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四螺杆挤出机和双螺杆挤出机将PP和UHMWPE挤出共混制成PP/UHMWPE合金,并测试其力学性能,用SEM和DSC对两种共混方式所制备的合金的亚微形态和热性能进行了考察。发现四螺杆挤出机能将UHMWPE均匀地分散在PP基体中,使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和其它力学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其冲击样条断裂面上呈现细点状结构;同时在合金中,UHMWPE与PP形成共晶结构,并导致UHMWPE熔点下降;表明UHMWPE以准分子水平分散在PP基体中,形成“线性互穿网络”结构。而双螺杆挤出机对PP/UHMWPE合金的共混效果却不佳,所制备的合金的力学性能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冲击样条断口呈现典型的脆性断裂行为;合金中也不存在共晶结构。证明对于PP/UHMWPE合金,四螺杆挤出机比双螺杆挤出机具有更好的共混效果。  相似文献   

2.
分子量对PP/UHMWPE合金的力学性能,形态和流变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分子量分别为1.2×10 ̄6、2.5×10 ̄6和3.5×10 ̄6的UHMWPE与PP共混制成合金,并对这些合金的力学性能、亚微形态和流变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PP/UHMWPE合金的力学性能对UHMWPE的分子量有较大的依赖性,UHMWPE的分子量越高,则合金的Izod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也越高。用SEM对冲击样条的断裂形貌研究表明,当UHMWPE的分子量高于2.5×10 ̄6后,合金的断裂行为完全不同于分子量为1.2×10 ̄6的UHMWPE与PP合金,前者呈典型的延性断裂。此外,UHMWPE的分子量对PP/UHMWPE合金的流变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正是由于不同分子量的UHMWPE在合金中形态结构的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3.
聚氨酯/环氧树脂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力学性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聚氨酯和环氧树脂共混体系,通过固化前后的红外谱图,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反应;由扫描电镜照片和计算共混体系杨氏模量,都表明两种共混物形成了连续的两种互穿网络结构,共混物中两组分质量比是影响其力学性能的相区尺寸的主要因素,将此共混物作为涂层的抗汽蚀性和冲蚀磨损性都很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以PMMA为壳,聚丙烯酸丁酯为核心的“壳-核”型聚合物作为冲击性剂,并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DGEBA)为增容剂,通过反应挤出法制备了尼龙6/“壳-核”型聚合物共混合金。对合金力学性能与亚微形态的研究表明,在合金中添加DGEBA可以显著改善尼龙6与“壳-核”型聚合物的界面粘接性和相容性,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同时合金的断理解伸长率与显著提高。Brabender动态扭矩显示,DGE  相似文献   

5.
PP三元共混合金的力学性能及结晶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乙烯含量的EPDM对PP/UHMWPE合金的增容作用,并讨论了共混体系结晶行为的变化情况。发现EPDM中乙烯含量的增加可提高增容效果;在PP/UHMWPE/EPDM为100/10/6时,共混物缺口冲击强度可达91.1kJ/m^2,为PP的3.5倍,此时拉伸强度仍比纯PP高4.3MPa。  相似文献   

6.
共混合金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弹性体分散相和刚性体分散相对共混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将CPE、ACR、ABS、PP和CPP分别与PVC基质共混,得到的实验结果是不讼刚性体分散相,还是性体分散相皆对PVC共混合金有增韧作用,但增韧的效果有所不同。其中弹性体增 结果是随着弹性体分散相用量的增加,共混合金的冲击强度持续增加,在某一点后增加速度变快;而刚性体增韧的结果是随着刚性体分散相用量的增加,共混合金的冲击强度在某一点达  相似文献   

