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该对上海社会开放空间的分布,类型和实施效果作了介绍和分析,认为要让社会开放空间发挥其作用,就必须解决其开发机制问题,并提高开放空间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住区开放空间适老性研究趋势,文中从微更新理念的产生背景出发,通过界定微更新的内涵,给出微更新的概念模型,从道路交通空间、庭院空间、广场空间和景观生态空间四个方面梳理了住区开放空间适老性微更新的研究进展,得出微更新视角下住区开放空间适老性研究趋势,体现为塑造特色适老性功能空间和强调适老性文化活动建设,为住区开放空间适老性微更新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美国城市公园和开放空间发展策略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任晋锋 《中国园林》2003,19(11):46-49
通过对当今美国城市公园和开放空间发展现状问题,以及正在实施中的发展策略的研究和介绍,主要阐述了当前美国在发展城市公园和开放空间中,在土地利用、开发管理模式以及公园规划设计和维护方面的一些方法,以期对我国公园和开放空间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孙延莉  包莹 《华中建筑》2023,(4):99-103
深圳市高密度小学开放空间在复杂内外环境的双重驱动下,呈现出区别于传统校园空间制式的创新形态。该文通过对典型高密度小学梅丽小学和南方某传统低密度小学开放空间内开放活动行为的现状调研及对比分析,指出高密度小学开放空间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导向联系与之相关联的空间要素,提出相应的优化设计方法,即关键层集中、多层次连续、多维度开放、主题性多元。  相似文献   

5.
陈新洋 《山西建筑》2005,31(23):14-15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通过实例分析和问卷调查对昆明理工大学白龙校区的户外空间做了深入的评析,探讨高校户外开放空间对大学生交流的促进作用,寻求适合高校户外开放空间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的声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康健  杨威 《世界建筑》2002,(6):76-79
近来的研究表明,在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降低噪声与声舒适度并无必然联系。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声景的概念及发展,然后讨论和综述了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的声景及声舒适,包括声音、听者和空间环境3个要素以及声景描述,评价和设计3个层次。  相似文献   

7.
以城市开放空间为研究对象,总结了目前我国城市开放空间的现状,分析了城市开放空间存在的问题,从城市开放空间系统布局、创造空间个性特色、塑造“人性化”的城市开放空间并结合赣州中心城区的城市建设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建构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建构是在新时期对一个老课题尝试进行新的诠释。本文以城市外部空间为研究对象,在生态文化的趋向指导下及生态观念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较新内涵的“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概念。文章指出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系统是城市地区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协调发展的空间基础,是以人为主体的城市生态系统达到非平衡稳定状态的空间保障,是城市规划工作在物质形态方面体现生态思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广佛线菊树站车站方案设计中提出了整体开放空间车站的设计理念。整体开放空间车站设计新颖,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典型车站规模较小,车站各功能布置成熟合理……  相似文献   

