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东雪  赵云良 《煤炭与化工》2021,44(11):26-31,34
煤层顶板涌(突)水一直是困扰华北型煤田开采的一个主要问题,顶板由于处于煤层上部,煤层的开采引起应力重新分布并诱发采场围岩破坏,当裂隙波及顶板含水层时,就可能导致顶板突水.以玻璃沟煤矿为例,在查明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煤层顶底板充水因素,采用较为成熟的"三图法"对煤层顶板涌(突)水进行评价,为井下突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松散承压含水层下压架突水灾害的防治问题为工程背景,结合皖北祁东煤矿7131工作面的开采条件,研究了承压含水层下重复采动对覆岩破坏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松散承压含水层下某一煤层工作面在初次采动条件下存在压架突水危险时,若其他邻近煤层先开采使得该煤层回采处于重复采动状态,覆岩结构完整性降低,承压含水层的载荷传递作用会受已采煤层的开采扰动而减弱,该煤层工作面回采时覆岩不易发生如初次采动条件下的整体破断,压架突水危险性降低。基于重复采动对覆岩破坏特征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松散承压含水层下采煤的"释压开采"方法,即可将不具有压架突水危险的煤层作为"释压层"先开采,弱化承压含水层对下部岩层的载荷传递作用,破坏压架突水灾害的发生条件,从而避免承压含水层下采煤压架突水事故。  相似文献   

3.
《煤炭技术》2017,(8):134-136
以贵州某岩溶发育矿区为研究背景,通过对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和矿井充水因素进行分析,并应用高密度电法对矿井水文地质进行了勘查,得出矿区水文条件属于岩溶裂隙充水矿床,顶、底板直接进水。煤层开采后导水裂隙带发育至吴家坪组第2段,并与该段含水层连通起来,对上覆含水层形成卸压作用,该含水层含水量较小补给能力差,顶板突水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4.
皖北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区各矿不同程度存在含导水岩溶陷落柱、松散层底部含水层、煤层底板太原群灰岩含水层、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等充水因素,影响矿区安全生产。集团公司提出"控水开采"新理念,科学建立防治水管理体系,通过系统研究运用地面精细勘探、井上下协同综合超前探查,承压水上工作面治控技术、承压水下工作面顶板预裂爆破、水化学监测预警、隐伏含、导水岩溶陷落柱超前探治理等矿井水害防治新技术,保障了矿区持续安全高效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摘要:山西省离柳矿区是我国最大的主焦煤基地,双柳煤矿地处离柳矿区西部。双柳煤矿下组煤开采过程中,主要面临上部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和下部高压奥灰含水层的突水威胁,底板承受奥灰水最高水压达5--6Mpa。本文在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矿井主要充水含水层和隔水层以及矿井充水因素,提出了双柳煤矿开采下组煤的主要防治水措施,为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红砖煤矿水文地质条件,推测井田内长兴组为中等岩溶含水层,茅口组为强含水层。采用顶板垮落带与导水断裂带高度计算法,分析了开采C1煤层时顶板突水危险性,同时采用底板安全隔水层厚度及突水系数法,分析了开采C10煤层时底板突水危险性。结果表明,在井田范围内C1煤层采掘作业时,顶板长兴组含水层对C1煤层有突水威胁;开采C10煤层时,由于受底板峨眉山玄武岩的隔水作用,在正常地段各煤层+800 m标高以上带压采掘作业茅口组强含水层对矿井没有突水威胁。另外,由于矿区范围内F3、F4、F8断层作用,上盘各煤层与茅口组地层间距拉近,导致在断层附近各煤层采掘作业时有突水危险。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煤层顶板突水风险,以小浪底水库下新安矿区为例,根据矿区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参数,在分析煤层顶板上覆岩层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基础上,计算出有效隔水层厚度,并建立突水模型,利用顶板突水阈值和GIS技术对矿区安全性程度进行分区,进而对煤层顶板水害进行评价和预测,为煤矿的安全合理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小屯煤矿开采7煤层受到矿井突水威胁的现状,在计算导水裂缝带高度及底板突水系数的基础上,确定小屯煤矿开采7煤直接充水因素为顶板龙潭组灰岩含水层和砂岩含水层,间接充水因素为底板茅口灰岩含水层。在考虑开采7煤上覆含水层静态储量释放的基础上,采用大井法对顶板动态水量进行了计算,并建立了以断层为通道的底板断层突水量计算模型,预测了小屯煤矿开采7煤矿井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  相似文献   

