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
本文详细论述了基性结晶岩作为高放废物处置库围岩的适宜性。从岩石对构造应力作用的稳定性、岩石中地下水对高放废物的溶解度、岩石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性能,以及高放废物处置库对结晶岩隔离性能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认为基性结晶岩。作为高放废物处置库的围岩,要比酸性结晶岩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底部型铀矿床是以罕见的原生矿物(如人形石、钒钡铀矿、镁铀云母、钡铀云母等)的工业富集为特征。这类矿床出现在未固结的第三纪河流相沉积物内,该第三系覆盖着或邻近火成岩和变质岩体内的主断裂带或地堑构造。沉积主岩呈向上变细的沉积层序:砾岩、砂岩、泥岩,该套沉积层序富含有机物以及铁的硫化物和/或氧化物,一般产于基底杂岩上的古河道内。盖层岩石,除少数例外,均为代表第三纪大陆相火山作用的基性至中性火山岩;火山岩中常常有沉积岩夹层。基底杂岩包括中性-长英质侵入岩和变质岩;一般说来,侵入岩和变质岩都经历了侵入作用或变质作用的多期演化和伸展构造作用的重要时期。基底杂岩中断裂破碎带的密集发育和断裂带的高度沟通,导致了地下水-岩石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从而生成了重碳酸盐型的含铀地下水。诸多底部型铀矿床的成分构成是地下水优先淋出基底杂岩中诸如Ca、Mg、Ba、Pb、P和V等元素的结果。 关于此类矿床的成因,需要全面考虑成矿元素来源、迁移机制、古气候、沉积与保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整个成矿作用的发生、发展和保存均得益于有利的构造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伸展构造作用和区域性抬升。  相似文献   

3.
与钠交代作用有关的铀矿床形成于花岗岩类和片麻岩构成的结晶地质内沿区域断裂构造带发育的钠长岩中。在前寒武系近地表的岩石中,钠交代和铀矿化都取决于超变质期后溶液的进入情况(此溶液含有碱性元素和铀)。多次发生的断裂构造复活导致钠长岩的形成,其中部分含有铀。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华南陆壳的地层结构、岩性组合及其含铀性,各个构造旋回对铀的活化、迁移和富集作用.指出富铀花岗岩的源岩特征是:具有高硅、富铝、富钾的富铀陆壳.岩石组合主要以陆源泥砂质碎屑岩建造为主,夹中酸性、基性火山碎屑岩建造和碳酸盐岩建造等所组成的岩石.岩石经受了多次构造运动,使其发生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花岗岩化,最终形成富铀花岗岩.  相似文献   

5.
对区域变质程度不同的两类变质岩中铀的分布进行了研究。一类岩石是变质程度低的绿色片岩-闪岩相,另一类是变质程度较高的闪岩-麻粒岩相。对碱性玄武岩中一些中-高压形成的麻粒岩包体也作了分析。岩石中铀的丰度在低于麻粒岩相的变质作用中没有受到影响。与闪岩相岩石相比,麻粒岩是贫铀的。两类岩石中铀的分布也有差异,闪岩相岩石中的铀主要是存在于铁镁矿物的裂隙和解理面上以及副矿物中,而在麻粒岩中,铀主要存在于副矿物中。看来,麻粒岩的贫铀是由于铀的逸失所致,这些铀不是存在于副矿物或主要造岩矿物的结晶格架中,而是在裂隙中,它们在脱水作用时期被迁移的水溶液带走。  相似文献   

6.
对整个巴西领土花岗岩类包括片麻岩和混合岩中铀的分布进行了调查。铀浓度是根据来自已知地质点的1800个Rb—Sr全岩同位素分析样品来确定的。样品分析结果被标绘在巴西大地构造的略图中。含铀高(12×10~(-6)以上)的样品提供了可能含铀地区的特征。另外还从年龄、区域构造环境、岩性、Rb含量以及~(87)Sr/~(86)Sr初始比值方面对这些结果进行了解释。至于岩性方面,具有碱性组分的花岗岩显示了较高的铀含量。主要岩类为片麻混合岩带和其他的花岗岩类。通常富铀岩石主要属于中元古代时期。根据同位素地球化学,较高~(87)Sr/~(86)Sr比值岩石(高含Rb量)较那些分异较差的岩石显示出铀富集趋势。另一方面,具有低Sr初始比值的岩石也可能具有类似高初始比值岩石的铀含量,这证明铀的原始富集过程是在幔源岩石形成期间发生的。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金矿可形成于所有的地质时期和各种地质构造环境及岩石类型中,从太古代到新生代,从基性-超基性到中-酸性火成岩及沉积岩-沉积变质岩等;由稳定地质区到活动带都有金矿图1)。然而,金矿在各地质时期的分布陆内的分布是不均衡的(表1,图1)。由表1可知,金矿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两个成矿高峰期,即前寒武纪和中新生代。  相似文献   

