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赵妍妍  陆鑫  赵伟翔  田一间  秦兵 《软件学报》2024,35(3):1377-1402
情感对话技术着眼于对话机器人的“情商”,旨在让对话机器人具有像人类一样观察、理解和表达情感的能力.这项技术可以看作是情感计算和对话技术的交叉,兼顾对话机器人的“智商”和“情商”,从而实现对用户的精神陪伴、情感慰藉和心理疏导.结合对话中情感的特点,对情感对话技术进行全面解析:1)规划对话场景下的情感识别、情感管理、情感表达等3个重要的技术点,并拓展多模态场景下的情感对话技术. 2)介绍情感对话4项关键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总结这些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可能解决方案. 3)介绍情感对话技术的数据资源. 4)分析情感对话技术的难点,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与前景.  相似文献   

2.
表情机器人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娜  陈工  王志良 《微计算机信息》2007,23(35):232-233,289
表情机器人的研究在国内还处于初级阶段,为了推进这一新的科学热点的研究,本文从生物学的角度和和谐人机交互的角度出发,运用了机械设计、传感器技术、舵机控制、嵌入式系统、人工智能等技术设计了一个情感机器人头。它可以和人进行对话并产生表情,最终为人机交互的过程中人们能与计算机进行具有情感、自然、和谐的交互提供接口。  相似文献   

3.
人机对话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领域,以其方便快捷的交互特点广泛应用于任务型和闲聊型机器人等诸多商业场景,并被视为新一代人机交互的主要形式.但情绪感知与表达能力的缺乏致使人机对话技术在复杂交互场景中难以满足人们对情感交流的强烈需求.为弥补人机对话技术中情感智能的缺失,基于深度学习的情感对话响应任务被提出且已发展为对话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首先回顾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情感对话响应任务的发展历程,其次按照任务将情感对话响应分为可控情感对话生成、共情对话响应、情绪支持、多模态情感对话生成、新任务五类.随后本文也按照常用的结构将模型进行了归类与分析,以求更细致地阐述各种结构在情感对话响应任务中的具体用法,之后介绍了常用数据与评测指标.最后本文也对模型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望了该任务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孙小鱼 《软件工程》2021,(2):45-48,29
对话机器人是使用自然语言处理与生成技术,模拟人类对话逻辑并与人进行交流的计算机程序.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产品的人机交互主要入口,逻辑实现方式与交互是对话机器人设计的关键.本文结合对话机器人的技术特点,在实现过程中采用基于Python语言的Django微服务Web应用开发框架,将对话算法模型与逻辑处理过程进行微服务化API...  相似文献   

5.
面向虚实融合的人机交互涉及计算机科学、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等领域,旨在提高人机交互的效率,同时响应人类认知与情感的需求,在办公教育、机器人和虚拟/增强现实设备中都有广泛应用。本文从人机交互涉及感知计算、人与机器人交互及协同、个性化人机对话和数据可视化等4个维度系统阐述面向虚实融合人机交互的发展现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对比,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认为兼具可迁移与个性化的感知计算、具备用户行为深度理解的人机协同、用户自适应的对话系统等是本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足球机器人人机交互运动辨识中,由于人类在足球运动中复杂的姿势、行为动作、生理心理状态、语言、情感和触觉等自然能力,造成了机器人在对足球运动动作辨识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伪动作指令.传统的人机交互动作辨识方法去除伪动作所应用的计算过程过于复杂,致使识别速度缓慢,效率低.提出一种新的足球机器人人机交互运动辨识方法,选择中型组足球机器人UP-VoyagerⅢ作为研究对象,应用Kinect体感技术实现人体骨骼的检测和跟踪,设计人体前进、后退、左行、右行和停止等上肢动作规则.以中型组足球机器人持球器方向为正前方,针对对应规则设计圆周等距排列的3轮组成万向运动底层速度分解策略,以实现快速的人机交互功能.实验表明该中型组足球机器人可以根据系统架构实现人体动作辨识,进而执行相应动作.研究方法为中型组机器人辨识人动作信息提供了实用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Agent代理技术的对话机器人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电子商务、在线教育和医疗服务等领域.不同领域对话机器人的功能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差异性.本文首先介绍了对话机器人和机器人的区别与联系,重点分析了功能性任务型对话机器人的发展、应用和实现方式,探讨了对话机器人功能实现的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教育领域...  相似文献   

