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平  张光明  刘永昌  林祥通 《核技术》2001,24(5):398-402
通过对抗人粒细胞单克隆抗体(McAb)及人丙种球蛋白(HIG)在炎症模型鼠体内生物分布的对比性研究,比较两种炎症显像剂在炎症模型鼠体内生物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McAb和HIG在肝、脾和骨髓均浓聚较高放射性,但McAb组浓聚量明显高于HIG组,差异显著(P<0.01) ;McAb组肺、胃肠及肌肉的放射性明显低于HIG组;McAb组外周血放射性明显低于HIG组,且消退迅速;两组肾脏均有较高放射性浓聚。注射抗体后6h及9h,两组炎症肢体(靶)与对侧健肢(非靶)的%ID值的比值(T/NT)差异不显著,但24h McAb组T/NT明显高于HIG组,差异显著(P<0.05)。McAb可使炎症肢体炎症部位明显显影,但早期优越性并不比HIG明显,延迟显像时McAb比HIG优越;McAb对肺、胃肠及肌肉部位的炎症病灶显像较HGI优越。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99mTc标记的帕米膦酸盐(Pamidronate,PAM)的骨分布特点,以氯化亚锡为还原剂,优化99mTc直接标记PAM的条件,研究SnCl2(Ⅱ)含量、配体用量、pH及反应时间对标记率的影响,确定了优化的标记条件;考察99mTc-PAM的体外稳定性;评价99mTc-PAM在正常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尤其是骨摄取情况,比较99mTc-PAM与99mTc-MDP在正常小鼠体内的骨摄取。实验结果表明,PAM的99mTc标记方法简单,标记率大于95%,标记物体外稳定性好。正常鼠体内分布实验发现,99mTc-PAM骨摄取很高,且滞留时间长,在血液中清除快,在体内主要通过肾代谢;正常大鼠SPECT显像骨组织清晰可见,具有很好骨显像效果。与99mTc-MDP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结果比较表明,99mTc-PAM的骨放射性摄取及骨与血放射性摄取比在不同时相均优于99mTc-MDP。研究表明,99mTc-PAM具有理想的骨显像性能,可用于骨显像、骨损伤探测以及肿瘤骨转移检测等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3.
^99Tc^m-EIDP的制备及生物学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99Tcm标记2-(2-乙基-咪唑-1-基)-1-羟基乙烷-1,1-双膦酸(EIDP)用于骨显像的可能性.以2-乙基咪唑为原料,经3步反应制得EIDP.以SnCI2为还原剂,制得99Tcm-LEIDP.正常小鼠尾静脉注射1.0 MBq(0.2mL)99Tcm-EIDP,取不同时间处死小鼠的心、肝、脾、肺、肾、肌肉、骨和血,测量放射性,计算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及骨中放射性与各组织中放射性的比值,并计算血药清除动力学方程和各参数.新西兰兔静脉注射99Tcm-EIDP后于不同时间显像.EIDP的制备总收率为35.5%.99Tcm-EIDP的标记率和放化纯均>95%.在注射99Tcm-EIDP 1h后小鼠骨摄取99Tcm-EIDP的量达到最大值Am骨>为23.76%ID,g,Am骨/Asm血为33.94,Am骨/Am肌肉>为95.04.血药动力学方程为C=1090.736e-6.982t 84.956e-0379t.兔显像结果表明,2h时即可获得清晰的兔骨显像图.99Tcm-EIDP制备方便,骨显像清晰,是一种较有潜力的新型骨显像剂.  相似文献   

4.
