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对 Al_2O_3—SiO_2系含 Al_2O_3 72、80和95wt-%的三种纤维进行了胶体组成、结构和流变性能,凝胶纤维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以及成品纤维在大气和氢气中热行为的研究。三种胶体的组成、结构无实质性差异从而流变性能和凝胶纤维的热行为彼此大同小异:而三种多晶纤维显微结构有差异,导致耐热性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中国粉体技术》2017,(6):28-31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以硝酸钴、五氧化二铌为原料,柠檬酸为络合剂,乙二醇为酯化剂成功制备Co_4Nb_2O_9前驱体凝胶,煅烧后直接获得其超细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EDS)分析等测试手段表征Co_4Nb_2O_9晶体的结构、表观形貌及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前驱体凝胶在900℃煅烧条件下可以获得物相单一、结晶性能良好,颗粒尺寸介于亚微米级范围Co4Nb2O9粉体。  相似文献   

3.
Bi_2O_3-SiO_2系统的相关系和析晶行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Bi2O3-SiO2系统的研究进展.首先对该系统的稳定相平衡和亚稳定相平衡进行了综述,然后讨论了该系统中化合物Bi12SiO20、Bi4Si3O12和Bi2SiO5的结构、性能、生长、应用等方面的情况,预计Bi2SiO5将成为一种有前途的新功能晶体.  相似文献   

4.
对Bi2O3超细粉体的制备方法、生产工艺和原理进行了综述,对比了各制备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Bi2O 3超细粉体制备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指出控制晶体粒度的大小和提高产品的均匀性是制备超细Bi2O3粉体的关键问题,必须对制备过程的力学规律和动力学条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溶胶凝胶快速热解法制备ZrO_2超细粉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快速热解法制备了ZrO2 超细粉体 ,详细考察了各种制备参数对胶凝时间以及样品性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胶凝时间受溶液中脲含量及胶凝温度影响显著 ;而热解温度、胶溶剂用量、胶凝温度和溶液组成对样品的性状、比表面积、孔分布及粒径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用溶胶—凝胶方法,采用电泳工艺在Al基片上制成Al2O3薄膜.膜物质主要是非晶态,但含有少量微晶.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进晶含量增加,这种湿敏膜在中,高湿区有良好的感湿性能.  相似文献   

7.
《中国粉体技术》2017,(4):62-66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Bi_2O_3,并将其应用于光催化,研究不同热处理温度下制备的Bi_2O_3的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活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表征Bi_2O_3的形貌、结构、光学及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Bi_2O_3的光催化活性与热处理温度有关,热处理温度为400℃时,合成的Bi_2O_3在可见光照射180 min时,对甲基橙的降解率达到86%。良好的可见光吸收和较低的光生载流子复合是获得优异光催化活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Y_2O_3:Eu~(3+)粉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Eu2O3,Y2O3为原料通过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合成了Y2O3:Eu3+纳米粉,研究了pH值、柠檬酸用量(n[H3Cit]:n[Y3++Eu3+])及煅烧温度对粉体制备过程的影响。利用TG-DTA、XRD、SEM等测试手段对粉体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Y2O3:Eu3+纳米粉体的一次粒径为25nm左右,二次粒径为250nm左右。纳米Y2O3:Eu3+粉体制备最佳实验条件为pH=5,n[H3Cit]:n[Y3++Eu3+]为2:1,煅烧温度为600℃。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差热分析(DTA)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研究了Bi_2O_3-PbO二元系相平衡.在该二元系中存在一个结构为体心立方,点阵常数a=0.4350nm的新化合物,化合物的组成为2Bi_2O_3.3PbO.该化合物是6Bi_2O_3·PbO和α固溶体在590℃包晶反应形成的.温度为615℃,组成为Bi_2O_3:PbO=3:7发生共晶反应L6Bi_2O_3.PbO+α615℃时Bi_2O_3在。相中的最大固溶度大约是10mol%.温度为702℃,Bi_2O_3:PbO=19:1存在共析反应C_ssβ+6Bi_2O_3.PbO高温型),6Bi_2O_3.PbO高温型)的分解温度为720℃.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 SrO—CuO 和 Bi_2O_3-CuO 两个二元系的相关系,测定并绘出了这两个系统的相图。得到了一些新结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密度、可见光光谱、红外吸收光谱、Co-60辐照损伤试验及荧光光谱的测试,研究了PbO-Bi2O3-B2O3-SiO2玻璃系的光学性能与结构.密度最高可达8.464g/cm3其紫外吸收达截止波长随Pb2+及Bi3+含量升高而红移.玻璃熔化温度低达850℃.在PbO-Bi2O3-B2O3系玻璃中加人SiO2可使玻璃结构更致密.室温下该系统玻璃在360nm有一个宽的激发峰,能产生418um及438um两个弱的发射峰.该系统玻璃的结构是由[SiO4]4-、[BO3]3-、[BO4]5-、[PbO4]6-及[BiO6]9-构成.其中部分Pb2+及Bi3+以网络外体进入玻璃.  相似文献   

