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化学浸泡、极化曲线、循环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固溶后直接时效状态的15-5PH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的耐点蚀性能,并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其显微组织和析出相。结果表明,15-5PH不锈钢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自腐蚀电位减小,自腐蚀电流和腐蚀速率增大,耐点蚀性能下降。不同温度固溶后时效的基体组织均为板条马氏体和少量奥氏体,且均有NbC相析出。在1000℃下固溶后时效组织较均匀,析出相少,耐点蚀性能优异。在1070℃下固溶后时效组织中有Cu析出,进而导致其耐点蚀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2.
采用动电位扫描技术测量304不锈钢在3.5%NaCl溶液中不同电位扫描速率下的极化曲线,用电子散斑干涉技术(ESPI)结合动电位扫描测量304不锈钢在不同浓度、温度和pH值的NaCl溶液中的点蚀电位。结果表明,电位扫描速率为0.3~6 mV/s时,其对304不锈钢在NaCl溶液中的自腐蚀电位和点蚀电位以及滞后环的大小的影响较小。电子散斑干涉技术测量的点蚀电位表明304不锈钢的点蚀敏感性随着溶液浓度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溶液pH值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3.
时效时间对2101双相不锈钢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化学动电位极化曲线和动电位再活化(EPR)技术系统研究了时效处理对2101双相不锈钢(DSS 2101)腐蚀行为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电化学测试之后的样品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样品耐点蚀和耐晶间腐蚀能力逐步下降,分别对应于破裂电位的下降和活化率的升高.对于固溶样品,点蚀优先发生在铁索体内部;对于时效态的样品,点蚀优先发生在氮化物附近,即二次奥氏体上.对析出动力学与电化学腐蚀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基于国内外常用不锈钢点蚀电位的测试标准,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测量法,研究了最终打磨后的停留时间、电位扫描速率和溶液预除氧时间等测试条件对304L奥氏体不锈钢和S32101双相不锈钢在3.5%NaCl溶液中自腐蚀电位(Ecorr)和点蚀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最终打磨后停留时间由0 h延长至24 h,两种钢的Ecorr显著提...  相似文献   

5.
采用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和Mott-Schottky曲线研究了不同时效温度下,PH13-8Mo高强不锈钢在3.5%NaCl溶液中形成的钝化膜性能。结果表明:时效温度对PH13-8Mo高强不锈钢耐点蚀性能有影响,具体表现为:时效时间为4 h,随时效温度升高,于480~595℃温度区间点蚀电位持续降低,温度升至621℃时,点蚀电位升高。电化学阻抗谱结果表明:随时效温度升高,钝化膜表面阻抗先增大后减小,温度升高到621℃,阻抗增大,与极化曲线测试结果一致。Mott-Schottky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时效温度下PH13-8Mo高强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的致密性不同。  相似文献   

6.
以2205双相不锈钢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时效温度、时效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对不锈钢板动电位极化曲线的影响,观察了固溶和不同时效热处理制度下试样的微观组织形貌,分析了影响双相不锈钢板耐腐蚀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950 ℃时效时具有最好的耐腐蚀性能,而在时效温度为850 ℃时耐腐蚀性能最差;当时效后冷却方式由空冷变成水冷后,不锈钢的耐均匀腐蚀性能和抗点蚀性能都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7.
采用开路电位、循环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及腐蚀形貌表征等研究不同时效制度下Al-6.2Zn-2.3Mg-2.3Cu铝合金分别在3.5%Na Cl(质量分数)以及10 mmol/L Na Cl+0.1mol/L Na2SO4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4种时效制度处理后,挤压铝合金耐局部腐蚀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T76+T6、T76、T77、T6。试样在10 mmol/L Na Cl+0.1mol/L Na2SO4溶液中主要发生点蚀,从循环阳极极化曲线上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点蚀电位和点蚀转换电位;在3.5%Na Cl溶液中发生点蚀和晶间腐蚀。利用点蚀电位φb以及点蚀电位与自腐蚀电位的差值(φb-φcorr)表征局部腐蚀发生的难易程度,自腐蚀电位和再钝化电位的差值(φcorr-φrep)表征局部腐蚀的发展程度。另外,表征了试样的硬度和导电率等性能,发现与峰时效相比,三级时效处理后的合金的硬度并无显著降低,且T76+T6态的硬度稍大于T77态的。可见扩大三级时效的回归时间窗口、降低回归温度,可使合金同时获得更优异的强度和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8.
利用恒电位临界点蚀温度测试法和微观组织观察法研究了时效温度对LDX 2404双相不锈钢的微观组织演变和点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050℃固溶时点蚀优先在奥氏体相内萌生,此时样品的奥氏体相为弱相。在600950℃时效15 min后LDX 2404双相不锈钢铁素体和奥氏体相界处有大量σ相、Cr2N和M23C6等二次相析出。随时效温度的升高,虽然Cr2N和M23C6的析出量不再继续增加,但σ相的析出量急剧增加并在850℃达到最大值。当温度升到950℃后,二次析出相在基体中重新溶解。850℃为LDX 2404双相不锈钢点蚀抗力最低的鼻尖时效温度。  相似文献   

