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某水库大坝和涵洞监测断面的地基、换填砾质土、截渗槽的工程特性和土料特性出发,根据渗流监测成果,对中坝和涵洞部位渗流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对这些部位的渗流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渗径推断和平均渗透系数推算;根据监测的异常渗流过程,判断了异常渗流原因,对大坝和涵洞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目前,该水库大坝和涵洞仍处于渗流稳定过程中,经回归分析,坝体和坝基渗压水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库水位,出现的异常渗流情况还不至于对大坝和涵洞的安全运行产生危害,有待继续跟踪监测。  相似文献   

2.
马毅 《甘肃电力》1997,(4):44-48
根据碧口土石坝心墙渗压计观测成果,分析了心墙非稳定渗流变化机理,库水位与心墙渗流的补给关系,阐述了渗压水位“滞后”库水位的原因,渗压水位变化过程与库水位在高水位维持期及低水位维护期时间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3.
湖南镇大坝右坝肩地下水位长期偏高,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库水位是主要影响因素;较高库水位时的渗流场分析表明,库水渗过18~22坝段和右灌浆平洞基础,直接对右坝肩地下水进行补给;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质分析揭示出,18坝段以右坝基存在深层防渗薄弱部位,应采取帷幕加深补强灌浆并辅以排水等措施,降低右坝肩地下水位,以保证右坝肩和大坝的长期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4.
乌拉泊水库在利用混凝土防渗墙对主坝进行防渗处理后,解决了主坝渗流不稳定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于1999年至2002年又延长了混凝土防渗墙,对副坝进行了防渗处理。文中通过对防渗处理前后的测压管水位进行相关分析、位势分析、类比分析、防渗体有效系数分析,以及副坝排渗暗管排渗流量分析,认为副坝防渗墙防渗效果明显,有效解决了副坝渗流不稳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白石水库渗流场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白石水库土坝的复杂渗流条件编制了有限元程序。对自由面的求解,在计算中提出了弃单元法算法,计算表明收敛快,和电拟结果对比显示该算法精度高,对计算无压渗流有通用性。用有限元方法对渗流量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实测水位和理论计算水位有较大差别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渗流稳定措施。此外,对大坝在库水位骤降情况下的稳定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新疆恰甫其海水库粘土心墙坝在施工期和蓄水初期,粘土心墙和坝壳料的沉降变形规律及特征值,对心墙和坝壳料的施工质量进行了初步评价。分析了坝体、坝基、坝肩蓄水前后的渗流变化情况,对粘土心墙的工况和帷幕阻水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并对心墙蓄水前后的土压力进行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如何有效改善心墙拱效应是高心墙堆石坝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通常采用砾质土以提高心墙的变形模量,但对于300 m级高坝,砾质土心墙拱效应仍较为明显,而更多掺砾,可能会导致心墙防渗性能下降。本文研究常见的三种固化剂掺加下胶结砾质土作为高心墙坝料的可行性,分析了固化剂类型和掺量对胶结砾质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了不同胶结砾质土性能差异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HAS?胶结砾质土表现出了更高的抗压抗拉强度、更大的变形模量和更好的韧性,且抗渗性和抗冻性最优,致密性高。故将HAS胶结砾质土作为高心墙坝料,可在不增加掺砾的情况下提高心墙的变形模量,有助于降低心墙拱效应,为超高心墙堆石坝心墙坝料选择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基于凤滩大坝实测资料,对该坝4号坝块坝基扬压力的变化性态进行了定性分析,并结合逐步回归数学统计模型分析各环境量因子对坝基扬压力的影响程度,利用相关系数法和滞后模型分析扬压力滞后于库水位的滞后时间的变化,得出该坝块坝基地质性态的改变是引起扬压力异常的主要原因。文中所采用的相关系数法和滞后模型也可以应用到土石坝渗流分析、混凝土大坝各变形监测分析。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张峰水库黏土斜心墙堆石坝在初期蓄水后,上游坝壳及心墙受到上游库水和湿化作用产生了变形,同时,坝体的浸润面也将逐渐形成,对大坝初蓄期进行渗流和变形观测是保证大坝安全和验证坝体设计的关键。通过对坝高72.2 m的张峰水库黏土斜心墙堆石坝初蓄期坝体变形和渗压等观测资料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大坝初蓄期监测资料分析总结的方法,证明大坝目前工作性态总体正常,可以进一步蓄水,分析结果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地掌握土石坝的渗流状态,根据大坝渗流监测资料,结合工程实际,考虑库水位、降雨量、温度及时效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土石坝坝体和坝基测点的统计分析模型,通过实测值与模型值之间的对比来判断大坝的渗流性态。分析结果表明,大坝渗流性态正常,分析模型的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坝体0+090桩号及0+145桩号施工期沉降及渗流监测成果的分析,初步分析了铜场水库大坝施工期在孔隙压力水和上游水位的共同作用下,心墙内渗透水位上升和沉降量明显偏大的原因。