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l,3-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为缩合剂,通过微波辐射法制备了不同取代度的丙烯酸β-环糊精酯(β-CD-AA),并且采用溶液法成功合成了丙烯酰胺-β-CD-AA-烯丙基-联苯基醚(ABE)三元共聚物和丙烯酸(AA)-β-CD-AA-ABE三元共聚物。研究表明:微波法合成β-CD-AA具有反应时间短,易于控制的优点;所合成的三元共聚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吸附性能,其中,AA-β-CD-AA-ABE三元共聚物对Zn2+的吸附达47.5 mg/g,在废水处理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烯丙醇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制备了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将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与β-环糊精反应合成单取代烯丙基缩水甘油醚β-环糊精。将其在过硫酸铵做引发剂和氮气保护条件下合成出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并用IR、1 HNMR进行了结构表征。分别用β-环糊精、2-O-(烯丙氧基-2-羟基丙基)-β-环糊精和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对辣椒红色素进行包埋,考察比较了三种包埋物的包埋率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壳聚糖席夫碱反应合成了β-环糊精接枝壳聚糖,用合成产物对黄连素进行了包合.研究了合成产物、包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β-环糊精接枝壳聚糖和包合物的抑菌活性较壳聚糖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环糊精的结构特征及应用,详细综述了:①新型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②环糊精超分子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③环糊精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β-环糊精(β-CD)作为骨架,经磺酰化反应、卤代反应和与L-组氨酸的亲核取代反应,得到了两种β-环糊精-组氨酸衍生物配体,再将配体与Cu(Ⅱ)配位,合成了具有多酚氧化酶催化活性的β-环糊精-Cu(Ⅱ)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原子吸收光谱等方法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O2为氧化剂,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它们催化邻苯二酚氧化反应的性能,并考察了反应温度、pH值等因素对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β-环糊精-Cu(Ⅱ)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C-2位修饰得到的环糊精类金属衍生物因为活性基团与反应中心之间相对位置适宜,表现出较大的加速效果;反应动力学表明组胺基配位Cu(Ⅱ) 、β- CD疏水空腔和碱催化作用是反应加速的3个因素。  相似文献   

6.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二醋酸纤维素与β-环糊精接枝共聚物(CDA-g-β-CD).首先以二醋酸纤维素(CDA)与1,6-己二异氰酸酯(HDI)反应,得到端异氰酸酯预聚物(NCOCDA),然后将该预聚物与β-环糊精(β-CD)反应得到接枝共聚物CDA-g-β-CD.傅里叶红外(FT-IR)和核磁氢谱(1H-NMR)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7.
以β-环糊精(β-CD)作为骨架,经磺酰化反应、卤代反应和与L-组氨酸的亲核取代反应,得到了两种β-环糊精-组氨酸衍生物配体,再将配体与Cu(Ⅱ)配位,合成了具有多酚氧化酶催化活性的β-环糊精-Cu(Ⅱ)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原子吸收光谱等方法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O2为氧化剂,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它们催化邻苯二酚氧化反应的性能,并考察了反应温度、pH值等因素对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β-环糊精-Cu(Ⅱ)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C-2位修饰得到的环糊精类金属衍生物因为活性基团与反应中心之间相对位置适宜,表现出较大的加速效果;反应动力学表明组胺基配位Cu(Ⅱ) 、β- CD疏水空腔和碱催化作用是反应加速的3个因素。  相似文献   

8.
石东坡 《广州化工》2009,37(6):75-77
作为反应催化剂或包结物载体是β-环糊精(简称β-CD)最重要用途之一,而β-环糊精与客体形成配合物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其性能的最主要因素。采用Chemoffice中^1H—NMR模块对β-环糊精与苯甲砜“主-客”体配合物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分析,发现Chemoffice中^1HNMR模块可判断β-环糊精“主-客”体包结物相互作用,建立准确、合适的β-环糊精“主-客”体配合物是影响判断准确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用β-环糊精、顺丁烯二酸酐、氯乙酸和氯化镍反应,合成了β-环糊精衍生物的Ni2+配合物,并以此配合物模拟还原酶成功地将顺丁烯二酸酐催化加氢生成丁二酸,反应条件温和,产率比文献报道的高温、高压、RaneyNi催化条件下的产率高15.1%。  相似文献   

10.
以马来酸酐(MAH)和β-环糊精(β-CD)为原料,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经醇解反应合成了乙烯基β-环糊精单体(MAH-β-CD)。以丙烯酰胺(AM)、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磺酸(AMPS)、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及合成的MAH-β-CD为单体,通过自由基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四元共聚物(PAADM)。通过单因素变量法得出四元共聚物最优制备条件为:m(MAH-β-CD)∶m(AM)∶m(AMPS)∶m(DMDAAC)=1∶69∶20∶10,引发剂用量为0.4%(占单体总质量),反应温度45℃,单体质量分数20%,反应时间6 h,p H=7。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核磁氢谱对共聚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表明合成的聚合物即为目标产物。聚合物的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0.8%的PAADM在盐酸(质量分数20%)中的酸溶时间为100 min;PAADM与PDMC稠化酸比较结果显示,PAADM稠化酸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及缓速性能,并且该稠化酸抗剪切性能和配伍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用β—环糊精衍生物催化还原顺丁烯二酸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β-环糊精、顺丁烯二酸酐、氯乙酸和氯化镍反应,合成了β-环糊精衍生物的Ni^2+配合物,并以此配合物模拟还原酶成功地将顺丁烯二烯酸催化加氢生成丁二酸,反应条件温和,产率比文献报道的高温、高压、Raney Ni催化条件下的产率高15.1%。  相似文献   