99mTc-MDP骨显像在监测带肌蒂骨移植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成熟体健家犬9条,随机分为4组,采用自身对照法,动物左侧为实验侧,切取带缝匠肌的髂骨块,右侧为对照侧,将骨瓣游离后用医用硅胶膜包裹,固定于大腿外侧,术后2、4、6、8周从右侧切取与实验侧大小一样的骨块,以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组织学检查等方法,观察肌蒂移植骨存活范围和成骨活形形式,探讨带蒂移植骨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面的价值。结果显示:(1)带缝匠肌髂骨瓣为一部分存活骨,在6距离1.2-1.7cm处开始出现骨组织坏死,(2)带缝匠肌髂骨瓣成骨活动有两种方式,存活骨在机械性刺激和血供减少的情况下,骨髓组织被纤维肉芽组织和新生毛细管替代,远端死骨则是由近端存活骨向其爬行替代。(3)组织学检查2周时死骨内有少许纤维肉芽组织和新生毛细血管,6周时出现原始骨小梁,8周时部分骨小梁恢复正常形态,骨母细胞明显减少。(4)带肌蒂骨瓣存活范围与肌蒂宽度成正比关系,由此可见,带缝匠肌髂骨瓣是一块血供欠佳的骨髓,对股骨头坏死和塌陷的修复是有限的,放射核素骨显像能早期判断带蒂移植骨的成活情况。  相似文献   

5.
缪蔚冰  刘茁  吴晶 《核技术》2005,28(8):630-632
为探讨^99Tc^m标记人免疫球蛋白(HIgG)显像在白塞氏病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价值,对已确诊的5例慢性结节性红斑及6例伴有结节性红斑样损害的白塞氏病患者进行了^99Tc^m HIgG显像,并在治疗后进行重复显像。结果:5例慢性结节性红斑患者^99Tc^m HIgG显像:在皮下见异常放射性浓聚区。治疗后,原放射性分布增高区消失或淡化。6例白塞氏病患者^99Tc^m HIgG显像:在皮下及大血管周围见异常放射性浓聚区。其中2例患者,尚可见关节周围异常放射性分布增高区。治疗后显像:血管周围及关节部位的异常浓聚区基本消失。结论:^99Tc^m-HIgG显像是一种简便、安全、无创伤的检查方法,它有助于早期诊断白塞氏病,改善患者预后,及评估疗效,指导临床进一步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99Tcm标记突触结合蛋白I-C2A片段无创性检测急性静脉血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纬  季顺东  王峰  王峰  阮长耿  王自正 《核技术》2008,31(2):133-136
突触结合蛋白I-C2A片段(Syt I-C2A)具有与活化血小板膜表面的磷脂酰丝氨酸(PS)特异结合的能力.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初步探讨99Tcm标记突触结合蛋白I-C2A片段(99Tcm-Syt I-C2A)作为显像剂用于进行急性静脉血栓显像的可行性.选择比格犬5只,通过导管将双股螺旋金属丝送入一侧后肢股静脉,制成急性股静脉血栓模型;然后静脉注射99Tcm-Syt I-C2A185 MBq,注射后1 h、2 h和3 h分别进行显像,用勾画"感兴趣"区的方法计算血栓部位与对侧后肢的对称部位以及血栓/本底的放射性比值.取出血栓、后肢肌肉和血液等标本,体外测定%ID·g-1值.结果表明,注射后1 h、2 h和3 h,血栓部位与对侧后肢对称部位的放射性比值分别为3.01±0.30、3.22±0.21和3.37±0.57;与同侧下肢放射性本底的比值分别为3.10±0.39、3.32±0.31和3.50±0.45.体外检测结果显示出股静脉血栓的单位质量放射性摄取量是血液的2.40±0.35倍,是后肢肌肉的68.90±45.30倍.99Tcm-Syt I-C2A能用于无创性地早期检测静脉血栓,有望成为较理想的新型血栓显像剂.  相似文献   

7.
蒋宁一  王捷 《核技术》1997,20(11):683-686
用^131I标记碘化油作为肝动脉栓塞剂,对小猪行左肝静脉阻断下左肝动脉栓塞。^131I碘化油标记用交换催化反应法,标记率在95%以上,。术后定期作SPECT显像,通过图像了解肺/肝放射性计数比、全身放射性分析情况及核素体内衰落规律和病理变化。结果是肺/肝放射性计数比值于术后第1、3天明显降低,差别显著,而术后第5、7、14天的比值,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131I-碘化油体内有效半衰期4.53天,病  相似文献   

8.
