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程竹静  管坚  王龙 《节能技术》2014,(1):69-72,77
在2台310 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上进行热工性能试验,分析比较了烟气温度、汽水流量、灰渣含碳量及尾部烟气污染物等参数。2台循环流化床锅炉均燃用煤和石油焦混合物,炉内添加石灰石脱硫。1#和2#锅炉额定运行负荷热效率分别为89.22%,90.70%,日常运行负荷热效率分别为88.10%,89.88%。2台锅炉炉内密相区温度分布均匀;床温、分离器入口温度、回料腿温度和排烟温度稳定;主蒸汽流量、给水流量、减温水流量波动较小;烟气污染物均可达到设计要求。试验结果可对混烧煤和石油焦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SZL15-2.5/400-AⅡ锅炉的结构,对该锅炉运行后灰渣含碳量过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锅炉炉排侧密封及配风方式设计不合理,是造成其结焦和灰渣含碳量过高的主要原因,而掺烧沼气则加剧了上述事故的发生。为此,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德士古水煤浆气化技术在国内化工企业得到广泛应用,气化后得到大量气化灰渣。气化灰渣是由气化炉炉底灰渣和炉顶飞灰两部分组成,气化渣的设计含碳量≤20%,但是实际运行过程中一般高于20%,而气化灰含碳量一般高于气化渣20%~40%。煤气化过程中排出的大量灰渣,不仅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并且其渗滤液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传统的锅炉灰渣大宗利用途径是生产建筑材料和回填。符合农用标准的粉煤灰含有硅钙钾等组分,对经济作物有增产作用,还可用于制作肥料。但是与传统锅炉灰渣不同,气化灰渣含碳量比较高,国标GB/T 1596-2005中将粉煤灰品质指标分为3个等  相似文献   

4.
不同煤种下循环流化床灰渣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一台 0 .5MW的循环流化床燃烧炉上对 4种不同煤种分别进行燃烧试验 ,对燃烧产生的灰渣的分析结果表明了煤种特性如挥发分、灰分和含碳量等对循环流化床燃烧过程的灰渣形成及其排放特性有很大影响 ,并获得了煤中挥发分、灰分及含碳量对底渣粒径及其含碳量、飞灰粒径及其含碳量、飞灰份额及燃烧效率等影响特性 ,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和运行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杭州钱江啤酒厂有一台 DZL4—13锅炉,已使用七年,炉墙、炉拱均已损伤、裂缝,致使锅炉正平衡热效率仅63.3%,排烟处空气过剩系数达2.3,灰渣含碳量达18.7%。为了提高锅炉效率,该厂在炉排、炉墙进行大修的同时,对炉拱进行改造,采用异型炉拱。由于前后拱呈一定角度,形成参差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我厂循环流化床锅炉灰渣含碳量高,造成燃烧效率较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运行中的调整方法,确定了理想的运行参数。对入炉煤质量对炉内燃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运行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齐鲁石化热电厂#4炉燃烧状况不佳,灰渣可燃物含量偏高等问题,进行了燃烧优化调整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煤粉细度和风量等参数的优化控制值。经过燃烧调整,灰渣可燃物含量有了较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8.
针对分层燃烧的特点在单粒径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双粒径链条锅炉层燃模型,并在实际锅炉上进行实验验证,双粒径模型能更好地模拟安装分层煤斗后煤层的燃烧特性。利用改进后的双粒径模型来模拟普通煤斗和分层煤斗的进煤方式对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粒径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出大、小颗粒同时存在时床层的燃烧特性,分层堆叠的方式有利于煤层的引燃并加强燃尽,分层燃烧的灰渣含碳量是9.54%,混合燃烧的灰渣含碳量是15.81%。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在卧式筒形炉上燃用低挥发分水煤浆的燃烧特性、结渣特性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并与大同水煤浆和掺混水焦浆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低挥发分水煤浆在筒形炉内燃烧情况良好,燃烧温度可达1 300℃以上,飞灰含碳量为6.92%,燃烧效率在98%以上,但燃尽时间较长;炉内结渣轻微,呈松散渣状,灰渣沉积速率为144 g/(m2·min);SO2排放浓度与燃料中硫含量有关,NOx排放浓度为744 mg/m3;低挥发分水煤浆能在工业锅炉上使用.  相似文献   

10.
KZL4-13-AⅡ锅炉为生产用蒸汽锅炉,已运行10多年。锅炉设备时常发生因烟管头渗漏而停炉;锅炉出力低,经常正压燃烧,着火差,灰渣含碳量高,锅炉需频繁拨火,司炉工劳动强度大。针对这些缺陷,对锅炉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1缺陷原因分析11烟管头渗漏原因...  相似文献   

