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3 动态分析本项动态研究的目的是为了阐明与大陆裂谷盆地形成的初始断陷和挠曲坳陷阶段相当的热流体状态的分布范围。该数学模型通过改变同裂谷沉积岩相水文地质性质以及附加的地球动力模型的构造和热边界条件,来预测盆地流体动力的动态变化。动态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数学模型是以盆地形成初始阶段的热流体动态为特征,盆地沉降是沿线状裂谷系由断块运动产生的。第二部分模拟研究是以盆地形成  相似文献   

2.
有关大陆演化过程可以通过测定不同年龄的地壳岩石中钕同位素丰度来解决。对来自早期地幔火山岩的Nd 同位素值测量表明,产生低 Sm/Nd 比值大陆壳的地幔源具有高 Sm/Nd 值。通过研究由地幔熔融产生的火山岩,重建亏损地幔的早期状态。澳大利亚西部2.7Ga 岩区的玄武岩 Nb/U 比值与现代地幔岩石的 Nb/U 比值非常接近,这说明2.7Ga 前大陆地壳的数量与现今相同。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期间,太平洋板块的运动方向由北北西转为北西西,俯冲带更向东移,中国东部的构造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弧后盆地开裂又被充填。在亚洲板块与向西运动的菲律宾海和与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的广阔构造体制下,发生了中国东部的裂谷作用。裂谷作用可以分为早第三纪裂谷作用和晚第三纪—第四纪裂谷作用两期。在中国西部,尤其是在青藏高原,裂谷作用是在会聚板块运动占主导的造山环境下产生的,并与陆内大型走滑断层相关。于是,中国东部可以划分出11个裂谷,中国西部可以划分出四个裂谷。控制中国东部地壳裂谷系形成的关键因素是先存构造要素的相互力学作用,构造环境和应力场的  相似文献   

4.
现代关于天体的成因与演化科学有两大学派.第一个学派从星云说原则出发认为宇宙天体是通过分异物质的凝聚而形成的.第二个学派由??创立,它从可以称之为核学说的原则出发认为宇宙天体是通过隐藏在类星体、银河系星星和行星中部的特别活动的物体多次破碎而形成的.作者根据核宇宙论思想假说及地壳下增生与拆离作用假说,提出了解决一系列大陆地质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的边缘盆地都集中在西太平洋,其中大部分是第三纪的弧后盆地。据知,弧后扩张是幕式的;西太平洋弧后盆地形成的年代可分三期: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中期、中新世晚期—现在。已建立了许多理论来试图解释弧后盆地的形成,例如岛弧下的次生流体、板抛锚假设、槽沟反转和板的塌陷,但似乎没有一个能解释所有的上述特征。在此我对岛弧盆地的成因提出一个新思路:在成因方面,弧后扩张和大洋中脊扩张是不可分的。代替原划分引入一个新分类,即主动扩张和被动扩张。在主动扩张中,朝着扩张中心存在着下陷,大西洋中脊及西太平洋的大部分弧后盆地属于这种类型。在被动扩张中,远离扩张中心有下陷,东太平  相似文献   

6.
吐哈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哈盆地由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沉积盆地叠加复合而成,具有双层基底。沉积盖层以中、新生界为主体。按照"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点,可划分为五个构造单元、四个构造区。盆地构造特征具有初期伸展,主要成盆期压缩的特点。构造演化分为晚二叠世-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四纪三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比东非裂谷与古构造的发育位置发现,各裂谷区段通常位于与岩石圈缝合线相关的前寒武纪地壳韧性前缘陡冲断层之上.地壳深部糜棱带的韧性伸展活化形成拆离断层,产生初始盆地.最初的断裂发生在岩石圈地幔的缝合带之上,地壳和地幔变形之间没有联系.转换断层带是由代表古横向陡冲断层的NW-SE向大型横推剪切带演化而成.而其它一些NE-SW向深部古老构造的活化形成了相当于大型张裂隙的盆地.自渐新世以来,因阿法尔热点引起的岩石圈大陆破裂(组成东非裂谷)自其起点逐渐向南扩展.从几个原始盆地开始的大陆破裂的扩展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不连续的.这些原始盆地随后相互连接,形成横穿古前缘或横向陡冲断层及表层走滑断层的裂谷主干分支,当被切割的古大断裂与近NW-SE向的区域运动方向平行时,交会带就发育转换断层.  相似文献   

8.
对裂谷的断裂作用、隆起变化、地球物理资料和高热流的研究结果表明,格朗德河裂谷各地段在地质上仍然活动.  相似文献   

9.
华南沿海地区是环太平洋的现代大陆边缘,其它地区是古大陆边缘。因此,这是研究大陆边缘构造演化的理想基地。华南大陆边缘东临太平洋,被夹在扬子大陆和中国南海—印支大陆之间,两大陆南北对峙并相向靠拢。因此,显示出大陆边缘结构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海底扩张和转换断层作用在大陆裂谷作用中也很可能起作用.与大陆裂谷作用方向呈高角度相交的古老大陆软弱带,可以通过转涣断层作用而再度复活.这些在大陆裂谷作用之前已经存在并随裂谷作用而调整的古老的大陆转换断层,将随裂谷发展成海、洋而继续扩展成年轻的海底转换断层.这个模式应用到被认为是大陆扩张中的东非裂谷,东非裂谷则由北北东向重新活动的顺古老的地壳缺陷的大陆转换线性构造进行调整.根据南大西洋转换断层的方向与非洲大陆各种北东向构造直观上的充分一致性,至少可以初步确定五条大陆转换线性构造:(1)开普敦-马普托(CT-LM);(2)奥兰冶河-贝拉(OR-B);(3)吕德里茨-林迪(L-Li);(4)沃尔维斯湾-蒙巴萨-摩加迪索(WB-M-Mo);(5)罗安达-阿法尔(Lu-Af)).因为这些推断性的线性构造带长期深深地扎根于地壳软弱带,因此它们也控制了金属矿床的发育.  相似文献   

