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公交车载重质量增加所产生的性能问题,采用智能启停系统来改善公交车整车性能。通过分析智能启停系统操作过程和电控单元,在AVL-Cruise软件中分别对传统公交车和装载智能启停系统的公交车进行建模,计算公交车载重质量变化对油耗的影响。通过仿真,分别计算了装载智能启停系统前后公交车起步时的发动机转速、行驶速度以及公交车的动力因数,仿真结果显示安装智能启停系统后的公交车相比较于未安装的传统公交车在性能方面有一定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发动机智能启停系统控制策略是影响其节油效果及在城市路况适应性的关键因素,目前的智能启停系统控制策略都存在一定不足,主要分析研究发动机智能启停系统的的控制策略,在确保人车安全,并力求不改变驾驶员操作习惯的前提下,对启停系统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和优化。通过道路实验,提出了优化控制策略的措施,具有一定实际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及能源问题,汽车的节能减排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发动机智能启停技术由于具有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成本较低等优势更是成为研究的热点.介绍了发动机智能启停技术的应用背景、关键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控制策略,并结合某带有智能启停系统的车辆进行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智能启停系统具有降低油耗和减少汽车排放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Start-Stop技术的微混轿车仿真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分析了采用BSG系统混合动力轿车和加装智能启停(Smart Start-Stop)系统轿车的结构及其主要零部件,并介绍了Start-Stop系统工作原理。通过仿真,分别计算了传统车与加装Start-Stop系统轿车在ECE、EUDC和NEDC循环工况下的燃油经济性,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加装Start-Stop系统轿车的燃油经济性与排放性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5.
启停电池是汽车启停系统的主要零件。介绍了汽车启停系统及其发展历程,分析了汽车启停系统的三种类型,并论述了启停电池的先决条件与性能要求。从电池匹配、功能特点、布置环境等方面对启停电池的选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顾春兴  戴黎 《润滑与密封》2022,47(12):25-36
滑动轴承的摩擦磨损主要发生在启停阶段。为了研究启停工况下的滑动轴承的摩擦学性能,建立一种面向径向滑动轴承的混合润滑数值分析模型。采用质量守恒边界条件的雷诺方程求解流体压力,采用Greenwood和Tripp接触模型预测固体表面接触,而通过Johnson载荷分配概念将润滑模型和接触模型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对滑动轴承在启停工况下从混合润滑过渡到动压润滑的摩擦学行为分析。利用该模型,研究轴承系统在启停阶段从边界润滑、混合润滑到动压润滑演化过程中的摩擦学性能;以径向滑动轴承系统为例,结合不同的轴承转速变化函数,分析轴承加速对轴承启停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工作工况、润滑油温度、轴承的结构参数对轴承启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轴承启动加速度在合理范围内越大越好,能使轴承更快进入动压润滑;较高的转速、较低的润滑油温度和较大的径向轴承间隙能使轴承拥有更好的启停性能。  相似文献   

7.
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很多车辆在城市使用,要减少车辆的气体污染空气,在车辆上使用了发动机怠速启停系统,发动机怠速启停系统是当车辆停止时,发动机怠速启停系统使发动机停止工作,当车辆行驶时,发动机怠速启停系统自动启动发动机。本文介绍了集成式起动机/发电机怠速启停系统和分离式起动机/发电机怠速启停系统两种技术方案,通过分析两种技术方案,本文研究分离式起动机/发电机怠速启停系统技术方案。根据发动机怠速启停系统的使用要求,本文主要研究了发动机怠速启停系统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干气密封启停端面脱开的概念,从理论上介绍了两种脱开方案,分别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端面脱开进行了简单计算。最后,总结了启停端面脱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人们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步提升。认识到只有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才能够让人类社会获得可持续的发展。汽车智能启停技术是一项基于环保理念而研发的创新技术,该技术能够有效的降低汽车尾气的排放量,明显减少汽车的燃油量,对环境保护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从汽车智能启停技术的特点及现状展开分析,对该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进行探讨,旨在为该项技术的升级提供一些参考,使汽车智能启停系统技术得到更好的应用,更好地发挥出环保的技术功能。  相似文献   

10.