8.
把康滇地轴中南段铀矿化划分为砂岩型、钠交代岩型和元古代浅变质岩型三种类型,并阐明其主要特征。明确提出早元古代地壳演化曾经历了原始古陆核形成阶段、沉降活动阶段和基底再固结阶段;明确提出中元古界昆阳群是有别于典型的含较多区域性富铀层位的碳硅泥岩沉积建造。首次对该区部分岩石的原始铀含量进行了研究,有依据地提出了有关岩石可作为该区铀源岩的新认识。明确划分出该区存在的碱性和酸性两大类热液蚀变,指出该区以发育前者的地区成矿前景较好。对该区铀成矿前景明确指出:(1)该区不具备良好的澳加式元古代不整合面型铀矿床的地质条件;(2)非澳加式元古代不整合面的铀成矿前景较差;(3)该区碱(钠)交代岩型铀矿化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在此基础上遴选出5个相对较好的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9.
自从四十年代后期以来,RalstonButtes地区一直是弗朗特山脉的商品铀的主要来源。它位于Golden的东北部和弗朗特山脉矿带的东南部。铀矿体呈脉状产于前寒武纪变质岩的断层角砾岩中。这种变质岩的母岩是一种可能的铀源。爱达荷泉组的角闪片麻岩是该区的主要岩石类型。因此,它的成因是评价可能由变质过程中所生成的铀量的主要考虑因素。为了进行评价,分析了41个岩石样品(19个角闪片麻岩、7个黑云母片麻岩、5个绿泥石片麻岩和10个变质泥质岩)的主要元素,分析了33个岩石样品(16个角闪片麻岩、8个  相似文献   

10.
里采夫地区为科拉半岛上铀矿最有价值的地区之一。这里共发现了一处矿床(里采夫矿床),5个大矿点(极地、陡崖、野湖、岸边、柯什卡牙伏尔)以及约40个其他铀矿化点。本文描述了里采夫地区地质,并介绍了该区内所发现的铀矿化的富集条件、构造和矿物成分特征等。铀矿化可划分为5种类型:(1)伟晶质花岗岩和石英-斜长-正长代岩中与奥长岩中的稀土-钍-铀矿化;(2)产于石英-钠长石-微斜长石交代岩中和石英-微斜长石交代岩中的钍-铀矿化;(3)产于绿泥石-钠长交代岩中与钠长岩中的铀矿化;(4)产于钠长石-水云母-绿泥石交代岩中的铀矿化;(5)产于陆相岩石中的稀土-磷-铀矿化。对于铀矿化与早、晚期卡累里早期活化作用以及与波罗的地盾海西期岩浆构造活化作用的联代关系的见解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11.
把康滇地轴中南段铀矿化划分为砂岩型、钠交代岩型和元古代浅变质岩型三种类型,并阐明其主要特征。明确提出早元古代地壳演化曾经历了原始古陆核形成阶段、沉降活动阶段和基底再固结阶段;明确提出中元古界昆阳群是有别于典型的含较多区域性富铀层位的碳硅泥岩沉积建造。首次对该区部分岩石的原始铀含量进行了研究,有依据地提出了有关岩石可作为该区铀源岩的新认识。明确划分出该区存在的碱性和酸性两大类热液蚀变,指  相似文献   

12.
秦岭群的岩性主要由泥质-长英质变质岩、基性变质岩和钙质变质岩三部分组成。泥质-长英质变质岩占据大部分,是秦岭群的主体。与产铀伟晶岩关系密切的泥质-长英质变质岩具有硅高、碱高、钾大于钠的特点,具中等铀含量。东秦岭花岗岩可分为Ⅰ型花岗岩和S型花岗岩两种成因类型。区域上分布的三种类型伟晶岩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重熔岩浆统一演化系列,它们是秦岭群部分熔融的产物。产铀伟晶岩和伟晶岩型铀矿是一种新的产铀地  相似文献   