12.
选用环境友好的碳酸二乙酯为原料,研究了乙氧羰基化-β-环糊精的绿色合成新工艺。β-环糊精和碳酸二乙酯在无水碳酸钾的作用下经酯交换反应生成了乙氧羰基化-β-环糊精。研究了反应物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四个参数对反应的影响。利用响应曲面试验设计法进行试验设计,建立乙氧羰基化-β-环糊精的合成工艺模型。通过回归方程和响应曲面,得到乙氧羰基化-β-环糊精最佳合成工艺:10 gβ-环糊精溶于80 mLDMF中,反应温度126℃,催化剂用量(相对于β-环糊精的质量百分数)为12%,n(DEC):n(β-CD)=20.2:1,反应时间8.5 h。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在此条件下,乙氧羰基化β-环糊精的收率达到98%。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反应结果并利用半制备色谱分离获得纯产物,对其进行了FT-IR,MS,1H-NMR表征。  相似文献   

13.
甲基化-β-环糊精新型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甲基化-β-环糊精的绿色合成新工艺.选用绿色的碳酸二甲酯为原料,以DMF为溶剂,在无水碳酸钾催化下,将其与β-环糊精反应合成了甲基化-β-环糊精.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β-环糊精和碳酸二甲酯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的量对产品的平均取代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产品平均取代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反应温度和β-环糊精与碳酸二甲酯摩尔比;最佳合成工艺条件是反应时间为24 h、β-环糊精和碳酸二甲酯摩尔比是1:28、反应温度85℃和β-环糊精和催化剂摩尔比为1:14,该条件下,产品的平均取代度达到14.2.采用薄层色谱、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对所合成的产品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与用硫酸二甲酯或碘甲烷合成的甲基化-β-环糊精基本一致.该甲基化-β-环糊精合成工艺具有合成工艺简单、方便和无毒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供试菌,研究六氢β-酸环糊精包合物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采用滤纸片法测定7种环糊精包合物抑菌活性,二倍稀释法测定六氢β-酸-2,6二甲基-β-CD、六氢β-酸-2-甲基-β-CD和六氢β-酸-羟丙基-β-CD包合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并研究了温度、pH、紫外线对前述3种包合物抑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环糊精包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六氢β-酸-2,6二甲基-β-CD、六氢β-酸-2-甲基-β-CD和六氢β-酸-羟丙基-β-CD包合物抑菌效果最好,最低抑菌浓度均为8.0 μg/mL。经酸碱处理后,与未处理组比较,在pH>6的条件下,3种包合物的抑菌活性增强,在pH<6的条件下,其抑菌活性减弱;温度和紫外线对3种包合物抑菌活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两种方法首次成功合成了3-(5’-甲基-4-异噁唑基)-4-氨基-5-巯基-(4H)-1,2,4-三氮唑,并以其为配体进一步合成了铜配合物。通过1H NMR、IR等对配体和铜配合物结构进行表征确认,并测定了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配体和铜配合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菌种都有抑菌活性,而铜配合物的抑菌活性比配体更强。  相似文献   

16.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供试菌,测试了六氢β-酸环糊精包合物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采用滤纸片法测定7种环糊精包合物的抑菌活性,采用2倍稀释法测定了六氢β-酸-2,6-二甲基-β-CD、六氢β-酸-2-甲基-β-CD和六氢β-酸-羟丙基-β-CD包合物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并考察了温度、p H、紫外线对上述3种包合物抑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环糊精包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六氢β-酸-2,6-二甲基-β-CD、六氢β-酸-2-甲基-β-CD和六氢β-酸-羟丙基-β-CD包合物抑菌效果最好,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均为8 mg/L。在p H6条件下,3种包合物的抑菌活性增强,在p H6条件下,其抑菌活性减弱;温度(20~120℃)和紫外线(辐照180min以内)对3种包合物抑菌活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改变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一氯乙酸与β-环糊精物质的量配比来合成羧甲基-β-环糊精,测定目标产物的取代度,实验结果表明:一氯乙酸物质与β-环糊精的物质的量配比为9∶1、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4 h的条件下,是合成羧甲基-β-环糊精的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8.
以β-环糊精(β-CD)、氯乙酸等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合成了羧甲基-β-环糊精,采用红外光谱测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合成工艺条件。该合成工艺条件对相应的环糊精类化合物的合成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测试特定结构Cu(Ⅱ)配合物的抑菌活性和其他性能,以甲基丙二酸、4,4'-二氨基二苯甲烷、4,4'-二氨基二苯醚为配体制备了两种未见报道的环状双核配合物[Cu(mmal)(Dadm)(H2O)]2·4H2O和[Cu(mmal)(ODA)(H2O)]2·4H2O。通过元素分析和电子自旋共振推断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测试了往配体溶液中加入Cu(Ⅱ)离子和其他过渡金属离子的紫外-可见光谱;对配合物的抑菌性能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配体能选择性地结合Cu(Ⅱ)离子,所合成的配合物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假单孢杆菌的抑菌效果与原料试剂相当,抑菌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2种手性固定相2,6-二-O-戊基-3-O-三氟乙酰基-β-环糊精和2,6-二-O-戊基-3-O-三氟乙酰基-γ-环糊精,并采用静态法涂渍了气相色谱毛细管柱。用所制备的手性柱对环氧氯丙烷对映体进行分离研究,并与其在2,6-二-O-乙氧乙基-3-O-三氟乙酰基-β-环糊精和2,3,6-三-O-甲基-β-环糊精上的分离结果相比较,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2种环糊精衍生物对环氧氯丙烷都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