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应用结构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喇、萨、杏油田高含水期各类油井及油田含水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八五”期间的二次加密调整井含水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从而提出了一套适用于井网不断加密,不同性质油层储量分步动用开发模式的油田含水变化趋势预测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井网加密调整是动用油藏剩余油、提高采收率的最直接有效手段。安塞油田长6特低渗油藏一次加密已基本结束,在此基础上研究二次加密井网,对油田开发中后期改善开发效果及长期稳产具有重要意义。详细分析了安塞油田长6油藏裂缝发育特征,分析了基础井网及一次加密井网的实施效果,提出了缝网匹配是决定加密效果的关键,并对二次加密井网方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次加密时,可采取油井间缩小井距加密方式,原基础井网完全转变为小排距、小井距的排状注水井网。  相似文献   

3.
油田水驱开发经历基础井网、一次调整、二次加密后,目前开始针对薄差层和表外储层实施三次加密调整,由于三次加密井开发的目的层岩性和物性较差,油层的纵向非均质性明显以及平面分布复杂等客观条件,决定了注水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通过对油田某区块三次加密井油层动用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利用动、静态资料,深入分析油层发育特点,剖面动用状况,结合生产实际,从而达到有效减缓产量递减速度,提高经济效益,为今后开发此类油层提供技术借鉴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大庆油田历次井网加密调整效果,以调整后5~10 a内的取心井资料为依据,分析各类油层见水厚度比例、水洗厚度比例及驱油效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基础井网使有效厚度大于2.0 m的油层得到有效动用,见水厚度比例达75.8%;一次加密井网调整使有效厚度为2.0 m及以下的各类油层见水厚度比例得到大幅度提高,有效厚度为0.5~2.0 m的油层见水厚度比例增幅为195.0%~264.4%,表外油层也得到了有效动用;二次加密井网调整使有效厚度为0~1.0 m的油层见水厚度比例进一步提高近50.0%;三次加密井网调整并未明显提高油层见水厚度比例,薄差油层的见水厚度比例增幅小于2.3%,井网加密调整效果逐渐变差。层间非均质性强、生产井段跨度大和层间含水率差异变小是薄差油层见水厚度比例低和历次井网加密调整效果变差的重要因素,进而提出了缩短生产井段与缩小井距并重的井网加密调整模式。  相似文献   

5.
大庆喇萨杏油田三次加密调整的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20,自引:13,他引:7  
大庆喇萨杏油田经过二次加密调整后,各种监测资料表明仍有部分油层动用差或未动用。这部分潜力油层薄、物性差、空间分布高度零散、与水淹油层关系复杂,依靠现有井网难以有效动用。“九五”以来开始了三次加密探索性试验和研究,先后开辟了4个先导性试验区和1个工业化生产试验区,研究和形成了三次加密调整配套技术。实践证明,三次加密调整是大庆油田水驱开发过程中的一项重大调整措施。为此,以三次加密矿场实践为依据,分析了三次加密调整的潜力和分布特征,提出了三次加密调整方法,指出了三次加密调整对改善区块整体开发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定量表征低渗透油藏井网整体加密前后储量有效动用规律的变化,是油田制定合理开发调整策略的基础。基于实际低渗油田反九点井网整体加密调整方式,利用势叠加原理,得到了反映实际井网形式下的开发单元渗流场分布计算公式;提出了"有效驱动压力梯度"的概念来反映流体在注采单元间的动用程度;统计了不同区域的有效驱动压力梯度大小与注采单元控制范围的关系,进而建立了定量描述不同井网条件下储量有效动用规律的评价方法。研究表明,基础井网整体加密后,井距缩小、井间驱动压力梯度增大;当原始井距大于300 m时,井网加密可以大幅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是井网加密调整的重点关注对象;当原始井距小于200 m时,进行井网加密调整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的潜力较小,但若油藏储层较厚,可以酌情进行加密。  相似文献   

