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用产量高、利用率低、易燃烧造成污染的玉米秸秆,通过其植物纤维表面大量羟基为接枝点位,引入胺基基团,对秸秆进行改性,并对改性后的秸秆进行重金属铜离子的吸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秸秆样品比表面积达到1 252 m~2/g,与改性前的31.93 m~2/g相比有显著提高。其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优异,最大吸附率可达92%以上,且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以秸秆为原料,采用尿素,碳酸氢铵和氨水按一定比例进行改性制备得到氨化改性秸秆;通过红外测试,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SEM测试证明改性过程的成功并且研究了尿素,碳酸氢铵,氨水的浓度,改性时间和改性温度对改性秸秆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化改性条件对去除污染土壤中铜离子有显著影响,且氨化改性秸秆对于铜离子的去除优于未改性秸秆,吸附时间越长,铜离子去除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NaOH、HNO3改性玉米秸秆对水中Cu^2+的吸附性能及吸附特性。研究表明,改性后的秸秆表面光滑,结晶指数高,对Cu^2+的吸附容量增大。相比未改性玉米秸秆和酸改性玉米秸秆,碱改性玉米秸秆对Cu^2+的吸附效果最好。碱改性玉米秸秆对Cu^2+的吸附能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和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初步推断吸附机理是秸秆表面官能团与Cu^2+络合形成复合体的化学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4.
以莜麦秸秆为原料制备了氨三乙酸改性纤维素吸附剂,用以吸附水溶液中的Cu(Ⅱ),研究改性莜麦秸秆纤维素吸附剂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NTA-NOSC吸附剂对铜离子的吸附在10min时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吸附效果在pH值5时较好。吸附剂的投加量在0.02g时对铜离子的去除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5.
《应用化工》2022,(11):3199-3205
介绍了铜的主要存在形式及其危害,同时对农林废弃物改性方法进行了分类讨论,总结了不同种类废弃物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阐释了改性农林废弃物吸附铜离子的机理,对等温吸附模型和吸附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进行评述,最后对改性农林废弃物生物吸附剂处理含铜废水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以三氯化铁、氯化镍和甘蔗渣为原料制备磁改性生物质吸附材料,并以吸附率作为评价指标考察其对二价铜离子的吸附性能。实验研究了吸附剂用量、铜离子初始浓度、pH、温度以及时间对改性材料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u~(2+)初始浓度为10 mg/L,pH 7,300μL吸附剂,常温下吸附150 min,材料对铜离子的吸附率达到72%。此外,吸附材料在吸附后可通过磁性分离,实现二次利用。廉价、高效、可回收的生物质吸附剂在环境废水处理方面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改性葵花秸秆对铅离子的吸附性能,采用氢氧化钠处理、高锰酸钾和浓硫酸氧化的方法对葵花秸秆粉末改性,由单因素实验来考察pH、吸附剂用量、温度、时间对铅离子去除率的影响;再设计正交实验,确定最优吸附条件;最后进行吸附动力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pH=6、吸附剂用量1.0 g、温度25℃、时间60 min时吸附效果最好,此时改性前后葵花秸秆对铅离子的去除率分别为81%和90.5%;影响铅离子去除率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投加量、溶液pH、反应温度、吸附时间;改性葵花秸秆对铅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广东化工》2021,48(8)
为了探讨玉米秸秆的改性及改性玉米秸秆在重金属废水中的处理效果,从重金属废水来源与危害,玉米秸秆的现状及改性原因,玉米秸秆的改性方法及重金属废水中的运用,表明玉米秸秆通过改性可提高对重金属废水的吸附性能。改性玉米秸秆的有效使用,不仅可以解决玉米秸秆农业废弃物资源浪费,而且改性后的玉米秸秆具有运行成本低,环境友好等突出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壳聚糖是否拥有对铜离子吸附能力,联系实际溶液环境,探讨了各种不同条件:溶液的p H值,起始浓度,温度,壳聚糖的用量,壳聚糖颗粒的大小等方面研究了它们对吸附的影响,确定了其吸附的最佳条件。通过利用柠檬酸三钠和环氧氯丙烷依次对壳聚糖进行离子和共价键交联,制成改性壳聚糖,利用改性壳聚糖完成对铜离子的吸附实验,得出不同实验条件下改性壳聚糖的吸附能力强弱,并由此找出最佳反应条件。通过数据拟合,得出改性壳聚糖对铜离子的吸附效果并提出建议。结果表明改性壳聚糖拥有对铜离子的吸附作用,但吸附效果并不完全。改性壳聚糖对铜离子的最大吸附容量为4.37868 mg/g,吸附常数为0.00476。  相似文献   

