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形地貌复杂,小城镇空间分布受到极大影响。通过实地调研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小城镇空间分布的地域特征及其形态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小城镇主要分布在海拔1100~1400m、坡度0°~5°的区域,即较完整塬面或河川川道区域;城镇空间分布趋水性及交通指向性特征明显;城镇多分布在中南部塬区及沟壑区,西北部及东部丘陵区城镇分布较少,呈南密北疏趋势;结合地形地貌,提出台塬型、川道型、山地型等三种城镇空间形态。针对小城镇空间分布特征,提出该地区各小城镇形成"小城镇群",分工协作、相互促进发展,并提出自然、社会、经济适应小城镇生态基质导向下的城镇空间有机生长的地域适应性发展模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从水系和黄土塬之间的关系角度对黄土高原"塬-沟"相间的独特地貌景观进行了量化分析。水系级别越高,且相邻水系级别相差越小,则其所切割的黄土塬则越大。其次,将黄土塬和城镇数据叠加,得出黄土塬城镇的空间分布特征,塬面面积越大分布城镇越多,城镇级别越高;中游区的城镇密度最大;下游区分布的城镇数量多。第三,从地形地貌、自然要素、水土流失和经济发展四个方面分析了黄土塬城镇空间分布的形成机制。最后,提出"沟壑生态保护+塬面生态控制+沟道水系生态廊道网络"的塬面城镇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针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水土流失等严重问题,基于当代人口分布的“塬面化”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城镇体系组织结构与地形地貌关系,提出了以“黄土塬”为城镇体系协调单元的构想,并对协调单元的内涵进行了阐述。结合延安地区洛川县永乡塬单元,探讨了协调单元中城镇体系发展的适宜空间和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布局的原则,并运用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底”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城镇体系协调发展的“大分散、大聚集”基本模式、树枝形多中心组团和均衡增长的类型模式。  相似文献   

4.
从海绵城市建设的地域性差异出发,基于陕北丘陵沟壑区的特殊情况探讨了雨洪管控的普遍经验与地域性策略,提出了该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必须面对多重特殊问题并且实现多维目标。搭建了针对目标和措施双重适宜性评价的评价框架,并通过百草坡森林植物园海绵建设项目案例探讨了地域性雨洪管控的策略和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海绵城市建设是作用于绿地、水面、路面、屋面等主要城市下垫面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本文基于水文化传承与海绵绿地建设之间的耦合关系,提出水文化视角下的海绵绿地景观设计原则和策略,并以福州鹤林生态公园为例,从山水格局塑造、海绵技术应用、植物景观设计和水文化科普展示等方面分析解读,旨在为海绵绿地景观设计开拓思路,丰富文化内涵,完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6.
海绵城市理念为近两年新兴的城市雨水洪涝管理理念,通过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可实现城市整体环境质量与城市公共形象的提升,推动我国滨水景观可持续健康发展,结合工作实践经验,将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实际应用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凡 《江西建材》2013,(3):18-19
文章主要结合小城镇景观设计现状展开论述,深入探讨小城镇景观设计的方法,并提出了小城镇景观设计的发展方面。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海绵城市概念与特征,以及城市滨水景观概述及设计原则,阐述了海绵城市概念应用于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海绵城市景观现状问题及控制指标,以玉溪市东风广场海绵改造工程为例,提出海绵城市技术要点,提炼海绵城市设施中的景观设计要素,构建基于"水生态、水文化、水活力"的海绵城市景观的空间要素,解决东风广场的径流污染问题,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对于该项目中的生态科普节点——树阵广场进行设计阐述,探求改造公园中的海绵城市技术思路与景观设计表达的综合应用途径。由此为一体化环境设计和跨学科的协同设计作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特别是一些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城市,其生态系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内涝、污染等问题时常发生。而如今海绵城市概念被应用到了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帮助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本文主要介绍海绵城市概念,以及它被用到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途径和方法,希望能对建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景观设计的不断创新给城镇面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小城镇建设中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积淀形成的鲜明地域特征,成为小城镇景观艺术设计的两大要素。事实上,我国地域辽阔,小城镇众多,如何巧妙的运用这两大要素使每个城镇的景观设计都各自标新立异,嫣然成为现代景观设计师深入讨论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海绵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植物的合理利用和搭配,旨在优化滨水植物造景设计,提高滨水景观观赏性,实现艺术与生态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五水共治攻坚战"及"西湖风景名胜区景中村综合整治"等项目的进一步开展,景观设计更需要多元化的有机结合。今通过对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的设计剖析,进而对景观设计与水质处理、生态展示、科学研究、人居环境、五水共治及海绵城市的有机结合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4.
目前小城镇在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的地位凸显,基于小城镇发展逐步趋同的现象,且普遍忽视其本土特色的问题,本文基于本土营造的视角下提出黄土高原沟壑区小城镇空间发展模式。以位于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甘肃省灵台县为典型案例,从灵台县的本土环境特色出发,探析灵台县域内小城镇空间发展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而基于本土环境营造灵台县域小城镇的空间可持续发展模式,即县域小城镇群树状网络化的空间发展模式,以期为黄土高原沟壑区小城镇的本土营造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海绵城市建设带来了新的生态过程,这为在不同尺度上综合解决西北城市突出的水问题及相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它应该密切耦合于城市水循环系统、城市小气候和城市生物多样性建设之中。面对西北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特点和海绵城市建设契机,以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建设为例,总结其建设项目中的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和公园绿地建设中植物景观设计的问题和原因。基于风景园林学科的角度和方法,介绍沣西新城海绵城市城市绿地和生境营造的景观设计理论和实践探讨。  相似文献   

16.
《规划师》2018,(10)
黄土台塬是西北地区的一种常见地貌,常伴随湿陷、护岸崩塌、水土流失和水道淤塞等问题,有些地区还存在地震潜在威胁。在黄土台塬地貌下进行海绵城区建设,需要更谨慎地考虑下垫面的水文、地质和覆被情况,并对常见的低影响开发设施进行针对性的改良。文章以西安市曲江新区为例,在分析黄土台塬地貌带来的海绵城区建设问题的基础上,从规划设计流程的"智慧化"、设计解决方案的"自然化"和"丰富化"等方面探索海绵城区的规划设计思路与方法,提出更加顺应自然生态过程的海绵城区建设方案,以期对相关规划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体系协调单元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简述黄土高原沟壑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基础上,通过对黄土地貌景观类型及其结构单元性特征分析,探讨了传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人口分布变动趋势与地形地貌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了以“黄土塬”作为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体系协调单元的构想,并分析了其深层内涵以及对脆弱生态环境条件下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体系规划理论和实践操作的意义,强调运用因地制宜的规划策略建构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体系协调单元。  相似文献   

18.
谷雷鸣  谢贝贝  谷康 《山西建筑》2014,(25):226-228
通过对小城镇景观设计现状及优势的分析,总结概括了小城镇景观特色的影响因素,并归纳了小城镇街旁绿地的景观设计原则,指出在小城镇规划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小城镇的特殊性,以建设出独具小城镇气质的景观。  相似文献   

19.
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湿地景观设计是重要的一个内容,因此文章首先对海绵城市的概念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湿地景观设计在海绵城市规划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湿地景观设计在海绵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的推进,海绵城市理念已得到普遍认同。雨水湿地作为一种重要的海绵设施,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用广泛。通过对具体案例雨水湿地的应用研究,详细介绍雨水湿地水系统循环、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及维护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海绵城市设计提供多样化的设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