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设计艺术走一种文化现象,这一文化性主题围绕着当代人的精神、价值等内在维度,它内敛地、沉淀地反映着时代的精神状态,体现着大变革时期人的价值理想的确立与维护,社会现代化呼唤着设计文化的现代化。本文从设计艺术的角度,对设计文化的社会性与现代性、对设计与当代人价值理想的关系等进行阐述,以期引发更多关于设计艺术的创新思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联系和发展的角度出发,论述中国丝绸文化的、发展以及中国丝绸的文化价值和世界性意义。认为中国丝绸文化是浩瀚的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持续的、恒久的和丰富多彩的,在民族文化的系统中,蚕缫丝和技艺又起着推动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并直接体现了文化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中国的丝绸文化,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佩同时也是特定文化内容所呈现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早在19世纪就提出并论述了全球化的理论.近年来,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融入了全球化的潮流.全球化进程已经在世界上显示了其巨大的影响力.全球化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在以经济全球化为中心的同时,各民族也面临着其他领域的全球化问题,尤其是文化的全球化.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各民族文化的发展面临着西方中心论和文化相对主义的双重威胁.而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文化既要积极地融入到全球化的浪潮之中,又要保持自身的特色,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正视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又要努力吸收和借鉴其他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使我国的文化以及整个社会获得快速而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蕴藏着一种充满生机、饱含青春活力和不断创新的“少年精神”。在今天,要当好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的这种“少年精神”。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以文学为研究对象的文化批评可谓空前繁荣,它体现出多元的价值取向,但主要侧重于文化价值和社会功利价值,对于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则有所忽视,文学的审美价值甚至因价值取向空间的无限扩大而趋于虚无。文化批评理想的价值取向应当是审美性和文化性的统一,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统一,艺术价值和社会功利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混乱的价值认识是保护观念不能得到统一的根本原因。以历史与现代,西方与东方多维度探讨当代历史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构成。提出以目前西方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真实性价值,情感价值,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总体认识为核心,以代表我国文化多样性的“中国传统和现实社会对遗产价值内涵的发展”为两极,形成当代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完整格局。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毛笔是独立的艺术价值和技术价值的统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品格的哲学观念的具体体现。笔与道有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是道家“体道”的载体和道的再生性传播媒介。笔与道参与并影响着人生的整合,为人性的建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尤其是在儒家思想上形成的儒家法文化,是加强中国共产党建设的重要思想源泉、文化源泉和力量源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借鉴儒家法文化以德治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提高党员的道德自律水平,加强党员的家风建设,加强党员的思想教化,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加强党员的责任与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9.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形成共同的理想和道德;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在近代的转型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奠定了基础。中国早期先进知识分子为了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对传统上将儒学为中心的我国传统文化系统内的道德空想主义、均平主义与专制主义展开深入揭露与批驳。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在实践理性、社会理想以及价值目标等存在精神的契合性,才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紧密结合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面貌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都有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改革对改革开放产生了深远影响,而改革开放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改革也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建设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目的之一,是推进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改革开放中,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变化,党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相结合,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盘考虑,实现了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把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取得了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大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纲领,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命题。所谓先进文化建设实质上即是如何运用文化控制手段进行文化整合的问题。整个文化整合过程是一个充满辩证法的过程,它既不是“中学为体”,也不是“全盘西化”,而是社会主义新文化体系的重建,是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双重目标的组合。  相似文献   

13.
密切联系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决定着党的事业成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政治文明,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要实现的目标。坚持群众路线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在本质要求、价值取向、实践主体和发展路径等方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冬学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文化教育建设中进行的成功尝试,实际上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成人教育,对于提高边区广大民众的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为促进边区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中华文化近代化的历程在奋斗与挫折、希望与失望中缓慢延伸.一批批志士仁人的设计蓝图、治国方略直至鲜血头颅都付之东流.不仅如此,长期以来被先进的中国人奉为楷模的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自身也陷入深刻的危机.世界大战的烽火遍及欧洲大陆,给人类以空前的浩劫.这就给人们以双重的困惑.学西方七十年,不但未获成效,到头来连西方值不值得学,都发生疑问.中华文化向何处去?恪守旧道,显然没有前途,而追赶新潮,又方向茫然.资本主义文化已失去昔日的光彩,蒙上灰暗的阴霾,但俄罗斯大地上那一片熹微晨光,却给人们以新的期冀和鼓舞.“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华文化近代化的新阶段,产生了“五·四时代”.民主与科学成为觉悟者的共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更给予中华民族以锐利的思想武器,去扫除民族文化近代化道路的重要障碍.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凤凰,在二十世纪中叶的中国腾空而起,振翅高飞。  相似文献   

16.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发地,更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要求、还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要,抑或是信息技术、科技创新使公共空间发生的"质变""裂变",都将形成巨大的推动力,推动我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获得新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主要发展将呈现如下趋势:一、从"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到"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回归;二、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到"社会主义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构";三、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主体"到"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共同体"的发展;四、从"现实公共文化空间"向"虚拟公共文化空间"的拓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人民在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自己的纪年历法,在此基础上又确定了自己民族的节日,这些节日内在地蕴含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和谐文化的特质,我们应当大力发掘中华传统节日的价值,充分重视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用它来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8.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角度研究抗疫精神,有助于凝聚民族共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有助于提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对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酱文化博物馆的创建与期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酱文化博物馆坐落于以“酱缸文化”著称的绍兴。它设计了“酱文化信息中心”、“中国酱文化”、“中国酱油文化”、“中国醋文化”、“酱文化在世界”、“酱文化的明天”、“绍兴酱缸文化”、“操作与品尝”、“产品与购物”九大基本分区,贯串着酱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努力说明历代中国人对酱的认识、知识、技术、生活历程与风貌。中国酱文化博物馆不仅展示中国的酱文化,还将引领中国消费者和中国酱美企业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0.
在梁漱溟先生看来,中国文化、西洋文化、印度文化分别为世界文化的三大源流之一,它们分别代表了文化发展截然不同的三个路向。人类社会在经历人与物关系为主导的时代之后,将逐步进入以人与人关系为主导的阶段。而以家族制度作为文化内核、以周孔教化作为文化营养的中国文化,通过理性的启发和"仁"心的推崇,突出了人伦关系的构建,用伦理本位取代个人本位,用人对人的态度代替人对物的态度。中国文化代表着未来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其必将复兴。但是中国文化并非完美无缺,其自身的弱点需要在团体的生活中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