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的繁衍、社会的安定与发展、生活的富裕和繁荣。这一切都与大自然的馈赠密切相关。可是,人类在追求舒适和享受的同时,却在肆意破坏环境,长期如此注定对大自然造成致命的伤害。于是,大自然的报复接踵而来,干旱、水患、温室效应、土地沙化、生态平衡破坏,各种疾病流行……。到了20世纪,人们才警醒,如此下  相似文献   

2.
提到环保,对许多人来讲,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在人类的生产及生活行为中,凡是有利于人、生物及自然环境的,即环保的(人类及生物也属于大自然的一部分)。相反不利于大自然,对其造成伤害、破坏或浪费的,都属于不环保的。  相似文献   

3.
自然灾害是大自然对人类,对社会,对环境产生危害和破坏的突发变化,是  相似文献   

4.
人类在主宰大自然,向大自然索取财富和食物的同时,忽视了大自然客观法则——生态平衡规律,打破了人类与大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框架.如由于工业发展而忽视了农药、化肥、有害气体、有机废弃物等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使其成为社会一大公害.自然环境中有害化学物质的堆  相似文献   

5.
人类在发展工业化社会的同时,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混凝土“森林”充满城市,高层住宅不断增多,使城市居民远离大自然的状况越来越严重,影响了居住者的健康。如何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已成为现代住宅面临的一个课题。 1、住宅环境与健康  相似文献   

6.
<正>当人类向大自然过度索取时,有一个人却在努力将人类破坏的环境给修复过来。他曾在宁夏耗费5年光阴将方圆数公里的沙漠变成了一片绿洲;他曾在人类破坏的裸崖上面,用他的智慧设计构筑世界第一个海上布达拉宫,既修复了裸崖,又为当地增加了一处建筑景观;他曾在垃圾布满的运河边上修复了脏乱的运河,规划了依河而建的特色民居与休闲街道。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贡山独龙族自治县,是全省最偏远,人口最稀少的县,至今尚未通公路。由于其偏远和封闭,人迹罕至,才得以完整地保存了原始的生态,各种动植物才得以在这里各得其所地自由生长,免遭了人为的破坏、污染,从而至今仍保留着一笔丰富的生物资源。由于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大自然对生活在这里的独龙族人民的回报是丰厚的,给予他们的恩赐和馈赠,决非其他充满着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和污染的地方的人所能想象。比如:不要说滚滚的独龙江,就是这里的每一条小河,由于没有农药和工业、生活废水的污染,没有人为的过量捕捞,鱼类都大量繁殖,多…  相似文献   

8.
服装仿生设计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模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最终设计出能够满足人类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服装。自古以来,人类总是把自然界的形态作为首要的艺术形式,服装仿生设计主要体现在服装面料、色彩、纹理、配件、服装造型等方面,仿生设计思维使我们与大自然更加贴近,也与当今“回归自然”的主题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是万物的母体,时刻充满着生机勃勃的生命力,服装设计师应主动去大自然中探索和发现,为设计灵感注入鲜活的生命力,使服装与大自然逐渐和谐统一,从而不断满足人类对服装的审美需求。服装的仿生设计恰似连接人类与自然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10.
寅虎添翼     
张勇  谭咏仪  陈金怡 《纺织学报》2022,43(4):210-210
疫情之下的我们,期待蓝天白云和自由。面对时常受到破坏和污染的大自然,作为地球成员的一份子,理应守护自己的家园。对于服装而言,其生产与丢弃都会造成一定的污染,这其中作为极具生活化服饰产品牛仔服装,对环境也会带来污染,因此,本设计作品以白虎、人类与大自然的和平共处为主题来展示对地球的美好期望。在配色上选取蓝白配色进一步融合主题,面料则是从旧牛仔服着手,对其进行二次改造,不仅延续了服装的生命,也为保护环境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环境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环境管理相对落后,与环境保护任务要求不协调。人类无节制的破坏自然环境是生态系统被破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合理利用资源,不要过度开采,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治理污染。要努力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自然生态不被破坏,而是保护,合理的利用,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合理治理,合理保护,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人人有责。  相似文献   

12.
绿化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与人类互为补充、互为储存。人类从事建筑活动的那天起,就一直在想方设法与大自然保持接近,开设门窗、阳台中、露台已是前人为实现这目的而反复使用的方法,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声调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高层建筑的日益崛起,身居闹市的人们,日益感到与大自然的疏远隔绝。因此,人们渴望一个宁静舒适具有大自然情趣的生存空间,希望室内环境在极大程度上与自然环境相沟通。由于植物本身各种特点,具有生态学上的功利、形态上的个性、配置手法的多样化审美意义,使它成为现代室内环境构成不可缺少部分。  相似文献   

