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模拟出房间空调器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制冷剂泄漏的情况,对0.5 mm和4 mm两种泄漏孔径、260 g和350 g两种充灌量以及在室内外机连接管上加装电磁阀开关等不同情况下R290制冷剂在空调房间内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房间空调器内制冷剂充灌量和泄漏口径的大小对房间安全性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在室内外机连接管上加装电磁阀可以有效地减缓R290的泄漏速率,提高R290分体式空调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制冷剂R32具有良好的环保特性和热工性能,但其可燃性限制了它的应用推广,因此需要对R32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实验研究了分体壁挂式空调用制冷剂R32在空调运行时,蒸发器不同泄漏位置和不同泄漏速度对室内R32浓度分布的影响,得出R32在空调运行时的泄漏扩散特性。研究表明:可燃性制冷剂R32在室内机蒸发器处发生泄漏时,泄漏过程可分为快速泄漏阶段和低速泄漏阶段;蒸发器出口泄漏比蒸发器入口泄漏危险性高;仅在蒸发器出口大流量泄漏时,室内机附近区域R32浓度最大值为16.79%,超过可燃下限(14.4%)16.6%。可燃浓度持续了22 s,存在着火的可能性,但概率较低;排风作用对各测点的浓度衰减影响强烈,可有效降低室内R32的浓度。  相似文献   

3.
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针对R290分体式空调器的结构特点,将分体式空调器分成6个单独的部件,分别对不同充灌量条件下的1P和1.5P R290分体式空调器各个部件的制冷剂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开机状态下虽然制冷剂在冷凝器中的分布最多,但整个低压侧的制冷剂量占整个系统充灌量的50%—60%,但在关机后1.5小时,低压侧的制冷剂量占整个系统充灌量的85%—92%。  相似文献   

4.
R290家用空调器泄漏安全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模拟实验,对R290家用空调器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的情况进行模拟,研究制冷剂的分布及遇点火源燃烧或爆炸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空调器运行过程中发生泄漏不会产生危险;当空调器处于关机状态,且泄漏率小于80g/min时,空调器使用空间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5.
分体式空调器使用R290作为制冷剂的泄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HCFCs和HFCs类制冷剂存在ODP和GWP值比较高的缺点。R290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但是其易燃易爆的特点是其使用的最大阻碍。为确定室内机发生泄漏所形成的燃爆范围,开展实体实验,研究了在不同房间面积、不同泄漏位置,不同泄漏速度条件下,R290泄漏到室内浓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室内机发生泄漏时,仅在其附近可能形成燃爆区域。燃爆范围仅存在于泄漏过程中,一旦泄漏停止后,燃爆范围会迅速消失。  相似文献   

6.
制冷剂泄漏不仅会导致家用空调器制冷、制热效率下降,而且会严重影响甚至损坏压缩机。本文通过试验分析空调器制冷剂泄漏对压缩机的损害机制,并在家用空调器和压缩机的设计方面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增强空调器和压缩机在发生制冷剂泄漏时的自我保护能力,大幅降低家用空调器压缩机的售后故障率。  相似文献   

7.
制冷剂R32的循环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32由于具有环境性能优越,如ODP为零、GWP值小于R410A等优点,逐渐被认识到可以用于替代R410A。本文对R410A和R32的循环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工况下,采用2种制冷剂时系统运行的压比基本相同,COP几乎相同。与R410A系统相比,R32系统的压缩机耗功略高,制冷量高,且排气温度高。总之,R32具有良好的热物性、环境性能及循环性能,具有极大的替代R410A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调查发现,目前对汽车空调制冷剂的泄漏及影响等问题还没有较完善的预防控制措施。本文通过分析汽车空调制冷剂泄漏的情况,针对目前的手动空调和自动空调系统进行了相应预防控制的设计方案,并通过试验验证其可操作性及研究价值,为汽车制造和生产厂家在今后汽车空调制冷剂的泄漏预防设计改进及汽车空调加装等方面提供了极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混合制冷剂R1234yf/R32的热物性数据,本文以Burnett法为基础搭建了高精度PVTx实验台,在温度为253~313 K时,测定了质量分数为15%/85%和25%/75%混合制冷剂R1234yf/R32的PVT性质,拟合了两种不同配比的混合工质的气态维里方程,为进一步研究该工质的基础热物性提供了详实的数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热泵中制冷剂的分布进行了测量,测出了制冷剂在稳态及启动的动态过程中制冷剂在各部件中的分布,指出对热泵性能的影响。并且对四种控制系统进行了比较,得到了较好的一种。  相似文献   