8.
路飞  姜媛  田国会 《机器人》2018,40(4):448-456
为了提高机器人的人机交互能力,针对家庭服务机器人在认知服务任务时往往忽略用户情感因素的弊端,提出了以用户情感为核心的机器人服务任务自主认知方法以及个性化服务选择策略.首先,利用智能空间本体技术结合用户情感状态与时间空间信息建立情感-时空本体模型,消除智能空间中的信息异构性.在此基础上,将与情感-时空相关的服务规则库编码并训练BP(逆向传播)神经网络构建推理机,将实时更新的智能空间信息与神经网络相匹配,推理出机器人需要执行的服务,实现机器人对以用户情感为核心的服务任务自主认知.最后,将用户情感状态作为执行服务的奖惩反馈信号,对服务集合中的子类服务进行动态的偏好度调节,完成有针对性的服务选择.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能够实现以用户情感为核心的机器人服务任务自主认知,同时可以根据用户偏好变化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有效提高了家庭服务机器人的智能性和灵活性,增强了用户的服务体验.  相似文献   

9.
人机对话系统通常仅是用户命令的执行者,很少能主动发起对话,或依据对话以外的内容展开个性化的人机交互.本文提出了联想型对话机器人的概念和对应设计方案,即通过融合用户提问和用户个人特征的方式产生对话内容,这样的对话系统不仅可以主动发出对话邀请,也可以个性化地回答用户问题,提升人机对话的满意度.文章首先介绍了联想型对话机器人...  相似文献   

10.
分析语音情感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将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语音情感识别方法应用在机器人中,目的在于使机器人能够识别人的语音信号中的情感信息,并做出相应的情感表达.这在我们研制出的服务机器人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该机器人能够识别人的语音情感并能与人进行一定的交互.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更多数据被利用,数据驱动的端到端闲聊机器人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对于闲聊机器人的评价,现在没有标准的自动评价方法,而自动评价方法对于闲聊机器人对话效果的评估及闲聊机器人的快速迭代是十分重要的.该文综述了基于生成模型的闲聊机器人的自动评价方法.首先介绍了自动...  相似文献   

12.
多模态人机交互旨在利用语音、图像、文本、眼动和触觉等多模态信息进行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在生理心理评估、办公教育、军事仿真和医疗康复等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系统地综述了多模态人机交互的发展现状和新兴方向,深入梳理了大数据可视化交互、基于声场感知的交互、混合现实实物交互、可穿戴交互和人机对话交互的研究进展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比较。本文认为拓展新的交互方式、设计高效的各模态交互组合、构建小型化交互设备、跨设备分布式交互、提升开放环境下交互算法的鲁棒性等是多模态人机交互的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3.
王宇  王澈  于丹 《软件工程》2021,(2):9-13
依据对话机器人回复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对话机器人分为基于生成式的对话机器人和基于检索式的对话机器人.本文主要针对上下文信息的使用,将这两类机器人继续分类为单轮检索、多轮检索、单轮生成和多轮生成对话机器人,对各对话机器人的构建进行了总结和阐述,列举了应用场景和算法实现挑战,并通过两个工业对话机器人构建中基于生成式和基于检索...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神经网络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对话生成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使得人机对话系统广泛应用于生活中,提供便利,比如电商客服、语音助手等。然而,现有的模型倾向于产生一般的回答,普遍缺乏情感因素。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情感对话内容生成模型——EC-GAN(emotional conversatio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通过结合多指标奖励与情感编辑约束产生更有意义和可定制的情感回复。对于生成器,使用Seq2Seq模型生成回复,接受判别器的奖励,引导生成句子的回复,提高多样性和情感丰富度;对于判别器,使用双判别器、内容判别器可以确定回复是否属于通用回复,情感判别器判别生成语句的情感与指定的情感类别的一致性,并将判别结果反馈到生成器,指导回复生成。注意观察输入与回复之间的情感变化,验证交互情感的共鸣度存在的方向性。在NLPCC 2017 Shared Task 4——emotional conversation generation的实验表明,模型不仅可以提高回复的流畅性和多样性,同时也显著...  相似文献   