10.
城市开放空间在改善城市的物质、生态、游憩与景观环境等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开放空间优先反映了城市建设中尊重自然的规划指导思想。从规划观念以及方法上对这一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进一步提出了开放空间的类型优先与布局优先。类型优先是将对城市具有重要意义的自然地块及其上的自然过程作为城市建设中优先考虑的对象。布局优先关系到开放空间在形成良好的城市绿色形态中所占据的更为重要的空间位置和形成更加合理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1.
以东伦敦绿网为例,探索了东伦敦开放空间保护与再生的三个策略:(1)整合利用土地资源完善公共开放空间类型,通过提升路径连通性形成公共开放空间系统;(2)从雨洪安全与生物安全视角出发,整合改造流域资源提升土地雨洪管理的能力,修复棕地并构建系统化的野生动物栖息地以提高生物多样性,实现开放空间的安全格局;(3)通过创造丰富的游憩活动内容、增加文化遗产可达性、创建新的文化景观来实现开放空间的社会文化价值,提出了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应构建兼顾社会文化与生态可持续价值的开放空间系统。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生活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而老年人户外活动是影响他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该文通过对老年人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特征分析,结合国内外城市公共户外空间的对比,从活动空间、社交空间、休憩空间、服务空间分析了适宜老年人活动的城市公共户外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13.
刘珊珊  黄晓 《风景园林》2020,27(2):20-25
私有空间向公共空间转型的动因是中国近代园林研究的重要论题。对无锡近代园林的分析有助于理解这一转变背后复杂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与许多城市通过建立公园来满足公共绿地的需求不同,无锡的民族资本家兴建了大批向公众开放的私家园林,承担了城市公众休闲空间的功能。结果表明:无锡民族资本家通过将私有休闲游憩空间转变为向公众开放的公共空间,实现了其塑造阶级身份,确立社会地位,进而改良社会的3个目的;揭示了近代时期私有空间向公众空间的转化背后深刻的社会思想与文化动因,以及其对园林空间、园林风格和园林功能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Fear of crime (FOC) among women has recently drawn a lot of attention from experts in different fields. As a construct, it involves individual, social, and physical aspects. Yet, there is a paucity of research on women's FOC in residential complexes focusing on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social connections, and the indicators of open space simultaneously. Thus,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fill the gap in this area. In this regard, different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spects of the issue were reviewed, based on which a conceptual model was developed.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using a researcher-developed questionnaire consisted of three main constructs, namely FOC, social connections, and open space. Of female residents in residential complexes in Mashhad, Iran, 198 were selected as samples of the study. The hypothesized model was assessed using SmartPL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effect of social connections on FOC, and the mediat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open space and FOC through social connections. The research also provides fresh insights into the effects of demographic variables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FOC.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identifies an assumption about public open space which seems central to the thinking of those active in its provision. The assumption is that people of different social stations value open space for very different reasons. Then, he introduces and discusses data which call this belief into question. Finally,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assumption is widely accepted because of the practical advantages it confers on the open space actors themselves, be they private citizens or public officals.  相似文献   

16.
北京中心城区公共开敞空间社会分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调查法,对北京中心城区的公共开敞空间布局及社会空间分异现象进行相应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北京中心城区的公共开敞空间具有沿交通干道集中布局、西密东疏及各个城区分布不均等特点.同时,在北京中心城区内具有不同社会属性的人群在利用公共开敞空间时在空间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Successful public open spaces are comfortable arenas where people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genders and ethnicities benefit from miscellaneous opportunities. This paper seeks to determine the components of a successful public open space. First, a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survey identifies the users’ evaluations. Second, structured interviews explore the experts’ opinions about the relevant issu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ocial success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making successful public open spaces, while the physical attributes play the least significant role in such spaces. The paper presents a series of pragmatic suggestions that assist urban designers, landscape architects, architects, policy-makers and urban planners in creating lively communities in city centres,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social sustainability of cities.  相似文献   

18.
城市扩展和无序蔓延的不断加剧,使得人们愈加关注城市内外部的生态环境,近年来,国外对开放空间的相关研究也呈现出不断增加的态势.通过梳理国外开放空间近10年以来的研究进展,归纳其自然与社会功能价值、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保护规划与评价、设计、格局演变与机制等主要研究方向的动态;总结国外开放空间近今的研究视角、侧重、技术手段、前景等方面的趋向及特点,分析其研究不足,并对未来我国开放空间的研究、发展进行了思考,以期为我国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吴亮  陆伟 《城市建筑》2011,(5):127-128
本文从环境行为角度探讨与地下空间社会心理有关的场所性问题,提出环境、行为与设计系统之间的关联.设计通过对动线系统、意象系统和生态系统的控制,可以改善地下空间环境的可达性、可读性和可持续性,从而对使用者的行为心理产生积极影响,进而提升地下空间的场所性.  相似文献   

20.
邱玲  高天  张硕新 《中国园林》2010,26(1):64-67
在城市高密化的今天,如何通过合理的规划方法尽可能避免城市一味扩张而带来的一系列环境破坏问题,同时又能满足普通居民对城市内部开敞空间的日常需求,将成为设计师所关心的问题。社会单元制图就是在解决城市高密化问题下提出的一种合理规划城市内部开敞空间的方法。就其产生背景、方法以及国外2个具体实践案例对其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城市景观规划的发展现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今后的城市景观规划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