10.
选取白兰树叶作为原材料,用氢氧化钠和甲醛溶液分别对白兰树叶进行改性,探究温度、pH值、铜离子初始浓度、吸附时间以及吸附剂投加量对于改性白兰树叶吸附铜离子性能的影响。并使用吸附等温模型以及吸附动力学模型进行吸附性能的模型拟合。实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钠、甲醛改性白兰树叶对铜离子的吸附效率相较于改性前分别可提升37%~100%。两种改性白兰树叶的吸附过程都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同时吸附反应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因而,改性白兰树叶的吸附是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单分子层吸附与非均质表面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应用化工》2022,(7):1850-1854
以油菜秸秆为原料,通过厌氧热裂解和磁性明胶改性制得磁性明胶改性生物炭GXBC,并用于双氯芬酸钠(DFC)的去除。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材料对DFC拥有优异的吸附能力,在pH=5,初始浓度15 mg/L,t=240 min达到吸附平衡,吸附量为266 mg/g。动力学和热力学拟合结果表明,GXBC对DFC的吸附是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的自发放热化学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硅藻土和FeSO4·7H2O、FeCl3为主要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新型吸附材料磁改性硅藻土并应用于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铜离子。通过SEM等手段对改性后的硅藻土进行表征,并探究对Cu2+溶液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磁改性硅藻土表面除了含SiO_2,还增加了Fe2O3和Fe2SiO4,且具有优良的磁性;根据本实验数据分析显示,吸附过程更好地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不同改性处理玉米秸秆对氨氮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了酸改性、碱改性和接枝共聚改性对玉米秸秆吸附氨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初始氨氮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玉米秸秆经酸改性、碱改性和接枝共聚改性的最大氨氮平衡吸附量分别达到23.4、26.4、33.8 mg/g,较未改性时分别提高55.0%、74.8%和123.8%,改性吸附效果为接枝共聚改性碱改性酸改性。玉米秸秆对氨氮的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描述,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经过改性处理后△G降低,对氨氮的吸附变得更加容易。  相似文献   

14.
李双良 《辽宁化工》2022,(7):918-920
采用玉米秸秆作为制备原料,KHCO3为活化剂、HCl作为改性试剂制备改性玉米秸秆活性炭,吸附含氮废水,进行物理表征以及吸附动力学性能分析。本实验采取Freundlich与Langmuir模型对等温吸附曲线进行线性拟合,实验数据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活性炭对氮素的吸附更加符合Freunglich方程,拟合相关性较好,R2=0.998。随后采用Lagergren准一级及准二级动力学速率模型对活性炭吸附氮素溶液动力学拟合,实验结果表明,Lagergren准二级速率模型可以最准确地描述吸附过程,其中R2=0.95。玉米秸秆活性炭对氨氮的最大吸附量常数达到407.51 mg·g-1,表明吸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5.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经磺甲基化、接枝共聚反应,合成具有磺甲丙烯酰胺基团的改性淀粉(SMAS),红外光谱结果表明,淀粉成功的被接枝。通过吸附平衡实验研究在不同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和pH值的条件下,SMAS对铜离子Cu(Ⅱ)的吸附情况。结果表明,SMAS吸附铜离子的时间短,适用温度范围宽,当pH值6.1,温度298K,30min时SMAS对铜离子的吸附量为4.828mg/g。  相似文献   

16.
玉米芯用NaOH、氯乙酸钠改性,得到羧甲基改性玉米芯,扫描电镜(SEM)表征显示,改性后玉米芯表面粗糙,呈现很多孔隙和通道,对铜离子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对50 mg/L Cu~(2+)最大吸附率可达98%。对铜离子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这是个化学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高锰酸钾改性的生物炭吸附材料,并研究其对于重金属离子Cu~(2+)的吸附效果。扫描电镜、X荧光光谱及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氧化锰颗粒存在生物炭的表面,从而增加了吸附效果。高锰酸钾改性生物炭对铜离子的最大吸附量为97.38mg/g,远大于普通生物炭的26.21mg/g。为了使生物炭从水中分离,制备了磁性生物炭材料,其对铜离子的最大吸附量可达到96.25mg/g,说明磁化过程对吸附材料的吸附效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玉米芯用NaOH、氯乙酸钠改性,得到羧甲基改性玉米芯,扫描电镜(SEM)表征显示,改性后玉米芯表面粗糙,呈现很多孔隙和通道,对铜离子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对50 mg/L Cu(2+)最大吸附率可达98%。对铜离子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这是个化学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用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废弃的莜麦秸秆制备纳米改性莜麦秸秆纤维素,分别从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和溶液pH值对其铜离子吸附性能进行对比研究,HCl-NTA-NOSC投加量在0.1g左右时,吸附率最高,可以达到30%至35%,最佳吸附时间为60分钟、在溶液pH值5左右时吸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四氧化三铁,通过改进Stober法将二氧化硅包裹在四氧化三铁表面,制备磁性二氧化硅,进一步制得磁性二氧化硅/壳聚糖复合气凝胶。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比表面积测试(BET)和红外光谱分析(FT-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气凝胶的比表面积为24.93 m2/g,平均孔径为19.02 nm,是一种介孔材料,有利于对铜离子的吸附。考察了p H、复合气凝胶用量和铜离子初始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当p H为6.0、复合气凝胶用量为50 mg、铜离子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时,复合气凝胶对铜离子的吸附率达98.99%,且循环使用4次后吸附率仍较高。复合气凝胶对铜离子的吸附过程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是一种熵增、吸热自发的化学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