9.
利用OM、SEM、XRD、TEM、冲击力学测试和动电位极化研究了3.6 mass%和8.0 mass%两种Mn含量下19 mass%Cr节Ni型双相不锈钢800℃时效析出相的形成、韧性、耐点蚀性能。结果表明:Mn含量较低时,σ相析出较慢,54 h后呈细小颗粒弥散于铁素体奥氏体相界;由于Mn参与了σ相的形成,Mn含量较高时,σ相析出速度快,54 h后呈层片状覆盖在铁素体上;Mn含量的增加使奥氏体相比例增加,时效初期有助于提高实验钢的冲击性能,但时效后期大量σ相的析出加速了冲击性能的下降;低Mn含量实验钢点蚀电位在时效初期保持350 m V左右,比高Mn含量的电位高出约200 m V,54 h后两者耐点蚀性能均降低。较高的Mn含量在时效初期有助于提高实验钢的再钝化性能,54 h后两者再钝化性能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0.
利用OM、SEM、XRD、TEM、冲击力学测试和动电位极化研究了3.6 mass%和8.0 mass%两种Mn含量下19 mass%Cr节Ni型双相不锈钢800℃时效析出相的形成、韧性、耐点蚀性能。结果表明:Mn含量较低时,σ相析出较慢,54 h后呈细小颗粒弥散于铁素体奥氏体相界;由于Mn参与了σ相的形成,Mn含量较高时,σ相析出速度快,54 h后呈层片状覆盖在铁素体上;Mn含量的增加使奥氏体相比例增加,时效初期有助于提高实验钢的冲击性能,但时效后期大量σ相的析出加速了冲击性能的下降;低Mn含量实验钢点蚀电位在时效初期保持350 m V左右,比高Mn含量的电位高出约200 m V,54 h后两者耐点蚀性能均降低。较高的Mn含量在时效初期有助于提高实验钢的再钝化性能,54 h后两者再钝化性能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1.
海水温度和浓缩度对316L不锈钢点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循环阳极极化曲线研究了不同温度和浓缩度的海水介质中316L不锈钢的点蚀行为.结果表明,在1~3倍浓缩度范围内,316L不锈钢的点蚀电位和再钝化电位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线性降低,但当浓缩度高于2倍、温度大于85℃时,点蚀电位变化较小;在25~95℃温度范围内,点蚀电位和再钝化电位与海水浓缩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浓缩度对316L不锈钢点蚀性能的影响比温度更小,并根据点缺陷理论分析了二者对点蚀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不同热处理态2024铝合金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  S.  GHOSH  Md.  HILAL Sagnik  BOSE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2013,23(11):3215-3227
分别在3.5%NaCl溶液、3.5%NaCl+1.0%H2O2溶液和pH=12的3.5%NaCl溶液中进行动电位极化实验,研究2024 Al-Cu-Mg合金在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腐蚀行为。极化曲线表明,随着合金时效时间的延长,合金的腐蚀电位向负方向移动;向NaCl溶液中添加H2O2会使腐蚀电位正移;在pH=12的3.5%NaCl溶液中的极化曲线表现出明显的钝化现象。腐蚀试样表面表现为常见的腐蚀特征,但也有扩大的点蚀、晶间腐蚀现象出现。循环动电位极化曲线显示有宽的循环极化滞后环,不同的腐蚀模式表明合金的点蚀生长对合金的热处理状态敏感。通过显微组织分析,探讨了不同热处理状态下合金在不同NaCl溶液中的腐蚀机理。  相似文献   

13.
采用FeCl3溶液浸泡试验、动电位极化、电化学阻抗谱及体式显微镜研究了904L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在不同温度下的点蚀行为。结果表明:溶液温度为25℃时,904L不锈钢具有优异的耐点蚀性能,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其耐点蚀性能下降,在65℃FeCl3溶液中基体表面产生严重的点蚀坑。在不同温度模拟海水溶液中的电化学测试结果同样表明:随着试验温度的提高,自腐蚀电流密度增大,点蚀电位下降,点蚀敏感性提高;EIS均为单一的容抗弧,温度升高,容抗弧半径减小,材料腐蚀速率增大,耐蚀性降低。  相似文献   

