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4种不同熔融指数的HDPE的正温度效应(PTC)效应,发现它们经辐射交联后具有相似的PTC行为,对此进行了解释,并进一步研究了交联以及填加少量EPDM对改善HDPE的PTC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高密度聚乙烯,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电阻非线性正温度系数现象(PTC).结果表明,高密度聚乙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渗滤域值为3%(质量分数,以下同)左右;当MWNTs含量为8.5%时复合材料的PTC强度最大,且基本没有后NTC效应;经过16次的加热.冷却循环后复合材料有好的电阻率.温度重现性;对样品SEM分析表明MWNTs在复合材料中的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3.
HMW—HDPE与LMW—HDPE的共混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一种高分子量高密度聚乙烯(HMW-HDPE)和一种低分子量高密度聚乙烯(LMW-HDPE),对它们的共混行为和共混物的热性能、流动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的共混比范围内,由DSC发现双组分体系可能存在共晶相。HMW-HDPE/LMW-=HDPE共混体系的熔体指数基本符合Arrhenius粘度加和方程:MI=MI.MI2。在LMW-HDPE质量百分含量为20%时,共混体系的拉伸  相似文献   

4.
HDPE/EVA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DSC,WAXD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HDPE/EVA共混体系。结果表明,HDPE/EVA共混体系是不相容的,但在共混组成中含有少量(<10%)的EVA,力学性能下降很少,而加工性能得到改善,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密度聚乙烯与橡胶共混物的研究:Ⅰ.HDPE/SBR共混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考察了HDPE/SBR共混物的拉伸、耐环境应力开裂、熔体流动等性能,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扫描电镜、相差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共混物的结构及其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部分SBR链段被HDPE晶区夹持,由于SBR链很长,每个分子可穿过多个晶区和非晶区,受外力时不易从晶区拨出,从而起连接分子的作用,使HDPE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耐环境应力开裂等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紫外辐照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结构与性能以及HDPE/聚乙烯醇(PVA)短纤维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空气中通过紫外辐照可在HDPE分子链上引入C=0、C-0含氧基因,使HDPE分子量下降、熔点降低、结晶度增大并产生凝胶。以辐照HDPE为增容剂,增强了HDPE与PVA相界面的相互作用,共混物的拉伸屈服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NR/HDPE共混热塑性弹性体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抽提法、流变仪、示差扫描量热仪、热重法、动态粘弹谱仪、扫描电镜等仪器研究了NR/HDPE共混热塑性弹性体(TPE)的结构与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动态和静态硫化共混物的交联程度相近。控制NR的交联程度可改善共混物的流动性。NR/HDPE共混热塑性弹性体中、HDPE结晶度则随NR的增加而略微降低。只要HDPE足以包裹胶胶粒子就就可以形成连续相。动态硫化增加了共混物中NR与HDPE相界面间的结合力。  相似文献   

8.
PC改性HDPE共混体系的组成对拉伸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工作旨在通过共混改性实现聚烯烃塑料高性能化。介绍了高密度聚乙烯/聚碳酸酯共混体系中组成对拉伸性能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C含量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增加,断裂伸长率降低,而加入10phr的增容剂烯基双酚A醚接枝LDPE的体系,在相同PC含量时,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高于未加增容剂的体系;PC含量低时,体系中PC基本上呈圆球状,PC含量较高时,部分PC粒子为形成椭球状、长条状,甚至纤维状;共  相似文献   

9.
PET/HDPE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及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IR、SEM、DSC和力学测试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熔融接枝高密度聚乙烯(HDPE-g-MA)和界面改性剂(IM)对PET/HDPE共混物形态结构、界面偶联状况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在明,HDPE-g-MA改善了PET与HDPE的相容性,使HDPE较均匀地分散在PET基体中,但并未检测到PET/HDPE-g-MA界面有化学反应发生。界面改性剂的作用在于,一方面通过提高PET基体的粘度,并接近HDPE相的粘度而使分散相细化;另一方面通过与HDPE-g-MA和PET的偶联反应而增强了PET/HDPE-g-MA界面粘结,从而显著地提高了共混物的抗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10.
超声波对PA6/HDPE共混体系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超声波引入到PA6/HDPE(80/20)共混体系的挤出过程.系统地研究了超声波对共混体系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采用DSC,FT-IR,SEM等多种实验方法研究了共混物的结晶性能、力学性能和形态等。结果表明,超声波的引入提高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且对共混体系的形态以及两组分的结晶性能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HDPE/活性炭颗粒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活性炭颗粒(ACG)为骨架材料、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相变材料,采用物理共混法制备了一种固-固相变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高温综合热分析仪对所得相变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ACG质量分数高于15%时,所得复合物宏观上表现为固-固相变;加入活性炭颗粒,可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HDPE/MPA共混物层状结构及阻隔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少量对烃类溶剂具有高效阻作用的阻隔性树脂-改性尼龙与高密度聚乙烯共混,通过对共混工艺条件和分散相MPA形态的控制,可获得具有高阻性能的HDPE/MPA共混材料。  相似文献   

