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分析洛惠渠灌区今年灌溉指标的基础上,对河源来水、农作物结构调整、供水方式及地下水变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山西省13个典型县区的主要作物灌溉用水定额的调查,取得不同灌溉组合形式下的样本数据16400余个.利用VB6语言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分别计算了主要作物在不同工程类型、水源类型、灌区规模条件下的综合用水定额及基准定额,得出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井灌、井渠结合、大型灌区、中型灌区的灌溉用水定额调节系数分别为0.955、0.863、0.509、0.515、0.933、0.985、1.057、1.000.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山洪灾害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重庆市山洪灾害发育规律可进一步指导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根据2013~2015年度重庆市山洪灾害调查成果,结合影响山洪灾害发生的地貌、高程、坡度、降雨及河网密度因素,探讨了山洪灾害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200 m高程、15°坡度以下的低海拔小起伏山区与丘陵区和1 000~1 300 mm降雨区是山洪灾害高发区,随河网密度增加,山洪灾害频率增多。另外,长江干流沿线和主要支流区是山洪灾害高发区,境内华蓥山系、方斗山、铁峰山及七曜山斜坡-河谷带是山洪灾害的次高发区,渝东北等高海拔区山洪灾害低发。由此得出,重庆市山洪灾害发育受地形、降雨及河网密度等多因素叠加影响,境内长江干、支流沿线是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研究成果可为重庆市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一定数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某地作为试验地,以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区组设计作为试验方法,共设置五个灌溉定额工况,通过紫花苜蓿形态特征及营养成分等指标确定最合理灌溉制度。所得结论为:紫花苜蓿在440mm灌溉定额下有最高年产量和最高水分利用效率,且此时的土壤相对含水量稳定在39%,可较好满足紫花苜蓿生长需要,即440mm灌溉定额为最佳灌溉定额。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地统计学法,通过野外取样测试分析灯塔灌区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土壤含盐量与灌区土壤、地下水位、水质及地形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深度范围内灯塔灌区的土壤含盐量均达到强变异性,结构性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决定着其空间变异格局,盐渍化影响因素多且受地下水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6.
按照水利部下发的《编制灌溉用水定额细则》要求,在调查典型县现有灌溉条件下灌溉用水量的基础上,编制了全省6个分区7种主要作物的灌溉用水定额。文中介绍了编制结果,并进行了结果的评价和现状灌溉缺水程度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新疆地区不同灌溉定额下红枣树的生长发育及土壤水分情况,以新疆某地区为依托,共设置4个灌溉量,探讨在不同灌溉量下红枣树的生长指标、产量及土壤含水量等。从结果看,新梢长度及稍径大小为:W33/667 m2)有最高产量及最大灌溉水利用效率,更适合红枣树生长发...  相似文献   

8.
我国从1950年开始研究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节约了水资源,但不同的节水灌溉方式有一定的适用性。文章研究提出了影响其推广应用的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对节水灌溉技术各影响因素进行阐述,研究结果可为不同种植区选择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疆奎屯河流域是我国地下水受砷影响较为严重的一个区域,为了查明该区地下水中砷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砷含量异常的原因,于2017年在研究区采集地表水、潜水和承压水样品51组,2019年在典型高砷区采集承压水样品16组,2个钻孔沉积物样品45组。通过地下水及沉积物的测试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研究区高砷地下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砷含量异常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上,砷浓度从南向北逐渐升高,与海拔呈负相关;垂直方向上,高砷地下水主要分布在>80 m深层含水层中。地下水中砷含量空间分布与古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封闭的地质、干旱的气候等自然地理条件有关;地下水砷含量分布异常主要有3个原因,即高pH值、高HCO3-、低Eh的地下水环境,沉积物的粒径、色度、局部沉积环境,施用含砷农药、化肥的人为活动。研究成果可为奎屯河流域地下水砷富集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开展春玉米咸水灌溉田间试验,通过测定土壤含水量和含盐量,研究了灌溉定额和灌溉水矿化度对土壤水盐动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灌溉定额与灌溉水矿化度均对土壤水分影响明显,随着灌溉定额和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土壤含水率越大;灌溉定额与灌溉水矿化度均对土壤盐分影响明显,土壤盐分累积量随着灌溉定额和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大;收获后与播种前相比,0~100 cm土层,除淡水充分灌溉处理脱盐外,其余各灌溉处理均呈现积盐,并且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大,盐分累积量也越大,其中灌溉水矿化度为6 g/L的轻度缺水灌溉处理积盐量最大,最大值为0.838 g/kg.  相似文献   

