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能源计量是企业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是企业贯彻执行国家节能法规、政策、标准,合理用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保证。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是企业实现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化,促进节能降耗,加快建设节能型企业的重要措施。从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玲珑金矿2004年~2006年加强能源计量管理的成功运作来看,加强企业能源计量管理,领导是关键,制度是保证,人员是基础,创新是出路。  相似文献   

2.
王天宁  丁巍 《中国计量》2013,(11):39-40
能源计量工作是铁路企业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节能降耗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是贯彻执行国家节能法规、政策、标准,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保证.是依法实施节能监督管理.评价能源利用状况的重要依据。不断加强铁路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的管理制度.对于健全铁路企业节能减排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受国家有关部门委托,笔者作为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配套标准《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以下简称《要求》)起草编写工作组主要成员之一,参与了该标准起草编制全过程各阶段的工作。2007年1月底,《要求》顺利通过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组织的专家审定。回顾编写《要求》的过程和经历,以及通过对GB17167—2006的学习和理解,总结《要求》的编制体会,对完善能源计量工作有一些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在此与企业计量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广州市能源计量现状分析为贯彻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近年来,广州市质监部门认真履行职能,深入贯彻《节约能源法》,监督国家强制性标准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有效实施,积极开展能源计量工作,对100多家重点耗能企业开展了能源计  相似文献   

5.
李爱伟 《中国计量》2007,(11):27-27
能源计量是施行能效考核的根本手段.是开展能源管理的技术前提.是实施节能减排战略的重要基础。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围绕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加强能源计量工作,及时组织专家制定了山西省地方计量技术法规JJF(晋)06—2007《能源计量专项监督管理规范》,以规范节能减排服务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纪亮 《中国计量》2007,(2):11-11
为贯彻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贯彻国家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通知要求,提高河北省能源计量管理水平和节能降耗计量服务活动质量。2006年12月25日至27日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石家庄市召开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以下简称“《通则》”)宣贯会,宣贯会特别邀请了《通则》主要起草人、全国节能监测管理中心主任张万路主讲。国家确定的河北省节能重点企业的代表,河北省政府确定的节能重点企业代表及各市局计量科(处)、各级计量技术机构的相关人员共160余人参加了宣贯会。  相似文献   

7.
司德鹏 《工业计量》2010,(Z2):333-334
能源计量工作是企业能源量化管理、实现真实成本核算的重要基础,是企业贯彻执行国家节能法规政策、技术标准,合理用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是国家依法实施节能监督管理,评价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建立和完善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对于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汪正强 《工业计量》2012,(Z2):113-114
能源计量工作是企业加强能源精细化管理、提高能源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基础,是企业贯彻国家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合理用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是国家依法实施节能监督管理、科学评价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重要依据,对  相似文献   

9.
关于开展能源计量工作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能源计量工作是企业节能降耗的基础,没有完整、准确的计量数据,就无法判断节能降耗的效果。在能源计量监督检查中,发现企业对国家强制性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以下简称《通则》)理解不透,开展能源计量工作碰到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荣 《质量探索》2010,(6):44-45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实施以来,企业从生产各个环节都注重节能工作,在这众多的环节当中,计量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计量工作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一个科学的能源计量管理模式,才能得到准确的计量检测数据,进而探索合理的改进方案,进行技术改造,就能够使能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为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一、充分认识计量管理对企业节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叶农 《中国计量》2014,(8):38-40
正一、能源计量器具的选配依据对能源计量器具的选配首先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目前,能源计量器具的选配标准有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17471-1998《锅炉热网系统能源监测与计量仪表配备原则》、GB/T20901-2007《石油石化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20902-2007《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  相似文献   

12.
陈丹晖 《中国计量》2013,(12):39-41
一、能源资源计量体系建设基本原则 能源资源计量体系建设应当依据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重点任务要求,科学规划、整体部署,紧紧围绕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建设以能源资源计量技术保障体系为核心,以法律法规体系、监管体系为关键支撑的能源资源计量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泰州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我所")自2008年起就独立开展企业能源审计工作,依托自身的能源计量技术优势及企业能源审计工作经验,2010年起开展泰州市公共机构能源审计工作,充分发挥了计量技术机构的技术优势,拓宽了能源计量的服务领域,有力地支撑了地方公共机构的节能工作。一、能源审计的依据能源审计主要依据有关节能法规和标准,其中能源审计标准最早参考GB/T17166-1997《企业能  相似文献   

14.
《新材料产业》2009,(3):74-74
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司长韩毅在济南表示,今年我国将加快出台能源计量相关法规标准,促进节能减排。韩毅介绍,今年质检总局将按照节约能源法的要求,抓紧出台《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为能源计量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法律法规基础。同时,深入开展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提高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受检率和检定合格率,在全面推动冶金、有色、电力等重点耗能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管理要求的基础上,推动煤炭、纺织、建材、  相似文献   

15.
随着节能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推进,能源计量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目前,涉及能源计量的法律法规有《计量法》和《节约能源法》,行政法规和技术法规100多件。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6.
正一、能源资源计量体系建设基本原则能源资源计量体系建设应当依据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重点任务要求,科学规划、整体部署,紧紧围绕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建设以能源资源计量技术保障体系为核心,以法律法规体系、监管体系为关键支撑的能源资源计量体系。  相似文献   

17.
白明 《工业计量》1996,6(3):15-16
加强能源计量促进企业节能降耗攀钢集团矿业公司八四六厂白明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是发展经济、保护环境、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在节能工作中充分发挥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作用,更有效地运用各种现代化管理方法,把节能降...  相似文献   

18.
企业耗能占国家能源消耗总量的70%左右,如何降低企业能源消耗,建立有效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作为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应当针对企业能源计量活动和能源消耗量化管理目标,应用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在明确目标、职责、程序和资源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计量确认、测量过程控制、分析和改进等活动,达到提高能源计量管理水平、节能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能源计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井宝 《中国计量》2013,(12):16-17
一、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能源计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不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应规范的要求,并且节能降耗方面的管理不到位,从原料、装备、工艺到产品的诸多产出环节都明显存在能源浪费.能源计量法律法规与标准是企业开展能源计量工作的准则,但企业只是照搬这些法规与标准,真正能够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并加以灵活运用的并不多.虽然很多企业都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但是却不能真正落到实处.部分企业只顾产量、销量,不顾及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内节能减排、低碳经济需求增长,对能耗数据指标的要求更为具体,国家通过制修订并发布实施法律、法规、政策、强制性标准的方式,提出了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的指标要求和建设"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