11.
陈文峰  和文强  白文海 《节能》2009,28(5):53-55
通过分析影响CFB锅炉热效率和煤矸石利用率的因素,结合焦煤集团冯营电力公司240t/h锅炉的运行经验,提出降低飞灰和底渣含碳量、提高煤矸石利用效率的具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宋永富 《锅炉制造》2011,(6):26-28,37
飞灰含碳量高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效率低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影响飞回含碳量的因素,得出降低飞灰含碳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烧失量法测量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碳的系统误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前言飞灰的可燃碳含量决定了其在建材方面的应用范围。通常用烧失量(LOI:Loss-On-Ignition)来表征粉煤灰可燃碳含量的大小。例如我国在GBJI46-90,GBI596-91和FGJ28-86等标准中规定,用烧失量表征的可燃碳含量小于飞灰总质量5%的飞灰为I级灰,在5%~8%之间的为II级灰,在8%~15%之间  相似文献   

14.
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回燃技术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和总结了石家庄永泰热电厂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回燃技术改造措施及改造所取得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两台锅炉改造之后,炉内平均燃烧温度、回料温度提高,飞灰含碳量明显降低,锅炉热效率平均提高了5~10个百分点.回燃系统改造费用为6.54万元,改造后年节煤费用约为180万元,不到半个月可全部收回改造费用.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浙江浙能长兴发电有限公司3号锅炉飞灰含碳量升高的原因,指出磨煤机研磨能力下降、煤粉过粗、煤粉浓度分配不均匀以及局部缺氧燃烧等是主要原因;介绍了针对巴威DRB-XCL旋流燃烧器的特点,通过采取调整燃烧器调风盘、内、外二次风叶片角度以及提高炉膛氧量等措施,从而降低锅炉飞灰含碳量2%~3%,解决了3号炉飞灰含碳量高的问题,提高了机组运行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6.
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FB锅炉飞灰的化学成分以及物理特性和煤粉炉有所不同.研究讨论了CFB锅炉飞灰和煤粉炉飞灰的区别.在实验中发现CFB锅炉飞灰中SiO2、Al2O3、TFeO、CaO、MgO的含量随着粒度的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随着粒度的减小,飞灰中SiO2的含量逐渐降低,而Al2O3、TFeO、CaO、MgO含量则逐渐升高.在实验的基础上对铁元素存在形式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得出在CFB锅炉和煤粉炉的燃煤飞灰中,铁元素因为运行工况的不同其存在形式不同,进而呈现出颜色上的差异.CFB锅炉飞灰含碳量高,比电阻低.  相似文献   

17.
在一台采用紧凑型水冷旋风分离器的410 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上进行以石油焦、油页岩混合物为燃料的锅炉热力性能试验,对温度、汽水流量、烟气污染物排放及灰渣含碳量等多个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锅炉以石油焦和油页岩的混合物为燃料,添加石灰石脱硫,在锅炉实际运行负荷下热效率为90.89%;炉内密相区温度分布均匀;床温、分离器入口温度、排烟温度和回料腿温度稳定;主蒸汽流量、给水流量、减温水流量波动小;烟气污染物均可控制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8.
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中碳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循环流化床(CFB)锅炉飞灰含碳量分布及飞灰残碳形态的测量、CFB燃烧温度下焦炭失活过程的试验研究以及流化床条件下煤颗粒燃烧过程的分析.探讨了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中碳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实际运行的CFB锅炉飞灰中含碳量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残碳集中于25~50 μm的飞灰颗粒内;真实密度和XRD测量均表明,焦炭失活的2个条件是温度和时间,温度高于800℃,焦炭失活开始发生,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失活程度提高;焦炭颗粒长时间停留在主循环回路中,反应活性下降,由于颗粒的碎裂和磨耗,形成了飞灰中粒径较小的残碳;煤中的细小煤粒首次通过炉膛时未燃尽且未被分离器收集,形成了飞友中较大颗粒的残碳.  相似文献   

19.
针对济南明湖热电厂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在运行中的出现的飞灰含碳量高、排烟温度高、风室漏灰严重,以及炉膛差压高导致的返料器返料不畅等问题,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锅炉的省煤器、分离器和布风系统和进行了技术改造。改造后锅炉的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性得以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效率的因素分析及改善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申莉  刘德昌  张世红  郭强 《动力工程》2002,22(6):2054-2058
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高效、低污染、煤种适应性广等优点,在我国得到大力发展。但目前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飞灰含碳量高,锅炉燃烧效率达不到设计值。在对实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煤的热值及煤的粒径、燃烧室特点、循环系统运行状况对锅炉燃烧效率的影响。提出了维持锅炉稳定燃烧,降低飞灰含碳量,提高燃烧效率的一些措施,在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