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石料是京杭大运河基本的建筑材料之一,石质工程是运河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人利用石头坚硬耐久的特性修建运河的堤坝墙闸,使用各种加工、垒砌技术,满足运河工程的实际需要.一处处运河石质工程显示了中国人民在开凿、维修运河中的科学思维和先进技术,是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王越  仝晖 《中国园林》2021,37(1):62-67
明清济宁古城水系发达、经济繁荣,是鲁西南最重要的漕运咽喉.以重要运河城市济宁为研究对象,探讨鲁运河影响下济宁古城风景体系特征,具体包括运河水利景观风貌和古城风景体系两部分.其中,运河景观风貌包括泗水、汶水、北五湖、南四湖构成的天然河湖,以及在此基础上通过引水、分水、蓄调系统建立的运河水脊独特水利景观风貌:古城风景体系则...  相似文献   

3.
陈露  李林 《城市规划》2007,31(8):I0001-I0002
1.街区概况 临清,位于山东省聊城西北部,古运河东岸.是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中州历史街区处于临清元代会通河、明运河与卫河会合处,是临清古老的运河文化的主要载体,保留了临清主要的文物古迹和传统风貌.街区西北和西南两边为卫运河大堤和龙山,地势较高,其余地势平坦,运河环绕.  相似文献   

4.
应小宇  贺通 《华中建筑》2007,25(2):108-110
台南运河是全台湾保存最完整的一条内陆运河,近年来由于沿岸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航运功能逐渐淡化,沿岸地区也逐渐衰退.为了让运河再生并促进沿岸地区的复活.台南市政府着手对其进行更新.在更新规划中体现出来的复活机能构思、分段定位和面积控制等理念为其他滨水城市的更新规划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对遗产真实性的认识必须基于具体的遗产对象及其文化背景,大运河是一种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产物,探讨运河水利工程遗产的真实性,不能缺少人、自然、运河这三者的对话.文章从两个方面考察中国大运河扬州段水利工程遗产的真实性问题:一、从运河动态发展的角度,研究淮扬运河发展过程中的“变”与“不变”.二、大运河作为一个系统,以整体性发挥作用,各要素的优化组合是系统发挥作用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还河于民、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的目标,杭州启动运河综保工程,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新运河.大运河(杭州段)景观风貌保护是杭州市做好水文化遗产文章,提升遗产地品味的重大举措.以运河杭州段景观风貌规划为基点、便民休闲为重点、功能提升为亮点系统介绍了景观风貌分区、现存问题、规划内容、景观提升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高邮市庄台河片区是运河文化和江南水域文明的交汇点,也是乡村更新改造的热点.文章通过对高邮市庄台河片区规划设计的梳理和研究,探索了以运河为主要特征的特殊地貌区域的乡村建设与改造的新理念、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背景下,文章结合江苏溧阳运河第一坊的实践,从"运河文化复兴、运河文化体验、运河文化展示"三个方面探讨运河文化带景观规划的重点和内容,形成了"构建运河生态绿廊、恢复运河黄金水道、开展运河文化旅游、展现运河景观文化"四方面的心得体会,最终提出了景观规划应考虑保护与展示、水利与航运、景观与旅游的系统规划及统筹布局的规划路径。  相似文献   

9.
运河城市是特殊的城市类型,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作用,20世纪前山东受到运河的影响尤其明显。山东运河城市严格意义上是指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德州、临清、聊城和济宁,但从长时段视角还包含定陶、曲阜、临淄、武城。山东运河城市发展整体经历4个阶段:隋代以前的初具雏形、隋唐至北宋时期初步形成、元明清时期的大发展和近代衰败。研究山东运河城市的发展历史,对当前运河城市提升文化自信、保育运河文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社会效益和发展可持续性四个方面构建船闸建设项目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模糊评价法建立船闸建设项目综合评价模型,并以苏北运河某船闸建设项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苏北运河某船闸建设项目整体运行是比较成功的.  相似文献   