15.
当前的人机交互需要人类理解机器并按其标准实现交互,这对许多人尤其是老年人而言充满挑战。自然交互关注的是以身体为基础的多模态交互形式,当技术和理论被用以满足人们需求时需要考虑人的自然感受,其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研究者的关注。该文采用文献计量可视化的方法,借助BibExcel和CiteSpace获取了有关研究时间、研究对象以及主流内容在过去二十年中如何演变的信息。根据聚类与共被引分析结果,本研究将集群分为三类,即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手势交互以及自然人机接口设备。结果显示早期的自然交互研究主要集中于手势识别方面,手部行为因其灵活性和不易混淆的模态得到了研究者的高度关注。近十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主流的研究已经转向利用多模态内容进行自然交互的尝试。该文通过对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的展望,实现了对于以往模糊的专业评价的量化,使研究者对老龄化自然交互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利用语音来驱动人脸动画,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等领域重要的智能技术,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的飞速发展更进一步地突出了在沉浸环境下的人机自然交流的迫切需求。语音驱动的人脸动画技术能够创造出自然生动、带有情感的动画,相对于传统预设的人脸动画而言能够更好地辅助人机交互、提升用户体验。为推进该技术的智能化程度和应用,针对语音驱动人脸动画的关键问题:音视频映射,综述了逐帧分析、多帧分析和逐音素分析的映射方法,同时也梳理了多种脸部模型的思想,动画合成、情感融合、人脸动画评价的方法,及可能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聊天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如今,聊天机器人种类众多,但质量参差不齐,对其进行评估成为当下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首先通过功能和技术实现方式方面的分析,对当前的聊天机器人进行了归纳分类.然后从多方面对聊天机器人的评估方式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总结,并详细介绍分析了其中各种评估指标.最后探...  相似文献   

18.
机器的情感是通过融入具有情感能力的智能体实现的,虽然目前在人机交互领域已经有大量研究成果,但有关智能体情感计算方面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深入开展这项研究对推动人机交互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本文通过检索Scopus数据库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献,重点关注情感在智能体和用户之间的双向流动,分别从智能体对用户的情绪感知和对用户情绪调节的角度开展分析总结。首先梳理了用户情绪的识别方法,即通过用户的表情、语音、姿态、生理信号和文本信息等多通道信息分析用户的情绪状态,归纳了情绪识别中的一些机器学习方法。其次从用户体验角度分析具有情绪表现力的智能体对用户的影响,总结了智能体的情绪生成和表现技术,指出智能体除了通过表情之外,还可以通过注视、姿态、头部运动和手势等非言语动作来表现情绪。并且梳理了典型的智能体情绪架构,举例说明了强化学习在智能体情绪设计中的作用。同时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比较了已有的情感评估手段和评价指标。最后指出智能体情感计算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总结,智能体情感计算研究是一个很有前景的研究方向,希望本文能够为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张维  林泽一  程坚  柯铭雨  邓小明  王宏安 《软件学报》2021,32(10):3051-3067
近年来,手势作为一种输入通道,已在人机交互、虚拟现实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特别是随着先进人机交互技术的出现以及计算机技术(特别是深度学习、GPU并行计算等)的飞速发展,手势理解和交互方法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引发了研究的热潮.综述了动态手势理解与交互的研究进展与典型应用:首先阐述手势交互的核心概念,分析了动态手势识别与检测进展;而后阐述了动态手势交互在人机交互中的代表性应用,并总结了手势交互现状,分析了下一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