11.
混合工质的充灌或泄漏都可能造成制冷空调系统中工质组分浓度发生变化,影响系统性能.本文研究了R407系列混合工质组分浓度变化的特性,获得了组分浓度变化的特征线,并研究了当组分浓度沿特征线变化时,制冷空调系统循环性能的变化规律,可用于指导采用R407工质的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2.
汪琳琳  杨昭  王丹 《制冷学报》2022,43(1):59-67
新能源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与传统乘用车不同,对采用热泵空调系统并利用液冷冷却电池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制冷剂充注量比传统汽车空调增加了400~800 g.若使用可燃制冷剂,泄漏扩散至乘员舱,燃烧风险将增大.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对R1234yf制冷剂在蒸发器破损泄漏随送风进入乘员舱后的浓度变化过程和最高浓度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3.
换热管制冷剂分配不均是制约干式蒸发器性能的主要因素。为改善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增设分液管和孔板两种优化方案,并利用CFD模拟和传热计算分析优化后各换热管分液均匀性、压降水平以及蒸发器换热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最优分液管方案及最优孔板方案混合相的均匀性相比样本分别提高了56.60%和60.80%,虽然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损失,蒸发器换热量仍然可以提高19.69%和23.83%。  相似文献   

14.
工业上一般使用标准漏孔对冷媒检漏仪进行定性检测,由于它的便捷性而得到广泛使用。近年来,对标准漏孔的溯源方式和校准方法进行探索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冷媒气体泄漏率的定量分析和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评估定量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标准漏孔在测量过程中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和量化。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测量结果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约为4%,可以满足了泄漏率量值传递过程中10%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独立式热泵干衣机目前主流制冷剂以HFCs类R134a为主,其全球变暖潜值(GWP)高达1 430。天然制冷剂R290属于HCs类制冷剂,GWP小于20。本文基于天然制冷剂R290与R134a的物理和热力学性质对比分析,对独立式热泵干衣机热泵循环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和实验研究,最终确定蒸发器采用φ7 mm管径铜管和2.2 mm片距的亲水平片,冷凝器采用φ5 mm管径铜管和1.5 mm片距的非亲水平片,压缩机采用排量为8.1 mL的R290制冷剂压缩机,节流装置采用管径φ1.0 mm和长度820 mm的毛细管。测试结果表明:R290用于独立式热泵干衣机热泵循环系统,在满足国际、国家和欧洲标准中关于A3类制冷剂充注量限制的要求下,即对于A3类制冷剂,若其充注量不大于0.15 kg时,则没有房间体积限制。在R290充注量为0.15 kg时,热泵干衣机能效指标为23.0,可达到欧洲现行干衣机能效等级标准最高等级A+++。  相似文献   

16.
R22替代工质蒸发器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湿球温度效率法,建立了蒸发器的稳态分布参数模型。分别以R22及其3种替代产品(R407C,R410A,R134A)为工质,运用该模型详细比较了在流量变化及风量变化两种情况下2排管蒸发器的换热和流动特性。结果表明:当迎风面风速不变时,随着管内冷媒流量的增大,各种工质蒸发器总换热量、显热换热量、潜热换热量均增大,但潜热换热量增大得更快。压降亦随着管内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当管内冷媒流量不变时,随着蒸发器迎风面风速的增大,各种工质蒸发器总换热量、显热换热量均增加,潜热换热量下降,同时压降亦下降,但下降的趋势随着风速的增大而最终趋于平缓。四种工质中,R134A性能较好,但其压降也最大,R410其次,压降最小,但其蒸发压力比R22高出60%左右。R407C与R22在换热量及压降方面最为接近,是其理想的替代产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低温热泵系统,采用R290替代R22进行性能实验研究,对比不同工况下两者的性能差异发现:直接在原系统中将R22抽出并灌装非等量R290后,系统运行时,换热量与COP均有所衰减,且在相同的低温环境工况下,R290系统的压缩机排气温度和排气压力均高于原R22系统。通过分析系统部件可知,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R22系统压缩机排量过大、与R290系统不匹配,因此为同时满足系统的安全性要求以及提高R290在低温热泵系统中的整体性能,考虑在系统中更换与R290更为匹配的排量更小的压缩机。实验结果表明:对R290低温热泵系统压缩机排量进行优化能有效降低系统的排气温度和压力、提高系统整体性能;压缩机优化后的R290低温热泵系统COP较原R22系统提高6.5%,低温环境下排气温度降低36%,至80℃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