14.
采用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和Mott-Schottky曲线研究了不同时效温度下,13Cr15Ni4Mo3N高强不锈钢在3.5%NaCl溶液中形成的钝化膜性能。结果表明:相同时效时间下,随时效温度升高,于350~625℃温度区间,点蚀电位先降低后升高。电化学阻抗结果表明:随时效温度升高或时效时间延长,钝化膜的致密性先降低后升高。Mott-Schottky曲线计算表明:钝化膜缺陷扩散系数随时效温度升高先增加后减小,表面钝化膜的稳定性随时效温度先降低后升高,与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通过正交试验法,采用动电位扫描技术研究了温度、pH和Cl-浓度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在模拟口腔溶液中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pH和Cl-浓度对NiTi的点蚀行为都有较大影响.溶液温度为25℃时点蚀电位最负,随着温度的升高,点蚀电位逐渐升高.溶液中的Cl-浓度很低时(不超过0.1 mol/L)点蚀电位较高,随着Cl-浓度的增加,点蚀电位急剧下降.当溶液的pH为6.0时,点蚀电位最高.  相似文献   

16.
选用304和308L两种焊丝作为过渡层焊材对304/Q235复合管进行焊接,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扫描和静态FeCl3溶液浸泡法对其焊接接头的耐点蚀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酸洗钝化后,两种接头的点蚀坑直径变小,耐点蚀性均有所提高;自腐蚀电位:308L接头>304接头,自腐蚀电流:308L接头<304接头;点蚀电位304接头约-270mV,308L接头约-230mV,说明308L接头耐点蚀性能优于304接头,更能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7.
设计制备了新型高氮低镍奥氏体不锈钢(高氮钢)。采用阳极动电位极化法测量了此钢在不同浓度和不同pH值的NaCl溶液中的点蚀电位,获得了点蚀电位随溶液浓度及pH值变化的关系曲线,并与800H钢进行了对比。用扫描电镜(SEM)对样品表面进行了形貌观察对点腐蚀坑处进行了线扫描,分析了高氮钢耐点蚀的机理。研究表明在不同浓度和pH值的NaCl溶液中,高氮钢的点蚀电位达到1.2V(va SCE)以上,800H钢的点蚀电位在0.3 V(vs SCE)以下。扫描图显示腐蚀区域内高氮钢的点蚀坑稀少且面积较小,800H钢的点蚀坑密集且面积较大。线扫描表明氮在腐蚀坑内的含量略有下降;氮在钝化膜/金属界面富集,形成NH_4~+,并且抑制侵蚀性Cl~-的吸附是提高高氮钢耐蚀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室温冷轧方法制备了具有超细层片结构的Al-4%Cu (质量分数)合金,并利用SEM、TEM、显微硬度测试及动电位极化方法对比研究了晶界处元素偏聚及时效析出相对其点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后Al-Cu合金平均层片间距159 nm,晶界处存在Cu的偏聚,其点蚀电位与粗晶样品相当。时效后,超细晶Al-Cu点蚀电位因晶界θ相的析出而降低。可见,Cu偏聚对Al-Cu合金的点蚀行为并无明显影响,但形成富Cu相后对点蚀行为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采用动电位和恒电位扫描方法研究了2205双相不锈钢在不同温度、不同极化电位和不同Cl-含量情况下的点蚀行为.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2205双相不锈钢的点蚀击穿电位下降,钝化区间变窄;2205双相不锈钢在6%NaCl溶液中的临界点蚀温度约为56 ℃;当Cl-质量分数为6%?24%时,随Cl-含量增大,临界点蚀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20.
利用磁致伸缩空蚀实验机研究了CrMnN双相不锈钢在3%NaCl溶液中的空蚀行为,采用电化学技术测量了静态和空蚀条件下的自腐蚀电位变化和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利用扫描电镜(SEM)跟踪观测了试样表面的空蚀形貌.结果表明:CrMnN双相不锈钢的抗空蚀性能优于水轮机的常规用材0Crl3Ni5Mo.CrMnN双相不锈钢的空蚀破坏首先在铁素体相发生.铁素体相的失效方式为脆性失效,而奥氏体相是延性失效.奥氏体相区由滑移和孪生引起的塑性变形消耗了空泡溃灭产生的冲击能量,从而提高CrMnN双相不锈钢的抗空蚀性能.在NaCl溶液中。空蚀使CrMnN不锈钢的自腐蚀电位负移300mV,阳极电流密度增大近3个数量级,但由NaCl引起的失重量对总失重量的贡献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