13.
1 大自然三项产品同时荣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 2004年1月6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了2003年度国家免检产品及生产企业名单,佛山市顺德区盈彬木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大自然品牌地板荣获国家免检资格,大自然实木地板、大自然实木复合地板和强化地板同时荣获国家免检产品资格。  相似文献   

14.
一、概述现代科技的长足进步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使人类在与自然的关系中占了绝对优势的地位,但同时,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令人担忧的问题.一方面,借助科技这一理性工具,人类在探索开发大自然中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另一方面,大自然又反过来报复已用现代科技武装的人类,生物种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15.
“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但是我感觉到的却不尽然。进入四十之后,自己不但常常陷入迷茫之中,就连与之打了近半生交道的石头对我的诱惑,也越来越使自己困惑不解,不再是得心应手,并且骤然感到身边的一切事情都变得复杂起来了。这才悟到“人生如逆水行舟”之内涵。我不断的思索着:在远古时期,大自然的一切尽成为人类图腾的崇拜,神灵敬畏的对象。而后来逐渐懂得了对大自然的多方取用。发展到了今天,当文明的人类受到了大自然的无情报复之时,才懂得了尊重大自然,提倡生养,保护平衡。这时,人们又向往着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怀抱。高级现代化的饭店中不是也点缀上茅草、卵石、成串的红辣椒、成挂的老玉米了吗?人类同大自然的感情也亲切了起来。这是由于人类与自然在审美关系上具有了理性的基础吧!比起原始狂热膜拜,当然是进入了一个高的层次。也许这正是人类称之为文明的结果。人们在这奔波、纷忙、嘈杂之中,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感到很累。是的真累!有谁不向往那浩茫无垠的大地,苍苍莽莽的林海,那博大、喷薄着生命氤氲的大自然。我曾经发过誓,如果有一天身处与  相似文献   

16.
吕克贝松监制的环保纪录片《家园》,其所展现的壮阔宏丽的地球,深深震撼了人们的视觉。然而美丽的大自然正受到人类的威胁:大气污染、能源破坏、垃圾堆山、物种灭绝,一幕幕揪心的场景,油然而生濒临毁灭的恐慌感。如果人类还有人性良知,倡导低碳环保,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但几十万年来,人类却一直都在为自己寻找和营造着一个能与大自然相隔离的空间。从未经砍凿的原始洞穴到泥墙草顶的茅屋,从恢宏壮丽的亭台殿阁到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人类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建造和装饰着为自己围起来的空间,使它变得温暖、安全、舒适和美观。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化时代。现代社会紧张的生活节奏将人们压迫在运转不息的工业流水线上,压迫在为生活而激烈竞争的奔波忙碌之中。回到家里,又是拥挤喧闹的街区和如鸽子笼般的单元房。这个时候,人们浮躁的精神世界里似乎又在寻找着曾经失去的什么。这就是清新的空气、潺潺的碧水,青葱茁壮的绿色植物……人类在寻找着一种向大自然的回归。于是,人们朝夕生活的室内环境也逐渐地呈现着室外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18.
忐忑     
近日杂志社一位美女在新疆和田,恰遇沙尘暴肆虐,能见度不足20米。沙漠里的公路被飞扬的黄沙掩埋,进退两难。每个人的头发、鼻子、嘴巴里满是细细的黄沙,挥之不去,终于体会到什么是"灰头土脸"。第一次真正领略环境污染带来的灾害,不由心中忐忑。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必将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相似文献   

19.
人类在征服、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对大自然的破坏也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已成为世界性公害。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全世界有10亿以上人口生活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全世界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缺少安全用水,每天有数以万计人的死与水污染有关,食品中毒事件经常发生……而在我国近几十年来,因盲目施用化肥和过量农药等诸多人为因素,造成了环境污染、土壤板结退化、重金属超标、水资源危机、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等,解决这些棘手问题已  相似文献   

20.
绿色的呼唤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当癸未瑞雪落尽,甲申春潮滚动的年末岁首之际,由农业部主管,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绿色食品》专刊如一粒金色的种子,在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呵护下,沐浴着霏霏春雨,顺势应时,破土而出。 绿色 是生命的象征,绿色喻示着青春、健康和希望,绿色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美好的颜色,人类需要绿色,进而呼唤绿色,赞美绿色,绿色消费正逐渐成为人类回归自然的追求和时尚…… 倘佯在蓝天白云下,行走在青山绿水间,耕耘在肥田沃土上,人们不能不为大自然的造化和恩赐所感动。然而,当走近荒芜的沙漠,污染的江河,退化的田园,感慨大自然丰厚的赋予和人类过分索取的同时,又不能不为“绿色”的色变而忧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