内燃机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各个方面,但其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与噪声一直困扰着人们。为了减少内燃动力机组整机振动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可将机组通过单层或双层隔振系统安装在基础上。结合相关研究可知,进行内燃动力机组整机振动分析时,除了要计算机组工作转速范围内的整机振动外,掌握机组启停过程的共振响应情况也是必要的。本文以隔振系统中较为复杂的内燃动力总成双层隔振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试验掌握了采用双层隔振系统的内燃动力机组启停过程典型共振响应特性,同时试验结果也为验证计算方法正确性的提供了依据。然后,建立了双层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中心差分法为数值计算方法,结合内燃动力总成特点对机组启停过程加载了激振力,仿真计算所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共振响应频率基本一致,最大幅值接近。本文提出的隔振系统瞬态计算方法,能够对机组启停过程的共振响应进行准确计算,为在设计阶段掌握内燃动力机组启停过程的共振响应特性提供了可能。该方法虽然是以内燃动力总成双层隔振系统为对象进行研究,对于采用单层隔振系统的内燃动力机组也可适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CA6140普通车床主轴电机传动系统启停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了采用软启动器进行主轴启停系统改造的方案。介绍了软启动器的工作原理及接线,主轴动力系统的改造方案设计方法,并通过对改造后的车床的使用,验证了改造后的主轴启停系统具有优越的性能,可以安全、经济、可靠地运用在CA6140普通车床主轴动力系统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别对汽轮机自启停转子热应力在线计算的一维差分法和惯性环节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对这两种方法的通用性、简捷性、计算精度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一种更适合我国现阶段转子热应力的在线计算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实现单元机组启停自动化,提高机组的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太阳能-水源热泵系统的运行调控问题,模拟分析了该系统运行调控中不同热泵启停控制方法、水箱间循环启停温度、水箱间循环流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太阳能与水源热泵负荷配比为8∶2,热负荷为190 kW的系统,以青岛气候为例,采用将用户末端回水温度设为热泵启停参考温度的系统的总能耗可减少2 608 kW·h,平均COP为3.16;分别在供暖季前期和后期将水箱间循环启停温度设为40和42 ℃的系统较全季设为40 ℃的系统的总能耗可减少1.997 5×104 kW·h。对于该系统,水箱间最佳循环流量范围为3.5~4 kg/s。优化后的系统全供暖季运行费用可减少19 606.8元。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介绍一种倒置式三油叶滑动轴承,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减速齿轮箱的中介齿轮上。该滑动轴承的实际工况是芯轴静止,而外圈旋转。为了更加真实地模拟实际工况,搭建了高承载滑动轴承试验台,模拟启停工况的载荷和转速条件,验证滑动轴承的启停性能。为了验证不同表面材料对滑动轴承性能的影响,分别在不同试件表面使用类金刚石涂层和铜基合金材料,观察50次启停试验后试件表面磨损情况,对滑动轴承启停试验性能进行初步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APS)的控制范围及断点设置因工艺系统方案和运行规程的不同而稍有不同。通过对几个火电厂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对比并分析研究,给出火电厂机组自启停控制范围及断点设计的原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多功能气体轴承试验台上对西安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开发的新型弹性箔片动压气体止推轴承进行了启停性能的试验研究。分析了箔片材料的选择和表面的处理对新型弹性箔片动压气体轴承启停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表面处理的新型弹性箔片动压气体止推轴承具有较好的启停性能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在许多机械装备中,大惯量高频启停回转机构中存在能量损耗大、资源利用率低及启制动性能差等问题,为此,对回收大惯量高频启停回转机构制动能量的节能驱动技术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传统液压驱动回转机构的工作原理,以及造成能量浪费的原因;然后,从液压式储能、电力式储能、电液式储能和机械式储能出发,分别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大惯量高频启停回转机构节能驱动技术的研究成果;最后,分析总结了这4种方式各自的优、缺点。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节能系统中,通过增加相关储能元件来实现能量回收的技术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元件本身存在能量消耗、增加的元件会增加系统复杂度、储能过程中能量转换过程也存在能量损失),因此,减小节能驱动系统中增加的元件数量、改进并提升元件性能、完善不同元件之间的匹配性是节能驱动技术的重点及难点;研制新型高效储能元件、实现大惯量高频启停回转机构节能驱动过程集成化、将智能算法与能量回收技术相结合是节能驱动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多轴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统计分析机组启停过程中的设备运行状态参数以及能耗参数,将各参数归类划分为安全、经济、环保指标,建立每项指标的评价准则,形成了机组启停过程运行评价体系,并基于DCS系统研发了运行评价系统软件。通过历次启停过程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在机组安全环保的前提下,找出不同工况下的最佳启停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大型火电机组自启停系统的设计原理,并分析了该系统实际运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和问题。对大型火电机组是否有必要采用自启停系统进行深入地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先进的虚拟仪器技术对自制的液压泵性能实验台电机的启停、转停,电液比例节流阀和几个电磁换向阀进行控制,同时,对液压泵的流量、速度、压力、扭矩等参数进行采样。并进行相应数据处理和计算,绘出液压泵的特性曲线。该文阐述了实验台液压系统和虚拟仪器测控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