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XML入门体验     
新锐 《软件》2001,(6):47-49
XML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的缩写,它的标准定义是:扩展标记语言(XML)是SGML的子集,其目标是允许普通的SGML在Web上以目前HTML的方式被服务、接收和处理。XML被设计成易于实现,且可在SGML和HTML之间互相操作。对于初学者,可以把XML简单地理解为如同HTML一样,是一种专门在World Wide Web上传递消息的语言。只要你的计算机上有IE5.0以上的浏览器,你就可以实验本文介绍的XML例子。在本文介绍的XML例子中,我们将创建几个XML文档,并在浏览器上显示它们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标记语言SGML、HTML、XML与XHTML的发展过程,介绍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MSXML解析XML文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当前Web上流行的脚本语言是以HTML为主的语言结构,HTML是一种标记语言,而不是一种编程语言,主要的标记是针对显示,而不是针对文档内容本身结构的描述的。也就是说,机器本身是不能够解析它的内容的,所以就出现了XML语言。XML(eXtensibleMarkupLanguage)语言是SGML语言的子集,它保留了SGML主要的使用功能,同时大大缩减了SGML的复杂性。XML语言系统建立的目的就是使它不仅能够表示文档的内容,而且可以表示文档的结构,这样在同时能够被人类理解的同时,也能够被机器所理解。XML要求遵循一定的严格的标准。XML…  相似文献   

4.
荣华 《程序员》2004,(8):76-78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是一套用来标记文档的语法,它和现在的Web标记语言HTML相同,都是由SGML发展而来(由于SGML过于求大、求全,未能广泛应用),同样由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万维网联盟)制定标准。其目标是统一未来跨平台数据交换的格式。  相似文献   

5.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HTML概述HTML是在标准通用标记语言(SGML)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用于描述超文本的标记语言.SGML是ISO在1986年公布的文本描述标准(ISO8879);超文本是含有指向其它文档的指针的文本;标记是描述或分割文本中各对象的一种编码.二、HTML文件的结构与组成HTML文件为标准的ASCⅡ文本文件,是由各种具有语义的对象所构成的逻辑结构体.例如一份HTML文件可由标题、段落、列表、表格、单字及其它对象组成.在实际应用中,  相似文献   

6.
初识XML     
XML的简述  一.认识SGML,HTML,XML  1.SGML:SGML的出现始于60年代末主要由IBM进行文本文档描述的一项研究。IBM创建了GML(GeneralMarkupLanguage,通用标签语言),它是SGML的前身。1978年,美国国家标准化组织(AmericanNationalStandardsInstitute,简称:ANSI)在GML的基础上创建了SGML的第一个版本,1986年SGML被正式定为网页标准。  2.HTML:HTML是由WEB的发明者TimBerners-Lee和同事DanielW.Connolly于1990年创立的一种标记式语言。它是标准通用化标记语言SGML的应用。用它的语法规则…  相似文献   

7.
WWW应用与标记语言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各种特殊目的的语言也应运而生,如高级语言、非过程性语言、数据库查询语言、面向对象语言等等,而且各自都引发了计算机应用的新一轮高潮。随着Internet和WWW的蓬勃发展,标记语言以其自身的特点,提供了信息共享的特殊便利,而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简要介绍了与WWW相关的几种语言SGML、HTML、XML、VRML的历史和特点,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分  相似文献   

8.
XML与Web数据管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nternet特别是Web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网上活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这一切的基础是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但是,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以及Web应用的日益广泛,HTML固有的局限性开始表现出来,这样,XML标准被提了出来。XML标准的制定将大大促进Internet的应用,特别是在Web数据管理中的应用。1XML语言XML(ExtensibleMarkup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简称XML)是为了用来对信息进行自我描述而设计的一种新语言,XML是SG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的子集,也是一种元语言。XML包含一组基本规则,任…  相似文献   

9.
《网管员世界》2013,(21):28-29
XML全称是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意思是可扩展的标记语言,它是标准通用标记语言(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SGML)的一个子集。  相似文献   

10.
介绍可扩展标记语言XML,并与标准通用标记语言SGML及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进行了比较,说明XML的优势,阐述XML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几种数据格式描述语言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桂兰 《计算机应用》2001,21(10):30-32
介绍了三种数据格式描述语言SGHL、HTML、XML的发展过程,对它们在电子数据交换中表现出来的特性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2.
标识语言的发展,特点及其在WWW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红  李德河 《微机发展》1999,9(1):26-27
本文介绍标识语言的发展及其结构、特点,比较了SGML、HTML、XML之间的异同以及在WWW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大部分XML查询语言都使用树模式来匹配待查询的XML文档树以得到所需要的、与模式树相吻合的查询结果,此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XML模式树的大小,那么尽可能快速地查找并删除查询模式树中的冗余节点就变得十分重要。重点讨论DTD约束下树模式的最小化问题,将DTD兄弟约束SC拓展成扩展兄弟约束ESC,使其能够表达DTD约束中的祖先-后代关系;并指出只包含{ESC,/,//,[],*}的查询树模式的最小化问题的复杂度是指数级的,且当模式树是分支受限的时候,其最小化问题的复杂度是多项式时间的;最后给出了一个多项式时间的受限分支的模式树最小化算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在Windows的新版本“Windows Vista”中将要使用的新一代标记语言XAML,给出了它的定义、规则。对新一代编程语言的发展方向作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对XML文档查询的常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用查询语言;另一种是使用关键字,而使用关键字查询XML文档比使用查询语言更为简单方便。给出了一种使用关键字查询XML文档的索引查找算法。该算法只需要扫描一次关键字对应的编码列,就可以找到需要的编码,提高了查询效率。实验表明该算法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SWRL的网络管理信息定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现有的网络与系统管理信息定义语言种类多、语义和规则描述能力弱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在基于本体的网络管理框架中使用语义网规则语言SWRL(SemanticWebRuleLanguage)定义网络管理信息的方法。通过本体语言从语义的层面整合现有的管理信息定义语言,使用RuleML(RuleMarkupLanguage)定义管理行为的规则,提高了网络管理信息定义的表达力,为智能网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城市三维数据的需求愈益增加,然而众多的城市三维数据缺乏统一的模型,使数据不能有效地进行共享与交互。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协会(Open GIS Consortium,OGC)提出了地理标记语言(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GML),城市GML规范定义了城市空间信息模型的标准,有利于三维数据在网络上进行传输、共享。通过分析城市GML文件的结构,提出一种适合一般城市GML文件的数据结构集合,使得在采用DOM接口解析文件后,能够快速获取城市GML文件的3D信息。实验部分使用Java 3D编程显示快速获取的3D信息,证明了提出的数据结构集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Given the existence of two standards for text processing systems that accomplish similar goals, with similar means, but dissimilar results, the authors seek to reconcile the two. Office Document Architecture (ODA) and 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 (SGML) are found to have no fundamental incompatibilities, opening the way to either formally melding them into a single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standard or through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s forming a de facto standard that encompasses both.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latter is most likely to occur, but in any case either is preferable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