9.
根据陕西彬长矿区特厚煤层及覆岩含水层丰富的赋存特点,通过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巨厚洛河组砂岩含水层下特厚煤层高强开采条件下覆岩破坏规律,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等因素,确定了首采区顶板突水危险性及限高开采、疏水降压为一体的综合灾害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0.
根据陕西彬长矿区特厚煤层及覆岩含水层丰富的赋存特点,通过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巨厚洛河组砂岩含水层下特厚煤层高强开采条件下覆岩破坏规律,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等因素,确定了首采区顶板突水危险性及限高开采、疏水降压为一体的综合灾害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评估大南湖七号煤矿7煤开采时可能出现的顶板突水威胁,基于研究区的钻孔数据等地质资料,采用多元地学信息复合叠加思路结合层次分析方法划定7煤顶板含水层的富水性分区,并进一步依据富水性分区成果,采用"三图法"进行7煤顶板突水危险性评价。分析认为,研究区7煤顶板含水层富水性影响因素主要有含水层的厚度、渗透系数、单位涌水量、脆塑性比值等;综合因素层次分析富水性预测显示,7煤顶板含水层在研究区北部和西北部属富水性相对好和相对较好区,东部和东南部富水性相对弱和相对较弱,中部富水性相对中等。顶板突水危险性分区评价结果表明,7煤顶板突水危险性较高,尤以北部地区较为突出,开采时应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12.
黄陵一号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及充水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陵一号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含隔水层特征、地下水动态及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等因素的分析,认为该矿井开采2号煤层的最大隐患是直罗组下段砂岩顶板突水,其次沮河水补给下部含水层导入矿井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为矿井开采水害防治提供了参考资料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松散承压含水层下采煤突水机理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祁东煤矿多起采煤工作面突水灾害问题,采用现场测试和模拟实验方法,对松散承压含水层下采煤顶板导水裂隙发育特征与突水机理、突水危险区域预测与突水灾害防治对策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祁东煤矿采煤工作面每次突水前都伴随有压架现象,说明工作面突水灾害的发生与覆岩破断运动紧密相关.由于松散承压含水层的载荷传递作用,易导致覆岩关键层产生复合破断,引起松散承压含水层下部较大范围岩层的整体破断,使得顶板导水裂隙发育高度异常增大而沟通含水层,这是引发松散承压含水层下采煤发生异常突水灾害的根本原因.提出了松散承压含水层下采煤突水危险区域的预测方法和突水灾害防治对策,指导了祁东煤矿松散承压含水层下采煤突水灾害的防治实践.  相似文献   

14.
陕北侏罗纪煤田内各矿井多年来受煤层顶板水害影响严重。为有效遏制该类水害威胁打好基础,以巴拉素煤矿先期开采地段为例,结合充水含水层厚度、岩心采取率、渗透系数、单位涌水量和物探工程成果等多元地学信息,采用"三图-双预测法",通过叠加分析,最终得到煤层顶板涌(突)水条件综合分区图。研究表明:直罗组含水层水将为研究区全区未来开采的主要充水水源,其相对富水的中西部及东部区域,即为研究区顶板涌(突)水的威胁地段。针对矿井未来面临的水害问题,提出相应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权台煤矿35128综放工作面位于权台向斜轴部,地下水的汇流和储存条件较好,预计顶板砂岩含水层最大突水量为200m3/h。针对该面顶板砂岩含水层突水的可能性大且排水困难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水技术,避免了突水淹面事故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井下开采只有加强水文地质工作,超前预测预报,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华北型煤田底板承压含水层突水危险性加大,突水事故时有发生。如何有效地防治底板水害成为许多煤矿面临的重要问题,一直以来也是煤矿防治水工作的一个难题。通过对滨湖煤矿16煤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分析、总结突水资料、揭示了断层突水机理,对底板双承压含水层进行了危险性评价,提出了有效的煤层底板水害防治技术途径,为矿井水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邢延团 《煤矿安全》2019,(8):179-183
针对彬长矿区侏罗系煤层开采受顶板洛河组含水层水害影响严重,煤层顶板导水断裂带发育规律不明确的问题,以亭南煤矿综采204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冲洗液消耗量观测和简易水文观测方法,辅助开展钻孔彩色电视窥视综合探查手段,研究综采大采高工作面煤层开采顶板导水断裂带发育规律。结合国内针对综采工作面煤层顶板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经验公式分析,修正得出适用于彬长矿区综采工作面的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效地防治矿井煤层突水,针对淮南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下的水灾特点,采用理论分析和工程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尤其以具体煤矿煤层突水实例为研究对象,做有针对性地具体统计分析,以确保研究结果符合本地区矿区实际情况。通过对淮南矿业集团潘二矿12123底抽巷联络巷突水事故的突水水源、突水通道及补给水源的研究分析,总结采取的探查方法和治理突水灾害措施优缺点,借鉴淮北矿区治水技术体系,得出了淮南矿区灰岩水防治更好的区域防治水的探查方法及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带压开采工作面采前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保带压开采工作面实现安全回采,满足《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以邢台某矿5519工作面为例,介绍其范围内含水层及隔水层分布情况,并对该工作面回采前的顶、底板充水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煤层顶板的野青灰岩含水层、5#煤顶板砂岩含水层及煤层底板的砂岩层和伏青灰岩含水层为直接充水水源,需重点防范.最后利用突水系数法对工作面回采安全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工作面基本满足安全开采要求,通过采取一系列防探水措施后,工作面可以安全回采.该评价结果对于类似条件下工作面的安全回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定整合后的原平国荣煤矿水害对其威胁性,文中根据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和研究可知,开采的2、5号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其顶板以上砂岩裂隙含水层,井田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导水性和富水性。该井田对煤层开采危害严重的是奥陶系灰岩,虽然其为煤矿充水的间接水源,但由于断层的存在,缩短了含水层与煤层之间的距离,由于奥陶系灰岩水具有静储量大、水压高等特点,一旦发生突水,涌水量大,难于疏干,潜在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