na OH溶液中仅为3.3%;然而柞蚕茧壳强力损失率却比较大,在酸中损失量达到了26%,碱溶液中,柞蚕茧壳已经解体为蚕丝无法对其进行测量;酸碱处理后,柞蚕的特征峰削弱或消失了,HCL与Na OH不仅是物理性地溶解了蚕丝之间的丝胶链接,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它发生了反应,从而造成结构解体、强力大量下降,在Na OH溶液中这种破坏更加明显和激烈。  相似文献   

11.
汽轮机油泄漏进入凝结水系统会对精处理混床树脂造成污染,对此,给出汽轮机油对阴树脂的污染与复苏系列试验结果.试验内容包括:在20,30,40℃条件下,分别用不同浓度汽轮机油(30,50,100,300,500,1 000,2 000,5 000,10 000 mg/L)浸泡阴树脂,检测其工作交换容量变化情况;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复苏处理,比较再生后的复苏效果.在浸泡时间(6,12,24 h)、浸泡温度及浸泡液pH值(7,8,9)变化时考察阴树脂的污染与复苏情况,比较使用不同复苏液时的复苏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油浓度增大、溶液pH值降低及浸泡时间加长,使得阴树脂污染加重、复苏程度降低.复苏液10%NaCl+2%NaOH+3%Na3PO4+0.2%OP-10具有较好复苏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热电偶测温方法,测定车缝过程中针温变化,对比有上、下缝纫线和无上、下缝纫线两种条件下针温的差异,分析缝纫线对降低针温的作用以及针温与缝纫线断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氯乙酸改性制备稻草吸附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波  黄凤远  于艳 《丹东纺专学报》2012,(3):157-159,169
以农作物废弃物稻草为原料,用氯乙酸对其醚化改性制备重金属离子吸附剂。考察了醚化时间、醚化温度、NaOH及氯乙酸用量对改性稻草增重率的影响,得到制备稻草重金属离子吸附剂的最佳工艺条件,红外光谱表征产物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醚化时间1.5 h、醚化温度70℃、m(稻草):m(NaOH)为1∶1、m(稻草):m(氯乙酸)为1∶0.5,增重率为24.8%。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LM缝纫性测试仪对不同缝纫工艺下的针织物和机织物缝纫阻力进行了测试.测试了织物层数、织物正反面以及缝纫方向不同时,面料缝纫阻力的大小;测试了不同缝针、缝纫线时的缝纫阻力.实验结果表明:织物的缝纫阻力随织物的层数增加而成倍数以上的增大;机织物在45°角左右缝纫时,缝纫阻力最大;针织物在接近纵行和横列方向,缝纫阻力出现最大值;穿引缝纫线会增大缝纫阻力,但缝纫线对缝纫阻力的增大作用较缝针的作用微弱.同时,实验过程中还发现,针织物的缝纫阻力比机织物的不匀率高,缝针刺到纱线上的概率高,因此针织物不易于缝纫.本论文的研究,希望对服装加工给予帮助,以提高服装质量和服装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15.
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考察了Cu、Mg、Zn、Ni和Fe对Al—18Si过共晶铝硅合金室温及高温(350℃)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光学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仪(EDX)对合金中富Cu相、富Fe相的组织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u、Mg是提高AI-18Si过共晶铝硅舍金室温及高温强度的主要因素;Zn含量增加明显降低合金350℃时的高温强度,改善合金的室温和高温延伸率;Fe降低合金的室温强度,显著提高合金的高温强度;当Cr:Fe=0.35:1,Mn:Cr=2:1,含铁0.8%~1.2%时,Al-18Si-4.0Cu-0.7Mg-0.2Zn-1.0Ni-(0.8~1.2)Fe合金力学性能σb(25℃))310MPa,延伸率受(25℃)≥0.75%,σb(350℃)〉130MPa,延伸率δs(35℃)〉1.5%;合金中富铜相主要以块状Al。Cu相和白灰色花卉状A15Si。cu2Mg8相存在,富铁相主要以三叶草状、树枝状和棒状Al5Si(Cr,Mn,Fe)相存在.  相似文献   

16.
通过钢液与夹杂物间的热力学平衡计算,对Al脱氧弹簧钢钙处理过程中铝酸钙硫化物的析出行为进行热力学分析,探讨[Al]、[Ca]、[S]浓度和钢液温度对Al2O3夹杂物变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600℃钢液温度下,w[Al]=0.03%时,Al2O3生成为低熔点12CaO ·7Al2O3时的 w[Ca]>0.0034%,其值随钢液温度降低而减小,随铝含量增大而增大。CaS析出时的临界钙含量随钢液温度降低而显著减小,当w [S ]<0.005%时,w[Ca]随w[S]变化而显著变化。要使钢中夹杂物控制在低熔点12CaO ·7Al2O3区域,需控制w [S]<0.0037%,该值随钢液温度的降低或铝含量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7.
以聚4-羟基丁酸酯摩尔分数为7.3%的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和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挤出熔融共混和注塑成型制备了P(3HB-co-4HB)/玉米淀粉共混材料.借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分析仪(TGA)和电子拉力机等考察了玉米淀粉含量对共混材料熔点、结晶度、热分解温度、耐水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玉米淀粉含量增加,共混体系的结晶度减小,熔融温度降低,熔限变宽且出现明显的双峰;玉米淀粉含量为30份的共混材料热分解温度较纯P(3HB—co-4HB)-7.3略有降低,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在淀粉含量为10份和20份达最佳,其值分别为4.95kJ/m^2和33.15%,较纯P(3HB—co-4HB)-7.3分别提高14.3%和147.76%.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则随玉米淀粉含量增加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8.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手段研究了两相区热处理工艺参数对9Ni钢组织和低温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淬火温度及回火温度对低温韧性有显著的影响,温度过高和过低都会造成低温韧性的降低。同调质工艺相比,经两相区热处理后,回转奥氏体分布更加弥散、均匀,且析出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19.
以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衣康酸为共聚单体,用具有反应活性的环氧改性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高分子分散剂,以及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水分散聚合法制备两性聚丙烯酰胺(AmPAM)水包水乳液.考察了合成AmPAM的DMC含量、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用量、单体浓度、分散剂含量、引发剂用量、聚合温度等因素对纸张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DMC的含量为4%,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的用量为0.8%,AM单体的浓度为18.0%,分散剂的含量为13.0%,引发剂的用量为0.35%,聚合温度80℃时聚合物性能较佳,纸张的环压强度和抗张拉力分别可提高38.04%和3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