11.
确定农田灌溉定额的三种优化目标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针对灌水量与作物产量间所经常表现出的二次抛物线的情况,就分别以追求产量、生产效率和生产弹性系数的最大值为目标的农田灌溉定额的判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使灌水生产效率达到最大的灌溉定额只有当作物在雨养条件下无产量形成时才存在,而使生产弹性系数达到最大的灌溉定额只有当作物在雨养条件下有产量形成时才存在。考虑经济因素后的结果与此类似,区别在于此时不仅与雨养条件下能否形成产量有关,还与除灌水以外的单位面积固定费用、单位产量及单位灌水量的综合价格有关。文章同时认为,对于线性的产量与灌水量关系而论,在灌水量的取值区间内,三种优化目标的解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2.
秋浇是内蒙古引黄灌区一种传统的洗盐压碱灌溉制度,秋浇用水量是灌区一年中灌水量最大的一次。以典型试验资料为依据,通过对不同秋浇定额灌溉条件下春播前土壤水盐条件、土壤的脱盐效果和增水效果的对比分析,研究提出内蒙古引黄灌区基于节水的适宜秋浇定额为1 500 m3/hm2。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寻和田地区滴灌日光温室辣椒(Capsicum annuum L.)适宜的灌水定额,为当地制定设施蔬菜节水高效的滴灌灌溉制度提供参考,采用定周期变定额的灌溉试验,研究灌水定额对辣椒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灌水定额水平,分别为14.1 (I1)、18.7 (I2)、23.4 (I3)、28.1 (I4)和32.8 mm(I5),并以当地农户的灌水定额(CK)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加,辣椒株高和叶绿素含量增大,茎粗先增大后减小,除I5处理的株高和叶绿素含量外,I1~I5处理的辣椒各生长指标较CK处理均差异显著(P<0.05)。I1~I5处理的两茬辣椒产量、品质和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较CK均有显著提升(P<0.05);试验各处理中随灌水定额的增加,辣椒产量和各品质指标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IWUE呈逐渐减小的趋势;I3处理的两茬辣椒产量均最高,分别为38 226、54 269 kg/hm2,品质也最优;两茬中I1处理的IWUE最高,分别为8.52、6.14 kg/m3;灌水定额小于I3时,增加灌水定额会显著提高辣椒产量和品质,但对辣椒的IWUE影响不显著,灌水定额大于I3后,辣椒产量与品质随灌水定额的增加而降低,同时辣椒的IWUE也显著减小。综合考虑辣椒的产量与品质,和田地区与试验点种植条件相近的滴灌日光温室辣椒适宜的灌水定额为23.4 mm。  相似文献   