13.
地质背景卡斯梅尔(Kasmere)湖地区是加拿大地盾丘吉尔构造区的一部分。表1是该区1:50,000地质图的岩石单元层。本区最老的岩石(图1)是太古代叶片状花岗岩类岩石,年龄为2,600—2,700百万年,其上面不整合地覆盖着下元古代阿菲比亚期变质沉积岩(1,900百万年,5a—16单元层)。这些岩石分布在一个NE-SW向的沃拉斯顿褶皱带内,该带控制了本区地质构造和地球物理场的走向。本区北部发育有阿菲比亚期赫维茨群变质沉积岩(14、15、16单元层)。本区大部分为冰川沉积物覆盖,基岩露头占2%。本区虽然还没有发现铀矿床,但在加拿大矿物产地(CANMINDEX)数据文件里就包含有13个铀“产地”。  相似文献   

14.
铀矿床分布在复背斜中部在深大断裂交叉部位。矿床产在浅色花岗岩的外接触带,与文德期砂泥质沉积层的接触地段,辉长岩岩株及斑状花岗岩和花岗细晶岩的小岩休侵入其中。矿石为钠长石-磷灰石成分的交代岩,铀石为主要铀矿物,碎裂岩带为主要容矿构造,碎裂岩带中的矿物被密集的微裂隙网破碎。在下部含矿交代岩主要沿斑状花岗岩和花岗细晶岩发育;在上部主要沿砂岩和粉砂岩发育。交代岩的主要新生矿物是钠长石和磷灰石,其次是绿泥石、碳酸盐、水云母和铀矿物。细分散状红色亦铁矿染为交代岩的明显标志。岩石的交代改造作用从钠长石化开始,绿泥石-铀石组合叠加在已钠长石化的岩石上。按矿物的形成时间,磷灰石占据中间位置,部分与钠长石和铀石重叠。在钠长石化的岩石裂隙带内产出的矿石最富。铀含量0.0n%—0.n%的贫矿石和一般矿石在矿床中占重要地位,在遭受最强烈的钠长石化后破碎的局部地段,铀含量可达到1%—3%。含矿交代作用是在200—280℃温度范围内,在含有高浓度磷的碱性溶液作用下进行的。根据成分特征,北哈萨克斯坦含矿交代岩与加拿大比弗洛支湖矿床的交代岩很相似。  相似文献   

15.
该文对铀矿地质作了概括,并描述了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矿区的各种类型铀矿床,指出了它们的分布规律、成矿时代和形成条件,铀矿床产于各种不同的岩石中。矿石成本低而可采的主要铀储量(90%以上)产于前寒武系或直接覆盖于基底之上的显生宙岩层中。主要矿床在空间上与淡色花岗岩共生。在基底附近的显生宙沉积中,铀在还原条件下富集在陆相碎屑物内。含碳质的页岩和砂岩蚀变层为最有利层位。与变质岩有关的铀矿  相似文献   