7.
在特低渗透油藏中,由于高渗透条带的发育,通常使其表现出渗透率各向异性特征,导致注采井间的渗流规律与常规油藏不同,对井网加密形式的适应性也存在差异。基于各向异性油藏的渗流特点及井网调整形式,利用叠加原理,得到注采平面渗流场计算公式;引入线状排驱概念,对各向异性油藏井网加密形式进行适应性分析;用驱动压力梯度表征储量动用程度,提出无因次动用提高程度概念,建立定量表征注采井间储量动用规律的方法。结果表明,将初始正方形反九点井网系统地调整为排状加密井网,形成线状排驱,可有效提升特低渗透各向异性油藏的储量动用程度;初始井网井距大于400 m时,注采井间储量动用提升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8.
随着二次加密井网开采时间的延长,井网本身反映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注水分流问题,该问题导致了二次加密油井受效差,动用程度低等诸多开发矛盾,因此,搞清楚二次加密井网注水分流问题,也就是后期调整提供了依据,通过双重各向异性介质的驱替特征建立的数学模型,分析了二次加密注水井注入水在没有满足本井网的前景下,向一次加密调整井网,基础井网生产井分流现象及其注水分流的微观机理,提出并实施了具体的调整办法,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二次加密井的进一步调整注水结构、提高动肜程度、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了分析方法和调整手段。  相似文献   

9.
在直井反九点井网的对角油井之间加密水平井,是水驱油藏实现液流改向、提高储量动用效果的有效井网调整方式。基于典型注采井网调整方式,利用渗流力学保角变换和镜像反映原理,建立了井间对角线加密水平井注采井网渗流模型,并提出了评价注采井网储量动用效果的方法;结合实际油田参数,计算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直井反九点井网加密调整后注采单元中的储量动用变化规律;综合储量动用效果和开发实施条件,确定了九点井网对角加密水平井的合理水平井长度及合理生产制度。研究结果为水驱油藏注采井网加密调整和注采调控,提供了新的调整思路和分析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的二次加密调整层系至今已注水开发10年。目前其产量只占水驱产量的28.99%,仍有30%以上的砂岩厚度未动用,在今后一个时期仍是水驱开发调整的主要对象,因此有必要探讨改善二次加密井开发效果的方法。本文对萨北开发区二次加密调整层系油层未动用原因进行了分析;对提高二次加密油层吸水状况、增加产液厚度的主要做法以及所取得的效果进行了总结。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不同时期油井受效状况,注水井采取提高注水强度、细分注水、措施改造以及浅调剖可改善油层吸水状况;在油井注水受效后的2-5实施改造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措施进行优化,能改善油层动用状况,提高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1.
中国钻井技术经济指标的发展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石油钻井科技有了很大的发展,文中根据历年来大量的统计数据,将钻井技术指标、产储量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用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和先进的统计分析软件及图形软件定量地分析了钻井技术及发展的规律,并建立了5个动用钻机数的预测模型,分别是:1.由油气产储量来计划预测井数,再根据井数来预测动用钻机数;2.根据油气产储量计划预测进尺工作量,再根据进尺来预测动用钻机数;3.直接根据油气产量预测动用钻机数;4.根据时间预测动用钻机数;5.根据原油价格预测动向钻机数。并指出真正的动用钻机时除根据以上5个预测模型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再确定动用钻机数,为生产决策提供较为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Ԥ���ģ���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油气田产量和可采储量的预测是油藏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它是编制油气田开发规划部署,进行油气田开发(调整)方案设计,以及油气田开发动态分析的重要内容。基于对大量油气田开发实际动态资料的统计研究,建立了一种预测油气田产量、累积产量、可采储量、最高年产气量及其发生的时间的新模型。该模型还可以预测剩余可采储量、剩余可采储量的储采比或采油速度等参数。油气田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适用于油气田产量存在单峰的情形,而且也适用于油气田投产之后持续递减的情形。  相似文献   