监测成果表明:①坝体施工期沉降量偏大但沉降监测成果符合一般变化规律;②心墙碾压铺料层厚度较厚,层间结合部压实密度较低,心墙压实度较低的部位有少量水渗入;③0+090与0+145断面的倾度为0.001%~0.067%,说明心墙沉降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恰甫其海水库黏土心墙坝在施工期和运行期黏土心墙、坝壳料的沉降变形规律和特征值,对心墙和坝壳料的施工质量进行了初步评价;分析了坝体、坝基、坝肩蓄水前后和运行期的渗流变化情况,对黏土心墙的工况和帷幕阻水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并对心墙蓄水前后和运行期的土压力做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白鹤滩水电站左岸地质条件复杂,发育层间错动带、层内错动带和柱状节理玄武岩等软弱地质结构。左岸厂区布置大规模的防渗排水系统,合理有效地评价其渗控效果对水电站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2021年4月—2022年3月蓄水过程的监测成果分析白鹤滩水电站左岸厂区渗流规律,评价渗控效果。结果表明:左岸厂区最大渗流量为1249.14 L/min,总渗流量明显受上游水位变化影响,第3、7层排灌廊道渗流量占总渗流量的69.5%。防渗帷幕部位的压力水头随高程的降低而增加,C2位置压力水头明显增大。结构面C3、C3-1、C2和LS3152是渗透薄弱部位,其渗流量较大,渗压水位随上游水位变化明显,容易成为渗漏通道。从整体上看,厂区的排水孔幕能有效消减压力水头,总渗流量维持在合理范围内,总体渗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盐锅峡水电站大坝左岸绕坝渗流从建库以来一直呈持续上升趋势。依据长系列的孔水位、环境量及水质分析等监测资料,辅以抽水试验、注水试验、孔壁检查及水质分析等试验手段,分析了左岸绕坝渗流孔水位持续上升现象,阐述了其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参考性的应对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段斌  张林  何江达  符文熹  陈刚 《水力发电学报》2012,31(3):188-193,198
水电工程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岩体中常发育有多组节理裂隙,由此造成岩体渗透特性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分区、分带和各向异性的特征。基于大岗山水电站厂房和坝址区地形地质条件和岩体五组主要节理裂隙发育特性,建立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采用二次规划反演法、裂隙岩体渗透张量分析法和自由面计算固定网格法进行分析,利用计算水位与钻孔实测水位的对比,反演出厂房和坝址区天然渗流场,确定了渗透参数和边界条件,为其他工况渗流场分析计算和渗控措施优化提供了基础参数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初期蓄水及运行过程中,对泄洪坝段的渗流状态进行了跟踪监测。实测渗流性态分析表明,泄洪坝段坝体及基础渗压和排水量一般较小,其分布及变化符合一般规律。三峡工程泄洪坝段实测渗流性态正常。  相似文献   

17.
龙羊峡水电站近坝库岸6、7号滑坡区域位于大坝前面的水库右岸,长约15.8km,高达300—500m。自龙羊峡水库蓄水以来,由于黄河上游来水偏枯,水库水位至今未达到设计水位,如果今后水位逐渐上升至设计水位或发生强烈地震等其它特殊情况时,近坝库滑坡体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有待进一步监测。但目前从精密水准观测点的动态平差结果可以看出:各观测点的数据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从测量误差理论的角度相对来看,6号滑坡体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8.
具有排渗系统的灰坝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排渗系统的室内试验结果、挡灰坝渗流、地震液化与动力稳定计算分析方法及结果,为这种挡灰坝的设计提供了充实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应该考虑排渗系统在受压条件下的特性及长期渗流作用下透水性的降低.灰渣层的各向异性及组合排渗系统的布置,对于贮灰场灰渣层浸润线的位置与动力稳定安全度有显著影响,宜用本文介绍的方法进行排渗系统的优化设计,降低浸润线,充分利用非饱和状态灰渣的强度,以提高灰坝的稳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丹江口大坝坝基扬压力观测资料,应用统计相关、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坝基扬压力、渗压系数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表明,丹江口大坝坝基扬压力受库水位、温度、时效、降雨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库水位是影响坝基扬压力的主要因素,温度对转弯坝段扬压力的影响较大、对直线坝段扬压力的影响较小。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为今后丹江口大坝安全监测提供了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柴达木盆地深厚覆盖层及较大隐伏断层等不利地质条件严重影响坝基渗透稳定及大坝蓄水功能的问题,采用防渗墙来减少渗流量,并应用有限单元法对隐伏断层渗流特性、防渗措施及防渗墙渗控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哇沿水库采用70 m深悬挂式防渗墙可满足渗透稳定和大坝蓄水要求;若断层渗透系数较大,防渗墙需穿过透水断层,深入密实岩体内,插入深度需结合渗流量及岩体密实程度来综合确定;或对渗透系数较大的断层进行灌浆,减小其渗透系数,结合悬挂式防渗墙,减少渗流量;上述两种措施中防渗墙要避免将底端置于渗透性差异大的两种材料交界面处,以避免较大的防渗墙底部水力坡降导致的局部冲蚀,保证工程安全稳定的运行。研究成果可为柴达木盆地类似地质条件建坝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