11.
对流道内部流动特性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测定实际流动情况,加深对流动规律的了解,改进叶片设计,提高性能,增加效益。并为建立新的计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近年来,国外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对流体机械内部的流动特性做了许多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将主要成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不对称的裂谷、拉分盆地和前陆盆地填充物的最厚部分,一般是由大型(数百米到数千米厚)、构造成因旋回层组成,包括细粒的海相、湖相或纵向河流沉积与粗粒的横向辫状河道平原或冲积扇相沉积。根据地形与粗颗粒大小之间的概念关系和Davis地貌发育理论的应用,盆地中粗粒碎屑出现的时间就代表物源区构造复活的开始。我们在此提出相反的解释,即构造旋回层中粗粒沉积物之上细粒沉积物的开始出现是构造活动重新开始的最好标志。这种解释与下述几点是吻合的:(1)现代实例;(2)物源区与沉积盆地地貌学关系的研究;(3)不同沉积环境对沉降的反应速度的差异;(4)构造隆起速度与侵蚀速度的不同;(5)碎屑楔渐进作用的控制条件。在我们的模式中,广泛发育的粗粒碎屑楔状体的进积作用是构造稳定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Getchell 矿床是赋存于沉积岩中的低品位大型金矿床。金以次显微颗粒的形式赋存于富砷黄铁矿中,主成矿阶段矿物组合为金+富砷黄铁矿+石英+雌黄+萤石,雌黄和萤石在这期矿化中沉淀相对较晓,晚成矿阶段包括有雄黄+方解石+黄铁矿+金等矿物。从主成矿阶段石英中的原生和次生含水包裹体获得的压力校正温度为180~220℃,萤石捕获的原生含水包裹体在155~200℃,次生含水包裹体在115~155℃,萤石也捕获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超临流体技术广泛深人的研究,已经逐步扩展了其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旧的研究领域加相平衡、传质性能等的侧重点也不同,由原来的数据积累逐步转到系统化、理论化的研究,新开拓的研究领域如超临流体相中的化学反应及应用已经倍受重视,超临流体革取在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化学工业等应用得到深入和发展,本文力图阐明以上几个领域的研究动态和进展。超临流体相平衡行为先前,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多集中在测定单纯化合物或复杂天然革取物在流体相中的溶解度,为超临流体苹取分离工业化设计提供基础数据。近年来,对两组分体系、多…  相似文献   

15.
阿德莱德地槽的晚元古代斯图特冰成层序(约750Ma)被称为Yudnamutana亚群。该“地槽”可考虑分为两个盆地;北弗林德盆地和阿德莱德盆地,两者被相对正向的“中弗林德高地”所分割。本文主要讨论北弗林德盆地斯图特岩层地层学和沉积学。除广泛分布的大厚度的杂砾岩外,冰川作用的证据还包括:擦痕和磨面石,局部发育的擦痕  相似文献   

16.
对远程地震走时的研究揭示了南美巴西大陆之下地球深部上地幔古热柱的存在。尽管板块已移动了数千公里,但这些热柱的地理位置相对于覆盖其上的大陆仍保持固定不变。这表明位于南美洲之下的上地幔和岩石圈自冈瓦纳大陆分裂以来一直保持着耦合状态,这一事实为有关大陆板块长期驱动力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答。  相似文献   

17.
针对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运用演化博弈的方法,在构建地方政府与食品企业策略互动支付矩阵的基础上,分析了食品企业与地方政府两个行为主体策略选择的动态演化过程。研究表明:针对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缺陷,能够从两方面进行有效应对:(1)提高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视察频度,且地方政府必须对违规食品企业处以高额的罚款;(2)地方政府对食品企业实施合理的补贴政策,提高食品企业的利润。  相似文献   

18.
大气淡水低温热液矿床中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研究为古气候的研究提供了唯一可能性,因为包裹体流体能直接提供古水溶液的原始样品。由于诸如年平均降雨温度、相对湿度、气团成因及历史以及海水同位素组成等气候参量的变化,因而大气淡水中H、O同位素组成通常变化不定。因为萤石(CaF_2)宿主矿物中不含O、H,消除了包裹体捕获后O、H同位素的交换现象,因而其中包裹体具特殊意义。爱达荷东北Bayhorse矿区始新世(51~50Ma)低温热液矿床中萤石主矿物流体包裹体具有低盐度(大多低于0.6ω_NaCl%)和低—中等均一温度(98~146℃)特征,表明流体属大气淡水成因。包裹体流体中H、O同位素资料与该区现代大气淡水的O、H同位素值几乎完全相同。始新世包裹体流体和现代大气淡水具有相似的同位素组成的事实说明,始新世气候条件与今天的相似。该结论有力地支持了Sloan和Barron的气候模拟结果,即大陆内部气候并不具有始新世时期深海古气候记录所反映的气候大规模变暖现象。  相似文献   

19.
斯惹布都 《东方美食》2001,(3):J043-J043
南京夫子庙小吃远近闻名,犹以晚晴搂的“泰淮八绝”让人称绝,食后余味绕舌,三日不绝。此处撷其二,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20.
由于Sr优先从陆壳再循环到地幔,所以Nd和Sr同位素在碎屑岩中的演化和在陆壳总体中的演化是独立进行的.因此,由Sr同位素得到的地幔分异年龄和大陆地壳平均Rb-Sr年龄比它们的真实年龄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