11.
霍艳虹  李源 《风景园林》2023,30(2):89-96
【目的】面对大运河如今发生的诸多变化,需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去审视运河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实践,全面、客观地认知现代社会对于运河遗产的体验与需求,为大运河遗产在现代社会的保护与利用实践中提供支撑。【方法】以683篇与扬州运河相关的游记文本数据作为研究材料,运用LDA主题模型构建文化景观意象感知描述体系,半定量化探究公众对于运河文化景观的意象感知特征。【结果】研究表明:一级感知维度下,扬州运河的意象感知主要从运河的典型景观、游览运河的行程感受及运河文化景观的区域影响力三方面展开;二级感知维度下,与人文景观、自然风光、特色美食、商业服务及服务设施等内容有关的高频词共同构建了较为丰富的运河感知意象,并体现了古运河串联不同城市资源的能力。【结论】当代社会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不仅是对运河遗产物质空间的更新与改造,也是对运河景观风貌及社会个体心理体验等社会空间的重构。该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运河文化景观在现代城市语境下的社会角色与地方意义,并为相关城市文化景观风貌塑造提供审慎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尹良  高桂博  顾天熊 《建筑施工》2021,43(5):871-872,875
以苏州某邻地铁、邻运河商业办公楼改造工程为背景,介绍邻地铁、邻运河拆除项目中永久配重、临时配重技术,以及配重混凝土在永久配重中的应用.实践证明,配重混凝土在施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对同类型的工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运河水系、城市格局和产业布局的长期演化与变迁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动态关联?这是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在开展之前、所必须面对和破解的一项课题。本文聚焦于在历史视野下运河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联,通过"三脉并重"的研究策略和"历史性地图"解析发现:常州的城市格局、产业布局和运河水系的关系在总体上可以划分为前运河时期、大运河时期、后运河时期和新运河时期4个阶段;其中运河水系经历了从形态演变到功能演替的变迁,城市格局经历了从内生式发展到外延式扩展的变迁,产业布局则经历了从运河指向到综合指向的变迁,而三者之间互动关系也经历了一个从"最初形成,互动单一"到"内在关联,面临挑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运河之死     
20世纪80年代,有一部电视专题片叫《话说运河》,以怀旧的笔调重温了京杭大运河的盛衰始末.不知道摄制组是否确实沿着运河一线且走且歌,在夹叙夹议中横穿了半个中国?假如在古代的话,这需要磨烂多少双鞋子,抑或折断多少根桨楫?今人肯定是搭乘汽车之类现代化交通工具与运河同行,我仿佛能从那晃动的镜头里闻到淡淡的汽油味.  相似文献   

15.
张凡 《城乡建设》2015,(10):52-53
京杭大运河正走向世界文化遗产,常州古运河保护开发显得格外重要.坐落在运河边上的历史街区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部分,本文以运河五号为例,探究改造后街区对城市和市民带来的利弊,阐述了历史街区在改造中的问题和改善措施建议. 一、运河五号创意街区背景及实施 (一)项目背景 历史街区一直作为体现我国历史文化,并具有极高研究和游览价值的城市组成部分.常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历史文化保护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政府致力于保护和改造常州的历史文化街区以利于对常州历史文化的传承.本次研究也是基于此背景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16.
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的保护层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运河(主要是江南运河段)在中国近现代工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各历史时期工业发展在运河沿线遗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在目前运河工业遗产正面临着严峻的保护与改造的压力下,通过建立"工业遗产廊道"以实现大运河工业遗产的整体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运河工业遗产廊道的保护可以分为区域-城市-历史工业聚集区-相关企业及单位-建构筑物五个层次,并主要从四个层次制定相应的保护与再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7.
京杭运河无锡段属于江南运河吴越文化圈层,是江南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脉络,更是独特的线性文化遗产,并具有鲜明的在地性资源价值。以无锡城区段运河水系线性遗产为本文的研究范围,从遗产旅游的角度,对运河沿线文化遗产区域进行整理与归类,并结合线性文化遗产的概念,探究运河沿线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具体形态类型。对运河沿线的遗产登记收录情况及分布情况、运河遗产资源价值等进行分析,提出有助于运河遗产整体性规划、并具有参考价值的运河线性遗产资源的保护及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8.
作为南通市第一运河的起点和南通市港闸区发展重地,通吕运河——船闸东路段景观规划直接影响着城市区域的发展。在尊重通吕运河的历史文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炼运河历史文化的设计元素,为南通展现一个现代城市滨水空间,是整个项目的重要宗旨。该文通过研究运河文化的内涵,结合南通市船闸东路——通吕运河景观设计实例,详细讨论了运河文化元素在城市滨水景观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城市的精髓与灵魂,大运河是城市历史文化的体现。对运河沿岸聚落形态的研究有利于挖掘和弘扬运河文化,促进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该文选取大运河天津段三岔河口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元、明、清时期运河聚落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探究运河聚落发展的动力机制,挖掘并弘扬运河文化,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以期为全段大运河沿岸聚落形态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引。  相似文献   

20.
李琛 《华中建筑》2007,25(6):163-166
阐述了在自然地理和国家政策的影响下,京杭大运河沿岸聚落的分布特征;介绍了在运河的重要作用下,沿岸聚落的逐渐形成和发展过程.结合典型实例,分析了由粮仓、码头、江运交汇处等原因形成的聚落,进一步总结出运河沿岸聚落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