13.
用DMA和DSC研究了NBR和氢化NBR对PVC/HDPE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由于增容剂在相界面与PVC和HDPE所产生的作用改变了界面分子的作用形式,使体系中PVC和HDPE相的内耗峰内移。而DSC的结果表明,增容剂降低了体系中结晶相HDPE的熔点,说明增容剂增加了PVC/HDPE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4.
用自制的旋臂式磨蚀仪,研究了采用cis-1,4聚丁二烯橡胶改性的密度聚乙烯在攀枝花尾矿矿浆中的耐磨蚀性。结果表明,在冲击速率为1.5-3.5m/s范围内,该材料的磨蚀速率v的5.9交雠递增。  相似文献   

15.
高密度聚乙烯限氧辐射交联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限定氧量的条件下,利用^60COγ射线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进行辐射交联改性,研究了辐射剂量对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00kGy的辐射剂量范围内,限定量的氧对HDPE的性能并无太大的影响,HDPE的凝胶含量和缺口冲击强度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结晶度、熔融温度和断裂伸长率却随剂量的增加而下降。拉伸强度和定挠度弯曲强度在150kGy范围内随剂量增加迅速,但超过150kGY后,强度增加则趋于缓慢。同时对辐射样品进行了FT-IR和DSC的测试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当HDPE含量46%(质量分数,以下同)、其它添加剂(如抗氧剂、阻燃剂、交联剂和润滑剂等辅助填料)的含量11%,两种导电填料石墨(GP)和碳黑(CB)的总含量为43%时,研究结果表明石墨含量的变化对HDPE/CB-GP复合材料室温电阻率、阴C强度和后NTC强度有显著的影响.HDPE/CB-GP复合材料中GP的含量〈8.6%时,样品的室温电阻率〈30Ω·m,PTC强度〉7、后NTC强度〈1.3;电阻率.温度曲线经过17次冷热循环后重现性好,复合材料具有实际应用价值;GP在复合材料中为层片状结构。  相似文献   

17.
用自制的旋臂式磨蚀实验仪,研究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顺丁橡胶、高密度聚乙烯和45^#钢在攀枝花尾矿矿浆中的磨蚀速率与磨蚀温度和磨蚀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0-48℃时,W(HDPE/cis-BR)和W(HDPE)分别保持在0.17-0.20mm/a和0.22-0.30mm/a。在55℃时,W(HDPE/cis-BR和W(HDPE)分别增加至0.28和0.39mm/a,在20-55℃时,W(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高密度聚乙烯/碳黑-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正温度系数效应(PTC).结果发现,HDPE/CB-MWNTs复合材料中MWNTs的含量为1%.(质量分数,下同)时复合材料的PTC强度达8.3,室温电阻率仅为1.2Ω·m;而当MWNTs的含量为3%.时复合材料的PTC强度迅速减小到小于3,室温电阻率则变化不大.SEM研究表明导电填料CB或者MWNTs在复合材料中分布均匀.对HDPE/CB-MWNTs复合材料的PTC效应随MWNTs含量的变化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离聚物对PET/LDPE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双螺杆挤出机反应性挤出的方法合成了低密度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镧(LDPE-g-MALa)离聚物。与其它方法相比,该法具有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的特点。我们将离聚物与PET,LDPE在双螺杆挤出机上熔融共混挤出,并用注射成型机制备标准样条,对共混物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发现离聚物有显著的增韧效果,另外,通过IR,DSC,溶解性实验,分子量的测定等还考察了离聚物对PET/LDPE共混体系的结构影响。  相似文献   

20.
HDPE/CaCO3共混物中的“芯—壳”模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