14.
松原灌区盐碱地改良灌溉洗盐定额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试验主要研究了松原灌区苏打盐碱地改良适宜的灌溉洗盐定额,以及合理的冲洗次数和方法。通过开展灌溉冲洗的洗盐效果试验研究,提出了以建立起适合水稻生长的地表"淡化表层"[1]环境作为灌溉冲洗的控制标准,并制定了相应的灌溉洗盐定额。以便为松原灌区新垦盐碱地的大面积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探究适宜多砾石砂土地区膜下滴灌玉米高产、高效节水的灌溉制度,针对该地区滴灌玉米缺乏相关灌溉制度的突出问题,采用大田小区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灌水定额(300 m3/hm2(W1)、375 m3/hm2(W2)、450m3/hm2(W3)、525 m3/hm2(W4)、600 m3/hm2(W5))对玉米生理指标、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灌水定额对玉米生理指标有促进作用,能够加速籽粒发育;灌水定额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呈单峰曲线变化,与耗水量呈线性变化。灌水定额大于525 m3/hm2时,对生理指标和产量无显著影响。灌水定额低于450 m3/hm2时,作物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严重影响了产量构成要素,使玉米最终产量受到限制。在W4处理下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达到峰值。综合试验分析表明,在多砾石砂土地区选择灌水定额为525 m3/hm2的灌溉制度较适宜。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南方某城市A、B、C 3座重要的地表供水和原水调蓄梯级水库输水线路上2013年5月—2014年6月水环境理化指标和伪鱼腥藻属监测数据,从生物和环境的角度来探究梯级水库输水线路伪鱼腥藻属时空分布特征,应用相关分析法对伪鱼腥藻属细胞密度与其环境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伪鱼腥藻属细胞密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且季节性变化与水温显著相关(P0.05)。2伪鱼腥藻属细胞密度在垂直方向上分布出现3种类型:a层b层c层,b层a层c层,c层a层或b层。3伪鱼腥藻属细胞密度沿梯级水库输水线路直线增加。4伪鱼腥藻属细胞密度与水温和TP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TN和TP的浓度比呈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以凤台县实测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当地生产实际,运用首尾测算分析法测算了凤台县2018—2021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水资源条件、灌区总体规模、工程投入和管理措施四个方面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及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持续推进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加强灌区管理能有效提高凤台县灌溉水利用系数。研究成果对发展节水型灌区、节水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制定县域节水灌溉规划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再生水中污染物As在土壤中迁移转化规律,以地下水滴灌为对照,对生长季内大棚蔬菜进行再生水滴灌试验研究,分析探讨了再生水滴灌后7天内土壤不同深度中As积累分布和运移情况。结果表明:滴灌后第1天,土壤表层As浓度最大,滴灌后第3天100 cm深度处As浓度最大,表层土壤As浓度略有降低,第5天到第7天,各层土壤As浓度接近,80~120 cm处浓度最大,深度低于120 cm时As浓度随深度增加而略降低。生长季内及生长季后土壤As随着灌水次数增加而变化,具体情况为,表层土壤As蓄积增加,土壤深度80~120 cm处As增加较少,200 cm处As浓度减小。因此,适当浓度再生水滴灌情况下,土壤深层As浓度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标准限值,适当浓度的再生水滴灌不会造成As污染。  相似文献   

19.
石津灌区地下水潜在补给量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秀翠  杨金忠 《水利学报》2012,43(2):143-152
采用区域水量平衡模型INFIL3.0,结合GIS和RS技术,研究了石津灌区净入渗水量和潜在补给系数的时空分布,并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原模型进行了改进,考虑了植被覆盖度逐月变化与灌溉量时空间分布的影响,提高了其在灌区的适用性。结果显示,石津灌区净入渗水量及潜在补给系数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异性,主要取决于根区层土壤的水量均衡过程。空间上,补给主要发生在灌溉区域,渠灌区、井渠灌区和井灌区的潜在入渗补给系数分别为0.21、0.16和0.09;时间上,净入渗水量峰值出现在5月份,灌溉水是灌区地下水主要的补给源。由灌区各栅格的空间分析和剖面分析表明,灌区存在较大的节水潜力。  相似文献   

20.
沟道侵蚀和水土流失使陇东地区支离破碎,部分地段甚至已将塬区瓦解。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目视解译获取陇东地区残塬面积,再通过计算陇东地区的残塬面积占比,对该地区残塬分布规律及土壤侵蚀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研究区从南向北,残塬面积占比逐渐减小;从中部往两侧,残塬面积占比减小。从高程、黄土厚度、降雨量及植被4个方面分析引起这种残塬分布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①高程越高,残塬面积占比越小;②黄土厚度越大,残塬面积占比越大;③降雨不是残塬面积比的影响因素,植被覆盖度与残塬面积比具有正相关性;④黄土厚度与残塬面积比的正相关率为66.7%,即黄土厚度是影响残塬面积分布的主导因素。低厚度低塬占比区是固沟保塬工程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