7.
用自制接枝共聚物GR-I、GR-Ⅱ相容剂研究其对HDPE/PS共混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SEM、DMA和力学性能测试表征,表明在HDPE/PS共混中加入这些相容剂其相容性和力学性能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8.
9.
PET/HDPE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及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IR、SEM、DSC和力学测试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熔融接枝高密度聚乙烯(HDPE-g-MA)和界面改性剂(IM)对PET/HDPE共混物形态结构、界面偶联状况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在明,HDPE-g-MA改善了PET与HDPE的相容性,使HDPE较均匀地分散在PET基体中,但并未检测到PET/HDPE-g-MA界面有化学反应发生。界面改性剂的作用在于,一方面通过提高PET基体的粘度,并接近HDPE相的粘度而使分散相细化;另一方面通过与HDPE-g-MA和PET的偶联反应而增强了PET/HDPE-g-MA界面粘结,从而显著地提高了共混物的抗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10.
HDPE/SBS共混方式对薄膜形态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HDPE/SBS共混方式对透气、透湿性以及对薄膜一系列力学性能如拉伸屈服强度及其伸长率、断裂强度及其伸长率、弹性模量、直角撕裂强度和落镖冲击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作者设计的两阶共混法和母粒稀释法要比直接掺和法生产的薄膜在综合性能及对CO_2/O_2的透气比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差热分析和相差显微镜方法研究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机械共混物的结晶行为及其力学性能。在所采用的单螺杆挤出共混条件下,UHMWPE基本上以填料方式被分散于LDPE基体中。两组分没有共结晶发生,熔体长时间热处理可使两组分相互作用增加,UHMWPE可使LDPE的屈服强度和模量增加,辊筒共混方法得到的共混物性能优于单螺杆挤出的共混物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PVC/LLDPE共混体系形态结构的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氢化聚丁二烯-b-甲基丙烯酸甲酯(PBD-b-PMMA)共聚物作为聚氯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PVC/LLDPE)共混体系的增容剂,用扫描电子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共混体系的冲击缺口断面和相结构进行了研究。并用小角激光菜射技术了LLDPE在共混物中的结晶行为,发现增容剂对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示差扫描热量仪(DSC),热机械分析装置(TMA)、电子拉力机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HDPE Surlyn共混体系的热学行为和相态结构进行了研究,证实该共混体系属部分相容的非均相体系,当Surlyn含量在30%到50%时,该共混物发生了明显的相转变。  相似文献   

15.
PP/UHMWPE合金的亚微相态与流变性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研究了新型共混合物PP/UHMWPE的流变性能、亚微相态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发现在低剪切速率下PP/UHMWPE合金熔体的表观粘度、非牛顿指数、流动活化能都具有组成依赖性,但随剪切速率的提高或EPDM的加入,这种依赖性都会消炎。用TEM观察到这种合金材料的亚微相态呈双连续相结构,正是这种双连续相结构引起了上述流变性质的特征变化。  相似文献   

16.
共混合金力学性能的研究:Ⅱ.CPE,ACR对PVC共混体系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上文的基础上,对PVC/CPE/PP和PVC/ACR/PP三元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PE或ACR用量的增加,不但共混合金的冲击强度增加,而且共混合金由刚性体PP增韧时所产生的最大值的幅度也有所提高,其趋势是CPE或ACR用量越多,产生最大值时刚性体分散相PP所需的量越多,同时冲击强度最大值增加的幅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17.
重点讨论了填充剂品种、炭黑加料顺序、共混温度、共混比等共混条件对HPVC/NBR合金物理机械和相容性的影响,同时利用Brabender流变仪对HPVC/NBR合金的流变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聚合物共混初期形态结构发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就国外近期研究内容,介绍了熔融共混过程初期的形态结构发展模式。在聚合诉共混初期,分散相首先先形成片状物(带状物),进而在剪切力场作用下碎裂成球形粒子,完全熔融以后,粒径变化很小;此模式对反应性体系和非反应性体系均适合。对于弹性体含量低的橡塑共混体系,在共混初期弹性粒子首先成为连续相,可用一“四阶段”相反转模式;对于反应性体系,此模式不会发迹但是相反转延迟发生,并伴有转矩增大现象。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了同时带有(-CH2-)链段和(-CH2CH2O-)链段的增容共聚物改善聚甲醛与非极性高聚物共混合金的混容性,并对合金的亚微相态和力学性能了考察,通过对这些合金样品的偏光显微镜观察发现,虽然增容共聚物对非极性高聚物的增容作用不大,但它本身单独与POM共混却可以有效地阻止POM球晶的生长,使POM的冲击强度得到一定的提高。同时对POM/TPU共混合金的结晶形态的研究发现,大球晶的存在会排斥橡胶粒  相似文献   

20.
刚性有机粒子对PVC/CPE共混体加工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Brabender塑化仪、双辊开炼机研究了刚性有机粒子(PS、AS、PMMA)对PVC/CPS共混体熔融塑化行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不同加工温度对PVC/CPE共混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增加少量的刚性有机粒子后,体系的塑化时间缩短,塑化行为改善,体系的韧性有较大幅度提高,且拉伸强度也有所改善,最佳性能时的加工温度一般为160℃ ̄1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