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131I-FP-β-CIT的临床前药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用自制的^131I—FP—β—CIT(N-(3’-氟丙基)-2β-羰甲氧基-3β-(4’-碘苯基)托烷)测定分配比,进行大鼠体内及脑内分布、兔血药清除动力学、大鼠脑放射自显影、猴显像和异常毒性等实验。结果显示:^131I—FP-β—CIT脂溶性大,在pH为7.0和7.4时的分配比分别为15和28;药物能迅速进脑,并有较好的滞留(2min时脑摄取为0.78%ID,2h时为O.59%ID);脑内药物在纹状体中浓聚,1h时纹状体与小脑、额叶、海马的比值分别为5.23、2.15和3.10;纹状体的摄取能被B—CFT阻滞,表明药物与多巴胺转运蛋白(DAIT)结合的亲和性和特异性较好;药物在兔血中清除迅速,血药浓度降至一半所需时间约为2min;放射自显影显示出药物在纹状体区域的放射性浓聚,左右纹状体基本对称,纹状体与顶叶的比值为2.7;正常猴显像表明在注药后2h时纹状体与颞叶、小脑的比值分别为5.4和3.0;异常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小鼠所耐受的剂量为人的750倍,表明药物非常安全。以上结果表明^131I—FP—β—CIT与DAT有很好的亲和性与特异性,其体内性质适合显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探索了放射性核素显像活体追踪动物体内移植干细胞的可行性.兔脊髓内移植3×106个人神经前体细胞(hNPC-TERT),免疫荧光方法鉴定移植前、后该细胞D2受体表达,并应用放射受体分析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以HeLa细胞作为移植对照,静脉注射11C-raclopride 20分钟后,移植动物活体或处死动物剥离出脊髓进行PET显像.免疫荧光实验显示hNPC-TERT细胞在体外或移植入兔脊髓内后均表达D2受体.受体结合实验表明该细胞所表达的D2受体数量较多(Bmax=8×104),对raclopride具有较高亲和力(Kd=1.518 nmol/L).活体PET图像的hNPC-TERT移植部位有肉眼可见的放射性浓聚,作为对照的HeLa细胞移植部位仅有组织本底,ROI分析显示两组动物移植部位标准化摄取最大值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n=6,P=0.0017),离体脊髓显像进一步验证了活体显像结果的特异性.该方法成功地在动物活体特异方面显示了移植入脊髓的神经前体细胞,为应用核素显像活体、无创地监测移植干细胞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由外伤或肿瘤骨转移造成的隐匿性骨折和愈合情况的准确诊断对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考查18F-NaF PET显像用于骨折诊断的诊断效能,本研究制备了18F-NaF注射液,并对其进行了质量控制和稳定性研究,然后建立新西兰兔骨折动物模型,模型建立约2周后进行了18F-NaF PET显像和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99Tcm-MDP)SPECT显像的自身对照实验,并对显像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8F-NaF的产量大于37 GBq,各项检验结果均符合质控要求,40 ℃下放置8 h和30 ℃下放置10 h所有检验结果均无明显变化;18F-NaF PET和99Tcm-MDP SPECT两种显像方式均可见全身骨骼,骨折部位呈明显放射性浓聚,但18F-NaF给药后30 min即可进行PET显像,骨折部位显示更为清晰,骨折部位与对侧正常骨骼的放射性摄取比(T/NT)明显高于99Tcm-MDP,而99Tcm-MDP需在给药后2 h才能进行SPECT显像。本研究表明18F-NaF PET对骨折的显像性能优于99Tcm-MDP,可明显提高检查流通量和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1.
12.
13.
加速器驱动洁净能系统中的燃耗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加速器驱动洁净核能系统(ADS)次临界反应堆内核素的演化。分析结果表明:ADS具有嬗变长寿命核废物的能力。从快堆和热堆的比较可知,ADS的快堆具有输出功率大、长寿命超铀放射性废物的累积水平低、裂变产物对反应堆反应性和能量增益影响小等优点。这些优点在利用U-Pu燃料循环的次临界堆中十分明显。对于利用Th-U燃料循环的次临界堆,热堆和快堆都是可以工作的;而对于U-Pu燃料循环的系统,快堆则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