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为了解决重油催化裂化装置CO余热锅炉产汽量和过热蒸汽温度偏低的问题 ,在省煤器上部炉膛空间增加一组低温过热器 ,用以加热外来饱和蒸汽 ,并对余热锅炉吹灰方式进行了改进 ,有效地提高了余热锅炉的产汽量和蒸汽温度。  相似文献   

2.
余热锅炉是重油催化(简称重催)装置主要的产汽和节能设备,胜利石化总厂配置的燃烧式CO余热锅炉自投用以来,存在省煤器易腐蚀泄漏、受热面积灰严重、炉膛压力偏高及排烟温度偏高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胜利石化总厂采取了省煤器换型、增设CO余热锅炉柴油-空气换热器、增设蒸汽吹灰器等项技术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3.
0前言催化裂化装置是炼油厂的关键工艺装置,其能耗水平对全厂的能耗影响显著,而余热锅炉是催化裂化装置的重点节能设施。余热锅炉的长周期运行,影响着全装置的能耗及全厂能耗。余热锅炉漏烟气问题严重制约着锅炉的长周期运行。1余热炉及其运动情况1.1余热锅炉概况前郭石化分公司二套催化裂化装置(二套RFCC装置)处理能力为80万t/a,余热锅炉1990年建成投产,设计自产中压蒸汽10.33t/h。同时可过热同参数饱和蒸汽28t/h。设有对流蒸发段、对流过热段、辐射过热段可补燃瓦斯以提高产汽量。同时在蒸发段后部设有省煤器,预热除氧水。1995年该装置…  相似文献   

4.
张长青  陈奎 《催化裂化》1995,14(3):42-45
再生烟气余热锅炉因受热面积灰严重,而造成产汽量低,能量损失大,影响锅炉热效率和装置能耗,本文对积灰问题进行了分析,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提高了产汽量,由于省烟器低温露点腐蚀造成省煤器泄漏,于1993年7月将各组省煤器之间增加了跨线;解决了因省煤器低温露点腐蚀引起的泄漏。  相似文献   

5.
催化裂化余热锅炉与普通锅炉相比,因过热汽温的调节范围大,运行工况受装置操作条件制约,具有特殊性。本文阐述了催化裂化余热锅炉及其产汽设备在装置中的作用,提出了过热器、省煤器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6.
燕化公司三催化装置余热锅炉的节能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炼油二厂三催化装置的余热锅炉通过的再生烟气量较大,必须应用瓦斯补燃系统对烟气进行升温.补燃后烟气温度仅升高10℃左右,瓦斯补燃每年要增加能耗。通过余热锅炉改造,增加了一组高温过热器、一组高温省煤器和汽包给水预热器,使三催化装置余热锅炉停用了瓦斯补燃系统,保证了余热锅炉出口过热蒸汽温度达到420℃,余热锅炉排烟温度由改造前的230℃降低至165℃,中压蒸汽产量增加了5,8 t/h,还降低了装置能耗。  相似文献   

7.
张志强  马骥 《催化裂化》1998,17(12):24-27,29
一种高效节能新型余热锅炉在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锦州公司Ⅲ套FCC装置上的应用表明,该余热锅炉具有传热效率高,积灰少而且速度慢,省煤器无露点腐蚀,运行可靠,操作简单,模块设计,结构紧凑,质量轻等优点。这种新型余热锅炉自1998年5月20日投运以来,运行平稳,所产蒸汽能满足装置需要。建议推广应用这种新型余热锅炉时,还要关注该锅炉的使用及维护。  相似文献   

8.
新型烟气热管蒸汽发生器在FCCU装置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CCU装置的烟气余热锅炉上应用新型高效节能热管式蒸汽发生器和省煤器传热效率高,操作简便,维修方便,能有效防止低温露点腐蚀,自1992年4月和1998年5月分别安装投用以来,运行始终较为平稳,与原来的水管式换热相比能更有效地回收烟气中的热能,产生1.0MPa过热蒸汽,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可在石油化工系统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省煤器泄漏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催化装置余热锅炉省煤器泄漏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省煤器结构不合理和烟气露点腐蚀是造成省煤器管束频繁泄漏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整运行和对省煤器烟箱结构进行改造,使泄漏问题得到了克服.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四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新建2.5 Mt/a催化裂化装置余热锅炉系统单元在试运行阶段出现排烟温度过高、4.0 MPa中压蒸汽外输量过低、省煤器泄漏、翅片管催化剂堆积严重等问题,分析了国内3家同类型装置的节能技术改造方案和运行结果,采用工艺流程,省煤器与过热器以及吹灰器3项节能方案,对余热锅炉系统进行改造。改造后,本装置增产4.0 MPa蒸汽,增产1.2 MPa蒸汽、三机组省电、锅炉节约燃料气和减温器节约减温水分别产生经济效益4 026,1 300,59.5,2576.2,50.7万元/a,总计8 012.4万元/a。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Translated from Khimiya i Tekhnologiya Topliv i Masel, No. 10, pp. 9–10, October, 1991.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