13.
油田储量商品价值评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鉴国外评估计算油田储量价值的方法,提出已开发油田的储量商品价值评估计算方法,用Arps递减曲线法外推预测产量,用现金流方法计算可采储量商品价值,可用于评估已开发油田的储量、经济开采年限和剩余储量的货币值,为油田开发提供决策依据,以长庆探区某油田为例进行储量评估,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油田的构成及20年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4):542-548,556
以地质储量大于1×108t为标准,统计2004年中国大油田的地质和可采储量的规模、区域、丰度和油质等的构成,产量的规模、储产比等的构成。将其与1984年相应数据作对比,认为以大型和巨型油田的地质和可采储量论,东部地区分别增加2.1和1.6倍,西部地区增加4.8和3.6倍,海域中的6个大油田全部为在该期达到大型油田的下限。2004年东部大、巨型油田的储量和产量仍居全国首要地位,全国大、巨型油田可采储量中,轻、中质油占68.2%,但海上大型油田全为重油。实践证明,今后包括东部在内的各区仍不断培育出大型油田,但必须正视其品级有所下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美国页岩油勘探开发现状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介绍了美国页岩油(致密油)勘探开发现状与发展前景。目前,美国页岩油区带分布广泛,遍及二叠盆地、威利斯顿盆地、墨西哥湾盆地和阿纳达科盆地等。页岩油储量总体呈增长趋势,2017年末页岩油证实储量占全美石油证实储量的比例接近50%。美国页岩油产量主要来自二叠盆地、巴肯和伊格尔福特三大页岩油区,目前其产量占全美页岩油产量的近80%;有利地质条件是这三大页岩油区发展的基础。受2014年油价暴跌影响,美国页岩油气作业钻机明显减少,页岩油产量有所下降;但自2016年中期开始,产量恢复增长,屡创新高。美国待发现的页岩油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根据预测,未来10年页岩油产量还将持续增长,是美国原油产量增长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预测油气田产量的Г模型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闵琪  胡建国 《石油学报》1997,18(1):63-69
基于对油气田产量变化规律及概率论中的Г分布,进行综合系统研究的结果,推导建立了预测油气田产量的Г模型。该模型不但可以预测油气田产量、累积产量随时间的变化,而且也可以预测油气田可采储量、最高年产量及其发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利用递减参数确定可采储量的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基于广义的KoЛЪITOB公式,提供了利用递减参数,确定油气田可采储量、剩余可采储量和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分析对比了Rayleigh模型、HZC模型以及Weibull模型,并建立有关参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分析对比表明,Rayleigh模型的最高年产量时的累计产量为可采储量的39.35%,适用于产量快速上升,到达最高年产量后又快速下降的油气田;HZC模型的最高年产量时的累计产量与可采储量的关系由参数B控制,较Rayleigh模型适用范围广;而Welbull模型最高年产量时的累计产量与可采储量的关系由参数α控制,其适用范围较前2种模型更广。  相似文献   

19.
Low oil pric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economic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and slow economic growth have hit the existing markets of traditional big oil suppliers and upgraded the conflict of oil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interest between OPEC producers and other big oil supplier countries such as the USA and Russia. Forecasting global oil production is significant for all countries for energy strategy planning, although many past forecasts have later been proved to be very seriously incorrect. In this paper,the original generalized Weng model is expanded to a multi-cycle generalized Weng model to better reflect the multi-cycle phenomena caused by political,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factors. This is used to forecast global oil production based on parameter selection from a large sample, depletion rate of remaining resources, constraints on oil reserves and cycle number determination. This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world will reach its peak oil production in 2022, at about 4340×10~6 tonnes. China needs to plan for oil import diversity, a domestic oil production structure based on the supply pattern of large oil suppliers worldwide and the oil demand for China's own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20.
胜利油区开发形势及稳产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胜利油区“九五”期间的开发成果;介绍了已形成的复杂油藏开发配套技术;分析了油区当前开发形势,提出了“十五”期间原油稳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