16.
美国地质调查所的科学家最近对火山岩进行的研究揭示了在喷发、冷却、水化和蚀变过程中铀的释放效应。在可与附近已蚀变的岩石作比较的相对未蚀变玻质火山岩地区进行野外研究是特别有价值的。已报道了下列情况:①采自火山灰流或熔岩流的黑曜岩与珍珠岩的对比,或黑曜岩与霏细岩的对比;②玻质空降火山灰与来自凝灰质沉积物中蚀变产物的蒙脱石、高岭石或斜发沸石的对比;③来自活火山的干燥而新鲜的火山灰与被水漂洗的火山灰的对比。实验室方法包括淋滤(浸出)研究,含铀再生二氧化硅的铀铅年代测定法,铀衰变系列测定以及放射性照相。其结果表明,新喷发的火山灰吸附的水溶铀和玻璃水化期间迁移的铀量并不多。霏细岩一般比共存的黑曜岩贫铀,表明部分铀在高温脱玻期间迁移了,但是增加一些年轻黑曜岩-霏细岩组对评价长期不均匀淋滤的可能叠加是需要的。空降火山灰蚀变成粘土和沸石使玻质主岩释放出大量铀,但是铀的最终迁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文条件、岩石的透水性、溶液的化学性质和吸附剂的丰度等。在合适的环境中,90%的原生铀可能迁移。浸出实验表明,温度对铀从玻璃释放出的速度影响最大。实验室研究应包括高温下的富铀玻璃的脱玻作用和蚀变实验,同时,还需做更多的野外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估价流纹质玻璃作为铀源的可能性,对美国西部11处钙碱型和过渡型流纹质熔岩和火山灰流凝灰岩中铀的丰度和分布进行了测定。样品由共生在一起的黑曜岩、珍珠岩和霏细岩组成,其时代为渐新世至更新世。黑曜岩中铀的丰度值为5至46PPm。黑曜岩和共生的珍珠岩有相同(±5%)的铀浓度,这表明在水化过程中铀没有或很少丢失。霏细岩比共生的黑曜岩和珍珠岩多减损80%的铀。综合这些数据以及过去研究过碱性流纹岩的成果表明,铀的减损量似乎随着岩石年龄而增加,而且对不同成分的岩石减损速度是有差异的(钙碱性——最慢,而过碱性——最快)。黑曜岩、珍珠岩和球粒岩中铀的分布是均匀的,而在霏细岩中则不均匀。铀减损最少的霏细岩的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铀与Fe-Ti-Mn氧化物共生,或含于副矿物中。在铀有减损的较老的霏细岩中,次生Fe-Mn氧化物是含铀的,特别是沿着裂隙或流层。铀从霏细岩中丢失,看来是由于低温溶液长期作用的结果,与此同时有一部分铀沉淀于次生矿物中。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高原玄武岩中铀矿床的地质构造、岩石的热液蚀变以及岩石和矿石的矿物-地球化学特性。铀矿床产于亚碱性橄榄石浅色玄武岩的岩被中。岩被具有复杂的不均一结构——底部为玄武质球状熔岩,上部是块状熔岩。亚铁、钛含量高是该玄武岩的特征。铀矿体赋存于由球状熔岩组成的岩被下部。热收缩引起的同心放射状及多角形裂隙系统,以及与球状熔岩层理斜交和顺层的岩石破碎扩张带制约着矿化作用。矿床的形成是热液成矿作用的6个阶段的结果。这6个阶段分别是:(1)石英-碳酸盐-水云母阶段;(2)石英-硫化物阶段;(3)沥青铀矿-铀钛酸盐阶段;(4)高岭石-蒙脱石阶段;(5)铀石-石英-萤石阶段;(6)方解石阶段。可分出4种矿石类型:(1)沥青铀矿-铀石型:(2)钛酸盐-沥青铀矿-铀石型;(3)钛酸盐-铀石型;(4)分散状铀石-锐钛矿(白钛石)型。  相似文献   

19.
尽管已有了大量述及花岗岩中铀的文献,但有关花岗岩中铀的分布、丰度特别是它的产出性质有价值的论述还未见到,诺伊尔伯格(Neuerberg)从概念出发曾描述过花岗岩中铀的六种可能产出方式,他强调对花岗岩中铀的研究必须在岩石的结构和组成的总体以及其结晶历史这几方面来考虑。斯塔克莱斯(stuckless)等曾论证在怀俄明花岗山一个特殊的含铀花岗岩中铀赋存在一些主要的造岩矿物和副矿物之中。由于铀在花岗岩中分布不均匀以及在风化过程中有不等的逸失,因而露头标本可能已不能反映出本来岩石“真正”的铀含量。  相似文献   

20.
研究花岗岩中铀的存在形式和铀的配分状况,对探讨产于花岗岩内的铀矿成矿机理是一项基础工作。花岗岩中的铀可分为原生铀(铀矿物、含铀矿物等)和再生铀(吸附铀、粒间铀和裂隙铀等)两大类。产铀花岗岩中晶质铀矿可占全岩铀的40—60%以上。晶质铀矿在表生和蚀变条件下不稳定。随着蚀变作用的加深,岩石中晶质铀矿被溶蚀,其数量减少,而裂隙、粒间铀的比例则往往增加,显示铀的活化。举一实例说明铀配分研究在追索铀源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