12.
张海军  姚熹等 《功能材料》2002,33(1):105-106,109
采用柠檬酸sol-gel工艺合成了BaFe12O19/Al2O3-SiO2-K2O微晶玻璃陶瓷,并对其介电常数及其磁导率在1MHz~6GHz下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aFe12O19/Al2O3-SiO2-K2O微晶玻璃陶瓷的合成与体系中Fe/Ba、烧结温度密切相关;其介电常数、磁导率基本都随测试频率的增加而下降;介电损耗值最大可达到0.30,磁损耗值较小。  相似文献   

13.
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掺杂Sm2O3的CaO-B2 O3-SiO2(CBS)发光玻璃材料,并对其光谱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表明Sm2O3掺杂发光玻璃在紫外区有较强吸收并在可见光区具有良好的透过率。光谱学测试表明,掺杂发光玻璃在404nm激发下出现Sm3+的特征发射峰,峰值波长分别位于565.8、602.8和650.4nm。同时,Sm2O3掺杂发光玻璃的荧光发射强度随Sm2O3掺杂摩尔分数的增加出现浓度猝灭效应,其Sm2O3掺杂猝灭浓度约为0.10%(摩尔分数)。此外,在365nm紫外光照射下,Sm2 O3掺杂发光玻璃呈现出红橙色发光,表明其具有将紫外光转换成红橙光的能力,可以进一步应用于光转换和光发射领域。  相似文献   

14.
《中国粉体技术》2019,(3):72-77
以Bi(NO_3)_3·5H_2O为主要原材料,利用共沉淀法制备α、β、γ3种不同晶相的Bi_2O_3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α-Bi_2O_3粉末为长条状颗粒,β-Bi_2O_3粉末为不规则颗粒状,γ-Bi_2O_3粉末呈现为四面体颗粒。以质量浓度为10 mg/L的罗丹明B溶液为降解目标,考查不同晶相Bi_2O_3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发现γ-Bi_2O_3粉末的光催化性能最佳,降解效率可达62. 5%。利用第一性原理对α、β、γ3种晶相Bi_2O_3的能带结构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3种晶相Bi_2O_3的导带均主要由O 2p轨道构成,价带主要由Bi 6p轨道构成。光催化过程中,电子可从价带跃迁到导带参与化学反应,从而使罗丹明B溶液发生降解。  相似文献   

15.
采用烧结法制备CaO-B2O3-SiO2微晶玻璃,使用差热分析(TG-DSC)、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性能测试研究CaO-B2O3-SiO2微晶玻璃的烧结、晶化特性和性能。研究表明在875℃条件下烧成15min后,CBS微晶玻璃中,包含有β-CaSiO3,α-SiO2和CaB2O4晶相,且结构致密,密度为2.48g/cm3;样品在10kHz下,相对介电常数εr为5.3,介电损耗tanδ为0.003;在样品烧成过程中,CBS微晶玻璃粉末首先晶化,然后才开始致密化过程,且CBS微晶玻璃的烧结属于析晶玻璃粘滞性流动烧结。烧结过程中的析晶与致密化是两个相互竞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改善Y2O3粉体的分散性,提高其烧结活性,试验以三乙醇胺和氨水为凝胶剂,利用溶胶-凝胶方法合成了纳米级Y2O3粉体,采用差热/热重、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研究了前驱体的组成、前驱体在不同的煅烧温度下的物相变化以及煅烧粉体的分散性.结果表明,前驱体的组成为Y2(OH)5.14(NO3)0.86H2O,在500℃保温2h可直接生成立方相的Y2O3,煅烧至1000℃保温2h得到了结晶度高、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50nm、近球形的YO纳米粉体;三乙醇胺的加入有利于提高YO粉体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18.
Bi4Ti3O12光催化粉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Bi4Ti3O12粉体,通过DSC-TGA、XRD以及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分析,研究了热处理温度、蒸馏水加入量及溶胶陈化时间等制备条件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制备条件后,所制备样品的带隙能约为2.89eV,在普通日光灯下对甲基橙的降解率普遍大于相同条件下P25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19.
Acidic sols of TiO2, ZrO2 and Ti-Zr mixed oxide precursors were prepared. The sols were then smeared on quartz substrate and annealed at 650 degrees C for 2 hour to form polycrystalline oxide films. XRD, SEM, UV-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a and XPS were carried out to characterize the films. It was found that the crystalline phase of pure titania is an anatase and pure zirconia is a tetragonal. The binary oxides show the anatase phase at the molar ratio of Ti:Zr = 2.73:1, which means that solid solution was formed. The absorption edge of the TiO2-ZrO2 binary oxides showed obvious blue shift as the Zr ratio increased. The results obtained indicate that the band gap of the binary oxides could be adjusted from 3.2 eV (TiO2) to 7.8 eV (ZrO2) by varying the molar ratio of Ti and Zr. Au interdigitated electrodes were produced by planar technology and MSM (metal-semiconductor-metal) structure UV detector based on TiO2-ZrO2 binary oxides was fabricated. Obvious photoelectric response was ob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